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的含義:《群書考異》中說:
甲 是折的意思,指萬物剖符而出。
乙 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初生,抽軋而出。
丙 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 是強的意思。指萬
物丁壯。
戊 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 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 是耕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 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 是任的意思,指
陽氣任養萬物於天下。
癸 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複周期,對萬物直接產生著影響。
十二地支是用來描述月亮運行周期的,《群書考異》中說:
子 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丑 是紐、系的意思,繼萌而系長。
寅 是移、引的意思,指物
芽稍吐而伸之移出於地。
卯 是冒的意思,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 是震的意思,物經震雲貴而長。
巳 是起、已的意思,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午 是仟的意思,指萬物盛
大枝柯密布。
未 是昧的意思,指陰氣已長,萬物稍衰,體曖昧。
申 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熟。
酉 是老的意思,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 是滅的意思,指萬物皆衰滅。
亥 是核的意思,指萬物皆收藏皆堅核。
由此可見,十二地支與月亮的陰陽消長有關。而月亮的循環往複的同期同樣對萬物直接產生著影響。由於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分別來自對日、月活動特點的認識,古人以日為天、天為陽,以月為陰、地為陰。因此,也就自然以十干配天,十二支配地,而稱之為"天干、地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