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潮起潮落》--蒯大富

作者:chico  於 2011-8-13 00: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世海撈針|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編者聲明

  前段時間,網上廣為轉貼的「歲月流沙——蒯大富口述歷史」,是由米鶴都主編、由香港中國書局出版的《回憶與反思——口述歷史》叢書中的一篇口述史作品,其知識產權屬於本書編委會所有。但是,在叢書尚未刊印之前,該文的草稿、整理稿和徵求口述者本人意見稿等幾種版本,甚至有被他人修改過的版本,未經允許而被不負責任地轉貼到網上,其中存在著大量的人名、時間、史實以及署名等諸方面的錯誤,一些詞句也不代表作者原意。導致以訛傳訛,造成不良影響。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編委會在正式出版時對該文更名為《潮起潮落》,現授權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將正本刊登如下,以正視聽。

  另外,在閱讀該文及眾多的口述史之前,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讀一下《回憶與反思——口述歷史》叢書的前言,以便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及把握口述歷史這種讀物的特點。

  編者的話

  在共和國一個甲子的艱難歷程中,共和國同齡人的蹉跎歲月,始終伴隨著國家的命運而跌宕起伏。古人云:「六十而知五十九非」。當這些「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已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今天,回頭看,他們有太多的傾訴和感慨。

  可以說,這是為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扮演了試驗品角色的一代;也是為改革事業做了鋪墊和犧牲的一代。於前者,他們在理想主義的憧憬中奉獻出了青春,結果是除了「試錯」之外幾乎一無所獲;於後者,他們的絕大多數也和三十年改革的豐厚「紅利」無緣,而在社會利益的洗牌過程中被逐漸邊緣化。同時,與他們血肉相連的那一段段無人理清、也無人承擔責任的歷史也在被集體失憶。然而,從文明傳承的角度,歷史難以割裂。他們青春的慘痛教訓尚未理清,更重要的是當年那場「大革命」得以發生髮展的機制並沒有得到根本的矯枉。當今天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時候,我們依稀記得一個樸素的真理,那就是:一個不能正視自己過去的民族,是永遠無法真正崛起的。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這一代人不僅有責任率先正視自己的歷史,也有義務把自已的反思留給社會。

  參與本叢書創意、策劃、採訪、編輯、資料整理的同仁們,撇下時尚,撥開蒺藜,與那些豐富歷史素材的承載者一起重返昔日巨浪的喧囂,尋找他們依稀的足跡,聆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大家期冀以一種擔當的精神,以一己綿薄之力,從這些個體的視角去了解:他們是誰?他們怎樣長大?他們如何走過動蕩的六十年? 他們青春換取的教訓是什麼?以及他們今天對生命的反思。或許從他們各異的人生角度和思索中,可以或濃或淡地勾勒出這一代人粗獷的輪廓,從而對漸行漸遠的歷史失憶彌補於萬一。這就是《回憶與反思》叢書的由來和同仁們的心愿。

  《回憶與反思》叢書所涵蓋的歷史時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至今的六十年,叢書以這代人的紅衛兵運動、上山下鄉和改革開放三段主要經歷為線索,以「老三屆」為主要代表併兼顧上下,以北京為主要採訪地亦涵蓋南北,以那些深度參與歷史事件以及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為具體的訪談對象。

  《回憶與反思》叢書採取口述史的基本形式。為保持文體的可讀性和連貫性,叢書採取了第一人稱的自述體裁,需要強調的是,其中顯然包含著眾多採訪者研究的成果和思想的結晶。目前,學術界對於口述歷史這種形式的認識尚不一致,編者所做的也只能是一種探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無法拉開與歷史的距離,今天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研究,難於做到不帶情感色彩的超脫,從而也就難於完全客觀。這個命題是研究者們難以逾越的,還有待於歷史的沉澱和升華。淀下去濃烈的情感,才能升起來超脫的理性。「歷史從來不應當是由當代人撰寫的,他們的義務僅僅是留下真實的素材和感受。」

  古羅馬哲人馬克·奧利略這樣說過:「我們之所聞,僅僅是一種觀念而非事實本身;我們之所見,只能是一個視角並不代表真理。」編者認為,用這句話為口述史定性是比較恰當的。口述歷史本身就意味著它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史學研究,更不等同於「信史」,即便通過研究者的加工整理,也只能是受訪者認識水平上的個人觀察。相對於歷史全貌和真實,每一個歷史人物的口述,都難免有「瞎子摸象」般的片面和「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因此,敬請讀者留意該種歷史讀物的特點。

  《回憶與反思》叢書在對口述史的采寫、編輯過程中,是參照當年周恩來先生在人民政協徵集編輯《文史資料選集》的「三親」原則,即以訪談對象「親聞、親歷、親見」的歷史片段為依據。同時在訪談過程中,倡導治史的直筆精神,倡導不溢美、不掩惡,實事求是地陳述所聞、所歷、所見。另外,叢書也參照《文史資料選集》當年「百花齊放」的方針,尊重不同個人的立場視角、思想水平和意識形態,可以「各存其是」,可以「百家爭鳴」,不求全求同。需要特別聲明,我們在編輯工作中採取「言無不盡、文責自負」的原則。受訪者口述的內容,除文字修飾整理外,編者對其觀點、認識不做修正,對龐雜的史實原則上不考據訂正,最後定稿均經過受訪者本人的修改和認可,其內容由受訪者「文責自負」。難以避免的是,受訪者的某些表述可能與事實存在著出入,對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認識更可能存在著偏激、錯誤的觀點。但這些並不代表得到編者的認同。

  另外,由於我們所從事的僅僅是民間的、業餘的工作,所能徵集到的口述史難能面面俱到。在實際徵集過程中,我們接觸到的許多有著重要經歷的當事人、有過重大過錯的當事人以及受過嚴酷迫害的當事人,由於移居國外、由於身處官場、由於「宣傳有紀律」、由於缺乏當眾懺悔的勇氣、由於恐遭非議、由於不願再揭開傷疤、由於保護隱私等等,儘管原因不一,結果是相當多的重要當事人並不願參與口述歷史的徵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缺憾。我們也藉此呼籲更多的重要歷史素材的承載者加入到《口述歷史》的行列中,叢書同時依據前述標準,向社會廣泛徵集這代人各方面傳奇人物有價值的口述史。

  我們深知,在如此重大的歷史課題面前,本從書所能做的只是滄海之一粟,但是我們將儘力而為之。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歷史素材的收集、整理,將有助於人們未來對這段歷史進行研究;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口述史,能夠使更多的人對中華民族的苦難和發展進行反省和思考;我們還希望,通過本叢書,使我們的子女對那個特殊年代走過來的父母一代有更真實和更深刻的了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1: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