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顛倒情痴是人生

作者:chico  於 2010-1-4 09: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4評論

先說一個情字
  人們常說,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這樣看嗎?是的,並不例外。
  何以為證?請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釋。
  有情:梵語SattVa,音譯薩埵,亦譯作眾生。《唯識述記》曰:「梵音薩埵,此言有情。 ……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
  可見有情是人生之根本。古人云:「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生。」實在言之有理.
  眾生即是有情,但這一個情字對眾生來說卻是各不相同的。
  情愛、情話、情人、情歌、情意……沾著情字的詞不勝枚舉。一般來說,這情字的範圍大都與個人直接相關。就個人而言不論是男女之情、母子之情、同胞之情,只不過是眾生之本能。其中有甘為對方犧牲者,固然其情可憫,也有感人之處,終究是兒女情長而已!
  有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為科學、為事業的滿腔熱情,那自然便博大得多。這種豪情戰勝了小我,會形成一股正氣,震憾世人之心,非小兒女之情可以相比。所謂:「濟物利人,情之大機大用」,同樣有情,層次是不同的。
  作為佛、菩薩來說,情字已經升華,化作慈悲二字了。
  佛祖深知眾生之情。世上一切有情均為因緣和合而成,若無情便無因,五祖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也無生。」正因為有情便有苦,有生便有苦,佛才要度眾生,從情字中解脫出來。
  從情字中解脫出來並非無情,而是勘破一個情字,不為情字所累。這是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

  去年,在與一位初相識的朋友交談時,他很直接地向我提出責問:「佛教不讓僧人娶妻,這不是不近人情嗎?」我回答說:「你弄錯了,不是別人不讓,而是出家人發了出離心,不要成家娶妻。」
  又有一次,我見到一位出家人。因為年紀輕,相貌又很清秀端正,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他們問道:「你很年輕,又很漂亮,為什麼出家呢?是不是因為失戀啊?」那位出家人很平靜地回答說:「是的,因為有人不愛我,所以我要愛一切人。」
  這是從情累中解脫出來的精神。
  解脫了情累產生的是博大深情。
  觀音菩薩的「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釋迦牟尼佛發普渡眾生之大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佛、菩薩豈無情耶!他們的情都付與眾生了!

  再說一個痴字
  眾生在情字上勘不破,都是因為痴。不僅一般人在情字上難以解脫,即使明白一些真諦的修行人也往往會被情思所纏。
  今年春節期間,我曾聽南懷瑾先生講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幾首詩,抄來讀後,覺得很有感觸,解脫情累確實不易。
一、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負傾城。
  世間那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找到了一種民歌體的譯本,可能比較容易明白: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今生就斷了法緣,若去那深山修行,又違了姑娘的心愿。) 真累啊!

二、入定修觀法眼開,啟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默思上師的尊面,怎麼也沒能出現。沒想那情人的臉蛋兒,卻栩栩地在心上浮現) 好煩哪!

三、動時修止靜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
  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若能把這片苦心,全用到佛法方面,只在今生今世,要想成佛不難。)談何容易!為什麼?只因一個痴字。

  我無意在此研究六世達賴的詩是抒發自我的情懷,還是在講眾生,就芸芸眾生來說這種心情是極其普遍的。
  人生是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無一不苦。而這八苦又全為情累所致,人們想從這苦中解脫出來,卻又擺脫不了情累。「長染戒香消俗念,怎又多情 ?」卻道是「情在不能醒。」這便是痴啊!
  問題在於「顛倒」
  芸芸眾生在苦海中翻騰,往往要到老來才慢慢明白。所謂「英雄老來多歸佛」,到時侯回顧為情所累的一生,遺憾、後悔在所難免。
  各位可別誤會我在此勸說大家「斬斷情絲,遁入空門。」且不說不少人對這個「空」字往往誤解,就是這個「情」字前面已經說過,不是變有情為無情,而是認識「顛倒」二字。
  不度眾生出苦厄成不了佛、菩薩。佛菩薩對眾生的情無邊無際。度眾生的根本在於擺脫情累 。以情累中解脫出來要害在於不顛倒。而顛倒的關鍵只在於一個「我」字。
  「終日為我忙不停。終究不知我是誰。」「我」便是顛倒的根源。
  然而,人人都有個「我」字,有「我」便有情。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情愛是「我」賴以生存和上進的根源,誰也無權隨意加以指責。很難設想一個人一輩子除了 事業、工作、義務之外完全沒有情愛的需要(當然這裡不僅只說男女之情,情愛範圍是廣泛的。)但是,應該看到就是這賴以生存和上進的根源,同時也是苦難的泉源!
  因為有個「我」,便希望萬物盡能如我意。然而「生」能如人意么?你想生於富家偏偏家道貧寒;「老」能如人意么?你想青春永駐,衰老卻不期而至;「病」 能如人意么?誰能永保健康?「死」能如人意么?壽盡自然撒手西歸。你既不能與所愛之人永遠相守一處,你也無法不與你憎惡的相會!你所求的往往不能得到,即 使是求善也並非易得。人們深感這些不如意之苦,想要求佛得解脫,偏偏又舍不下一個「我」字。這便是顛倒!

  《紅樓夢》里有首「好了歌」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人人心中有個「我」這是人生的現實。但是究其實質來看,這個「我」字想求其實體卻不可得。「我」離不開因緣,「我」本身就是因緣的反映。前面所說的 生、老、病、死,哪一樣是我可以作主的?而離開了「四大」地——骨骼,水——血液,火——體能,風——氣息,那裡又有一個具體的我!這「四大」新陳代謝, 剎那生滅,因其「無常」更顯出「無我」之根本。
  人人心中有「我」究其實質無「我」。人人迷惑有個自我,這便是起惑,便是顛倒。執迷於有「我」,便造種種業,人生種種的苦就此接踵而來。這是嚴酷的現實,「顛倒情痴是人生」啊!
  從執著的「我」中解脫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佛不是也說「我」嗎?是的,佛也說「我」。佛所說的不是一個執著的我。這是 「自性的我」,是人我不二的我,不是個「是名」又「即非」的我,是超越了私我的我。是與天、地、人合而二一的我!一句話,這不是顛倒的「我」。
  佛經云:「愛欲為生死輪迴之根本。」這是客觀存在。又說:「人為貪嗔痴之一具。」這是難以避免的眾生之病。痴即無明,無明即佛成道處。
  學佛為的是了脫生死,了脫生死便是把顛倒的再顛倒回來!
  顛倒情痴是人生。有情而能從「我」中解脫出來,便是仙佛。一生顛倒為情所累,終是凡夫 。
  待到情思不顛倒,便是凡夫成佛時!

出處: 作者:君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0-1-4 10:03
可惜未為情所累,又沒成佛!
回復 chico 2010-1-4 10:33
現在100 個學佛的裡面,沒有幾個成佛的
除了被情痴所累,還多了一個為學佛所累。沒學佛,看別人毛病還不多,學了佛之後,看別人的毛病比沒學佛前多多了。
回復 sujie_alex 2010-1-4 15:49
這只是痴,還有貪和嗔呢
回復 laketree 2010-1-4 23:52
謝謝分享,受益頗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1: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