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侃 清華大學校訓

作者:chico  於 2012-7-14 02: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閑侃|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評論

關鍵詞:清華, , 梁啟超, 梁思成, 思想家


網上風傳的所謂清華大學
校訓本來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現被閹割成為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純屬無稽之談。

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我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梁啟超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啟超與清華保持了長久的密切關 系,從1920年起,開始在清華系統地講學,1925年被聘為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授(通稱「導師」)。他有三位兒子先後在清華求學:梁思成 (1915-1923)、梁思永(1916-1924)、梁思忠(1918-1926)。1914至1917年間,梁啟超曾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段祺瑞 內閣的財政總長。期間,他數次來清華演講,還不時來清華小住,著書立說。
在1914年11月5日一次以《君子》為題的演講中,他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完全人格,要做「真君子」。他說:「《魯論》所述,多聖賢學養之漸,君子立品之方,連篇累牘勢難臚舉。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為 提要鉤元。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條件庶幾近之矣。」又說:「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
他勉勵學生:「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梁啟超引經據典,慷慨激昂,使聽者為之動容。
    梁啟超的演講深深打動了清華師生,「行健自強」、「厚德載物」之語正是清華師生內心呼聲的升華。之後不久,清華學校就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定為校訓,以激勵師生。清華校歌中亦有「自強,自強,行健不息」之語。1917年修建大禮堂便將刻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巨型校徽嵌於舞台正額,以壯觀瞻,而廣流傳。

   在不同的時代,清華師生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自勵、自勉,演繹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清華校風、學風和清華文化。在民族危亡的時候,清華 人「自強不息」,是為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拯救祖國於水火之中。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中,清華與北大、南開風雨同舟,共組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為校訓, 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體現出剛強、果敢、堅忍不拔、卓然不群的精神。「剛毅堅卓」,可以說是清華曾經有過的第二個校訓。

49年後,一分為二的另一半,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摘錄自)http://www.nthu.edu.tw/

清華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與光榮的傳統,建校可溯至民國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 年)的「清華學堂」,」乃由清廷將美國退還尚未付足之「庚子賠款」設立,經多年慘澹經營,人才輩出,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以及有數學諾貝爾 獎之譽的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校友。民國四十五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復校初期重點為原子科學,其後擴展至理工方面,近二十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人文社會、生命科 學、電機資訊與科技管理領域科系;如今清華已成為一人文社會、理、工、生科、管理領域均衡發展的學府。在台已造就英才超過五萬人,在國內外各行業均有優異 表現,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士十二人,產學研界領袖不可勝數。

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清華人。學校除正規專業與通識課程, 提供智、體、美育學習鍛鍊的機會,更藉由導師輔導與課外活動提升道德感、價值觀念與群我互動關係,全力打造清華校園為人文薈萃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培 育場域,創新科技研發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推動基地。同時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增強師資陣容,提升研究、教學、服務品質,培育優秀學生,同時提供豐富校園生 活以及激發學生成長機會,改善基礎設施,營造卓越研究環境,加強產學合作研究,推廣人性關懷科技,把握區域優勢,整合資源。而為面對地球暖化、能源短缺的 挑戰,全面啟動「新能源綠色校園」計畫,有效整合現有優勢與資源,使清華成為台灣能源科技以及維護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鎮。

關於「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這八個字出自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所寫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

    海 寧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咸懷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旭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qian )曰宜銘之貞珉,以昭示於無竟。因以刻石之辭命寅恪,數辭不獲已,僅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 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表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 茲石於講舍,系哀思於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義寧陳寅恪撰文  閩縣林志鈞書丹

新會梁思成擬式  武進劉南策監工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三日二周年忌日  國立清華大學師生敬立

    陳、王皆為清華大家,「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更是他們畢生遵循的人生信條,實乃後來者之楷模。這八個字,的確是當今大學和國人所缺乏的。我們尊敬這八個字,它應該成為清華之精神,成為大學之精神,成為民族之精神。但它不是清華校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2-7-14 03:09
好遙遠
回復 yehuixiu 2012-8-2 23:14
good article.thanks for sharing.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