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學聖學賢

作者:chico  於 2012-4-1 23: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德開示|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10評論

教學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學習有無成就,關鍵是在你對於聖學有沒有尊重的 心。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學修道,對於道學沒有誠敬心,縱使佛菩薩、孔夫子親自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 反之,老師差一點,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誠敬心,你還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過老師,這就是古人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聖學賢。第一要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 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 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些話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於是我們應當存什麼樣的心,這是修行成就的關鍵。

  大乘法以菩提心為體。《大乘起信論》講,菩提心之體,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分兩種,一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叫「深心」;二他受用,對別人的,叫「大悲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也說三種,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

  我們將《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格外的明顯了。《論》上講的直 心,《經》上講的至誠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體是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自性性德之體,就是真誠。它起作用,《經》跟《論》自 受用都講深心。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以《無量壽經》上的說法,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是深心,是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第一個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染污,淨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對待自己,要養自己的平等心;要養自己的正覺心,覺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這就是覺正淨, 自性三寶,自受用。大悲心、迴向發願心,就是慈悲心。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誠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學裡面,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正覺是慧學,這就是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了?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誠。

  修行、學佛、修道,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就是學這個。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的是回頭,從虛偽回歸到真誠;從貪婪回歸到清淨;從嫉妒、障礙回歸到平等;從愚痴回歸到正覺。

  大菩提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表現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之後你肯定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放下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放下妄想,無明煩惱也斷了,自性圓圓滿滿的顯現出來。所以,佛門裡面修學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我常常勸勉同學,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哪裡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夠有佔有的念頭。

  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有把握。但是,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

  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而隨順經典的教誨。換句話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裡頭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裡去,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天天都在歡喜當中。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都是示 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現在我們覺悟了,這一切挫折,譬如毀謗、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陷害。我 們用什麼心態面對?我永遠是感恩的心。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你為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每個挫折,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

  善緣順境,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淨純善。「成聖成賢,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眾生,「總在好學」。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能不能成為菩薩,關鍵在你好學。自行化他,離開好學統統都落空了。

  中國古人說「學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講就是自度。「教所以 治人」,治人就是度他。「不學則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則不仁」,就沒有慈悲。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講「不如學也」。一生都在求學,都在做學問,同時也 教他,教學相長,所以能夠成為大聖,成為至聖。

抄自,凈空法師開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卉櫻果 2012-4-2 00:27
叫來老公居士讀讀這篇好文
回復 長白山 2012-4-2 02:47
「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請大師闡明真相。
回復 chico 2012-4-2 02:59
長白山: 「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請大師闡明真相。
咱是抄大師的東西。據我理解,
1. 諸法因緣生。
2. 成形的宇宙有生就有滅。
3. 天地有缺憾,人參贊天地之育化,彌補其造化之不足。
回復 長白山 2012-4-2 03:33
諸法因緣生。

如果不試圖去深究「因」、「緣」、「生」這三大要素,不試圖去儘可能明了、去儘可能掌控這些要素的話,此真相也說得過去,只是如此人便始終處於被動、無奈和不得不承受一切的境地,而這恰巧是佛教所描繪的。
回復 長白山 2012-4-2 03:38
成形的宇宙有生就有滅。

這裡強調的可能是「滅」,話應該是不錯,因為任何事物均不可能絕對地永恆。但對此是不是應該加以一個時間尺度,絕對的和相對的。相對一個時間尺度較短的事物,時間尺度長的「宇宙」便可能被看成是「不滅」而永恆的了。
回復 長白山 2012-4-2 03:38
天地有缺憾,人參贊天地之育化,彌補天地之不足。

是說天地人三體才構成宇宙?
回復 chico 2012-4-2 03:54
長白山: 諸法因緣生。

如果不試圖去深究「因」、「緣」、「生」這三大要素,不試圖去儘可能明了、去儘可能掌控這些要素的話,此真相也說得過去,只是如此人便始終處於被 ...
人可以改變,控制「因」,因為種瓜的瓜,種豆得豆。「緣」,外緣那部分,不是全可以改變的。到了「果」,是無法改變的了。人改變命運的最佳方法是「因」上作功夫。
回復 chico 2012-4-2 04:03
長白山: 天地有缺憾,人參贊天地之育化,彌補天地之不足。

是說天地人三體才構成宇宙?
這個東西只能粗略地說說。
人一生下來就窮富不均,智力有差,體質有別。這是先天帶來的「缺憾」,按我們祖宗的說法,人當通過自己的作為彌補這類缺憾。因此提出了仁、兼愛等等。
回復 liuxiaoyu 2012-4-2 09:49
卉櫻果: 叫來老公居士讀讀這篇好文
需要耐下心來慢慢讀的文字
回復 liuguang 2012-4-17 08:37
讀到一半,覺得很像凈空法師的口氣,越看越肯定,看到結尾,果然是凈空法師的開示 多謝分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