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你還要怪誰

作者:chico  於 2008-9-26 11: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關鍵詞:

修行的基本功,你必須要知道,根本的指導原則是凈業三福,佛講得很清楚,這三條他老人家講這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三世是說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修行成佛的都要依這個,這是正因。這就說明這三條是基本的、共同必須遵守的指導原則,頭一條裡面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根本的根本。我們有沒有做到?孝順父母,怎麽叫孝順父母?中國有部《孝經》,《孝經》的落實,你們想想是不是《弟子規》?奉事師長在佛門裡面,《沙彌律儀》就是奉事師長的落實,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孝親尊師是性德,任何一個人本來他就是這樣,佛如是,菩薩如是,沒有一絲毫勉強,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提倡儒釋道這三個根,跟三福第一福相應,孝親尊師我們用《弟子規》,慈心不殺我們用《感應篇》,修十善業用《十善業道經》,儒釋道的三個根。第一福從哪裡學起?就從這裡學起,有第一才有第二,有這三個基礎之後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家曉得這條是二乘,前面這條是人天,現在講五乘佛法,人天。第二條是二乘,聲聞、緣覺,第三條是大乘菩薩,這個指導原則簡單明了,那我們不遵守不行!這是理,一定要把它落實在事上,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怎麽樣起心動念、待人接物。你不從這上下功夫,那你一生搞的就是李老師講的佛學,不是學佛。佛學沒用,李老師最後的結論說,該怎麽生死還是怎麽生死,那是什麽?業力。你業力主宰,你沒有辦法轉你的業力;學佛就轉了,自然轉了。消業障,我也沒有刻意去消業障,天天讀經,天天講經,業障自然就沒有了。這就是佛家所講的,智慧長,煩惱就輕;煩惱輕,智慧就長。煩惱輕就是消業障,就這麽個道理!

  只要你真干,有不思議的效果。這個效果,以前我們也想不到,為什麽理由會有這效果,現在我們搞清楚,我們在《華嚴經》上搞明白了。《華嚴經》上什麽?染凈不二,善惡不二,都不出一心,全是你自己心現識變,它哪裡有二!所以你自己應當有個轉變,不要刻意去轉變,專門修善,惡就沒有了。不要說我又要斷惡,又要修善,那你兩頭都搞不好。你要想斷惡,惡不要理它,忘記掉,專修善,惡自然沒有。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你只要去做,那就像諦閑法師對鍋漏匠講的話,「准有好處」,你不要去問,到時候你就知道。有些好處在現前,到時候自己還不曉得,別人幫我點破才明白,才想想是這麽回事情。

  「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成世間之事」。世間指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如果我們說得近一點,貼切一點,這個世間是六道,六道的世間,十法界也是世間,成這些事。這些事就是一念之間統統都有,沒有次第,一念頓成。這個一念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它有層次,一點都不亂,有先後、有秩序。把自性變成了阿賴耶,阿賴耶最初的三細相,三細六粗,乃至於變現成宇宙萬事萬物,都是一念,那個時間之短你無法想像。我們在這個經上讀到的,物質最小到微塵,極微之微裡面居然還包含著全體的法性,全體的德相,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就說明什麽?沒有大小。譬如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沒有大小。所以自性裡面要知道,沒有一法是對立的,大小不二,遠近不二,沒有遠近,沒有真妄,沒有邪正,沒有善惡,沒有是非,那叫不二法門。

  是非是二,大小是二。《壇經》上說得好,惠能大師給印宗講的,跟他說明佛法是不二法,二不是佛法。不二才是究竟清凈、究竟涅盤。那會學的學什麽?會學的學如何入不二門。入不二門是誰?《華嚴經》我們現在所讀的賢首菩薩,再提升初住菩薩就入不二法門。賢首菩薩是接近不二,還沒進去,再提升一級這就入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什麽?那個一念無明就是二,起心動念。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忽然起心動念跟自性就變成對立,就二,這個麻煩就起來。二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像道家所講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裡面所說,「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二,太極不二。「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它也講次第。這個次第非常之快,佛經上講的就透徹,真正是億萬分之一秒它就現了,這大宇宙就現前。什麽時候你的念頭沒有了,真的入不二法門,這水泡就破裂,破就夢醒,你再找十法界依正莊嚴找不到,好像作夢醒了,那境界完全沒有了,才曉得那是個虛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理是永存的,事千變萬化!

  「事無別體,全攬理而成」,下面有個比喻說,「如波依於水,水全成波也」。能生萬法,萬法沒有別體,萬法的體是什麽?體是法性,或者說自性,或者說真心,名字很多,都說的一樁事情。誰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宇宙是你自己真心變現出來的,宇宙就是你自己的真心,那眼前你看到這麽多人物,這個人物從哪裡來的?真心變的,是你自己真心變的。他做善是你真心變的,他造惡也是你真心變的,離開你的真心什麽都沒有。就像作夢一樣,夢裡頭有好人、有壞人,好人、壞人全是你自己意識心變現的。那你要用什麽態度相處?好人你不生愛戀,壞人你不生瞋恚,你永遠是用不二的態度就對,那是覺,就覺悟了。如果好人你喜歡,壞人你討厭,你還是墮落在二,二出不了,不二就出去了。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

  凡夫,你要真正說得受用,這得受用是中年以上,受用裡頭第一福,健康長壽。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心平氣和。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凈平等」,清凈平等自然健康長壽。清凈沒有染污,沒有染污是沒有情執,平等是沒有分別、沒有高下。所以,世法里常說人最怕的是煩惱,就是憂能使人老,人的老化,如果有憂慮老化得快。那病,病就講從生氣來的。前天有個人傳個訊息給我,人是氣死的還是笨死的?我看那個很有道理,不要生氣,沒有什麽好生氣的,不要嫌棄人。雖然是自己心現出來的,因為我們的心裡面,阿賴耶識里含藏善惡染凈種子非常複雜,你看到一些善法是善種子起現行,不善法那是惡的種子起現行。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四聖法界是凈種子,六道是染種子;六道裡面是有三善道善種子,三惡道是惡種子,全是阿賴耶識的種子起現行,不是別的。全是自己,你還要怪誰?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教導我們,那真的是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六祖大師講的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沒有過,過都在自己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這些種子不一樣,它變現出這個樣子。

  整個宇宙法界的全體是自己心性,所以明心見性,性在哪裡?隨拈一法,無不是性。哪個不是自己的真心!哪個不是自己的真性!事無別體,人家幾個字就講清楚。攬理而成,不是一樁事,不是一法,圓滿,全是攬理成事。所以你從事上見到理,從相上見到性,這就叫佛法。凡夫怎麽樣?凡夫是迷在事相上,不懂得性、理。懂得性、理的,在相上見性,事上明理,這個人肯定心平氣和,那他的心態是什麽?清凈平等覺。什麽樣的大風大浪,他心是靜的,心靜才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才能做最好的處理,那就是我們講的化解災難;心浮氣躁,那你是決定沒有能力化解。你要想化解問題,解決問題,心平氣和,最好心裡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智慧,有念頭智慧就沒有了,把智慧變成煩惱;不起心、不動念是智慧,智慧才是圓滿究竟的解決問題。事依理而成,理依事而顯。那個顯我們就是看不見,看見問題就解決了,看見什麽?見性了。下面舉個比喻,這是「如波依水,水全成波」,它把水比作理,把波比作事,波浪講的事,水比作理,水是性,波是相,水跟波是一不是二,這就是事跟理是一不是二。

——摘自凈空老法師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823卷)【有妙蓮華光莊嚴。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滿。是此三昧神通力。】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Djogchen 2008-9-26 21:11
想請教師兄您:-普賢菩薩是如何在二十五圓通之其中一法去度眾生而又可以」一念
不生「的?

知道師兄您是熟讀」楞嚴經「的,很容易回答這問題。
回復 Djogchen 2008-9-27 03:08
普賢菩薩是以」觀眾生心「入」三摩地「。
」觀「的一字,是並非有思維的」觀「,所以眾生的心無論是」善與惡「,」好與
壞「動與靜」,」苦與樂「「,邏輯非邏輯」,有神論,無神論,對他來說,是無
動於衷,這就是師兄所講的「不二之法」

常讀「普賢行願品」可消除業障和煩惱。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