倍可親

圓覺經2---南懷瑾

作者:chico  於 2010-7-14 11: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德開示|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那四種病呢?第一種是作病。什麼是作病?就是認為圓覺成佛是造作出來的。我們的一切修行不是在造作嗎?何以說造作是病呢?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的自 性本來就和佛的自性一樣,何必還要修呢?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你修個什麼呢?再怎麼修還是一樣不增不減,修並未增加,不修亦未減少。認為有修有證,有佛可成,這是作病。
        這是圓覺境界,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大家可不要聽了以後,都不修行,都不造作,那不可以,我特地在此強調一句,因為諸位沒有這個氣派,沒有這個膽識,沒有這 個智慧。假如諸位有的話,就不來搞「圓覺經」了。「丈夫自有衝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我們所有的一切修行,都是本心第六意識的造作,以此有修有證求圓覺境界,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境界,永遠達不到。為什麼呢?佛說 「彼圓覺性非作得故。」真正的清凈圓明自性是本有的,不是造作出來的,不是修得起來的。所以說有所造作,有所修有所證,這是病態。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第二種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國的古人常講學禪宗容易狂,所謂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現代世界各國講禪學的很多,其實,我們以前那有聽過什麼 「禪學」這個名詞?學禪就是學禪,甚至連禪宗都很少提。現在處處都是禪學,可是,連個狂禪之流的人都沒有。過去我們所看到狂禪之流的人,假如現在在這邊的 話,這一班人就不要談禪學了。現在搞禪學者,對「指月錄」、「五燈會元」也許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盤腿打坐,則一點功夫都沒有。他認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見佛,下不見眾生,這是狂禪之流,這是任病。
        佛說「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麼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臨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當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 學問好,禪也學得好,臨死前,我去看他。「怎麼樣呀?老哥,這個時候還痛不痛啊?」「當然痛啊!」「那你一輩子學佛——」「那有什麼關係?」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這個氣派,他的見地也不能說不到,可惜,沒有下過禪定功夫。所以說任病也是不對。有些人認為不用斷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任彼一切隨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這樣就可以圓覺成佛的話,永遠不可能。因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剛才講過你有意去修成一個佛,不 對;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對。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第三種止病是我們一般學佛最容易犯的,總認為學佛修行是把妄想雜念完全停止,認為妄念不能停止,就不能學佛。尤其大家都想把妄想止息了,「永息諸念 」,什麼都不動念了,那麼就達到「寂然平等」,認為這就是空。有沒有人做到呢?在修持上也有人做到,中國禪宗稱之為「枯禪」,枯木是不能生花的,這是不對的,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所以無論學顯教也好,學密教也好,假如教理搞不清楚,一切修行都是徒勞無功,那真是「涅槃生死等空花」,成佛毫無希望了。
        佛說如果以這樣的觀念來修行,要想成佛,「彼圓覺性,非止合故」,並不是說把妄念停止了,那就是圓覺自性。即使打坐坐得好,能夠定千萬年也沒有用, 「法華經」上講「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一定定了十劫,夠久了吧!結果如何呢?「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佛在這裡說:「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第四種是滅病。止和滅有什麼不同呢?止是用意志力硬是把它壓住,猶如石頭壓草,根柢還在,石頭下面不長草,但是住石頭邊長上去。滅是認為自己永斷一切煩 惱,永遠沒有煩惱了;「身心畢竟空無所有」,身體與心靈徹底空了,「何況根塵虛妄境界」,身體空了,心也空了,六根的作用沒有了,外在的六塵也不相干了, 也沒有什麼境界,「一切永寂」。這總該是佛境界了吧!釋迦牟尼佛說這也不是,因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自性本來清凈,你有一個寂滅相,那是你造出來的 境界,不是自性清凈。
        以上所講的是上上乘佛法,可以以此來檢驗自己在修行上是否犯了這些毛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說如果能夠離開這四種病——作病,任病,止病,滅病,才真正知道自性本來清凈,不假修證。要離開這四種病,好像很難,造作修行也不對,放任自在也不對, 止息妄念也不對,滅盡煩惱也不對,那怎麼辦呢?不知諸位是否記得「圓覺經」前面講過「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各位對這幾句話多加體會,自然曉得怎麼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再提示各位一句,這也是「圓覺經」前面講過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你知道一切妄念、思想、感受,這些都是假的,痛苦是幻,快樂也是幻,「知幻即離」,知道這些是幻就不去管它。「不作方便」,這中間沒有方法,用一個方法來離開妄想幻境,這一個方法本身也是幻,也是妄念。「離幻即覺」,離開了這些妄念、感受等等,就把知覺自性擺在那裡,「亦無漸次 」,這個中間沒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很簡單,平常心就是道,不用增加,也不用減少,不用吃補藥,也不用吃瀉藥。

        我們為什麼不能證道?因為人都不肯平常,拚命好奇去求這個道,求那個法,花一萬五千元買一個咒子,結果把自己給「咒」死了,何苦呢?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 尼,當年我在峨眉山閉關的時候,有魔障,廟裡的師父拚命念咒子,沒有用。我說算了,算了,不要念了,我念一個咒給你聽。於是,我往桌子一拍,開始罵起來, 三字經、六字經都罵出來了,好了,沒事了。師父問我說你這是什麼咒子?咒者咒也,我咒他嘛!萬法唯心,心正念正,什麼魔都怕你。你有所求,有邪心,即使念咒子,還是邪念,都抗不住魔的,這個道理要搞清楚。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你有這樣的觀念看法,就是正確的觀念。「若他觀者,名為邪觀」,若有其他的觀念見解,那是外道邪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