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26 日, 布拉索夫 ,佩萊斯城堡Castelul Peleș,吸血鬼城堡一日游
今天一早醒了就一直給聯航打電話,俺們的第一程 布加勒斯特 飛摸你黑是漢莎的,機場因為罷工航班被取消了,給漢莎簡訊聊天打電話都不好使,估計人家已經沒心思上班了。還一個原因是打米國聯航應該比打漢莎話費便宜,結果好像還真沒算話費,也許是俺買了這幾天的數據套餐附送的。要不兩小時的話費要你好看。聯航客服質量參差不齊,反正最後結果是都改到後天才能走。上班上學都要耽誤一天。這種事情俺們跑了這麼多年還真是頭一次碰上,所謂常在河邊走。
機票搞妥了就該去一日游集合地點了。一車好幾十人,接上俺們還有幾個點,然後就開拔。早知道在 布加勒斯特 有三天俺們就應該租車出去跑了,能多看很多地方。今天的一日游看三個地方,佩萊斯城堡Castelul Peleș,布蘭城堡Castelul Bran,和 布拉索夫 市Brașov。
佩萊斯城堡,里 布加勒斯特 140公里。很快就到了。導遊跟大家介紹一下附件的餐館和集合地點時間就帶著大家直奔城堡去了。


當 羅馬尼亞 國王卡羅爾一世(1839-1914 年)1866 年首次參觀未來城堡的所在地,就愛上了這裡的壯麗山景。 1872 年,國王購買了皮亞特拉阿爾薩河附近 5 平方公里的土地。 該莊園被命名為 錫納亞 皇家莊園。 國王委託在該地產上建造皇家狩獵保護區和避暑勝地,並於 1873 年 8 月 22 日為佩萊斯城堡奠基。與城堡同時建造的還有幾座輔助建築:警衛室、經濟大廈、狩獵小屋、皇家馬廄和發電廠。佩萊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當地生產的電力供電的城堡。
為佩萊斯提交的前三個設計方案是 西歐 其他宮殿的複製品,卡羅爾國王一世拒絕了它們,因為它們缺乏原創性且成本太高。 德國 建築師約翰內斯·舒爾茨(Johannes Schultz)通過提出更具原創性的設計贏得了該項目,符合國王的品味:一座宏偉的富麗堂皇的高山城堡,結合了經典 歐洲 風格的不同特徵,主要遵循 義大利 的優雅和 德國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 捷克 建築師卡雷爾·利曼 (Karel Liman) 在 1893 年至 1914 年間進行了擴建,他設計了這些塔樓,其中包括高 66 米的主中央塔樓。
1947年邁克爾一世國王被逼退位后齊奧塞斯庫政府接管了所有的皇家財產,這座城堡被一度被改成博物館,后因維持不善而關閉。1989年後逐步修復開放。2007年經過一場長時間的官司城堡被歸還給國王家族,據導遊說國王家族現定居在 紐約 , 羅馬尼亞 政府每年要給他們很多銀子租用城堡。
王宮裝飾的的確很奢華,雕樑畫棟,一看就是沒打算省工省料。
庭院里的雕像
這地方挺熱門,一大早就來了好多輛大巴,進門都要排隊
窗戶都這麼精緻
屋頂
帶玻璃頂的天井
這木工活可以
擺設
這門看著那叫一個氣派
內宮,木頭雕琢的很精細
國王的刀劍鎧甲收藏
看樣子窮文富武是人類的自然流露
這王宮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看的出來很有特色
這個記得是皇后的寢宮,據說皇后特愛寫書,寫了四百多本
奢華的宮殿
經歷了這麼多戰亂浩劫居然還能保存的這麼完好也是挺稀有的。
走一圈參觀完畢。導遊還說 羅馬尼亞 在一戰的時候怕國家的財寶諸如金磚金條名畫古物件什麼的,包括部分王室的財寶,落入同盟國手中,決定運往更安全的地方寄存,當時考慮陰國或 俄羅斯 ,最後幾經權衡決定放到 俄羅斯 寄存,結果東西運去了之後被布爾什 維克 推翻沙皇截胡了,然後就很難要回來了。上網一查貌似還真有這麼回事兒。財寶分兩批火車運去的,其中有120噸的金條金幣,現價值50億美元,其他財寶部分歸還了,黃金是一丁點兒也沒還。到兩邊到現在還在協商這事兒。 俄羅斯 的借口是當時有糾紛的領土現在是 摩爾多瓦 的領土。這事兒看樣子是解決不了了。有趣的是二戰時 羅馬尼亞 又得想法保存財寶,後來決定把財寶藏在一個山洞裡,全部得以保存。
參觀完畢
庭院
羅馬尼亞 郵政的郵箱
在小賣部休息一下,本想買點吃的喝的,結果人太多了,干坐會兒就到集合時間了。
風水寶地
一日游視頻:佩萊斯城堡Peleș Castle,布蘭城堡Castelul Bran, 布拉索夫 Brașov
佩萊斯城堡離布蘭城堡近50公里,所以很快就到了下一站。這個布蘭城堡就是坊間傳說的吸血鬼德古拉城堡。其實德古拉和這地方真沒啥關係。當然遊人有需求本地人也很樂意配合一下,雙贏!
遊人相當多,基本都是排隊走一圈。
布蘭城堡(Castelul Bran)位於 羅馬尼亞 的 布拉索夫 縣布蘭鄉,坐落於 布拉索夫 市西南約25公里處,是特 蘭西 瓦尼亞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古堡歷史上曾長期發揮軍事要塞作用,后改建為 羅馬尼亞 王室駐地、行宮之一,現今則成為 羅馬尼亞 著名的旅遊景點,原因是這個城堡被牽強附會地加上了個更響亮的別名:「德古拉城堡」。
布蘭城堡的原址曾有一座興建於13世紀的木質堡壘。1211年-1225年期間, 匈牙利 國王安德拉什二世將布爾岑蘭地區交由條頓騎士團管理,其間,騎士團在特 蘭西 瓦尼亞與瓦拉幾亞歷史邊界上的一處山口要道設立了木質堡壘。這座木質堡壘1242年毀於 蒙古 入侵時期。
1377年,根據文獻記載, 匈牙利 國王拉約什一世於11月19日頒布法案,給予喀琅施塔特( 布拉索夫 的德語名稱)的薩克森人在布蘭修建新磚石城堡的特權,資金、勞力由其自理。城堡建成后被用於哨戒、軍隊屯駐、徵稅等作用,喀琅施塔特的薩克森裔居民還對周邊土地進行了開墾,並在之後獲得了開辦集市及免稅等方面的特權。
布蘭城堡在建成后一直由 匈牙利 王國及其附庸所有。1407年, 匈牙利 國王兼神聖 羅馬 皇帝 西吉 斯蒙德將城堡(不包括周邊領地)授予瓦拉幾亞王公米爾恰一世;1427年-1533年間,城堡成為 匈牙利 王室財產,而後重新歸 布拉索夫 市所有。直到19世紀,布蘭城堡一直作為軍事要塞發揮重要作用,之後則逐漸失去其戰略重要性。
布蘭城堡經常以其別名「德古拉城堡」聞名,並被宣傳為 愛爾蘭 作家布萊姆·斯托克所著吸血鬼小說《德拉古拉》中的主人公德古拉伯爵的故鄉。這一傳說是隨現代旅遊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就史實而言,德古拉伯爵的主要歷史原型——瓦拉幾亞王公「穿刺大公」弗拉德三世並未居住於布蘭城堡,甚至從無任何明確的聯繫;小說作者也沒來過這裡。但是既然遊人喜歡大家就以訛傳訛指鹿為馬了,願打願挨。
這個城堡里雖然沒啥可看的,但是名氣卻相當大。遊客一般都是慕名而來,對於史實是不怎麼在乎的。
城堡的內院
內景
這樓梯有點陡峭
擺設
從樓上看內庭
走一圈完事兒。遠眺布蘭城堡。
周邊已經是旅遊也一條路,餐飲購物一應俱全。
城堡對面的餐廳旅店
周圍是農場牧場
看夠了走人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 布拉索夫 。離布蘭城堡30公里。很快就到了。下了車得走一小段才能去中心廣場。那邊大巴不好停。
這是房頂上的閣樓窗戶,如果只有兩個的話看起來就像是怪物的眼睛。
布拉索夫 中心的議會廣場,老市政廳。
老市政廳牆上掛了好些畫,沒搞明白啥意思。
布拉索夫 周圍環繞著南喀爾巴阡山脈的山峰,擁有輝煌的哥特式、巴 洛克 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築,是 羅馬尼亞 最美麗、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
布拉索夫 於 1211 年由條頓騎士團在古老的達契亞遺址上建立。 13 世紀 布拉索夫 被撒克遜人定居,並很快成為特 蘭西 瓦尼亞七座有城牆的城堡之一。
布拉索夫 位於連接奧斯曼帝國和 西歐 的貿易路線的交匯處,加上友好的稅收制度,使撒克遜商人獲得了可觀的財富,並在該地區發揮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這也反映在該城市的名稱中:喀琅施塔得(Kronstadt)(德語)或科羅納(Corona)(拉丁語),意思是王冠城市。堅固的防禦工事防禦塔被建立和維護,資金則由該鎮的手工藝行會提供。
議會廣場Piața Sfatului
議會廣場:特 蘭西 瓦尼亞撒克遜人在城市周圍建造了巨大的石牆和七個堡壘(今天仍然可見),還有華麗的教堂、裝飾精美的建築和特 蘭西 瓦尼亞最美麗的中心廣場之一,據說這裡是傳說中的花衣魔笛手pied piper的所在地 帶領哈姆林Hamlin的孩子們。 議會廣場位於古老的中世紀 布拉索夫 的中心地帶,兩旁都是美麗的紅頂房屋,被撒克遜人稱為「交易廣場」,是休息和觀看當地人和遊客的好地方。
第一件事是趕緊在廣場邊坐下吃飯,休息一下再轉悠。喝了幾個啤酒,不記得吃啥了,應該是很一般,沒印象。天氣相當好,周圍的房子色彩鮮艷,看著相當賞心悅目。
走一個
很閑散的個地方,主旋律就是吃吃喝喝放羊
黑教堂Biserica Neagră: 布拉索夫 最獨特的地標和 羅馬尼亞 最大的哥特式教堂,黑色教堂聳立在議會廣場和 布拉索夫 老城區之上。 德語中所謂的聖母教堂 (Marienkirche) 建於 1385 年至 1477 年間,原址是一座早期教堂(在 1242 年 蒙古 入侵期間被毀),但由於 1421 年 土耳其 襲擊造成的嚴重破壞,該教堂的建設受到阻礙。 1689 年,災難再次降臨,大火夷平了城鎮的大部分地區,教堂的牆壁也被熏黑,此後它又被重新命名。 修復花了近100年的時間。 計劃建造的兩座塔樓中,只有一座完工了。
黑教堂Biserica Neagră
餐廳的招牌Restaurantul Cerbul Carpatin-切爾布爾喀爾巴阡餐廳
遠處山上的城市名字,模仿 好萊塢 ?
黑教堂
黑教堂廣角一下
廣場
街景
可看的就這麼一小塊,該往回走去大巴那兒集合了。黑教堂門口。
約翰內斯·洪特魯斯(Johannes Honterus),原名 奧斯汀 (1498年出生於 匈牙利 王國 布拉索夫 – 卒於1549年1月23日,東 匈牙利 王國 布拉索夫 )是一位撒克遜人文主義學者,特 蘭西 瓦尼亞撒克遜人的宗教改革家, 布拉索夫 撒克遜體育館的創始人。通過他廣泛的多邊活動,他在一生中獲得了當之無愧的聲譽,這種聲譽超越了他所居住的國家的邊界。
教堂邊上約翰內斯·洪特魯斯雕像Statuia lui Johannes Honterus
雕像對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所高中Colegiul Național 」Johannes Honterus「 Brașov
貌似很古老的房子,窗戶裡面看著都是書。
接著往集合地點走
房頂上的三眼怪獸
吃喝一條街
使徒 聖彼得 和保羅教堂Biserica Sfinții Apostoli Petru și Paul,老教堂被燒了,這個是後來重建的
回看黑教堂
附近山上的教堂和城堡
凱旋門(Arcul de Triumf)位於 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 北部的基塞萊夫路。 該紀念碑由彼得· 安東 內斯庫 (Petre Antonescu) 設計,建於 1921-22 年,於 1935-36 年翻新,並於 2014 年開始再次翻新。它是為了紀念 羅馬尼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以及斐 迪南 國王和他的妻子瑪麗的加冕而建。
從 布拉索夫 回到 布加勒斯特 ,總共七個多小時。導遊其實做的挺好的,不過沒看見有人給小費。這是 布加勒斯特 的凱旋門Arcul de Triumf,這個寫法跟法語的確很像了。這幾天寫日記看到 羅馬尼亞 語和 義大利 語很接近,說是有60%的相似度。當然 義大利 語法語和 西班牙 語都有相同的地方,都屬於所謂的羅曼語族romance languages,都是拉丁語演變出來的大概。
2023/3/27 一, 布加勒斯特 最後一天,明天一早就打道回府。
航空公司罷工取消航班,在 布加勒斯特 多待了一天。如果早知這樣就租輛車出去跑了。好在市內還有些沒看的地方。今天一早起來就忙活新航班座位,因為原來只有一段飛漢莎,現在改成了兩段,包括十個多小時的那班。如果座位沒搞好很頭疼。結果人家罷工可不是說著玩的,網站和app都不轉了,忙了半天啥也沒辦成。等到中午吃飯時一看座位已經分配好了,還很不錯,懸著的心就放下了。
今天看了蘇聯風格的議會大廈,齊奧塞斯庫同志的大手筆,的確高大上。不過噴泉沒開,氣勢遜色了不少。然後又看了幾個教堂,這邊也是東正教,但是教堂風格不是傳統的東正教。還看了個猶太教堂。 羅馬尼亞 二戰中先是跟隨 德國 ,主動驅除猶太人,后將剩下的大批猶太人送往集中營,反正四十多萬猶太人沒剩下多少。二戰後期倒戈同盟國。明天撤了!
看看議會大廈挺遠的就直接打了個車到這邊,然後往回走。這是議會大廈後面在建的人民救恩主教座堂(Catedrala Mântuirii Neamului),是一座正在修建的東正教主教座堂。該教堂是世界 上高 度最高、體積最大的東正教堂。教堂奉獻給耶穌升天和 羅馬尼亞 的守護者聖安德列。又名國家大教堂Catedrala Națională。看著有點粗糙,可能還沒完工,圓頂還沒塗上金的緣故。
離教堂不遠是萬豪大酒店,幸虧沒住這邊,當然俺也捨不得那幾百米元一天的房錢。
教堂的尖頂上還沒塗金,所以沒有金光燦爛的效果。
走到議會大廈這邊了,參議院senat
街對面是 羅馬尼亞 科學院Academia Română
門口有憲兵的車站崗
回望國家大教堂
羅馬尼亞 國會大廈Palatul Parlamentului
從國會大廈前面的憲法廣場順著聯合大道Bulevardul Unirii看過去有很多噴泉池一直連到聯合公園Parcul Unirii,可惜只看見工人們在維護噴泉,還沒開始噴水,要不然一定很壯觀。聯合大道在齊爾塞司庫事情叫社會主義勝利大道。
議會宮(Palatul Parlamentului),又名 共和 國宮(Casa Republicii)、人民宮(Casa Poporului),是 羅馬尼亞 議會的辦公地點,位於 羅馬尼亞 首都 布加勒斯特 綉線菊山。議會宮高84米,總樓面面積365,000平方米,體積2,550,000立方米。1984年動工,1997年竣工。說是齊奧塞斯庫同志1971年訪問 朝鮮 時得到的靈感。1971年到1984年?這靈感的火花來的有點慢熱!
議會宮由 羅馬尼亞 共產黨執政時期領導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下令修建。當時 羅馬尼亞 國內對齊奧塞斯庫本人和他家族的個人崇拜日益升溫。 該建築由安卡·佩 特雷斯 庫帶領的700人建築師團隊設計,工程耗時13年。建築外觀融合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現代新古典主義風格。
議會宮以其華麗的內部而著稱,建築由23個部分構成。 羅馬尼亞 參議院(Senat)和眾議院(Camera Deputaților)都在議會宮辦公。此外還有三座博物館和一個國際會議中心在議會宮辦公,包括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共產主義博物館(設立於2015年)、宮殿博物館。雖然該建築最初和建設初期時的名稱是 共和 國宮,但在1989年 羅馬尼亞 革命之後,該建築被稱為人民宮。由於該建築醒目的特徵,眾多 羅馬尼亞 國家級活動和國際活動在這裡舉行。然而該建築仍有約70%的部分處於閑置狀態。
截至2008年,議會宮的工程費用達30億歐元,是世界最昂貴的政府建築。議會宮每年的供暖、電力和照明費用超過600萬美元,可以和一座中型城市的電力費用相當。
見過鼻祖 俄羅斯 的大手筆這個樓雖然也很壯觀,但是沒啥視覺衝擊了。
走到了聯合廣場,這邊的噴泉很壯觀,已經灌水了,不過還沒開始噴。
要是水噴起來一定很有氣勢,不過要有個制高點才行。
今天閑逛視頻:
聖斯皮里東新教堂 Biserica Sfântul Spiridon Nou。這教堂建在原來瓦拉幾亞的幾個王子18世紀建的一個修道院原址上,修道院后遭地震和火災毀壞。1852年始建的教堂在1940和1944年大轟炸中幾乎被毀,后又修復,一度是教區的主教教堂和主教加冕的地方。然後1977年大地震和後來的地鐵建設對教堂的破壞也相當嚴重,一度被列為危房計劃拆除。后經信眾們不懈努力恢復成現在這個樣子,1990年開光運營。建築風格與眾不同,融入了新羅曼式新哥特式和 摩爾多瓦 藝術元素。
這個教堂離聯合廣場不遠。這是正面。
內部裝飾很豪,吊燈,彩窗,壁畫,均出自名家之手。
名人堂
聖大主教斯皮里東Saint Hierarch Spiridon
奇迹創造者聖大主教斯皮里東於公元 270 年左右出生於 塞普勒斯 的阿斯基亞市,一直活到君士坦丁大帝(306-337 年)和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337-361 年)時代。 他內心簡單而謙虛。 起初他是一名牧羊人,後來結婚了,在妻子去世后,他被選為 薩拉 米斯附近特里米通達的主教。 因為上帝賜予他治癒的恩典,他被稱為奇迹創造者。
乾旱時,他為大地帶來雨水; 通過他的祈禱,他停止了大雨。 他拆除了小麥販子存放小麥的穀倉,從而結束了由小麥販子造成的飢荒。 他把蛇變成了金子,把窮人從貧困中解救出來后,他又把金子變成了蛇。 他阻止了河水的流動,使罪人迴轉,讓他們承認自己的罪孽。
在馬克西米安皇帝(286-305)和加萊里烏斯(305-311)皇帝迫害基督徒期間,聖徒被捕,承認基督后,他的右眼被挖出,左大腿被砍掉並被投入監獄 ,但後來他被釋放了。 他從 325 年開始參加第一屆尼西亞主教會議,作為 318 位主教神父之一,見證了使徒的教義,即天主子確實與聖父一體。 聖斯皮里東通過一個奇迹展示了神聖三位一體的秘密,即他拿起一塊磚,通過祈禱,使其分裂成組成它的元素:土、水和火。
這個盒子里存放著一節該聖人的骨頭,這邊好多教堂里都有這個,鎮店之寶的意思,大概。
豪華陣容的大廳
穹頂
接著往 羅馬尼亞 正教會大主教座堂那邊走,又路過聯合廣場
巴爾布· 卡達 久( 羅馬尼亞 語:Barbu Catargiu,1807年 - 1862年), 羅馬尼亞 政治人物,立場保守。1862年,擔任 羅馬尼亞 首任總理,同年6月20日, 卡達 久被殺。
謝爾 班·坎塔庫齊諾 Șerban Cantacuzino (1634/1640 – 1688年10月29日)是1678年至1688年間瓦拉幾亞親王。他參加了奧斯曼帝國的戰役,最終在 維也納 戰役中失敗。 據稱他構思了向君士坦丁堡進軍,將奧斯曼帝國趕出 歐洲 的計劃,西方列強已向他承諾道義上的支持。坎塔庫齊諾將玉米引入瓦拉幾亞和現在的 羅馬尼亞 ,並一度成為主食——在他統治期間玉米尚未廣泛種植。 他同意建立各種印刷機,並訂購了著名的 羅馬尼亞 語版聖經(坎塔庫齊諾聖經),首次在 布加勒斯特 出版(1688年)。在他的影響下,斯拉夫語也最終從禮儀中正式廢除,並以 羅馬尼亞 語取代。 他在 布加勒斯特 創辦了第一所 羅馬尼亞 學校。
謝爾 班·坎塔庫齊諾雕像
路邊的房子
亞歷山 德魯 ·約安·庫扎(Alexandru Ioan Cuza, 1820年3月20日—1873年5月15日) 摩爾多瓦 親王和瓦拉幾亞親王,1862年成為統一的 羅馬尼亞 的首位大公。他發起了全國鄉村改革和農民解放等一系列的改革,是 羅馬尼亞 社會現代化和國家機構的設計師。 羅馬尼亞 最古老的大學亞歷山 德魯 伊萬庫扎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
大主教座教堂前的庫扎雕像
前面就是教堂了
路邊的房子
羅馬尼亞 正教大主教座教堂 Catedrala Patriarhală din București,是個建築群,有教堂和主教宮
教堂全名叫宗法大教堂「聖君君士坦丁和埃琳娜」Catedrala Patriarhală 「Sfinții Împărați Constantin și Elena」
這個是教堂門口的商店
這個小屋子裡是上香的地方,額,人家不上香,點蠟燭。
裡面也供著聖像。
宗主教宮 Palatul Patriarhiei,1907年在老樓的基礎上翻新成現在這個樣子。 羅馬尼亞 王國時期是眾議院所在地,共產黨時期是大國民議會,1997年國會大廈建成后這裡交給了 羅馬尼亞 東正教會,成了宗主教宮。
羅馬尼亞 東正教主教座堂(也稱為大都會教堂)是一個的宗教地標,位於 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 的米特羅波利山。 附近是 羅馬尼亞 東正教宗主教區宗主教宮。 由於它是一座仍在使用的大教堂,對於那些在 布加勒斯特 追隨東正教信仰的人來說,這裡是許多宗教節日和紀念活動的場所,其中包括聖枝主日朝聖。 大教堂的東正教神聖禮拜儀式以其無伴奏合唱團而聞名,這是所有東正教教堂在祈禱服務和禮拜儀式中很常見。教堂始建於 1655 年,並在 康斯坦丁 · 謝爾 班 (Constantin şerban) 親王的命令下於 1659 年竣工。除了大教堂的守護神君士坦丁和 海倫 的聖像外,所有原來的壁畫和雕塑都被毀壞了。現今的壁畫由迪米特里·貝利扎里 (Dimitrie Belizarie) 於 1923 年添加。1862年, 羅馬尼亞 總理巴爾布·卡塔吉烏(Barbu Catargiu)在他的敞篷馬車經過大教堂前時被暗殺。
教堂全名叫宗法大教堂「聖君君士坦丁和埃琳娜」Catedrala Patriarhală 「Sfinții Împărați Constantin și Elena」
金底聖像
東正教的畫很有個性
教堂內部不讓拍照,從門口看一下
門廊的頂
門廊
聖水 holy water
接著忘國家大劇院方向走,之前查了,俺們在的這幾天沒啥俺們感興趣的演出。
遠處的國會大廈
羅馬尼亞 國家圖書館(Biblioteca Naţională a României)是 羅馬尼亞 的國家圖書館,收藏所有的 羅馬尼亞 出版的書籍。在 羅馬尼亞 社會主義時期, 羅馬尼亞 國家圖書館曾名為 羅馬尼亞 中央國家圖書館。1986年, 羅馬尼亞 國家圖書館開始建設新館,但在1989年革命之後新館的建設因缺乏資金而一度暫停。2009年,新館重 新建 設並在2011年竣工。2012年,新館正式開放
聖新星期五教堂 Biserica Sfânta Vineri Nouă
大猶太會堂(Sinagoga Mare)是 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 的一座猶太會堂,由 波蘭 裔猶太人社區修建於1845年。這座猶太會堂在1865年得到修理,1903年和1909年重新設計。1936年外觀漆為洛可可風格。1945年後,猶太會堂再次得到修復。
這邊是老猶太人社區。這是猶太教堂前的紀念碑,上面寫著:
為了紀念 125 名猶太人,in memory of the 125 jews,
布加勒斯特 的烈士,martyrs of bucharest,
軍團士兵犯下的大屠殺,pogrom perpetrated by legionnaires,
從猶太區出發 set out from the jewish quarter
1941 年 1 月 21 日至 23 日 january 21-23, 1941
他們的記憶將受到保佑 their memory shall be blessed
我們不會忘記 we will not forget
咋回事兒呢?當時 羅馬尼亞 政府和蘇聯簽署了個協議,把本屬於 羅馬尼亞 摩爾多瓦 聯盟的 比薩 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劃歸蘇聯,後續的與 匈牙利 和 保加利亞 的談判又失去了更多的版圖。據傳 羅馬尼亞 軍隊撤出這些地方時當地人歡慶並侮辱 羅馬尼亞 士兵,據傳這些當地人主要是猶太人。 羅馬尼亞 國內為這相當憋屈,猶太人自然成了出氣筒,部分 羅馬尼亞 軍人組成了鐵衛軍Garda de Fier開始叛亂。猶太人首當其衝,商店被迫以白菜價轉讓, 羅馬尼亞 人和鐵衛軍血洗猶太社區,燒殺搶掠。這個紀念碑說的就是這麼個事兒。
從這邊就開始往俺們旅店方向走了,這個路口很多有軌電車穿過,阿湯哥的新電影巨幅廣告,續集在飛機上看了,太落俗套,沒看完就換台了。
街邊小店
布加勒斯特 猶太會堂,又名合唱聖殿(Templul Coral),是 羅馬尼亞 首都 布加勒斯特 的一座猶太會堂。這座建築的外觀效仿利奧波德城會堂,摩爾風格,修建於1864年至1866年。猶太會堂曾被極右組織鐵衛團摧毀,但在二戰後重建。 布加勒斯特 猶太會堂是 羅馬尼亞 少數仍活躍的猶太會堂。
這是另一座猶太教堂。同樣遭到了鐵衛軍的血洗。不過教堂里的人比較粗魯,問俺們要不要進去,進去要買票。意思是不進去就給老子滾,呵呵。這個猶太教燭台menorah下面有 羅馬尼亞 和英語雙語寫著:
THERE WERE 6,000,000 JEWS WHO DIED IN THE TORMENTS OF HELL. AMONG THEM 400,000 FROM ROMANIA AND FROM TEMPORARILY OCCUPIED TERRITORIES, VILELY KILLED BY GERMAN, ROMANIAN AND HUNGARIAN FASCISTS. WE, THE REMAINDERS OF ISRAEL IN ROMANIA, WE, THE LAST GENERATION OF THE HOLOCAUST AND THE FIRST ONE OF SALVATION, RAISE THIS MONUMENT IN THEIR ETERNAL MEMORY. JULY 1991
有 6,000,000 名猶太人死於地獄的折磨。其中 400,000 人來自 羅馬尼亞 和臨時佔領領土。被 德國 、 羅馬尼亞 和 匈牙利 法西斯分子殘酷殺害。我們, 以色列 在 羅馬尼亞 的倖存者,我們,大屠殺的最後一代人和被救贖的第一代人,在他們永恆的記憶中豎立了這座紀念碑。1991年7月
中間還引用了聖經:
AND (THE LORD) SAID(UNTO CAIN) WHAT HAST THOU DONE? THE VOICE OF THY BROTHER'S BLOOD CRIETH UNTO ME FROM THE GROUND.(GENESIS 4:10)
(主)(對該隱)說,你做了什麼? 你兄弟的血(的聲音)在泥土中向我呼喊。(創世記 4:10)
意思是大家都是兄弟,為啥呀?可是現實中同宗同教互相殺入豈不是家常便飯么?利益衝突使然。


這是一尊 義大利 送給 布加勒斯特 的雕塑。老遠看和 羅馬 城的母狼餵奶Capitoline Wolf一個樣。查了一下原來是1906年 羅馬 市送給 布加勒斯特 市的禮物, 羅馬 母狼喂嬰的翻版,紀念 羅馬 帝國1800年前征服現在 羅馬尼亞 這塊地方。納尼?據說 羅馬 市還給 羅馬尼亞 其他五個城市也送了這東西。
主街邊的小街
新「 聖格奧爾基 」教堂 Biserica "Sfântul Gheorghe Nou"
康斯坦丁 ·布蘭科韋亞努(Constantin Brâncoveanu;1654 年 – 1714 年 8 月 15 日)是 1688 年至 1714 年間的瓦拉幾亞親王。教堂門口是他的雕像。執政期間密謀聯合哈布斯堡王朝和沙皇推翻奧斯曼統治。后被奧斯曼帝國抓到 伊斯坦布爾 ,受盡折磨, 土耳其 蘇丹 讓他放棄東正教遭到拒絕,最後和他的四個兒子一起被砍了腦殼。東正教給他封了聖。
教堂的院子里還有個 羅馬尼亞 零公里標誌。這東西很多 歐洲 首都都有,去全國各地的歷程起點那麼個意思。柵欄裡面那個圓環型的物件。
這是所醫院門口的教堂,科爾采亞聖三主教教堂 Biserica Sfintii Trei Ierarhi - Colțea,據介紹建於1702年,是 布加勒斯特 仍在使用的最老的教堂。
街上時常能看到這樣裝束的修女
科爾采亞臨床醫院 Spitalul Colțea
破裂的小提琴雕塑Fântâna Vioara Spartă:這座紀念碑展示了音樂的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從樂器的材料外殼中釋放聲音能量,但代價是物質的分解。
回到大學廣場附近
革命廣場Piața Revoluției是 布加勒斯特 的一個廣場,位於第1區,傳統上稱為宮殿廣場和 共和 國廣場,直到1989年 羅馬尼亞 革命。 廣場兩側是一系列重要建築,包括: 布加勒斯特 王宮(藝術博物館所在地)、 羅馬尼亞 雅典 娜神廟、卡羅爾一世大學基金會宮(中央大學圖書館所在地)、 內政部、Kretzulescu 教堂、Athénée 酒店 Palace Hilton。廣場上有幾座公共紀念碑:開國國王查理一世的馬術雕像、尤利烏·馬尼烏紀念碑、科內利烏·科波蘇紀念碑、文藝復興紀念館。
這地方原來叫宮廷廣場,1989年改制后被改為革命廣場Piața Revoluției。廣場見證了1945年保皇派反對新政府和1989年推翻齊奧塞斯庫政府。好笑的是小齊同學被抓的頭幾天還去 伊朗 訪問了一次,貌似他愣是沒覺著要變天,這感知能力的確有點問題。廣場上的這個尖塔是2005年建立的重生紀念碑Memorialul Renașterii,紀念1989年 羅馬尼亞 革命中犧牲的人。
回屋休息,買了一些吃吃喝喝,二位領導不想動了,俺又出來溜達一圈,趕上夕陽中的革命廣場
2005年建立的重生紀念碑Memorialul Renașterii,紀念1989年 羅馬尼亞 革命中犧牲的人。
夕陽下的景色很美,還有一絲彩虹
宮廷廣場
2023/3/28 二,一早打了個烏脖兒直奔機場,一路順,從 布加勒斯特 經 法蘭克福 , 芝加哥 , 丹佛 順利回家。第二天上班上學一切恢復日常。
俺們的旅店,位置挺好,設施一般。
亨利·科安 德國 際機場Aeroportul Internațional Henri Coandă
到達 法蘭克福 機場,一把手精神抖擻地下了灰機
法蘭克福 機場還得擺渡車
法蘭克福 飛 芝加哥 是波音747,很久沒飛過這個機型了。(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