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阿毗達摩講要》 眾生投生的法則

作者:chico  於 2013-1-4 12: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學文章|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眾生,

 瑪欣德尊者

一個眾生在臨死的時候,他往往會體驗到一些徵兆。這種徵兆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業,一類是業相,一類是趣相。這些業,或者業相,或者趣相的出現,往往和這個有情過去所造的某種業在臨終的時候即將成熟有關。昨天我們講到了當一個人在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業成熟的時候,帶給他欲善趣的結生為例子。

    下面,我們再繼續來講一講,如果一個人造作了不善業,這種不善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使他投生到惡趣的過程。

    我們舉這個例子,就是今生他是一個人。而在今生他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所緣是蓮花,蓮花是屬於業相。這裡我們也是假設,因為我們在講死生的這種過程,我們還是圍繞著兩樣來講:就是第一個是心,第二個是所緣來講。我們可以透過所緣去分析、去了解它到底是屬於哪一種業。因為如果是蓮花的話,那麼很可能是他過去生造了善業。他以蓮花供佛,或者他以蓮花來觀想、觀無常等等。由於這種業成熟使他投生為人。

    在這個人臨死的時候,他(她)速行的所緣是殺生。殺生也就是說這個人曾經在還是健康的時候殺生。這個時候他(她)看到他(她)自己猶如正在殺生,這個是業。例如:他(她)下生要投生為魚,這個例子來說明。

    這一個人下世投生為魚的時候,他(她)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對象,他(她)的所緣是他(她)殺魚、殺生的這種業。

    我們再看一看,在心路過程上是怎麼樣發生的呢?例如:這個人在臨死的時候有分流不斷地生滅,之後等一個意門轉向心生起的時候,這個時候被他(她)體驗到的就是他(她)在殺生。然後,五個速行依次的生滅,也繼續取殺生的這種業。換而言之,為什麼這一個臨終的人會看到這個景象呢?是由於他(她)過去所殺生的業即將要成熟了,而將會使他(她)下一生投生到惡趣。

    在臨終的時候他(她)所見到的景象就是殺生的業,那個時候他(她)的心的體驗就猶如正在造作一般。因此,在這五個速行裡面,她的心是屬於哪種心?殺生是屬於哪種心?嗔根心。所以他(她)感覺到猶如他(她)正在殺一樣,所以他(她)生起的心和當時在殺生的心是同一類的心。雖然說業早已經造下了、早已經滅去了,但是由於它的性質和他(她)臨終的時候所生起的臨終速行心,是屬於同一類的心。

    當這五個速行滅去之後,心流又落入了有分,有分還是繼續取蓮花為所緣。等有分滅去之後,生起了死心,宣告著這個曾經殺生的人已經死了。死心的目標還是和這一個人結生的目標、和有分的目標一樣。也就是說,這一個殺生的人在前一世臨死的時候,他(她)臨死速行心的目標是什麼?是什麼?前一世臨死心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蓮花。等這一個人死了之後,死心滅去,緊接著就在魚卵裡面結生了。它的結生心就發生在魚卵正好受精那一刻。這一條魚的結生的目標是什麼?它的所緣是什麼?是什麼?是殺生的這種業被它作為目標。當結生心滅去之後,生起的有分心仍然是取殺生這種業為對象、為目標。

    在臨終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的業會產生呢?一般由於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因為他的心所依處色是屬於業生色,這個時候他的業生色已經很衰弱了,所以那個時候被他體驗到的就是他會看到很多的影像。為什麼有很多的影像?因為很多的業爭著成熟。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那些臨死的人,有時候在臨死之前的一兩天甚至七天,他會看到很多的影像。

    例如:特別是在一些醫院裡面,有些病危的病房裡面,有些臨終的人如果神智很清楚的話,有時候他會看到:「怎麼,你叫那幾個人走。」但是可能他的家屬就說:「哪裡有什麼人吶?除了我之外還有什麼人?」他就說:「不是!不是!你看他!」就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就是一個臨終的人有時候他會看到一些影像。例如:看到有個陌生人準備帶他走,這個是什麼相?啊!什麼相?趣相。也就是說他可能會墮落到鬼道。而很多的臨終的人,在臨終之前會看到已經去世了很久的親戚,這是什麼相?這也很可能是趣相。

    而往往這些相,它很可能會改變。正如在瀕死經驗學裡面就講到,根據很多那些臨床上死後復活的例子來看,這些有瀕死經驗,就是復活的人,他們的描述幾乎就是在他們被醫院宣判為死了之後,其實按照「阿毗達摩」來說,他們還沒有死,因為一旦死心生起之後,他們就不可能再會復活的,只是說可能醫學上叫假死。這個時候他會看到很多景象,有時候他們會體驗到就是他們一生所做的一些事情,猶如放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重現,這是什麼呢?這是業。

    有時候他又會看到一些景象,例如:看到一個黑洞,他掉進了一個黑洞,或者他突然見到了光明等等。這些是什麼?這些很可能是趣相。因為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有些業會不斷地搶著成熟,或者它們在等著因緣成熟。所以給這些臨床上的病人體驗就是他會看到很多樣的東西,有時候會變。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他的業生色、這堆果報的業生色已經很衰弱了,於是他的心會很容易取不同的業。

    而且,在一個人臨終的時候,他的業力會影響他的意門心的所緣,就是我們在講到意門心路過程的所緣的時候,在臨終的時候,業力就會爭著成熟,使一個人感覺到好像見到這樣,又見到了那樣。而如果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提醒他,例如:提醒他曾經造過的一些善業,或者教他修一些善法,教他修一些禪修業處,或者我們幫他做善事,然後叫他隨喜,這個時候就可以使他所見到的景象轉變。如果他憶起過去的善業的話,他將能夠投生到善趣。如果他想著他的一些善業的話,或者他對他的親戚、朋友為他所做的善業感到歡喜的話,他也將能夠投生到善趣。為什麼呢?因為在臨終的時候一個人的心是很脆弱的,而且漂浮不定的。如果一個人有很好的引導的話,我們將能夠使他投生到善趣、投生到人天的善界。

        如果一個禪修者在臨終的時候,他所造的禪那的善業成熟使他投生到梵天界又是怎麼樣的呢?今生這一個人,我們假設他是屬於已經證得了禪那的修行人。他的有分的所緣,我們假設為蓮花,蓮花是屬於業相。而臨死速行的所緣,是他的似相。似相是屬於什麼?似相一定是業相,而且必定是概念法。如果他是投生到色界的梵天的話,在臨死的時候的所緣都是屬於似相,也就是概念法。它是屬於業相,即不是屬於業,也不屬於趣相,而是屬於業相。下一生他就投生為梵天人。梵天人的結生、有分的所緣是什麼?就是禪相,禪相也是屬於業相。

    我們再看看這一個禪修者在臨死的時候,他的禪那善業是如何成熟,如何使他投生到色界的梵天的。現在這個人在有分流的時候,仍然是取蓮花為目標。之後等他臨終的時候,由於這個人到他臨終那一刻,他的禪那都沒有退失,這個時候即使他是處於病危的狀態,他的心力很弱,然而由於他所造的禪那的業是屬於善業,而且是屬於哪一類善業?是屬於極重的善業。因此,只要他的禪那沒退失,在他臨終的時候,禪那的似相自然會呈現在他的意門。於是,也同樣地生起了他的生命當中的最後一個速行,這些速行其實也猶如他重新在入定一般。

    之後生起了幾個有分,然後死心生起,死心生起就宣告著這個禪修者已經安詳地去世了。等有分一滅去,緊接著、無間地在他所證得的禪那相應的梵天界,一個梵天人的生命就誕生了。這個梵天人在結生的時候,他的所緣是什麼?他的目標是什麼?他的目標就是禪相,就是似相,而他的有分也是似相。這個是作為梵天界的投生的法則。

    如果是對於無色界的眾生來說,就是當一個禪修者成就了無色界定,如果在他臨終的時候,臨死速行的所緣,如果他在臨終的時候證得的是空無邊處或者是無所有處,這個時候他的所緣是屬於概念法。如果他證得的是識無邊處定或者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時候他所取到的是屬於廣大心,就是取到的是空無邊處的禪心和無所有處的禪心、取這個為目標,然後使他投生到相應的梵天界——無色界的梵天界。對於這些,它還是屬於業相,而不是屬於趣相。

    現在在有佛陀教法的時期,我們是依照佛陀的教導而修習定的,而培養定力的。而確實有一些證得了禪那的禪修者,他並不想投生到梵天界,他可不可以不投生到梵天界呢?可不可以?是可以的。他就可以透過發願:願他在來生仍然投生為人,或者仍然投生為天人。這樣來發願,而不一定要投生到梵天界。他可以根據佛陀教導的緣起的法則,他知道先發願,然後再造了業、再造了很強的欲界的善業;然後他透過這種行為,使他來生投生為人或者天人,而且他甚至還可以投生為「下世我仍然繼續能夠證得禪那,繼續能夠遇到正法而修行」,這個還是可以的。

    我們順便再講一下,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有時候一些古代的人往往會有一種不正確的觀念,認為人死了會怎樣?人死了會變鬼。如果是我們堅信,假如:我們的父母或者有一些其他的人,他堅信人死了會變鬼,那很可能他下一生真的會投生為鬼。因為他們認為「我死了之後很可能就會變鬼」,這樣的話,他可能會對鬼的生命等等,他會有一種無明和愛取。當他臨死的時候,由於這種意願或者這種邪見而使他投生為鬼。因此,我們學了佛陀的教法,我們學了業和學了果報之後,我們不應該相信人死了一定變鬼,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是隨著業而投生的。

    對於色界的結生,如果是一個人投生到色界梵天界裡面去,在色界裡面他的投生法則是,例如:在《增支部》第三集的第114經裡面和123經裡面,佛陀說到:色界的梵天人,如果他是凡夫的話,他在過完了梵天的天壽之後,命終還是會往生到地獄、畜生或者鬼。同時也提到了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和無所有處的凡夫在過完天壽之後,命終還是會往生到地獄、畜生或鬼。也就是說,雖然在梵天界他的壽命是極漫長,他的果報是極其殊勝的。然而只要他還是凡夫,在他命終的時候,他過去所造的業仍然會成熟。而如果他造的是不善業的話,他還是會墮落到惡道。

    不過,到底梵天人會不會直接投生為畜生、鬼,或者墮落到地獄裡面去呢?其實是不會的。因此,在該經的《義注》裡面說:由於色地、無色地的凡夫、梵天人還沒有舍斷導致往生到地獄等之業故,在命終之後還是會輾轉的(順後生的業)往生到惡趣。又因為他們在臨終時的近行定不可能存在較強烈的不善業,所以不會直接地(沒有間斷地)投生到地獄裡邊去。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一個梵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往往會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界或者更高的梵天界,或者他也可以投生為欲界的人和天。但只要他的煩惱還沒有斷盡,他還是有可能會墮落到地獄、畜生或者鬼。

    為什麼會這麼樣說呢?因為在梵天界的生命裡面,他們幾乎不存在對欲樂的貪求,是不是?既然對欲樂他們都沒有貪求,因此他們不會造很強的、很低劣的業。而且梵天人會不會有嗔心的生起呢?梵天人不可能有嗔心的生起。因此,他們也不會有很強的不善業在他們臨終的時候生起而墮落到惡道裡面去。

    對於天人來說,他們會不會生起嗔心?會。特別是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們往往生起的要麼是嗔心,要麼是貪心,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會有衰相的呈現。當這些衰相呈現的時候,是他們在漫長的天壽裡面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因此他們的心充滿了焦慮、充滿了絕望和充滿了無助。這是一種很強的嗔心,這種嗔心會使他直接墮落到惡道、地獄裡面去。

    而且,並不是一切的天人都能夠修習佛法的,而且也不是一切的天人都有機會正好遇到有佛陀出世的。所以很多的天人,由於他們在天上過慣了放逸的生活,過慣了享受欲樂的生活。一旦他面臨著這些東西全部都要失去,他的內心會感到非常之彷徨、執著、愛戀。於是天人很可能是墮落到惡趣,墮落到地獄、畜生或者鬼的。

    就好像一個有錢的人,他一生都是非常之風光、非常的如意、順意。正是因為他非常之風光,他往往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是不是?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可能使他精神崩潰,使他的精神都垮掉,身心都垮掉。同樣的,當一個天人也是這麼樣。由於他過慣了那種非常快樂的生活,突然他要面臨著一切失去,甚至很多天人還會看到自己將會墮落到地獄裡邊去,他會更加恐懼。

    而對於梵天人來說,由於他在梵天人的壽命當中,他並沒有很強的對欲樂的貪求,他也不會生起嗔心。即使在命終的時候,他也不會感到恐懼和害怕,所以,梵天人往往投生的時候,最低的程度他還是投生為欲界的人或者天。

    因此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投生的法則。對於三界的這些有情、這些眾生,他們在投生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呢?

    對於無色界的梵天人來說,他們投生將會有三個地方、就是三種可能性:

    第一他們很有可能投生到更高的無色界梵天里。因為一個無色界梵天人可以修習更高的無色界定。當他們修習更高的無色界定的時候,將可以因為這種更高的無色界定的善業投生到更高的無色界天。但是由於無色界梵天人並不能夠修習比他們層次更低的無色界定,所以他們在臨終的時候最多也只能夠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而不會投生到比較低的禪天。例如:無色界梵天人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梵天裡面去。而假如這些無色界梵天人失去了禪那,他們將會以近行定的力投生到欲界。所以,由於近行定的力的這種善業都是屬於哪一類的善業?三因的善心。所以他們投生的時候,將能夠投生為欲界的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對於色界的梵天人,他們的投生法則呢?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可以培養更高的定力,是不是?所以當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在臨死的時候,他如果是成就了無色界的定力,而這種定力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的話,他將能夠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裡面去。或者也可以因為他們所培養的色界的定力而投生到色界的天裡面去。如果一個梵天人在造了極強的傾向於欲界的業,他們死了之後,將能夠投生到欲界。

    對於在色界的梵天人死了之後投生到欲界的這種眾生,他的結生心必然是二因或者三因的果報心。也就是說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如果死了之後,他投生為人,那這個人,他不可能是無因的。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人的前世是色界的梵天人的話,那麼他必然是二因的或者三因的。換而言之,即使一個人過去有可能是梵天人,但今生也有可能怎麼樣?不可能證禪那。

    這是色界梵天人的投生法則。

    但是在色界梵天裡面,有一種很特殊的梵天人是無想有情天。無想有情天由於在那一世當中他們沒有心、沒有任何的心念。對於無想有情天,在他的生命期間的業生色法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們沒有眼凈色、耳凈色等等這些,他們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們也沒有心所依處色。由於他們沒有心念,所以在無想有情天的整個生命期間,他們也不能夠培養其他的善業,乃至連他們第四禪的善業也不可能培養。這一種梵天人在死了之後,他們只能夠投生為欲界的二因或者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無想有情天的壽命是多少?還記得嗎?是多少?是五百個大劫。大家知不知道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位弟子,他在前一世是無想有情天,知道是誰嗎?是哪位佛陀在世時的弟子?他就是佛陀的八十位大弟子當中憶宿命第一的,因為這位弟子曾經說過:他能夠以一念就回憶到五百大劫以前。因為他的前世完全是空白的,所以他一念就可以回憶到五百大劫以前。因為他在前一世是無想有情天。是誰呢?知道嗎?他的名字叫Sobhita(古代翻譯成蘇貧陀)。Sobhita尊者,他就是憶宿命第一的,由於他過去生投生為無色界梵天人,他今生可以投生為三因結生的人。

    我們再看一看,對於一個欲界三因者,就是一個人或者天人是三因結生的。如果是一個三因結生者,他在今生將有可能怎麼?將有可能證得禪那。如果這一類的人已經證得了禪那,他們將有可能投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的梵天,這和他們所證得的禪那是相應的。當然,如果他沒有色界的禪那或者無色界的禪那,那是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的梵天的,除非他已經是證得了第三果,他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般的凡夫,他是不可能沒有禪那就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梵天的。

    而一個欲界的三因者,也可以因為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業而投生到欲界的人或者天界去,成為六欲天的天、人。一個欲界三因者,他會不會造不善業啊?他會不會直接在他生命結束之後投生到惡趣裡面去。會不會?會嗎?會。所以他們也有可能墮落到四惡趣。

    就好像我們在佛教史上很有名,而且臭名昭著的,誰?提婆達多Devadatta。他是什麼結生的呢?三因結生。為什麼那麼肯定?因為他擁有了禪那,是不是?他曾經擁有了禪那。為什麼很肯定他擁有禪那呢?因為他有五神通,他可以變化自在,而且他這種神通是修得的,他必定是具足四禪和四種無色界定的。因為他能夠證得禪那,所以他必然是三因的。然而,他也是因為所造的不善業而墮落到惡趣。

    所以對於欲界三因者來說,他所造的業可以差別很大。如果他有機會,有因緣修行的話,他不僅僅能夠培養色界或無色界的極強的善業,他甚至有可能在今生證得涅槃,證得出世間法。但是如果他沒有修行的話,他只是造一些世間的善業的話,那麼只會依照欲界的因果法則,他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當然他也有可能造極強的、極重的不善業(惡業),而這種惡業成熟將會使他墮落到四惡趣裡面去。

    而對於欲界的二因結生者這一種人和欲界的無因結生者這種人,他們在生命期間有沒有可能證得禪那?沒有可能。不可能證得禪那。因為不可能證得禪那,所以他們有沒有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呢?不可能。他們將會因為他們所造作的欲界的善業,他們可以投生到欲界的善趣裡面去。而他們有沒有可能造作不善業?也有可能。所以他們因為所造作的不善業,也有可能墮落到四惡趣裡面去。

    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會擔心:「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結生的?」很多人都會這麼樣懷疑。因為我們在講到什麼樣的業會帶來三因的結生,什麼樣的業帶來二因的結生,惟有一個人在過去生造了殊勝的三因善業,他才能夠造成三因的結生。如果一個人在過去生造的是低劣的三因善業或者殊勝的二因善業,他才能夠使今生投生為二因的結生者。而如果今生投生為二因結生者的話,那麼他不能夠證得禪那,他也不能夠證得聖道、聖果。於是很多人就懷疑:「哎呀!這樣的話,如果我是二因結生,我今生修行不是白費了嗎?反正我今生再努力修行也不能夠證得禪那!」很多人確實會有這樣的擔心。

    我們現在在這裡再分析一下。確實大部分的人都是屬於二因結生,三因結生的人是少數的。不過,我們也不用因此而過度的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二因的。我們去想一想,如果我們在過去生沒有因緣的話,我們將不會進入佛門,我們將不會有機會禪修,修行佛法。

    例如:從帕奧禪林很多那些修到緣起的禪修者,他們的過去生的例子來看,就是從機率來看,幾乎很多在今生能夠修行的人,過去生他們都是曾經遇過佛法,甚至曾經有修行的基礎。所以他們今生很自然而然,他們一聽到有這麼樣的禪法,或者一聽到他們可以修行,他們的心就會有一種很好樂的心去追求。因此我們從緣上來看,能夠真正想要修行的人是很少的。

    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簡略的統計。整個地球有多少人?五十多、六十億人,是不是?五十多、六十億人有多少個佛教徒?多少佛教徒?大概佛教徒是三億,是不是?那麼也就是說百分之幾的是佛教徒?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人是佛弟子。在這三億的佛教徒當中有多少個真正禪修的?有多少個?三億有沒有三千萬?有沒有?有沒有三百萬?有沒有?我們在座有沒有三百人?有還是沒有?沒有。

    而根據有一些西亞多,例如:雷迪西亞多,他們說:「如果是人類的話,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是三因結生的。」當然這個只是概率,至於他為什麼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並不太清楚,其實按照概率來說應該還沒有百分之二十。
    不過,我們知道了能夠遇到法,特別是我們大家還是遇到正法,因為上座部佛教相信現在還是正法時期。因為現在是正法時期,那證明正法還存在。如果我們有機會遇到正法的話,那麼我們根本沒必要去過度地自暴自棄,我們更需要的就是很好地把握。

    還有另外一點,如果我們今生真的是很倒霉、很不幸是二因結生的話,那這個也只是果報。我們更需要的是什麼?是造三因的,而且是殊勝的三因的善業,這個是更重要。因為即使我們今生沒機會證得禪那,我們今生沒機會證得聖道聖果,但是我們今生持續地禪修,將會使我們的下一生投生為三因結生者。

    最怕就是你現在都還不確定自己是三因或者二因結生,你就放棄,你就放逸。當你放逸的時候,你造的善心多還是不善心多?不善心多還是善心多?如果你經常造的是不善心,它有可能是你的慣行業,有可能是你的已作業——因為你如果沒有極重業的話,也有可能它會是你的近死業。那你下一生墮落到哪裡多?墮落到哪裡去?哪個趣多?你希不希望墮落到惡趣裡面去?

    如果今生你經常地禪修、經常地持戒、經常地布施,那你所造的這些善業養成了習慣,例如:你有禪修的習慣,那這種善業將會是你的慣行業。如果你所造的這些已經很習慣的話,那麼到了你臨終的時候,你很自然而然閉上眼睛,你就會專註你的業處,是不是?例如:你今生,你經常修慈愛、培養慈愛的話,你在練習、在睡眠的時候你也散播慈愛,禪坐的時候也在散播慈愛,乃至到你在一切時只要你正念提起,你就散播慈愛。那麼在臨終的時候,你的心怎麼樣?很自然而然地也會在散播慈愛。即使你沒有達到禪那,但是散播慈愛的心就是殊勝的三因心。

    就好像我們的菩薩在從都西答天((Tusita,古音譯兜率天)投生到人間的時候,他投生到人間是他的最後一生。我們的菩薩在從都西答天投生到人間進入Mahamaya(摩耶夫人)的母胎的時候,他是以什麼心進入的?他在臨死的時候,他是用什麼心的呢?知道嗎?我們可以很肯定他是欲界的三因善心,要不然他不可能成佛。他也不可能是色界的心,因為(如果)是色界的心,他將會投生到色界天。當時我們的菩薩在前一世臨終的時候,他對一切眾生散播慈愛,他就是以慈愛的心,但是還沒有達到禪那,以慈愛的近行定的心投生到母胎裡面去的。所以,如果我們習慣散播慈愛的話,那麼很自然而然我們下一生的結生心將會是什麼心?將會是三因的果報心。

    而如果我們習慣於專註呼吸、專註於我們的業處,那在你生命的最後一刻自然而然你閉上眼睛,你也可以很快就專註呼吸,你可以在你專註呼吸當中安詳地去世。這個時候由於你在臨終的時候,造的是三因的善業,或者你所造的這些三因的善業成為你的慣行業、或者你的近死業、或者你的已作業。那下一生你的結生心是什麼心?是三因的善心。而且是什麼樣的心?是修行的心,是禪修的心。因為你的有分心,就是你的下一輩子整一輩子你的果報心,都是屬於一種傾向於修行的心,那下一輩子你修行或者你證得禪那,那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現在要多點去造三因的善心,而不要去懷疑、去追究。我現在發現有些禪修者,在聽了《阿毗達摩》之後,就開始懷疑自己了:「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的?為什麼我修行那麼難?為什麼修行那麼多障礙?」不一定。有些人他們修了一輩子都還沒有證得禪那,但是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機會。

    例如: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一位比庫,他修了大半輩子都沒有任何的成就,但是他就是三因者,知道是誰嗎?他就是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並沒有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但是卻在佛陀去世之後,入般涅槃之後才證得的。誰?不是(阿難)。阿難是在他出家之後的第一個vassa,第一個雨安居就證得初果。還有另外一位,誰知道嗎?佛陀在臨終的時候特別叮囑說,要對他進行brahmadanóa(默擯)、梵罰的,是誰?就是Channa闡陀。因為他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他是個調皮搗蛋的人。惡口,他的嘴巴特別臭,經常喜歡罵人、喜歡指責、喜歡批評。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一直都沒有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但是他也修行。直到最後僧團對他完全隔絕之後,進行梵罰的時候,他才警醒自己,然後他才禪修。結果他在不久之後就證得了聖道、聖果,斷盡了一切煩惱。

    這也是一個例子,即使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有一些人修行,但是他沒有任何的成果。但是並不等於說他修行了很多年沒有任何成果,就可以說他自己是二因的,是不是?我們也是。如果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例如:我們用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精進,我們仍然沒有成效,才可以說我們自己是二因結生的。如果不是的話,你怎麼可以輕易下結論呢?

    例如:在帕奧禪林有位長老,他已經奮鬥了十幾年了,最後他才證得了禪那。如果他很早自暴自棄的話,那麼連這個機會他都會失去。他鍥而不捨,對於禪修有很強的信心。這樣的話慢慢的他過去所造的那些善業、他的巴拉密,也許就要通過他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夠證得。
    我們的菩薩在過去世,據說有一世,因為我沒有直接看到聖典,我只是聽一位緬甸的尊者這樣說過。他說他前世是一個梵天人,他投生為一個人,但是他還是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他才證得了禪那。他修行了十二年,他才證得禪那。

    所以即使一個梵天人投生為人,如果他沒有精進,他是放逸的話,那麼仍然不可能證得禪那。更何況我們,我們前一世的來處還不清楚,有可能有些人是人、有些人是動物、有些人是豬、有些人是狗,是不是?我們都不清楚。可能有些人是鬼。但是,我們很肯定的是今生我們能夠投生為人,那我們必然不是三因就是二因,不是二因就是三因。但至於如何去確定呢?惟有我們在修到緣起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確定。而且還有另外一個可以給大家鼓舞的就是,對於二因結生者,即使他不能證得禪那,但是他可以證得欲界的近行定。即使他今生不能夠修觀直到證得聖道聖果,但是他仍然有能力修到很高的觀智,甚至極個別還有可能修到行舍智。所以對於這些二因結生者,他仍然有機會去修四界,見到究竟色法、見到究竟名法,他也有能力去修到緣起。是不是?所以不應該輕言放棄,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這個是對於欲界二因和無因結生者的投生法則。

    我們再看對於聖者的投生法則。如果一個禪修者已經證得了初果,初果就是入流聖者。那麼,他將最多只有七次投生到人、天善趣。因為一個禪修者,如果他在禪修的時候已經證得了初果,在他證得了初道(入流道sotapatti-magga)的時候,已經斷除了邪見、斷除了戒禁取見和斷除了疑。這三種最粗的、最低劣的煩惱已經被斷除了,因此,他的未來的輪迴不會有很強的動力。特別是他已經把有身見(sakkaya-ditthi薩迦耶見),或者說邪見已經斷除了,所以這種可以使一個眾生、一個有情墮落到惡趣里的元兇,它的根本已經給斷除了。因此,一個初果聖者即使在他沒證得初果之前,哪怕他造了很強的惡業,比如說他曾經殺過人,他仍然不會墮落到惡趣裡面去。除非他之前曾經造了五逆罪,造了五逆罪他就不可能證得入流,不可能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

    在《寶經Ratana Suttam》裡面,佛陀曾經這樣說過:作為一個入流的聖者,他絕對不會再受第八次有(他不會有第八次的生命),他只會有第七次。而且,在這第七次當中,他只會在人、天善趣裡面。這裡的天界也包括梵天界,如果他證得了色界禪那的話,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的梵天。如果他證得了無色界的禪那的話,他也有可能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界。

    當然,如果是一個凡夫投生到無色界梵天的,那他不可能在無色界梵天裡面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無色界梵天人,他們沒有眼、沒有耳,所以他們不能夠聽聞佛法,他們不能夠親近善友,不能夠聽聞佛法,所以他們不能夠在無色界梵天界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

    而假如一個初果聖者,已經擁有了聖道、聖果,他已經是初果聖者了,他投生到無色界梵天,他有沒有可能證得更高的果位?有可能。換而言之,一個初果聖者即使沒有導師,他都有可能證得更高的果位。因為所觀照的東西還是那些名色法而已,因為一個入流聖者已經「見道」了,已經見到了出離之道了。

    而對於二果(一來聖者sakadagamin),他只會來此世間一次。而且他也只會投生到人、天善趣。這裡說到的只來一次,就是他有可能再投生到人間,或者他有可能再投生到欲界天裡面去。當然如果他成就了色界的定的話,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天。如果他成就無色界的定力的話,他也有可能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這裡所說到的只來此世間一次是最多。例如:一個初果聖者,他最多只是七次,這是指最多的。但是,如果一個禪修者證得了初果的話,普遍上都是他只有二次或者三次的再生,然後他會在他的未來第三世或者第四世,他將能夠斷盡一切的煩惱而證入般涅槃。

    對於三果的聖者來說,三果是不來聖者。為什麼稱為不來呢?因為他們不會再投生到欲界的天裡面或者投生到欲界的人界。一個三果聖者死了之後,他必然會投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的梵天。因為一位三果聖者已經完全地斷除了對欲的貪愛(我們稱為欲欲或者稱為欲貪)以及嗔恚,也就是說使一個眾生投生到欲界的所有的煩惱已經被斷除了,這種使一個眾生投生到欲界的業稱為下分結。下分就是欲界的,結就是捆綁的意思,這裡是比喻煩惱有五種,即:有身見、戒禁取見、疑、欲貪和嗔恚,對於不來聖者已經斷除了,所以他們不會再投生到欲界,而只會根據他們的定力或者他們的這種投生的法則,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的梵天。

    多數的不來聖者將會投生到凈居天,而且凈居天只是三果聖者投生的地方。在凈居天裡面只有哪些聖者呢?只有三果聖者和阿拉漢聖者。為什麼還有阿拉漢聖者呢?難道他會投生嗎?他們是在那裡證得的。因此,不來聖者在證悟涅槃的時候有五種方式:

    一種稱為中般,就是antaraparinibbana。中般就是這一類的三果聖者在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梵天的時候,在他的生命不到中壽的時候就已經證悟般涅槃,這個稱為中般涅槃。

    還有第二種是生般。就是這一類的三果聖者在他過了中壽之後,他才證悟般涅槃,這稱為生般。
    第三種是有行般。有行般就是有一類的三果聖者,他在投生到梵天界成為梵天人的時候,他還必須得再精進努力,他才能夠證悟般涅槃,這個稱為有行般。

    而有一類的三果聖者在投生到梵天界之後,他們不用再努力都可能證悟般涅槃了,這個稱為無行般。

    還有第五種三果聖者,當他投生到梵天界的時候,例如:他們投生到無煩天,在無煩天過完了天壽之後,他們再投生無熱天,然後再投生到善現天、善見天,然後再投生到色究竟天,這就稱為上流般涅槃。就是從低等的色界天一直往上流、流、流,流到最上的色界天界。

    就有如在緬甸有一種說法叫做崩行桑(相似讀音),例如:有一類的聖者,好像帝釋天王(Sakka天帝)一樣,據說他就是屬於一種很喜歡生命的人,很執著生命的人。這一類的聖者,現在他們是初果聖者,他們在欲界的天界;等他們在欲界天界壽命終了之後,他們會投生到更高的天界;然後,他們會投生到色界天;等他證得了三果之後投生到凈居天。然後,他們在凈居天裡面一個天、一個天不斷地投生、投生、投生。投生到最後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壽已經全部過完了,就在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壽完結的同時,他進入般涅槃。這種稱為什麼?稱為等首的阿拉漢。就是他的生命的終結,他的死心的生起和他證得般涅槃是同時生起的,這種稱為等首的阿拉漢。有一類的三果聖者是這樣,但是無論如何他們不會再投生到欲界裡面去。

    對於最後一種阿拉漢聖者,他會投生到哪裡?如果他會投生,那麼佛陀會說妄語了或者阿拉漢也會說妄語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會再繼續遭受象現在這樣的未來的生命。」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他也說了這樣一句話。那些阿拉漢聖者在證得阿拉漢果的時候,他也會發現到他的生存因素已經剿滅了,他們的煩惱已經斷盡了,所以他們不會再有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投生。

    這樣的話,有些人,例如:在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些人,有些比庫就怕了,他說:「哎呀!那如果我現在修行,我奮鬥,等我證得了漏盡,證得了阿拉漢果之後,我將會成為沒有,將會完全地剿滅了我。那個時候我將會變成走向毀滅。」他們會生起這樣的惡見。

    但是一個聖者證悟般涅槃,他並不是等於完全走向毀滅。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就會像有些印度教,他們在詛咒佛陀一樣,他們說:佛陀是他們的叫作Krishna(克里希那,意譯黑天)的化身。因為Krishna看到了在有一個時期,很多的惡人他們否定吠陀經典,否定婆羅門的權威。於是Krishna就化身為佛陀,教導那些惡人走向毀滅。他們就會認為這麼樣。所以,這個其實是一種誤解。

    一個證悟了涅槃的人,他會知道其實涅槃不能夠說是一種生命、一種存在,但是我們也不能夠說沒有。如果涅槃可以用語言形容的話,那麼佛陀就不會有十四種無記裡面的:如來死後是有嗎?如來死後是非有(沒有)嗎?如來死後是既有又沒有嗎?如來死後是既非有又非沒有嗎?這四種方式佛陀不予回答。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說如來(這裡如來是指聖者,一個漏盡的聖者)死了之後他到底是存在呢?還是不存在呢?這是兩種邊見。是即存在又不存在呢?這還是一種見,或者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呢?這還是墮於邊見。因為涅槃不是一般的凡夫或者沒有體證者可以想象出來的,因此,佛陀都不予回答。

    然而正是因為佛陀不予回答,所以留給後來的那些弟子很多的猜測,很多的想象。是不是?所以,後來那些部派佛教發展出很多,他們對涅槃都充滿了想象。

    其實,真正的涅槃的境界連佛陀都不去說。只能夠說涅槃沒有貪嗔痴,涅槃沒有任何的名色法,涅槃不能夠說是生,因為沒有生,所以自然也沒有滅。因此阿拉漢聖者,他就不會再有作為一種苦的這種生命、這種名色法。但至於你說不是名色法,那是什麼?連佛陀都不回答。因為法惟有尋覓者才能夠證悟。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