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經》解釋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六十四卦中,56卦有錯、綜、復、雜 的變卦。為什麼變,是因為觀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利益不同而引起的。明白這個道理人生會開闊許多。當人知道了在八方上下之中,自己僅僅看到的是其中一面之見的時候,會以一種完全開放的心態,平靜地看待另外九個方面的見解和觀點。絕對不會固執己見,更不會從我對你錯的爭辯,發展到你死我活的爭鬥。老祖宗怕我們讀不懂,用簡單的兩條線形象地表達出來。可惜我們還是看不懂。
把南懷謹先生《易經雜說》中,有關 錯、綜、復、雜 問題的講解摘編下來,自己沒事看看。學習,理解別人看問題的角度。
卦的錯綜複雜是什麼意思?現在先說綜卦,為了使大家看八卦圖案的方便,還是舉乾卦為例來說明:
錯卦,是陰陽交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了。如:
天風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陰爻,其餘五爻都是陽爻,那麼在陰陽交錯之後,變成了:
這樣第一爻是陽爻,其餘五爻是陰爻,如上面的這個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為地,內卦是震,震為雷,就是地雷復卦,所以天風姤卦的對錯卦,就是地雷復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因此學了《易經》以後,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這個宇宙大原則。
以現在的觀念來解說,綜卦可以稱之為反對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有人說《易經》動輒有黑格爾的辯證法的思想,他說的正、反、合,就是《易經》的原則,這是亂講。現在中國人很可憐,講自己的文化,要和西方的文化比。我們這個和愛因斯坦一樣,為什麼不說愛因斯坦和我們一樣?硬要把祖父拉下來和孫子比,說祖父很像孫子,很可憐,真是豈有此理!為何要如此比呢?他們說黑格爾的正、反、合是三段論法,我告訴他們《易經》是八段論法,比起來黑格爾就顯得粗糙得很,又算得了什麼!《易經》看東西是八面玲瓏的。
現在已經看了四面了,仍以
天風
姤卦為說,綜卦是
澤天夬,錯卦是
地雷復,而復卦亦應有它的綜卦,就是
山地剝,這豈不是看了四面,所以《易經》的頭腦,一件事初到手,處理起來,四面都要注意到,不但要注意四面,還要八面玲瓏。
《易經》還有一個道理——複雜,亦即等於交互卦的道理,我們都講究互助,這個互象就是《易經》的圖案,像同樣的掛勾交相掛住,就是一個「互」字。什麼是
「交互」?就是六爻內部的變化,如第二爻上連到第四爻,下面掛到上面去為互。第五爻下連到第三爻,上面交至下面來為交。這是交與互的不同,每卦的縱深內在,發生了交互的變化,又產生了卦。
換句話說,這是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要看絕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邊看清楚,同時旁邊亦要看反面。這樣四面都注意到了,還不算完備,因為內在還有變化,而內在的變化,又生出一個卦了。除了乾、坤兩卦外,別的卦把中心拿出來交互,又變了一種現象。這現象的本身,又有綜卦,又有錯卦,這就是八面看東西,還要加上下,一共十面。所以把老祖宗拿來和黑格爾這些人比,簡直冤枉得很。
現在談交互卦,以
火雷噬嗑為例說明如下:
本卦
火雷噬嗑。
交互卦
水山蹇。
至於複雜,復就和綜卦一樣,是重複的意思,雜是指彼此的相互關係,六十四卦可發展到無數的卦,每一卦牽一髮而動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關係。
現在我們作一個結論,唐代虞世南為什麼說:「不學《易》,不可為將相」?試想我們懂了這個背誦八卦的方法與錯綜複雜的道理以後,知道這個圖案的組織如此嚴
密,告訴我們,看事情要有那麼細密的頭腦,要那麼冷靜客觀,才能把事情看清楚。明白了這些,虞世南「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話,就可以明白了。
此文摘編自《易經雜說》
本卦
天風姤,綜卦
澤天夬,錯卦
地雷復,綜卦
山地剝。。
本卦
火雷噬嗑。(234,543)
交互卦
水山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