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以不變應萬變

作者:chico  於 2012-1-1 09: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評論

站在不變的立場來變,才不會亂變。
    ——《易經》的智慧有一句話很多人不會相信,甚至聽了會很憤怒:人類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變 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象,我們要用不變的原則,來應對萬變的現象。一個人裡面一定要有原則,而且要堅持,但是外面要磨成圓的,才有辦法去跟別人妥協、協 調,最後達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內圓外圓的人是小人,因為他完全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唯利是圖,有洞就鑽,這種人是可恥的。內方外方也不好,內圓外 圓更不好,外圓內方的人才是可貴的。有句話很重要:能妥協卻不能放棄立場,才叫圓通。
    因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站在不變的立場來變,才不會亂變。
 很多正直的人都認為,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應該一致才對,但是當我們懂得了《易經》的道理,就會明白什麼叫「難得糊塗」。其實糊塗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內心。但是現代社會發展變化得很快,我們到底要不要變,又該怎麼變呢?
    到底要怎麼變?這是中國人一生一世都要面對的難題。我們提出三個原則,按照這三個原則去做,你就可以應付得非常妥當。
    第 一個原則,叫做權不離經。權就是權變的意思,經就是經常的守則、不可以變的規矩。不管怎麼變,都不能超越這個規矩,要有原則地應變,不可以沒有原則地亂 變。一個人如果變來變去,變到沒有原則了,別人都會厭惡你;一個人如果死守原則,不知道變通,那誰都怕你。這樣我們才知道,中國人講外圓內方是非常有道理 的,再怎麼變,規矩不能變掉。我們用現代話來講,每一個人都可以變通,但是不能變得太離譜,這樣就叫權不離經。每一種改變,都應該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 檢驗的標準,你變得合理,我們就同意,你變得不合理,我們就搖頭。
    第二個原則,叫做權不損人。所有的權變不可以損害別人,損人不利己的事不叫變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傷害,是不公平的,遭受到抗拒,也是合理的。任何人都不能憑藉自己手中有權,愛怎麼變就怎麼變,這種心態是大家都無法接受的。
    我 們來看一個實實在在的案例。一家公司有位朱小姐,她在甲單位,希望調到同一個公司的乙單位去。人事部門首先徵求朱小姐直屬上司的意見,上司說:「沒有問 題,我尊重她的選擇,我們都是同一家公司,沒有關係。」人事部門又去徵求乙單位經理的意見,乙單位的經理也說:「沒有問題,我們歡迎。」然後,總經理一批 准,調令一公布,就生效了。
    這本來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調令公布以後,乙單位的經理卻跟人事部門說不能接收朱小姐。人事部門的幹部說: 「你不能這樣啊,我事先徵求了你的同意才簽準的,現在命令發布了,你怎麼能說不同意呢?」但是,乙單位的經理偏偏說:「你不要問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 意,如果朱小姐真的要來,那我就只好辭職了。」可是乙單位的這個經理是個很好的經理,把他逼走對公司會是不小的損失。
    大家來看,這件事誰不對?我不覺得有誰不對。只是這裡面一定有個系統,叫程咬金系統,就是半路上出現的問題。外國人做事,很少會碰到程咬金系統,但中國到處都是程咬金系統, 總是無端端殺出一個人來。我就對人事部門的幹部說:「我們想事情要這樣子想:這位乙單位的經理是個太極,有陰有陽,他平常講不講信用?答應的事情會不會反悔?」人事部門的幹部說:「他平常很講信用,答應的事從來不反悔。」我說:「那就好了,那這次肯定是例外,這其中一定有他說不出來的苦衷。根據我的判斷很可能是這個經理的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本人不同意。」人事部門的幹部就去問這位經理是不是他太太不同意。這個經理大吃一驚,說:「你怎麼知道?」大家看, 我一猜就對了。有人說讀《易經》會算,其實不是會算,是會推理而已。

    人事部門的幹部就問這個經理,說你太太為什麼不讓朱小姐來?這個經理說,我太太不是對朱小姐有意見,她根本不認識朱小姐,而是三年前我升任經理的時候,我太太就跟我講,不許沒結婚的女同事調到我的單位來。三年過去了,我都忘得一乾二淨了,沒想到她還記得。
    人 事部門的幹部給我打電話,說問題果然是出在他太太身上,問我應該怎麼辦。我說那很簡單,然後給他分析有幾條路可走:第一,請總經理收回成命,但是這樣肯定 不行,總經理朝令夕改,在整個公司的公信力就沒有了。第二,勉強乙單位的經理接收朱小姐,但那會逼走一個好人才,也不行。既然兩條路都走不通,唯一的辦法 就是,你帶一籃水果去見那個經理的太太,說事先不知道有這個規矩,如果知道,一定不會讓朱小姐調來的。但是現在,總經理的命令已經下發了,馬上收回不行, 所以總經理特地叫我來拜託你幫他一個忙,讓這個調令維持兩個月,兩個月以後我們再把朱小姐調走。總經理要我拜託你,這兩個月好好看管你先生,不要讓他出 事。
    人事幹部照我說的去做,結果經理太太說:「這個可以商量。」你給別人一定的彈性,讓人家有迴環的餘地,才好商量。
    兩 個月以後,人事部門的幹部再去問經理太太,要不要把朱小姐調走,經理太太說:「不用,這兩個月也沒有怎麼樣,就讓朱小姐留下來好了。」如此為難的一件事, 就這樣輕鬆地化解了。這個不是解決,而是「化解」。《易經》是講「化」的,中國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什麼事也沒有了。
    《易經》曾經被稱為《變經》,因為宇宙的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易經》所表示的就是變化的規律。而變化有三個原則,第一個是權不離經,第二個是權不損人,那麼第三個原則是什麼?而這些變化的原則和道理,對於我們現代人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第 三個原則,叫做權不多用。常常變,就表示原來的很不成熟,就說明你的規矩有問題,要不然為什麼會常常變呢?比如穿衣服,一個人摸索一陣子以後,知道自己穿 哪種衣服最合適,就穿那種衣服好了,如果一會兒穿成這樣,一會兒又穿成那樣,就表示他根本穿哪種都不合適。我們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求新求變。要記住,變有百分之八十是錯誤的,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規矩,不要亂變.

有例行一定有例外,這一點我們承認。但是例外比例行還多,就不對了。例外比較少,例行比較多,經常是這樣辦,偶爾會那樣辦,這樣才合理。
    喜歡講求新求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會使人們覺得,新的就是好的,舊的就是壞的,這是個最可怕的觀念。為什麼新的就是好的?實際上,新的常常不如舊的。 你看我們現在很懷念以前的東西,就是以前的東西簡單明了。我們要說清楚,求新求變本身沒有錯,是人搞錯了,認為新的一定比舊的好,這是錯誤的。你認為舊的 再好也要換掉,那就叫喜新厭舊。一個人如果喜新厭舊,那這個人就沒有指望了,遲早連自己的太太也要換掉。
    老子說:「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經》)一個人不知道常規,就開始亂變,最後結果只有一個字——凶。人一味亂變,變到最後,自己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一個人,對 父母孝可以變嗎?對朋友信可以變嗎?這是不能變的,如果變了,親人朋友之間的信任感就沒有了,就產生了疏離感。人與人之間本來沒有疏離感,就是人這樣一點 一點造成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原則:
    第一,權不離經。所有的變不能離開規矩。
    第二,權不損人。所有的變都不可以損害別人的權益。
    第三,權不多用。偶爾用,大家沒有意見,常常用,就表示你的規矩要改。一個人,如果變到連根本都變掉了,那是最可怕的。

作者:曾仕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12-1-1 11:16
我的做人原則,一是真實,二是厚道,在這前提下就該適應和順從了,我們是凡人,當然沒有本事讓外界來適應我們,還是糊塗點比較好。
回復 同往錫安 2012-1-2 15:16
Chico新年好~幸福安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