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個是在馬蜂窩上的鏈接。在這兒看不了又想看的小夥伴兒可以點這個鏈接。倍可親這邊定期清理照片,所以在這兒的帖子上傳的照片過一陣子就看不了了。俺覺著有點白費勁。最近又把所有的照片鏈接廢了,也就是說你貼的帶鏈接的內容一概不顯示。湊合看吧。人家的網站人家說了算。當然俺也不想做無用功。呵呵。。。
俺兩千年四月去過一次,快25年前了。那次去 西藏 還不是啥旅遊熱點,所以各方各面都很容易安排,聯繫了一家當地的旅行社,包了一輛豐田越野車,10天從 拉薩 開始,羊卓雍措,路過 江孜 ,去 日喀則 定日 ,然後從 定日 去珠峰大本營,經扎什倫布寺回 拉薩 ,納木錯一日游。結果珠峰大本營沒上去,已經離的很近了,珠峰也看的很清楚了。因為司機把車給搗鼓鬆了一顆螺絲,說是還可以上,但是如果出了問題救援車要兩三天才能到,所以俺們放棄了。回頭想想不確定是不是被套路了。
當時去 西藏 就需要申請 西藏 官方的入藏函,因為俺們當時還是 中國 護照,所以可以自由行,小孩是米國護照人家就睜一眼閉一眼能混過去就算(主要是去珠峰大本營,靠近邊境那一段)。這次調研了一下,貌似外國護照必須要參加旅行團,反正米國護照不許自由行。所以俺們聯繫了一家旅行社,7/29到 拉薩 ,然後,卡定溝, 林芝 ,羊卓雍措,色季拉山口,魯朗林海,色拉寺, 拉薩 市內,羊湖,卡 諾拉 冰川, 日喀則 ,加烏拉山口,絨布寺,珠峰大本營,嘉措拉山口,扎什倫布寺, 拉薩 ,8/9結束,連頭帶尾12天。旅行社幫辦理入藏函和邊境證。
本打算從 上海 坐火車去 拉薩 然後回程飛機。結果趕上暑期出行的人多,軟卧的票沒搶到,所以只能改7/29一早 上海 飛 拉薩 。回程也可以考慮火車。昨天領導喜滋滋地說您猜怎麼著?昨天 上海 拉薩 的火車在 鄭州 被洪水截停了。所以沒買到火車票也不見得是壞事。隨遇而安吧。等著八月底俺自己去體驗 昆明 萬象 那十個小時的火車吧,一把手不太感興趣火車。
二位領導六月中從 溫哥華 下了船就直接去了魔都,一直帶到現在。俺七月26號到 上海 和她倆會合。出發前兩天正好趕上微軟藍屏事件航班亂了套,好在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了,然後有趕上颱風路過 台灣 ,頭天的航班延誤了9小時,俺完美地錯過了,順利抵達 上海 。
7/24晚降落 西雅圖
因為火車坐不上,所以在 上海 玩兒了兩天。和小夥伴兒們吃吃喝喝好不快活。浦東這邊的沿江步道和自行車道很不錯,掃個單車騎一下。
近幾年老腰不行了,背不動單反了,前幾次出去玩感覺手機拍照還是沒那個感覺。所以這次入手了個傻瓜相機。在江邊騎車時順便熟悉下相機性能。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功能比手機強多了,也方便很多。
傻瓜相機拍的視頻,效果也不錯。就是手要穩。
4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也相當不錯
南浦大橋
輪渡碼頭
晚上在一家敘利亞人開的館子里吃烤肉,還有肚皮舞表演。貌似是 上海 本地肚皮舞班來表演的,都是 中國 人客串的。
浦江 夜景
眺望外灘
南浦大橋夜景
試一下相機的變焦,效果還湊合
2024/7/29 一,上海 - 拉薩
早六點的灰機,早三點半就得起。就這趕到登機口已經開始登機了。浦東機場的確繁忙。四個小時後到達 拉薩 貢嘎 機場,旅行社有人接俺們去旅店,今天自由活動。在旅店稍作休整俺們就出去逛了。
旅店有車把俺們送到八廓街附近,先在個 青海 回民餐館吃了午飯,然後去大昭寺。因為安檢排隊人很多隨決定先去看布達拉宮,進廣場同樣要排隊驗證安檢。在廣場上看了一陣子后領導說有個網紅咖啡店能遠眺布達拉宮,於是打了個車就去了。結果這個網紅店在八廓街安檢區內,好在附近就有安檢口,而且人很少,只有大昭寺附近的安檢經常排長隊。咖啡店人滿為患找不到座位,兜了一圈最後去肯德基里坐著去了。二把手開始瘋狂刷奶茶,走過路過從不錯過。這邊的奶茶用氂牛奶粉的多,一股怪味兒。休息后二位領導表示有點累了要回屋休息,約了個車走了。俺繼續去大昭寺前溜達。大的景點旅遊團都 會安 排的,俺們自己不用操心。看了會兒熱鬧俺就溜達著回了旅店。 拉薩 沒有共享單車,只有共享電驢子,那個怕出事,沒敢騎。頭一天上來俺們全隊貌似都沒有高反的意思。旅店房間里有供氧設備,俺們從沒用過。
晚上八點多又去布達拉宮廣場去看夜景,布達拉宮亮起了燈更是神秘的一批。廣場上的音樂彩燈噴泉也很壯觀,只是從頭到尾播的都是紅歌,有點寓意深遠的意思。廣場上還有歷屆國家領導人的巨幅畫像。之後回屋美團晚飯,相當便捷,就是塑料辣雞有點多,感覺不太好。散場時車有點難約上。總體來說,第一天感覺相當不錯。
早三點半起,四點十分離開酒店,四點五十到機場,過五關斬六將還得坐小火車,終到登機門直接排隊登機。 大城 市真的要好體力才能混。
拉薩 上海 四個多小時。過了 成都 就開始連綿大山了,很多還是白皚皚的雪頂。
靠近 拉薩 時地貌是這樣的

西藏 簡介
簡稱 西藏 ,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明時期稱烏斯藏,清代稱唐古特、圖伯特等。 西藏 位於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首府是 拉薩 ,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八分之一;南北寬約1000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公里),人口360多萬(2020年),下設六市一區。 西藏 平均海拔4000多米, 西北 邊是 新疆 , 東北 邊 青海 ,東邊 四川 ,西南邊 雲南 。南邊有 緬甸 , 印度 ,以及 尼泊爾 。西邊是 喀什 米爾。
1950年代前 西藏 可以用與世隔絕來形容,以藏語(漢藏語系,藏緬語系)和藏傳佛教為標誌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和宗教社會。與外界交往極少,經濟發展無所作為。1951年 西藏 和平 解放,1959 平定 暴亂,1965年成立 西藏 自治區,結束了其原來政教合一的奴隸制社會。 西藏 約佔青藏高原面積的一半,另一半分屬 青海 , 四川 和 新疆 。青藏高原有 昆崙山 脈在北,喜馬拉雅山脈在西南,喀喇 昆崙山 脈在南,大雪山山脈在東南,再往南就是橫斷山脈。青藏高原的北部叫做羌塘地塊,平均海拔5000多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有:長江,黃河,馬泉河(雅魯藏布江),獅泉河(最終匯入 巴基斯坦 印度 河),象泉河(印巴薩特萊傑河),馬扎藏布河( 印度 恆河),昂河和扎河( 瀾滄 江-湄公河), 怒江 ( 緬甸 薩爾 溫江 )、和 塔里 木河的源頭都在這裡。
西藏 有大小湖泊1500多,鹹水湖居多。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3個 – 納木錯,色林錯和扎日南木措。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當惹雍措和羊卓雍措(並稱為三大聖湖),活佛轉世制度中有特殊地位的拉姆拉錯,苯教神湖當惹雍措。 西藏 土壤多為沖積土,以沙子為主,覆蓋在礫石和鵝卵石上,根據腐殖質含量差異呈淺棕色到灰色。
氣候:雖然藏族人喜歡自稱為雪域,但那裡氣候普遍乾燥,大部分地區每年的降水量(包括雨和雪)僅為460 毫米,而且主要在夏季。 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南方的季風,降水量從南向北減少。 喜馬拉雅山的永久雪線在4,800 米,但藏北山區的雪線則升至6,100 米。 濕度很低,無霧。高海拔地區寒冷,但地勢較低的山谷和東南部氣候溫和宜人。季節變化很小,但每天的溫差很大。例如 拉薩 海拔3,650 米,單日最高氣溫為30 °C,最低氣溫為-19 °C。四季常在的大風更是加劇了清晨和夜間的寒冷。由於空氣涼爽乾燥,穀物可安全保存50至60年,干生肉、黃油可保存一年多,流行病很少。海拔的增高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海拔3000米時含氧量相當於海平面的73%左右,4000米62%,5000米59%,6000米以上低於52%。
動植物:狂風肆虐的羌塘地區既沒樹木也什麼大的植被。乾燥的氣候除了草什麼都難以生存,草原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西藏 的植物有6400多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有1000多種。 西藏 有100多種哺乳動物,爬行類40餘種,兩棲類50餘種。 森林地區的哺乳動物包括老虎、豹子、熊、野豬、野山羊、石貂(一種貓)、葉猴(長尾猴)、猞猁、豺狼、野水牛等。 在高草原和乾旱灌木叢地區有棕熊、野羊、大角羊、山羚、麝、野驢、野氂牛、蛇、蠍子、蜥蜴和狼科動物。 水生生物包括各種魚類、青蛙、螃蟹、水獺和龜。由於不受飛機和獵人的干擾, 西藏 的 400 種鳥類在天空中佔據著統治地位,有黑頸鶴 、喜馬拉雅斑雉、雷鳥、斑鷸、八哥、鷹和戴勝等。

人口構成和語言文字:
西藏 人口絕大多數是藏族,還有少數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 藏人具有相同的民族血統、宗教、語言。藏語和緬語的現代形式雖然無法溝通,但二者有聯繫。 藏語分三 大方 言,衛藏方言( 拉薩 話),康巴方言( 德格 話,昌多話)和 安多 方言。 拉薩 方言是通用語言。從7世紀到18世紀由於天災疫病頻發,醫療落後, 西藏 人口長期處於負增長,18世紀到20世紀中人口驟降約80萬。自1951年 和平 解放后藏族人口快速增長。
藏語有兩種社會級別:敬語和普通語;它們的使用取決於說者和聽者的相對社會地位。藏文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吐番時代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桑布扎等16人去 印度 學梵文,之後碩果僅存的桑布扎用梵文字母編製了藏文字。另一種說法是藏文源於象雄文字。
宗教:苯教被認為是 西藏 最早的宗教。 它是薩滿教的一種形式,包括對神、惡魔和祖先靈魂的信仰,薩滿師可以和這些神靈溝通。隨著佛教的興起,苯教採納了佛教的某些儀式和觀念,從而使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雖然漢傳佛教自古傳入,但藏傳佛教教義的主流卻是從 印度 傳入的。 第一部佛經可能於公元 3 世紀傳到 西藏 ,但直到 8 世紀才被積極傳播。 在隨後的幾百年形成了許 多佛 教教派,其中包括強調僧侶戒律的格魯派,又稱黃帽教派,這派在 17 世紀獲得政治霸權,一直持續到 1959 年。絕大多數藏人傳統上都是佛教徒。 西藏 各地都建立了寺院,喇嘛是 西藏 最高宗教 和政 治領袖。 西藏 也有少數伊斯蘭教、 印度 教、苯教或基督教的信徒。
西藏 從傳統上分三個地區,衛藏、康巴和 安多 這三大藏區。衛藏包括 拉薩 、 日喀則 一帶,康巴包括 西藏 自治區 昌都 、 四川 甘孜 、 青海 玉樹 、 雲南 迪慶 , 安多 則是 青海 除 玉樹 外的其他藏族地區。有「衛藏的喇嘛,康巴的漢子, 安多 的駿馬「這麼個說法。主要農牧區在藏南河谷: 拉薩 、 日喀則 和 江孜 一帶。

西藏 歷史:
昌都 附近的遺址佐證了4、5千年前那兒就有人類居住。藏族的傳說描述了藏族起源於猴子和女妖的結合。口味有點重。唐朝的史書(公元10世紀)把藏族起源歸到了羌族部落的一支。關於羌族的記錄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當地的不同民族的部落互相征戰、融合、聯盟,到了公元六世紀藏族先民部落經過數千年遷徙發展和分化組合,形成了十個部落聯盟。七世紀初,唐朝在中原地區建立, 西藏 的吐蕃王朝則在同期征服了青藏高原。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隨有了 文成 公主公元641年嫁到吐蕃,密切了唐蕃交流。公元8世紀還有個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鞏固了唐蕃舅甥之盟。還有種說法是當時藏人有兩個主要群體,一是在山谷中開墾的人們,這些人可能是來自黃河流域;另一個群體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和 拉薩 的貴族,他們似乎和突厥人有著某種聯繫。兩次唐蕃聯姻加深了雙邊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唐蕃曾八次會盟有碑為證,唐蕃會盟碑至今仍立在大昭寺正門。
869年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亂(奴隸起義)誅殺王室和貴族,終結了吐蕃王朝。從869至1239年370年間,青藏高原上沒有建立起大統一的政權,史稱分裂割據時期。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為元, 西藏 大部成為大元帝國的一部分,被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1288年中央機構總制院(后改稱宣政院)設立,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 西藏 等地區軍政事務,在 西藏 劃分行政區域,任命官員,推行中央政府法規。
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明朝取代元朝,以換髮明朝新敕新印形式 和平 過渡,接手了對 西藏 的主權並開啟了別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行政區劃基本沿襲了元朝制度。1644年,順治元年,清朝定都 北京 ,對 西藏 行使主權,設立了駐藏大臣,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他們在 西藏 政治和宗教的地位,此後歷世和班禪都須經中央政府冊封定製。清朝勘定了 西藏 和 青海 、 四川 、 雲南 的界線,規定了和班禪的轄區和許可權。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次年成立中華民國,確立 西藏 為22行省之一,設立蒙藏事務局,后改為蒙藏委員會,在 拉薩 設立駐藏辦事處。1949年新 中國 成立,1950年10月,解放軍解放 昌都 ,1951年中央政府和 西藏 地方簽訂了關於 和平 解放 西藏 辦法的協議。1959年 西藏 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在 拉薩 叛亂,被駐守解放軍擊敗,隨叛亂分子逃去 印度 。中央政府隨機宣布解散 西藏 地方政府,由 西藏 自治區籌委會形式職權,開始 西藏 民主改革。1965年 西藏 自治區正式成立。
流亡藏人不願歸屬天朝的說法:不否認雙方自唐朝以來的交往,認為成吉思汗掃蕩 西藏 , 蒙古 大軍壓境,藏人協商集體投降,元世祖對他們另眼相待,相當器重,尤其是皈依藏傳佛教,蒙藏一家親。很少提及明朝繼承元朝遺產管轄 西藏 。然後滿人殺過來滅了明朝,騎在蒙藏和漢人的頭上。這些都沒問題。問題出在辛亥革命前後,鵝國陰國在蒙藏大肆活動,鼓動蒙藏獨立。所以清朝被推翻的時候蒙藏搞了個獨立宣言,但是合法性遭質疑。這兩家的意思是把俺倆干趴下的是滿人,漢人把滿人拉下馬並不代表漢人就是他倆的新主人,透著一股子不服氣的勁兒。然後到了常凱申時期管理力度差很多,外蒙和蘇維埃, 西藏 和英印,眉來眼去,圖謀不軌。等我黨要 和平 解放 西藏 時還妄圖以武拒統。結果 昌都 一戰徹底打滅了這個念頭,隨以和談拖延。雖然是 和平 過渡,我黨的長遠目標還是會取消 西藏 上層政教的人上人待遇。這些人心裡自然不爽,然後趁我軍當時住 拉薩 人少發動暴亂,企圖翻盤。結果還是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 西藏 政教集團集體逃亡 印度 ,開啟流亡生涯。


大山深處有人家,這大概就叫與世隔絕了吧
星點湖泊
青稞梯田?
終於到了。
旅行社有接機。還一個司機一個導遊。不知道是怕一個人亂來還是想讓大家都掙點小費。導遊是藏族,反正說話言語里透著那麼點服氣洋人(特別是黃頭髮的)瞧不慣漢人的意思。當然也許俺體會錯了。俺說俺20多年前來過,把他的話匣子剎住了。呵呵。
拉薩 市容,比起上次來的確是鳥槍換炮今非昔比。貌似中央政府投入相當大。
來八廓街附近轉轉
找吃的
青海 回民餐館,麵條烤串,還驚喜地發現有肚包肉
氂牛酸奶,味道不錯
刀削麵
烤串兒
開干
這個是牛肉麵,一般般
肚包肉,味道不錯,可惜第一天不敢喝酒酒
炒青菜
這家還是很不錯的
酒沒足,飯飽了,接著溜達
這是大昭寺前面的購物街,俺們沒有打算進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一是要預約參觀,不一定現約的上,二是俺們旅遊團後面 會安 排。所以今天就是適應高海拔,閑逛。
大昭寺,進去要驗證安檢。雖然外國護照要跟團才能去 西藏 ,但是團體時間外可以隨便逛,貌似木有任何限制。
藏族傳統服裝。後來才發現藏人年輕人好像也不大穿傳統服裝了,街上穿著鮮艷藏服招搖的都是漢族人拍照的。就像是 京都 街上穿和服的基本都是漢人一個意思。
排隊驗證安檢。隊太長,俺們就沒去湊熱鬧,接著往布達拉宮溜達,離著不遠。
還以為這是啥景點,拉近一看是老鳳祥!
過了驗證安檢來到了布達拉宮前的廣場和公園。排隊的人也很多,不過移動的速度還算快。從廣場這邊也可以進布達拉宮。不過一定要有預約才能進。20多年前來時幾乎看不見啥遊人。更沒有啥驗證安檢一說。
視頻
拉近了看看,這個手機就難辦到了。
來到了廣場。雄偉的布達拉宮。


這次去 西藏 不能自由行,貌似老外都必須參加旅行團。當然銀子多的可以私人定製團。旅行社給辦入藏函。俺們報了個12天的團,行程是:
D1到達 拉薩 ,D2 卡定溝- 林芝 ,D3 色季拉山口-魯朗林海-比日神山-巴松措,D4 措宗寺-結巴村- 拉薩 ,D5 拉薩 市內藏文化/色拉寺辯經,D6 拉薩 市內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D7 羊卓雍措-卡 諾拉 冰川- 日喀則 ,D8 加烏拉山口-絨布寺-珠峰,D9 嘉措拉山口- 日喀則 ,D10 扎什倫布寺- 拉薩 ,D11 納木錯,D12 散夥。
聯合國世界遺產: 拉薩 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布達拉宮自7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是藏傳佛教及其在歷代行政統治中心的象徵。它坐落在 拉薩 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大昭寺也建於7世紀,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於18世紀的羅布林卡曾經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 西藏 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在 西藏 歷史和宗教上有著重要地位。
布達拉白宮於1648年完成,是當時 西藏 政府所在地和達賴喇嘛的住地。18世紀中起改為東宮。紅宮建成於1694年,是個宗教聖地,供奉一些聖像和八位前世喇嘛的墓棺,是藏傳佛教信徒朝聖的主要聖地之一。首位整合 西藏 的藏王松贊干布(公元617-650,629年加冕稱王)把他的版圖擴展到了 尼泊爾 印度 和 中國 部分地區,讓學者編製藏文,開啟了 西藏 有記載的歷史。因為他有漢人媳婦( 文成 公主)和 尼泊爾 媳婦(赤尊公主),二者都信佛,喇嘛史學界把佛教進入 西藏 歸功於他。他於七世紀讓人在此地建了個宮殿,規模比現在的布達拉宮小多了。藏文記載布達拉的意思是凈土或上天國。事實上 印度 的布達拉山更可能是布達拉的來由,藏傳佛教認為達賴是阿瓦洛奇泰斯瓦拉Avalokiteshvara轉世,說人話就是觀世音 菩薩 轉世。而觀世音的家就在 印度 的布達拉山。松贊干布的宮殿後來被毀,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讓人在原址建個新的作為他的政教中心,也是他的地位的體現。
布達拉宮裡的一千多間屋子中,最神聖的房間是兩個小聖堂,一個傳說是當年松贊干布獨自冥想的山洞,名為曲吉竹普(法王洞),現在供著松贊干布的一些遺物和松贊干布 文成 公主尺尊公主等人的塑像;另一間里供奉著觀世音像。措慶努 西平 措(寂圓滿大殿)是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的享堂,布達拉宮裡最大的殿堂,重大佛事均在此舉行。有達賴寶座,乾隆御書的匾牌,五世達賴生平壁畫等。薩松朗傑(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裡面有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牌位。有乾隆帝肖像和金剛持宗喀巴塑像。還有十三世達賴用萬兩 白銀 鑄造的十一面觀音像。另外還有紅宮二回廓畫廓,展現布達拉修建,紅宮落成慶典等壁畫698幅。
布達拉宮的內容很多,百度百科布達拉宮詞條很詳細,感興趣可以去那兒看看。
這天兒真好,藍天白雲

廣場另一端的 西藏 和平 解放紀念碑
全景視頻。廣場兩邊有理解國家領導人的巨幅像。
拉薩 市海拔3646.31米
廣場上還有個噱頭是拍倒影。地上埋了一排玻璃磚樣的石板,人們可以趴在地上拍布達拉宮的倒影。效果還挺不錯。
二把手放飛自我
再看一眼走人
打車去八廓街的另一邊去找一個網紅咖啡店。據說在房頂平台上可以眺望布達拉宮。這是街邊的肉鋪,地上還放著毛牛頭,大概意思是當天現殺的。
[百度百科】 拉薩 小清真寺,位於今 拉薩 市城並區河壩林即八廓街東南200米處,建於20世紀20年代。據史料記載,這座清真寺是為了外地穆斯林人作禮拜而專門建造的,當時主要是來自克什米爾和拉達克、 尼泊爾 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來這座清真寺里作禮拜。這座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很小,禮拜堂面積只有130平方米,但是其結構形式別具一格,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築物。
路過 拉薩 小清真寺
八廓街里的小街小巷很有格調
二把手興緻盎然
這一帶挺有藏族特色的
藏族小店
八廓街視頻:
反正街上一通瞎逛
街上穿著色彩鮮艷的藏族服裝年輕人一水兒的都是漢人拍照的。
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時不常有僧人擦肩而過
這就是那家網紅咖啡店,屋頂平台能看到大昭寺的金頂和遠處的布達拉宮。一座難求。
俺們拍了個到此一游就撤了。接著溜達。
二位領導買了奶茶俺們在肯德基聚了一下她倆很不好意思的說逛累了,要回屋休息。俺說理解。可俺的老腰疼找誰說理去啊。
她倆打車閃人,俺接著溜達。老腰的確有點疼,明天還是吃藥緩一緩吧。
這個標語很有水平,接地氣。
到了大昭寺附近看到有人磕長頭。忙的時候圍著大昭寺的這一圈都能看到磕長頭的。
視頻:
大昭寺門口磕長頭的更多了
【百度百科】大昭寺(Jokhang Temple)
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於 拉薩 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 拉薩 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 拉薩 」。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 西藏 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 西藏 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 尼泊爾 、 印度 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迹。
大昭寺廣場:
在大昭寺廣場邊坐了會兒就往回走了。
沒有共享單車,電驢子又怕不安全,只好腿兒著往回走,離旅店2公里多。對俺的老腰很考驗。好在街邊隨時有椅子可以坐著休息。好處是途中能看到藏人社區。
快到了,加油。
到家了
這個是個藏族風格裝修的旅店。
回屋美團走起!希望科學家們早日想出辦法解決塑料垃圾的問題。明天一早團隊集合奔 林芝 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