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離苦

作者:chico  於 2012-11-17 06: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心得體會|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3評論


佛教的苦諦雖然受人詬病。但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事實。人類為了離苦得樂,做了許多探索之後,走上了宗教之路。因此不同的民族有不同崇拜對象,多神教,一神教,應運而生
。釋迦牟尼佛首次揭示了苦的真諦。找到了人類依靠自己,離苦得樂的方法。

苦,有身苦和心苦之分。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老病死的身苦不可避免。佛教教人的是,如何身苦,心不苦。

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從旭日初升,紅日當空,日正中天,到太陽西下殘陽消人的身同樣有個逐漸生長、壯大、衰弱到消亡的過程。少青壯老病死是無法擺脫的自然規律。面對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要學著忍耐和接受。不能僅接受對自己有利的,拒絕不利的。心苦是由於拒絕接受這些而產生的嗔恚等煩惱。

人接觸外境,依自己的習氣,可意的喜歡,不可意厭惡。把自己情感同外境緊密地粘合在一起。苦也就從此開始了。了斷這個苦,其實很簡單,先把自己的情感同外境分開
。比如看到了一朵花,辨別大小、顏色、臭味是個了知過程,這裡沒問題。但接下來產生的好惡情感就是問題了。覺得可意,起貪念;不可意,起嗔念。隨之煩惱會越來越多,也就苦不堪言了。了斷煩惱就要從這個地方下功夫。可意,不可意念頭生起,自己要知道它的生起。是否要隨這些念頭走向貪嗔,自己要能做主。不能下意識,無知無覺地跟著念頭走下去。覺與迷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這是個容易覺察到的思維過程,由於我們的習慣思維方式,把它忽略了。

實際上那朵花,並沒把煩惱加給人,是人自作多情,自尋煩惱。 隋開皇十二年,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前來拜師,
對三祖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僧璨說:「誰縛汝?」 道信答: 「無人縛。」 僧璨說:「何更解脫乎?」 於是道信大悟。 人自纏自縛,當然要自己解脫。靠的是自覺和無間磨練。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耶穌再愛世人,你不「交託」給他,他也不能強迫你。 只有你敲門,他才會開門。

有人說,人是感情動物,無情就不是人了。真人有情不被情迷。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凡夫起心動念,舉手抬足被情迷,也就不是真人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淡水 2012-11-21 05:16
"苦貼"苦啊,沒人理哈。

幾個苦貼,除了身苦之外,所談到的心苦多是情感方面的苦,說白了,都是吃飽了撐的自尋煩惱。       心苦的範疇應該遠遠不止這些。那個讓很多男士們羨慕的擁有兩個老婆的國內哥們,即使再養上10個同樣檔次的"老婆",也照樣會感覺"孤獨寂寞"的。此人檔次太低,在此鄙視一下。

謝謝分享好貼。我不喜政治,但喜歡研究人,以求自己活得明白點,幸福點,也讓我周圍的人快樂點。現實生活中的我,其實是一個歡快活潑陽光向上的人,只是太忙,忙得想罵人,又不敢罵。
回復 chico 2012-11-21 06:51
我不在乎有人看還是沒人看。寫出來給自己看,過一年半載回頭看看當時的東西滿有意思的。可以看到自己的膚淺和進退。
回復 淡水 2012-11-22 11:06
能有時間靜下來,每天寫寫東西,真好。到chico兄這裡來,就是想學習如何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