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編)】
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曰空。又謂理體之
空寂。維摩經弟子品曰:『
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為
空義。雖能觀
空,而於
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
空不
空,理無不極,所以究竟
空義也。大乘義章曰:『
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
空。』又曰:『
空者理之別目,絕眾相故名為
空。』
萬善同歸集曰:『
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是不斷滅之無。』
一、『一
空』言一
空者,如寂調音所問經明一
空。法數云:『一
空者,謂一切諸法,皆無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聖凡因果之法,雖種種不同,求其體性畢竟皆
空。』經云:『如瓦器中
空,寶器中
空,俱同一
空,無二無別是也。』
二、『人法二
空』 法藏般苦心經略疏雲二
空。
一、人
空 即我
空也,亦曰生
空。謂凡夫妄計五蘊是我,強立主宰,引生煩惱,造種種業。佛為破此計故,說五蘊無我。二乘悟之,入無我理,是名人
空。
二、法
空 謂二乘之人,未達法
空之理,猶計五蘊之法實有。佛為破此執故,說般若深慧,徹見五蘊自性皆
空。菩薩悟之,入法
空理,是名法
空。
三、『內外二
空』 內外二
空者:
一、內
空 言內身之
空無。
二、外
空 言外器之
空無。
四、『但不但二
空』:
一、但
空 小乘之
空但見
空也。
二、不但
空 大乘之
空,不但見
空,見
空亦為
空,即歸於中也。
五、『我法俱三
空』 我法俱三
空者:
一、我
空 二、法
空 三、俱
空
我法二
空如前說,言俱
空者,謂我法二執既遣,能
空之
空亦除,
空執兩亡,方契本性,是名俱
空。
六、『
空無相無作三
空』
空無相無作三
空即三解脫門,義已見前,茲不複述。
七、『法相等四
空』 四
空者:
一、法相
空 言有法之
空無。 三、自法
空 言自性之
空無。
二、無法
空 言無法之
空無。 四、他法
空 言他法之
空無。
八、『六
空』 仁王經曰:『色受想行識十二入十八界
空,六大法
空,四諦十二因緣
空,列之為六
空。』:
一、果報
空 五蘊
空是也。 四、遍到
空 六大
空是也。
二、受用
空 十二入
空是也。 五、境
空 四諦
空是也。
三、性別
空 十八界
空是也。 六、義
空 十二因緣
空是也。
九、『七
空』入楞伽經雲七
空,法數云:『由凡夫執著妄想自性故,如來為說
空法以破之。』諸經所說
空義不一。今言七種者,乃赴一時之機,如應病與葯也。
一、相
空 謂一切諸法之性,自他共離之相皆
空,是為相
空。
二、性自性
空 謂於當念觀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緣和合而成。本無自生之性,是為性自性
空。
三、行
空 謂五陰之身,本無有我,亦無我所。眾生不了,執陰成我,從我起行。若能順性推求,則五陰之法,了不可得,是為行
空。
四、無行
空 謂不離前所作行,而能了達諸陰展轉緣起,無有自性可得,亦無所作之行,是為無行
空。
五、一切法離言說
空 謂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無自性,離諸言說,是為一切法離言說
空。
六、第一義聖智大
空 謂佛自覺聖智能
空一切見過習氣,所
空既
空,能
空亦
空,是為第一義聖智大
空。
七、彼彼
空 謂彼外道所計之
空,但能
空於彼而不能
空於此,是為彼彼
空『
空於彼而不能
空於此者,謂能
空於境而不能
空於心也。』
十、『智度論之七
空』廣說十八
空,略說七
空:
一、性
空 五、無法
空
二、自相
空、 六、有法
空
三、諸法
空 七、無法有法
空
四、不可得
空
十一、『十三
空』 仁王經十三
空:
一、內
空 六、無始
空 十一、波羅密
空
二、外
空 七、性
空 十二、因
空
三、內外
空 八、第一義
空 十三、佛果
空
四、有為
空 九、
空空
五、無為
空 十、大
空
十二、『十六
空』:
一、內
空 五、大
空 九、畢竟
空 十三、自性
空
二、外
空 六、勝義
空 十、無際
空 十四、一切法
空
三、內外
空 七、有為
空 十一、散
空 十五、無性
空
四、
空空 八、無為
空 十二、本性
空 十六、無性自性
空
十三、『十八
空』
一、內
空 六、勝義
空 十一、散
空 十六、無性
空
二、外
空 七、有為
空 十二、一切法
空 十七、自性
空
三、內外
空 八、無為
空 十三、本性
空 十八、無性自性
空
四、
空空 九、畢竟
空 十四、自相
空
五、大
空 十、無際
空 十五、共相
空
但智度論則分:
一、內
空 六、第一義
空 十一、散
空 十六、無法
空
二、外
空 七、有為
空 十二、性
空 十七、有法
空
三、內外
空 八、無為
空 十三、自性
空 十八、無法有法
空
四、
空空 九、畢竟
空 十四、不可得
空
五、大
空 十、無始
空 十五、諸法
空
真諦法師十八
空論,亦同此,惟名稱略有一二不同耳。
十四、『二十
空』 大品二十
空:
一、內
空 內即內六入,謂眼
空,無我無我所等。
二、外
空 外即外六入,謂色
空,無我我所等。
三、內外
空 合內外入,謂十二入中無我我所等。
四、
空空 以
空破前三
空,謂三
空亦
空也。
五、大
空 即十方
空,不可思量故,一切處有故。
六、真實
空 亦名第一義
空,不可得無受無著故。
七、有為
空 因緣和合生,無自性故。
八、無為
空 若離有為,無為不可得故。
九、畢竟
空 破一切法令無遺余,亦無虛實相待故。
十、無際
空 亦名無始
空,一切諸法無初際故。
十一、散
空 如五陰離散,人不可得故。
十二、無變異
空 謂一切法如如不變,了不可得故。
十三、本性
空 謂一切法本性清凈,離性離相故。
十四、自相
空 謂一切法虛幻不實,了無自相故。
十五、共相
空 謂一切諸法彼此之相,本來
空寂故。
十六、一切法
空 一切法皆由心生,無自體故。
十七、不可得
空 一切法乃至無餘涅槃,皆不可得故。
十八、無性
空 亦名無法
空,謂法既滅已,是滅無故。
十九、自性
空 亦名有法
空,謂諸法因緣故有,實性無故。
二十、無性自性
空 亦名無法有法
空,合無法有法皆不可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