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南華早報如是說

作者:chico  於 2013-12-2 01: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評論

經歷此次「防空識別區」事件后,中國外交應當至少在三個問題上吸取經驗:第一,不要一次性和所有的國家為敵; 第二, 外交政策要和國家實力相匹配; 第三,民意對外交而言是雙刃劍。

簡要回顧一下「防空識別區」事件到目前為止的發展狀況:上周六,中國國防部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該識別區範圍和日本的「防空識別圈」有很大重合,也包括了釣魚島空域。中國國防部要求位於東海識別區的航空器必須向中國有關部門通報飛行計畫,並及時準確回答中國的詢問。剛一宣布此項決定,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及澳大利亞均表示不同程度的反對。美國,日本和韓國則在最近幾日派遣軍機進入中國新設立的「防空識別區」範圍,未予通報,顯示不承認中國「防空識別區」的態度。

「防 空識別區」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帶頭設立的為了防範蘇聯的空中預警區,到目前為止已有二十多個國家設立。「防空識別區」和領空不一樣:一國在領空上有著絕對的主權,對擅闖領空的飛行器有權擊落。但「識別區」是領空外的國際空域,一國有權向飛行器要求說明意圖,採取監視,跟蹤等,但擊落則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最初的動力來源於每次在東海軍演,都會遭到日本偵察機頻繁的跟蹤拍照,尤其是在釣魚島爭端之後,這幾乎成為常態, 日本方面劃定的「防空識別區」為此提供了管理思路和法理依據。其次,日本將釣魚島空域划入「防空識別區」,中國為了顯示自身主權存在,也要將這此區域納入 「防空識別區」。最後,中國有一種「你有我也要有」的想法,既然日、韓、台灣和美國都有「防空識別區」,那麼中國為什麼不可以有?

所以,無怪乎中國先是高調宣布「防空識別區」的成立,但是在遭到周邊國家一致反對時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中國應該預測到美日會有反應,但沒想到反應都如此激烈。美國國務卿克里和國防部長哈格爾齊聲反對,還直接派遣軍機進入,不管不顧中國此前提出的要提前通報。甚至視作兄弟的台灣,平時關係還算不錯的韓國和澳大利亞也都倒向了日美同盟。

問題出在哪裡呢?表面上看,是來自於一些技術性的細節,比如就像中國提供的通告沒有區分飛行器「有無敵意」。一般按照國際慣例,只有那些顯示「敵意」的飛行器——比如筆直飛向中國領空的——需要被監視、追蹤。再比如中國要求所有飛行器進行通報,否則將受到「緊急防禦措施」,而不是像其他國家保留要求飛行器通報的權力,而不是不加識別擴大到所有飛行器。

但更深層次的看,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大國,一個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一個歷史上和其他都有對抗的國家,就算經濟再發展,政治和軍事的溝壑永遠無法彌補。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事情其他國家做屬於正常,但是中國一操作就會被世界報以懷疑的目光。其次,中國自己也該好好問問, 如果自己要崛起,要吸引其他國家,拿能提供什麼優於美國的公共物品?就像這次事件,如果要別的國家不分巨細通報飛行計畫,屬不屬於對國際空域航行自由的限制?如果是,怎麼能怪大家都倒向美國一方?

一個崛起國家最忌諱的就是同時多個方向樹敵——這本是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拿破崙的滑鐵盧之役,就是敗在多國聯軍的聯合絞殺之下。俾斯麥在任時為何能建立霸業?就是憑著遠交近攻。哪怕像希特勒,都知道先穩住俄國,才敢對西歐動手。縱觀中國近幾年的外 交,有幾次都處於和眾多國家為敵的境界。一次反衛星試驗,激發世界各國批評;南海一次強硬,使得東盟集體歡迎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直到最近的「防空識別 區」,一概如此。

其次,中國在劃定「識別區」時,並沒有認真準備美國介入的反制措施。本來他國空軍通過「識別區」是一種常態,但是中國此前把話說得太滿,給人「一定要通報」的觀感,到現在就難以收場。制定外交政策的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則即是實力匹配 原則——多大的拳頭說多大的話,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則國家信譽就會遭到損害。比如當年蘇聯的導彈危機,赫魯雪夫明明知道以蘇聯的國力不足以和美國進行全面對抗,仍然要冒險在古巴安裝導彈,最後在美國強硬對抗的姿態下將導彈撤回,蘇聯的國家信譽一落千丈,本人也被批評搞「左傾冒險主義」。美國搞外交有時被批成「一根筋」,但就是「一根筋」,才使其他國家相信美國的宣告不是開玩笑:一場反恐戰爭,不惜打了十幾年,耗費巨資和人力犧牲,最終擊斃本拉登。相反,中國之前曾放出風聲說南海屬於「核心利益」——在當時被認為是予以台灣、西藏及新疆相同的戰略地位,後來發現遠沒有實力完全排除領土爭議,又淡化了「核心利益」的表述。

最後,縱觀此次民眾的反應,最開始提出設立「防空區」時不少人欣喜若狂,之後美日韓軍機進入后又變得失望與沮喪,有些人則恨不得馬上把外國軍機打下來。很多 民眾根本分不清「領空」和「防空區」的區別,只是從觀感上覺得中國硬氣了一把;當遭到反制時,又斷定中國丟臉了,對中國外交加以指責。其實,設立「防空區」沒有顯示中國外交有多強硬,遭到反制也沒有多丟臉,但發酵的民意,很難以平常心對待此事。此事也啟示中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的確,有些外交政策能激勵民心;但是外交舞台不比國內,很多時候牌在對手那邊,一旦中國外交政策出現些許偏差,就有可能淹沒在民意的大海中。

總之,中國跌跌撞撞的崛起,尚還是處在學習階段。從這次「防空識別區」的經驗來看,既要學習別人的經驗,也要善於從自身教訓中學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cat 2013-12-2 03:28
南華早報還是不太懂歷史。美國的領海是3海里,當初新中國宣布領海為12海里時美國也經常來挑戰,後來美國也不得不接受中國的12海里領海。防空識別區也是一樣,需要經過較量!日本把防空識別區畫到中國家門口了,離中國海岸130公里。中國不畫就算了,要畫當然要對等也畫到離琉璃群島130公里的地方。這是按對等的原則。至於這些國家的反映應該早就在預料之中的了,沒什麼了不起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1: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