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烏哈家庭作業6. 絲綢之路silk
road
絲綢之路是個古代東西貿易網路,始於中國漢朝(前202-220年),在前130年至1453年間成就了古代東西貿易、技術和文化交流。起自漢唐古都長安或洛陽,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到達地中海(到此約6500公里),以羅馬為終點(到此約9500公里),其間有很多路徑和分叉通往沿途不同的地區。1877年德國人馮-里希特霍芬von Richthofen首創絲綢之路Seidenstrasse這個名稱。從東到西的貨物:絲綢,火炬,染料,寶石,瓷器,香料,青銅器和金器,藥品,香水,象牙,米,紙,火藥。從西到東:馬和馬具,葡萄,狗和其他動物,毛皮,蜂蜜,水果,玻璃器皿,羊毛毯地毯織物,黃金和白銀,駱駝,奴隸,武器和裝甲。1453年奧斯曼帝國擊敗拜占庭帝國,停掉了絲路貿易,引發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1453-1660年),歐洲探險家出海開闢水路取代陸路。這些歐洲人以神和國家的名義攻佔別人的地盤,掠奪資源並輸出宗教和文化。
中國和西域的貿易和交流早在絲路形成之前就開始了,只是到了漢朝絲路才聯通到歐洲,影響範圍更大了。漢朝經常受到匈奴游牧部落騷擾。前138年,漢武帝遣使張騫前往西域聯合匈奴勁敵月氏人一起對抗匈奴未果。但張騫一路上接觸到不同的王國和部落,包括匈奴,大宛(希臘人後裔),大夏,月氏,烏孫等。其時西域一度有五十多國。前108年漢軍擊破樓蘭和車師,前105年漢與烏孫和親,聯合挾制匈奴。同期攻下大宛(獲取汗血寶馬),漢朝在西域名聲大振,保障了絲路安全。前60年,匈奴投降,西漢在西域設置行政結構。佛教於前2年第一次由絲路傳入中國。之後戰亂也曾使絲路停運。前97年(永元9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未果,但是到了達條支海(今波斯灣)。前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東漢洛陽,朝見漢桓帝。這個在西方文獻里好像沒有確認。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的中西交流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絲路發展成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海上絲路進一步發展。南北兩政權同時與西域交往。神龜元年(518年)宋雲和比惠生由洛陽出發沿絲路西行百強佛經。波斯國遣使來訪。
隋代(581-618年)西域情況有變。新突厥佔領了西域至裏海的廣大地區,侵擾不斷。絲路貿易依然緊密。
唐朝(618-907年)平定了西域,成就了絲路的繁榮鼎盛時期。唐太宗擊敗了動突厥吐谷渾,臣服漠南北,唐高宗滅了西突厥,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帝國疆域大大擴展。東西方通過絲路以佔領中亞和波斯的大食帝國(阿拉伯帝國,632-1258年)為橋樑繼續交流。玄奘經絲路去印度取經歷時16年,帶回大量佛經,著有《大唐西域記》。景教(東正教)由東羅馬和摩尼教(亦稱襖教、拜火教,本土化成為明教)由波斯傳入中國。海上絲路開通林邑(今南越),真臘(柬埔寨),河陵(爪哇島),驃國(緬甸)經天竺(印度)直至大食(阿拉伯半島)。高僧義凈由海路去印度取經,歷史16年,滿載而歸,著書立說。經安史之亂(755-763年)後唐朝衰落,西藏吐蕃北進,中國北方戰火連年,絲綢和瓷器產量下降,遠行不安全,絲路迎來低谷。
宋元時期(960-1368年),這兩朝都算一起了?宋朝不靈光,絲路也沒啥起色。到了元朝痛毆四方,版圖大大拓展,加之驛站的設立,使得歐亞交通網路得以恢復和發展。歐亞國際商隊長途販運活動再度興盛。據史料記載,當時商道上活躍著各路商販:歐洲,西亞,中亞,色目(西域諸國人的統稱)。這段時間國際貿易興盛、商隊之多中外史書均有記載。元大都(今北京)是當之無愧的東方國際貿易中心。
明朝(1368-1644年),宋元時代,海陸交通迅猛發展,明初的鄭和七下西洋,為海路交通開闢了新的時代。相比之下陸路絲路則顯得默默無聞,據考證其間陸路絲路仍然很活躍,只不過貌似人員和貨物的交流以中亞西亞為主了,而且以官方交流的性質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傳教士鄂本篤不遠萬里從印度德里越過帕米爾高原來到中國,1603年從德里出發,跨越千山萬水到達肅州,沒過幾年就見上帝去了。帕米爾高原在古書里被叫做蔥嶺,挺有意境的。
清代(1636-1912年)初期以後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與此同時,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不斷發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絲綢之路貿易全面走向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