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莫衷一是 的 "采蘩"

作者:chico  於 2012-11-21 03: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國文補課|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7評論

關鍵詞:, , 主人公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蘩,白蒿。關於白蒿的作用,一般有兩種説法,由這兩種説法,衍生出對於此詩兩種不同的主題觀。

1.《詩序》「夫人不失職也。」大概是說夫人用以奉祭祀。《左傳》隱公三年也有記載「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

那麽,依照這個説法,這首詩是說在池沼、山澗之間采蘩,供公侯祭祀之用。至於采蘩的主人公,依照《詩序》,應為「夫人」;但是今人考訂多認爲此說不可信,依照《周立*春官宗伯》的記載,認爲采蘩者應為「供役使的女官之類」。

2.朱熹說「蘩所以生蠶」,此「公侯之事」是指夫人親蠶之禮。程俊英沿用這個説法,並說「白蒿是用來制養蠶用的工具『箔』。」不過程俊英對這個説法也有修正,比如她說此詩的主人公就不是「夫人」,而說「這是一首描寫蠶婦為公侯養蠶的詩。」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於以,《鄭箋》:「於以,猶言往以也。」不通。孔疏:「往何處採此蘩菜乎?」則「於以」就是「往何」。楊合鳴 《<詩經>疑難詞句辨析》說:訓作往何似乎可通……但如果「往何」施於有些句中則難通。如《采蘋》「於以盛之?」「於以湘之?」馬瑞辰《毛詩 傳箋通釋》釋為語詞。亦非。如果「於以」是語詞,則單「采蘩」無法構成疑問句。鄧荃《國風譯注》「於以,於何處,於哪裏。」訓釋較優。根據楊合鳴的說法, 「於」是介詞,用法多樣,含意豐富,可相當於「在」,可相當於「用」等等。則「於以」就是「於何」,也就是「在哪裏」。采,採也。於沼於沚,在沼在沚。 沼,水池;沚,水中之洲。於以用之?用之於什麽地方?公侯之事,依以上兩種主體觀,則為「祭祀之事」或「蠶桑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澗,山澗。宮,朱熹《詩集傳》:「或曰:即《記》所謂公桑蠶室也。」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毛傳》:「被,首飾也。僮僮,竦敬也。」若依毛傳祭祀說,則認爲此是寫諸侯夫人的首飾和儀容。然,於省吾先生 認爲所謂「被」之類首飾非從祭之服,所以否定了毛傳關於「被」的説法以及相類似解説。並認爲這裡「被」是「彼」的借字,這章「頌其人在公敬慎,歸來安徐, 進退有度也。」陳戍國從於省吾的説法。然,程俊英因爲主「蠶桑說」,所以「被」仍可被解為首飾,只是籠統地解釋為「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用頭髮編成的假 髻。」前句未提是否公侯婦人之服,后句進一步解釋了這種首飾,只是暫時沒查到是根據什麽典籍。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三家僮僮作童童,魯韓說曰,童 童,盛也。」則僮僮是髮飾盛貌,程俊英說「形容蠶婦假髻高聳的樣子。」夙夜,早晚。公,一曰公廟;一曰為公侯采蘩養蠶事也。毛傳:「祁祁,舒遲也,去事有 儀也。」這是說祭祀上諸侯夫人的儀態,可見,陳戍國、於省吾都從此說。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大雅》『祁祁如雲』,祁祁,盛貌。僮僮,祁祁,皆狀首 飾之盛。」程俊英取「盛貌」之說,但是認爲這裡是「用它形容蠶婦回去,簇擁如雲的樣子。」薄言,語詞。
...............
查閱有關資料,所得結果如下:
白蒿,處處有之,有水陸二種。
《左 傳》「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 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這是說祭祀之用。
是為菹菜。
這首詩的蘩采自水中,假如能夠證明做菜的蘩是生在水中的,就明了了。
畢竟,兩種「蘩」是有區別的。
..................
蘋蘩蘊藻,非豐餚之匹。這句也證明了它們四個是菜。
平,是菜。蘊是,藻也是菜。
蘋,是水生植物;薀,是水生植物;藻,亦是水生的植物。所以,根據前後判斷,此做菜之蘩很有可能是水生的。
而詩中所言之蘩,都是採擇於水中。故,此詩之蘩當解釋為菜。
又,養蠶所用之蘩,何必水中?
.......................
補充,潘嘯龍亦引《周立*春官宗伯》記載,認爲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 廟祭祀的職責,但是並不直接從事採摘、洗煮等勞作。進行這些勞作的都是「女官」,供使役。後面的「被之僮僮,被之祁祁」亦是女官的裝束,這就和於省吾先生 認爲所謂「被」之類首飾非從祭之服——也就是說,並非夫人之裝束——相合,「被」仍是首飾,而且是「取他人之髮所編結披戴的髮飾,相當於今之假髮。」並認 爲詩中描寫女官人的勞作妙在不做鋪陳,只從她們髮飾從「僮僮」向「祁祁」的變化。這是把「祁祁」解為「鬆散」,「祁祁」毛傳注「舒遲也」,但是從「舒遲」 到「鬆散」,還是由個跳躍,不知道「祁祁」在當時是否有「鬆散」的含義。待查。
...................

這首詩的「被」字,的確應要好好考察一番。
《禮記·祭統》說王后「副褘」立於東房,此王后祭祀用「被」之證。「被」為最高級別的首飾,非取之艷麗工巧,而是由於祭祀要用到。
《君子偕老》中有「副祔六笳」,此諸侯夫人有被之證。根據《左傳》記載,《周官》之畿內公侯與畿外公侯等級級別之相當,可信,夫人亦如此(也是有等級,有王后親命禮),可推畿內諸侯、大夫夫人亦有「被」。但是用「被」之規格是不同的。
大夫、諸侯夫人們祭祀是否也應該用符合她們身份的最高級別首服呢?
吾意之,此「被」乃概言之,都為假髮所制,馬王堆已證明毛傳對「被」所說不誤,鄭玄實誤
。。。。。。。。


  閱讀此詩,先予判明詩中主人公的身份,也許有助於把握全詩的情感。

  《毛詩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 「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 公」的還是「諸侯夫人」,於詩意未免仍有隔膜。


  誠然,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並不直接從事採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 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 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


  詩之開篇,出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忙於「采蘩」的女宮人。她們往來於池沼、山澗之間,采夠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宮」。詩中採用的是短 促的問答之語:「哪裡採的白蒿?」「水洲中、池塘邊。」「采來作什麼?」「公侯之家祭祀用」答問之簡潔,顯出采蘩之女勞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來的路途中, 對詢問者的匆匆一語之答。答過前一問,女宮人的身影早已過去;再追上后一問,那「公侯之事」的應答已傳自遠處。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復 疊,便愈加顯得忙碌無暇,簡直可以從中讀出穿梭而過的女宮人的匆匆身影,讀出那從池沼、山澗飄來,又急促飄往「公侯之宮」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個跳躍,從繁忙的野外採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廟供祭。據上引《周禮》「世婦」註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宮人便得夜夜「宿」於宮中,以從事洗滌祭器、蒸煮「粢盛」等雜務。由於乾的是供祭事務,還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潔黑亮的髮飾。這樣一種「夙夜在公」的勞作,究竟把女宮人折騰成什麼樣子? 詩中妙在不作鋪陳,只從她們髮飾「僮僮」(光潔)向「祁祁」(鬆散)的變化上著墨,便入木三分地畫下了女宮人勞累操作而無暇自顧的情狀。那曳著鬆散的髮辮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宮人,此刻究竟帶幾分慶幸、幾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細辨——「薄言還歸」的結句,不已化作長長的喟嘆之聲,對此作了無言的回答?


  如此看來,以《采蘩》為諸侯夫人自詠,固屬附會;而認其為「家人」讚美夫人之作,亦屬穿鑿。穿行於詩中的,其實是夙夜勞瘁的女宮人而已:短促的同答, 透露著她們為貴族祭祀采蘩的苦辛;髮飾的變化,記錄著她們「夙夜在公」的悲涼。詩寫得很妙,讀來卻只覺得酸澀。古代的祭祀排場,原本就為鬼神「降福」貴族 而設,卑賤的下人除了付出勞辛,又有何福可言! 


摘編自網路文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2-11-21 05:15
《采蘩》在《詩。國風。召南》,毛序於周、召二南的解釋,附會之處尤多。此詩當是記敘蠶婦為公侯養蠶的事情。詩中之「宮」,《禮記。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即謂此。至於「夙夜在公」,我覺得應該是指養蠶時的日夜勞作之辛苦。我在務農時養過蠶,真的是「夙夜在公」,沒有睡覺的時間。
回復 淡水 2012-11-21 05:35
太長了,以後再細讀。先謝了。可以免費在這裡補課了。  
回復 chico 2012-11-21 06:38
徐福男兒: 《采蘩》在《詩。國風。召南》,毛序於周、召二南的解釋,附會之處尤多。此詩當是記敘蠶婦為公侯養蠶的事情。詩中之「宮」,《禮記。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 ...
福哥,問題是蠶吃得是桑葉,沒聽說過吃白蒿的?養蠶也不用白蒿。
回復 徐福男兒 2012-11-21 07:01
chico: 福哥,問題是蠶吃得是桑葉,沒聽說過吃白蒿的?養蠶也不用白蒿。
蘩,白蒿,用來制養蠶的工具「箔」。《七月》「采蘩祁祁」,毛傳:「蘩,白蒿也,所以生蠶。」
關於「蘩」,有三種解釋同蠶事有關。一說蘩可以飼幼蠶;一說蘩可以制蠶箔;一說以蘩水洗蠶子,使之易出。不知哪一說為是。我們去古太遠,很難定論了。
回復 chico 2012-11-21 07:23
徐福男兒: 蘩,白蒿,用來制養蠶的工具「箔」。《七月》「采蘩祁祁」,毛傳:「蘩,白蒿也,所以生蠶。」
關於「蘩」,有三種解釋同蠶事有關。一說蘩可以飼幼蠶;一說蘩可 ...
百科里也有這種說法,「周代養蠶方法已較成熟,浴種是清除蠶卵上雜菌,以白篙煮汁,浸泡蠶種,促其發蟻."
回復 chico 2012-11-21 08:09
徐福男兒: 蘩,白蒿,用來制養蠶的工具「箔」。《七月》「采蘩祁祁」,毛傳:「蘩,白蒿也,所以生蠶。」
關於「蘩」,有三種解釋同蠶事有關。一說蘩可以飼幼蠶;一說蘩可 ...
福哥底子厚,佩服
回復 徐福男兒 2012-11-21 12:59
chico: 福哥底子厚,佩服
Chico兄見笑了。從前搞這些無用的東西,久已荒疏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