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布施不能不修,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這個法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幻」,佛家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在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你能帶走。佛給我們講的話要記住,「國土危脆,人命無常」,得人身最可貴的,我們今天講得人身,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就是修福,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那你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我們講有意義、有價值,實在講是很空洞的、很抽象的,意義在哪裡?價值在哪裡?這段經文講得詳細落實,這個價值意義是永恆的福報,你生生世世享受不盡的福報,意義價值在此地。
所以修布施是同樣一個事情,果報大小,這個品的品題就『較量福報』,都在你的心,都在你的量;你的心量大,一念大慈悲心,那個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小小布施之福,被心量擴大了,畢竟成佛,所以那個迴向就是大,心量就大了。我們為什麼不用大心量?要學慣用大心量,那你一切都大,毫髮之善都變成虛空法界的果報。我們在《華嚴經》上學了拓開心量,佛在這一會當中也教我們拓開心量,所以這一部經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同一個境界。如果我們還有一念貪心,還有一念吝惜之心,還不肯為大家做出圓滿的服務,自己還要留一點,你所修的福就少了,你的果報就不殊勝,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福報,都在你一念之間。我們這一念是不是為別人想,為整個社會想,為國家想,為全人類想,你的福報就大;斤斤計較為自己一生想,為我這個家庭想,你的福報就小了,很小很小。你為個人想,你修的福報,你來生是得一身的福報,自己一個身或者自己一家,你的福報就那麼大;你自己一身,得到你將來身體健康強壯,你要是為一家,你是一家的家長,你一家過得很幸福,哪裡能像經典裡面,作大梵天王、作忉利天王,你沒有這個福分,為什麼?心量太小了。
所以修布施是同樣一個事情,果報大小,這個品的品題就『較量福報』,都在你的心,都在你的量;你的心量大,一念大慈悲心,那個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小小布施之福,被心量擴大了,畢竟成佛,所以那個迴向就是大,心量就大了。我們為什麼不用大心量?要學慣用大心量,那你一切都大,毫髮之善都變成虛空法界的果報。我們在《華嚴經》上學了拓開心量,佛在這一會當中也教我們拓開心量,所以這一部經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同一個境界。拓開心量為一切眾生服務,即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也會非常歡喜、非常高興,我為一切眾生得福、離苦得樂而犧牲,我多快樂、多值得!決定不為自己絲毫的貪慾,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才是真正實踐佛陀對我們的教誨為一切眾生服務,即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也會非常歡喜、非常高興,我為一切眾生得福、離苦得樂而犧牲,我多快樂、多值得!決定不為自己絲毫的貪慾,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才是真正實踐佛陀對我們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