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虛空世界,悉我自心

作者:chico  於 2008-8-2 01: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佛悟之,則三身圓顯。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雖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無別。故古德雲,指虛空世界,悉我自心。】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跟我們講法界的起源。法界,諸佛菩薩所住的叫一真法界;迷失自性的眾生,他所居住的叫十法界。我們要明瞭,「十」不是數目字,是代表無盡,它是表法的意思。《華嚴經》用「十」表法,《彌陀經》用「七」表法,密宗教典常用「十六」表法,這是我們在大經上常常看到,像《無量壽經》講二百一十億,它不是數字,二百一十億不多,它是代表大圓滿,這些都不是數字,表無盡。所以迷了,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這是說法界是怎麼來的。

  『諸佛悟之』,「悟」就是前面講的心性,一念自性,自性的體用。《華嚴經》的經題「大方廣」,就是自性的體、相、作用;大是講性體湛寂,方是講現相,廣是講作用,方廣兩個字就是此地講的虛靈。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徹底了解事實真相,這就是悟,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諸佛悟之」,悟了以後他們的生活狀況,下面講『三身圓顯』,「圓」是圓滿,沒有一絲毫缺陷;「顯」是明瞭。「三身」是法身,法身與一念心性的體相應,湛寂相應,報身與現相相應,應化身與作用相應。這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明白了,他們的生活狀況,看看人家過的是什麼生活,人家那個生活是三身圓顯。法身就是我們今天講,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不但是明瞭,整個融合成一體。

  下面說:『虛空世界,悉我自心』,這個境界是證得清淨法身。誰能夠肯定契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是自己一心變現出來的,你就能夠入這個境界,你就證清淨法身。入這個境界看一切眾生都是自己,所以你慈悲心自然現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愛護眾生、關懷眾生、幫助眾生絕對沒有條件,如果有條件你還是迷,你沒有覺。左手有痛癢,右手來幫它搔癢,還要去感謝它、還要談條件嗎?談條件就是不知道,左右手是兩個,說我不是你,兩個分得清清楚楚;知道是一體就不談條件,沒有條件了。無緣大慈,無緣就是無條件,你對待一切眾生的關懷、愛護、幫助是沒有條件的。為什麼?盡虛空、遍法界是你自性變現,一體。不但對有情眾生,對人、對一切動物,他從內心裡面流露出來真誠的愛心。不見性的人沒有,他的愛心是從情識裡流出來,不是真的,但真誠心流出來的,連動物都感動。

  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用的什麼心?虛情假意。根本不曉得真心是什麼,你怎麼會用真心?唯有佛跟大菩薩知道,權教菩薩以下都不知道,沒有見性,沒有見到真心,他怎麼會用真心?只有見到真性的人,他才會用真心,他的三身才圓顯。什麼叫報身?報身是智慧身,智慧的生活。我們凡夫生活在煩惱當中,生活在憂患之中。覺悟的人生活在智慧之中,他過的生活是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他跟我們不一樣。這種生活與社會上地位高下不相干,與貧富貴賤不相干,有些過高度圓滿智慧生活的人,在世間是討飯作乞丐,所以他跟貧富貴賤不相干。有些菩薩示現人王、天王,有些菩薩示現貧窮乞丐,多自在!世間人把貧富貴賤看得那麼嚴重,想盡方法去爭取,佛法看是一律平等。為什麼?自性變現的。現富貴相大自在,現貧賤相也大自在,決定沒有差別,這個味道誰能懂得?不覺悟的人你給他講,他永遠想不通。為什麼想不通?想就不通,他不想就通了。「想」是落在意識裡頭,那怎麼會通?你怎麼會了解事實真相?離心意識,離思議,不思議就通達、就明瞭,就三身圓現。應化身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大慈大悲落實,用今天的話講是落實,他真的去做,他不是空口說,不是在講理論,他真正是做到了,這是佛與法身大士、與大菩薩們和我們凡夫不同的地方。

  『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迷得深的是六道,迷得淺的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佛是天台家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沒見性,這是迷得淺的。這個地方講迷得深的,是六道輪迴。這說明一真法界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六道怎麼來的,就是迷悟不同。悟有淺深不同,所以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悟的淺深不一樣。迷的厚薄也不一樣,所以有六道的不相同,六道裡頭每一道,這些眾生生活狀況也不相同,跟迷的淺深有差別。同樣是在人道裡頭,為什麼有一些人一生過得很幸福,有一些人過得很辛苦,法相唯識裡面告訴我們,同生人道是「引業」,牽引著你到這一道來受生,這個業力叫引業;生到人道,你一生的受用叫「滿業」。兩種業力不相同,我們同生人道,引業是相同的,這一生的受用不相同,滿業不相同。滿業是指什麼?宿世所造作的善惡不一樣,修善你這一生得福報,作惡這一生過得就比較辛苦。我們然後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不是別人定的,自己定的。所以真正明白事實真相,才懂得自作自受,這是事實真相。

  明瞭事實真相,我們就一定要斷惡修善,這是自作自受,我斷一切惡,不善的果報自然就遠離;我修善,一切善福它自然就會來,你這一生享福。更應當與佛結緣,與眾生結法緣,生生世世覺而不迷,我們學習境界才不斷向上提升,才會有進展。如果不肯與佛結緣,不肯與眾生結緣,你福報享盡,你造作惡業,福享盡了就要往下墮落,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與佛結緣,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個人有福,真正有福。他在有福報的時候,他會全心全力去修福,於是他的福報永遠享不盡,愈積愈多。佛教給我們積功累德,我們看諸佛菩薩示現,釋迦牟尼佛是一切有情眾生當中福報最大,到如來果地智慧福德都圓滿,我們稱讚他「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足」就是圓滿,兩種都圓滿,在智慧福德裡面他是最尊最貴;「尊」,就是尊敬的意思,值得人尊敬。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是什麼樣子?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而我們現在世間人看到,他好可憐,他日子過得那麼苦。我們一般凡夫三餐吃得很考究,還要吃點心,以為佛那種生活是苦。佛那種生活是樂,得大樂,得大自在!我們有沒有想到,我們今天雖然享到富貴的生活,付出的代價有多少?你多操心,如何保持自己的富貴,天天患得患失。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心裡頭無憂無慮、無牽無掛,世間富貴人跟他怎麼能相比?你要是觀察到這一點你就明瞭,原來那個生活高明,那個生活自在,那才是真正大福報。世間人貪圖這一點點名利,這一點點享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得不償失。他失的是什麼?失的是定慧。

  佛這種簡單生活是圓滿的大定,真正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是大定,他所起的作用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從這上想想看,世間人種種享受那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他在這個享受當中過的是什麼日子?妄想、分別、執著,他在憂患之中過這種日子。一般人看不出佛的福報大,二足尊,尊在哪裡?樣子像個乞丐,過的那種生活,晚上睡覺連房子都沒有,吃飯到外面討飯,他貴在哪裡?世間人看不出來,不了解。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佛法,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讓他真正覺悟,好好想想,我們生活跟佛生活比較一下哪個殊勝?你真想通、真想明白,你才肯放下。放下不難,看破難,你明白事實真相難。真正明白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才知道放下才是自在,放下才是真實智慧。

  昨天晚上我們在光明山講演,他們出的題目是「消除業障」,現在大家都很關心,為什麼?用功不得力。什麼叫得力、什麼叫不得力?得力就是我們生活得自在,我們的生活過的是煩惱輕、智慧長,過得很幸福,過得很美滿,那就是得力。還是這麼辛苦,還是這麼多煩惱、憂慮、牽掛,這是不得力,它根本原因在哪裡?沒有了解事實真相,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你修學佛法學得這麼辛苦。這就是講經的重要與可貴處,幫助眾生斷疑生信,再進一步幫助他破迷開悟。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就到這個地方,我們只要破迷開悟,自己就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悟來的。真正覺悟了,樹下一宿,托缽維持生活,都得大自在、得大樂!他悟了。迷的時候給你住在皇宮裡面,叫你作皇帝都不自在,你的日子都過得非常辛苦。所以苦樂在迷悟,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

  『迷悟有殊,而心性無別』,你的真心自性與迷悟不相干,與苦樂也不相干,它始終是如如不動,那是真的。末後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虛空世界,悉我自心」,這八個字要緊。我們常常念著,你心量會拓開,遇到人事環境有了糾紛麻煩,你把這八個字念一念;甚至遇到災難,這八個字念念就消災免難,諸位試試看很有效果。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散落的雪 2008-8-2 04:35
思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