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俺是出門計劃小能手,烏茲別克圓滿結束。烏茲別克值得來溜達一圈,但是別被網紅帶偏了節奏,期望值要適度降低一些。這地方的古迹大多是重修或重建的,裡面沒啥內容。所以比較適合的定位是閑逛懷古的感覺。俺們去的布哈拉,撒馬爾罕和塔什干,感覺都挺安全。不過現在是淡季,遊人不多。旺季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三月底天氣已經開始熱了,個人感覺這個時間來相當好。本地飲食很不錯,味道相當足,物美價廉。缺點是品種口味相對單一。綜合俺們去的這三個地方,如果再有機會俺會選擇安排希瓦/鹹海,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相似度較高。盡量避免先去撒馬爾罕後去布哈拉。
2025/3/16 日,布哈拉第一天
昨天下午二位領導從舊金山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帝都,俺們接上頭之後在機場吃了晚飯就又接著奔塔什干。首都機場飛塔什干這一段是晚上11點多的飛機。5個多小時就到了塔什干,兩地時差是三小時所以到達時間是3/16凌晨兩點半點。這個點兒機場倒是不寂寞,人挺多的,計程車司機都等在出口磨刀霍霍地宰遊客。俺們要從國際航站樓去國內航站樓轉接去布哈拉的航班,6公里走也不太合適,所以得打車。俺知道可以用打車軟體煙袋可咳死yandex,不過那個上客點要走過停車場。鑒於外面漆黑一片,俺們還是選擇了和出租司機砍價,從一開始的15萬(約12米)砍到9萬(7米)。還有個英語不錯的老司機振振有詞地說10米元對你算啥呀?!俺也只能呵呵了。打車軟體的價格是2米元左右。就這樣那個司機還抱怨停車費貴啥的,好像他吃了大虧一樣。窮山惡水出刁民啊!
七點半從塔什干飛布哈拉,一小時就到了。二位老闆對此頗有微詞,這等於從俺們大農村馬不停蹄一路飛舊金山,北京,塔什干去布哈拉。但這也是不得已,春假只有一周,算上頭尾周五周一兩天請假也才11天。怕同學們抗議俺已經把行程編排的略微寬鬆了,按俺平常的操作肯定會把希瓦和杜尚別也加上,一次搞定。這時天已大亮,俺們沒理會堵在出口的車租車司機直接去了網約車的上客點,順利到達布哈拉市中心。在烏茲別克用網約車很少超過2米元,便宜的一塌糊塗,吃飯也很便宜。平常俺們仨算上酒水一般在15米元左右,很少超過20米。最貴的一頓是在塔什乾的一個喬治亞餐廳,花了72米。
大概現在是旅遊淡季,俺們定的旅館大門緊閉,電話也沒人接。給他們發了郵件俺們就到卡倫廣場去溜達了。旅館的位置相當好,步行幾十米就在廣場上了。俺們兜兜轉轉拍拍照就到午飯時間了,她倆跑去問旅遊警察崗樓哪裡吃飯比較好,人家推薦了利亞比豪茲水塘邊的一家餐館。所以俺們就打了個車過去了。午飯期間旅館回郵件了,說是派人去店裡了,俺們可以隨時過去。飯後去旅館放下行李又出去接著溜達。然後去了稍微遠點的四塔伊斯蘭學校。往回走時已經快天黑了,看見路邊一家餐廳里很多人,而且貌似都是本地人,俺們就進去湊了個熱鬧,比午飯那家強多了。第一天結束,大家都累夠嗆,蒙頭大睡!
烏茲別克航空,凌晨兩點半降落塔什干國際機場 Toshkent Xalqaro Aeroporti

排隊過關。天朝的護照貌似可以落地簽旅遊。米國護照除了55歲以上和15歲以下都需要事先辦理網上電子簽e-visa,25米單次,35米多次。當然也可以到烏茲別克使領館辦理。

等行李

機場的ATM貌似不喜歡俺的銀行卡,堅決不出錢。所以拿了100米換了近130萬索姆som,烏茲別克貨幣。後來在市內的其他提款機上搞出錢來了。俺的猜測是這邊的某些銀行和俄羅斯有染,受到制裁,所以那些銀行的提款機就不吐錢錢。這個和俺在烏茲別克火車網上買票異曲同工。俺米國的卡死也刷不通,用天朝哥們兒的中國卡一次過。這邊貌似是在轉用英語字母,不過俄語還是很流行,這個兌換收據上還都是俄語。俄語字母和英語字母有對照表,搞清楚了很方便,比如俄語B是英語的V,C是S,P是R,H是N,搞明白了很方便,看個街牌,站名,菜單啥的。

烏茲別克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從歷史文化到自然風光都有。由於時間的關係烏茲別克西北部的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區Karakalpakstan,也就是花剌子模革命老區,就沒法去了,那邊主要是看風化了的古城堡,鹹海的輪船墳場什麼的。還有東部靠吉爾吉斯斯坦那邊的費爾干納山谷Fergana Valley肯定也安排不了。主要就是布哈拉Bukhara,撒馬爾罕Samarkand,如果有時間搞一個沙赫里薩布茲Shahrisabz一日游,帖木兒的老家。
布哈拉,位於塔什干西南約六百公里處,布哈拉綠洲的中心。人口(2007 年估計)約25萬。建於公元一世紀前,阿拉伯人於709年攻佔此地時已經是絲路重鎮。9-10世紀是薩曼尼德王朝Samanid都城。后被喀喇汗人Qarakhanids和喀喇沁人Karakitais佔領,1220年被成吉思汗佔領,1370年被帖木兒佔領,1506年昔班尼徳人Shaybanids征服並定都於此(即後來的布哈拉汗國)。
布哈拉在16世紀末達到了頂峰,當時布哈拉汗國領土包括中亞大部分地區以及波斯北部和阿富汗,18世紀中擺脫了波斯人建立了曼吉特王朝,1868年成為沙俄的保護國,1920年被紅軍推翻。1991 年烏茲別克獨立時,布哈拉仍為首都。1950年代末附近發現天然氣后,該市迅速發展。布哈拉歷史中心仍然保留著許多昔日的風貌,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校、老式平頂房屋和集市的遺迹。
波伊卡連廣場Poyi Kalyan - 位於布哈拉老城。這裡有建於1127年卡連宣禮塔Kalyan Minaret,是布哈拉的標誌,登頂可俯瞰全城。傳說成吉思汗除了這座塔,周邊其他建築全部搗毀,因為他老人家衝過來時老遠就能看到這高塔。這塔直到19世紀還是處決犯人的地方,很簡單,裝麻袋裡從塔頂推下去。旁邊是 16 世紀的卡連清真寺Kalyan mosque,建在被蒙古大軍付之一炬的原8世紀清真寺遺址上。說是成吉思汗下令把古蘭經放地上讓馬蹄踐踏並且搗毀整個布哈拉城。該寺又名周五清真寺Juma Mosque,是昔班尼徳王朝於1514年建的,可容納一萬人祈禱。據說看日落最好的地方是這個咖啡館,Cafe Chasmai Mirob。
來到了卡倫廣場Poyi Kalyan,還有個拼寫是kalon,這邊貌似拼寫沒有統一標準。那個行李箱是俺的,小米的鋁合金,可以當凳子坐,排長隊時相當有用。
卡倫塔
廣場邊的米爾阿拉伯宗教學校Mir-i-Arab Madrasa
對面的卡連清真寺Kalyan mosque
卡倫塔邊上的布哈拉歷史博物館,更像個禮品店
清真寺門口的老人。這邊的居民有很多是塔吉克族,和塔什干那邊看著不太一樣。
利亞比豪茲建築群 - 建於16至17世紀。中間有個人工池塘(42x36米),周邊有納迪爾·迪萬·貝吉宗教學校Nadir Divan-Beghi Madrasah 和 納迪爾·迪萬·貝吉蘇菲派收容所和修道院Khanaka,二者均建於 1622 年。Lyab-i Hauz 的意思是池塘邊。布哈拉曾經有很多池塘,它們是該市的主要水源,在蘇聯初期大部分都被填平了,因為它們也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傳說這池塘的位置是個猶太寡婦的房子,不願搬遷,承包商用計逼她妥協,最後結果是挖了池塘建了個猶太教堂,那個猶太教堂還在附近。雙贏。
在卡倫廣場溜達了一會兒就來利亞比-豪茲這邊吃飯。餐館就在水池子邊上。
饢餅。不過這個不是現烤的,不好吃。後來俺們在撒馬爾罕路邊看到一個饢餅作坊,現出爐的買了一個,相當好吃。
烏茲別克啤酒貌似種類不多。這個很一般。
餛飩湯,羊肉的。中亞這邊貌似飲食很類似。這東西在伊爾庫茨克和烏蘭巴托都吃過。味道不錯,但是和中式餛飩味道不一樣。
很悠閑的一個地方。不過等旅遊旺季來了,人一多大概就不是這個意境了。
水塘附近的庫克爾達什伊斯蘭學校KUKELDASH MADRASAH - 建於16世紀中,是本地最大的。由布哈拉總督庫爾巴布出資建造,他和可汗關係很好,被授予庫克爾達什頭銜,這是可汗宮廷中最高地位之一,意為一奶同胞。
裡面是禮品店
晚上還有歌舞表演
複雜的花紋。這邊的馬德拉薩(宗教學校)和清真寺和印度那邊的類似,都屬於伊朗什葉派伊斯蘭的影響範圍,不過中亞這邊後來都改什葉派了,現在政府也不鼓勵極端的宗教行為,所以這邊女人有戴頭巾的,但是那種全身裹得只剩一雙眼睛的幾乎沒見過。
我愛布哈拉字母標
這是個從前的驛站旅店遺址,穆斯林國家都有這種大車店,招待商旅人士,駱駝和馬。
巴扎。這東西老外們很感興趣。對俺們無所謂,誰還沒見過城隍廟咋地。
路牌
俺們的旅館上面有個天台,能看到卡倫廣場,二位領導興緻勃勃。
在平台上四處眺望一下
卡倫廣場
旅店對面的另一個宗教學校,埃米爾·阿里姆汗的宗教學校Madrasah of Emir Alimkhan
在旅店休息了一會兒接著出來逛。回到卡倫廣場。米爾阿拉伯宗教學校全景。
對面的卡倫清真寺
伊朗現在暫時是不敢去,看看這個找點感覺吧。從照片上看伊朗那邊的裝飾更加精細奢華。這邊略遜一籌。到了印度那邊就有點偷工減料了。
這是廣場的另一端,阿拉伯語言和書法中心Arabic language and calligraphy center
從另一端走過去又是個巴扎。很好奇這種店能掙到錢錢嗎?
烏魯格貝格宗教學校和阿卜杜勒阿齊茲汗宗教學校ABDULAZIZ KHAN MADRASSAH- 15世紀中葉,帖木兒的孫子烏魯格貝格在撒馬爾罕統治。他還是個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烏魯格貝格領導了布哈拉、撒馬爾罕、沙赫里薩布茲和吉杜萬教育機構的積極建設。布哈拉這所學校建於1417年,早於撒馬爾罕的那所。一街之隔的阿齊茲汗學校建於1652年,規模和裝潢都大大超過前者,展示了建築藝術的發展。
兩家面對面,這是烏魯格貝格宗教學校
這是對面的阿卜杜勒阿齊茲汗宗教學校。裡面都是商鋪,禮品,地毯什麼的。
這個建築看著原來裝飾的很精細
附近說是都是歷史建築,現在都是餐廳商鋪
又來到利亞比豪茲。這個據說是阿凡提的雕像。
後面是庫克爾達什伊斯蘭學校。這邊的旅遊警察崗亭很多,不知道旺季是否針對遊人的套現活動也是高峰。
布哈拉到處都在修路,所以灰塵漫天。大概是旺季到來之前搶修基礎設施。這個是四塔宗教學校Chor Minor Madrassah - 這兒的看點是門口的一座矮小的磚砌建築,有四個綠松石色的圓頂。它建於1807年。位於迷宮般的小巷中,與布哈拉風格相比,它更多地體現了印度風格。
路過chalet餐廳。看見裡面很多本地人,所以俺們也趕緊來湊個熱鬧。這是俺家二老板的最愛,科巴布。這邊的科巴布做的相當好吃。倆啤酒,倆可樂,一個奶昔,四個菜,兩個甜點,20米元出頭。

本地特色普拉夫plov,相當於新疆手抓飯那麼一種東西。印度那邊叫比爾亞尼biryani。

甜點也都很好吃。

在裡面有開心果

餛飩湯

羊肉包子

吃飽喝足回屋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