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18/7/9 馬來西亞 馬六甲老城 馬六甲河

作者:BANGZI  於 2018-7-26 12: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7評論

二位領導現在越來越不好伺候了。六月份那次去天朝俺自己一個人回來了。她倆還在霸都呆著。每天微信聯繫,聊著聊著就表達了希望俺去接她倆回來的意向。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時段如果去得話就必須動用自己的休假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又不好意思跟老闆說又去出差啊!既然是用休假時間那就不如真的找個地方轉悠轉悠了。本來俺一直在考慮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那塊,後來因為那邊這段時間天氣太熱就放棄了,到了現在再想去是機票也貴了功課還沒做好,看樣子只能留待明年了。北京上海周邊6小時航程內的地方還真是不太好安排,而且哪兒哪兒都熱。想來想去最後就選了馬來西亞,泛泛地看了點旅遊介紹遂決定以蘭卡威海灘度假為主,然後在馬六甲兩天,吉隆坡一天。事實證明俺們的運氣還是相當好的,俺們在馬來西亞這段時間華中地區持續高溫,霸都一度達到了38,9度!而俺們在馬來西亞這邊呆的幾個地方都是最高32度,晚上還挺涼爽,只有26,7度。而且蘭卡威這邊不受颱風影響, 魔哈哈。。。傻人自有傻福氣!

機票訂的是馬來西亞亞航airasia,這家是廉價航空,可俺一開始不知道。雖然票價貌似比別的公司便宜不少,可到了訂票的時候才知道如果想預定座位或託運行李都得另加錢。最後算下來將近每人3000人民幣機票錢,包括上海吉隆坡往返和吉隆坡蘭卡威往返兩段,看樣子買票還是得趕早,臨時買票選擇少。

俺們是2018/7/8半夜的紅眼航班浦東飛吉隆坡,實際上是7/9凌晨1:35的航班,預計早7:05到達吉隆坡,這倆地方沒時差,過去六個多小時,回程只要五小時多,可能是逆風的原因。結果呢?按點兒去了浦東機場,一切順利,然後迎來了飛機晚到的通知,那邊飛機晚到這邊就特么得晚點哪!一波三折,原定的1:35的航班最後搞到了近5點多才起飛。到達吉隆坡時晚點仨鐘頭。好在有微信,俺一直和淘寶上約的吉隆坡司機保持聯絡,到達后也沒費什麼周折就接上了頭直奔馬六甲去了。

本來打算今天是吉隆坡一日游,然後明天馬六甲一日游,後天一早飛蘭卡威。後來網上粗略看了一下吉隆坡沒啥可看的,反而是馬六甲歷史比較厚重。所以俺們決定到達吉隆坡后就直奔馬六甲,然後明晚回來。吉隆坡留到從蘭卡威回來時一日游。網上查了一下從吉隆坡去馬六甲有大巴,很便宜,可是俺們時間緊就只能「破財免災」了。計程車的話大約是200馬幣(約330人民幣,4馬幣=1美元),淘寶上定的包車是384人民幣單程,到機場接,單程2.5小時。報價高的有四五百的,所以還是要貨比三家!包車司機是個華人,中文說得不錯,也很健談。俺們總共用了三個司機,都很不錯,對馬來西亞華人的印象很好。

下午就在馬六甲老城兜圈子,濃濃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感覺馬六甲很值得一看!

從吉隆坡一路順利直達旅店。這是俺們在馬六甲老城區家庭旅店外面的街道,滿街都是中文標誌,看樣子當地華人不少。百度上說當地華人佔比40%。

 

摘自百度貼吧:

「拿督公」是馬來西亞的「特產」,亦是土地公的一種。

若追根究底,土地公神之說,最先源自中國,可是該國並沒有所謂的拿督公。說它是特產,是因為這個名稱取之於馬來語的Datuk,至於「公」則是華人對一般有功於社會之賢達人士的尊稱,諸如重建吉隆坡的葉亞來公、民族之魂林連玉公等等。

雖然稱呼富有馬來色彩,但是道家卻相信拿督公的職務與土地公相同,即掌管土地的四季和睦。馬來西亞道教組織聯合總會署理會長陳文成指出,道家相信人在修行得道之後可以升天,而盤踞在大馬的其他民族亦篤信於自己種族的成道之法。

「所以當某些地方發生靈異事件時,各族都會依據他們自各的信仰,為這股奇異的力量冠上神明的稱呼。在馬來西亞,拿督是尊稱,所以就會有人以拿督公來稱呼它們。換言之,是由於國情不同,才導致神明擁有不同稱呼。」

 

街邊擺的供奉「唐蕃拿督神」的神龕

 

百度百科:馬六甲在漢代至唐代稱為哥羅富沙。唐永徽( 650年-655年)中,曾獻五色鸚鵡。明永樂三年(1406年,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使上表,願為屬郡。永樂七年(1410年),明成祖三保太監鄭和封西利八兒速喇(即拜里米蘇拉)為滿喇加王,從此不隸屬暹羅。永樂九年(1412年),拜里米蘇拉繼王位,率領妻子和隨從540人來朝,進貢麒麟,明成祖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賜王妃冠服。九月拜里米蘇拉王辭行,明成祖賜宴於奉天門,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並賜黃金一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此後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貢。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以馬六甲為大本營,建立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鄭和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都先在馬六甲停泊;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駛返中國。

至今馬六甲還保存不少鄭和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紮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中正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近代的有著名的華人岡州會館館址。

 

馬六甲至於中國人和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是分不開的。馬六甲老城區是聯合國世界遺產,主要的建築貌似都是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地方不大,步行游完全沒問題。這是河邊鄭和朵雲軒邊上的鄭和紀念碑。很多天朝的旅遊團到此一游。

 

馬六甲簡介:- 摘譯自維基百科

馬六甲市是馬六甲國的首都,在馬來半島的西海岸。馬六甲市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它成為馬國旅遊的重點,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

馬六甲melaka的意思是印度醋栗樹,15世紀初,新加坡王國末代國王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被人趕走後逃到了馬六甲這一代,打獵過程中目睹了一頭鼠鹿(個頭灰常小,2-15斤重)把他的大獵狗嚇得掉到河裡,國王得到以弱勝強的啟示,遂決定定都此地。在此之前馬六甲是個馬來人聚居的漁村。因為它地處馬六甲海峽狹窄部位,受對面蘇門答臘庇護,自然成為了個商船落腳避風的好去處。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在此定都,給本地人帶來了伊斯蘭教,吸引了大批阿拉伯商人遠道而來,中國的穆斯林將軍(有這回事嗎?)鄭和15世紀中葉的到訪加強了中國和馬六甲的往來,為了抗衡暹羅,馬六甲變成了中國的屬國以得到保護。在馬來文獻里記載著蘇丹滿速沙Sultan Mansur Shah有六個媳婦兒,五媳婦兒是個明朝的公主,不過明朝的文獻里沒有這麼一筆。沒準兒是這個蘇丹拉大旗作虎皮。呵呵。。。

1509年,隨著葡萄牙人的到來形勢起了變化。一開始和葡萄牙人相處的還不錯,後來印度商人唆使蘇丹和葡人交惡轟葡人走了。1511年葡人捲土重來,這次他們搶佔了馬六甲,還是洋槍洋炮厲害啊!葡人在此建立了城堡,架起了火炮,主要是防著其他歐洲強盜來搶地盤。可該來的還是擋不住,1641年荷蘭人聯手馬六甲蘇丹封鎖了馬六甲海峽六個多月,搗毀了葡人的城堡,此地隨成了荷蘭人地盤。150年之後,法國人征服了荷蘭,英國人則趁機接管了荷蘭人的馬六甲。拿破崙戰爭結束后英國拿蘇門答臘的一塊殖民地和荷蘭換了馬六甲。現在馬六甲的福摩薩門和荷蘭城堡是僅存的葡人和荷蘭人剩下的遺跡。

娘惹文化(峇峇娘惹 / 土生華人 / 海峽華人 Baba Nyonya / Straits-Born Chinese Chinese Peranakan)是華人移民(礦工商人勞工)在當地娶了本地媳婦兒接受了很多本地習俗產生的一種混合文化。此地還有少數葡人和本地人的後代也保留著這麼一種混和文化。

觀光項目:

老城區除了歐洲人留下的宮殿和一些大型建築還有很多華人建的百年以上的中國特色很濃的住宅和商鋪。不幸的是很多建築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而且多年前市政府決定把老城區的建築都漆成磚紅色以掩蓋本地人的亂吐吐沫(大概是指嚼檳榔吐的那東西),結果降低了審美價值。 

世遺區域 -

娘惹博物館,Cheng Hoon Teng Temple(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始建於15世紀),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建於1741-1753),荷蘭廣場(市政廳,鐘樓),雞場街jonker street,甘榜烏魯清真寺(Masjid Kampung Hulu 是馬來西亞馬六甲一個古老的清真寺),蘇丹宮殿Muzium Budaya/Sultanate Palace,福摩薩門,聖彼得教堂,

其他景點:華人墓地bukit china,馬六甲河,葡人定居點



 

朵雲軒牆上的塗鴉

 

河對岸的紅色西式建築,這個紅色說來有些無厘頭,據說是因為當地人亂吐嚼檳榔的口水(也是這個顏色),當地政府覺著有礙觀瞻,所以把老城區這條街上的建築都漆成了這個顏色以遮蓋噁心的紅口水。

 

穿過老城的馬六甲河。晚些時候俺們也坐了這種小遊艇兜了一圈,晚上有兩岸的燈光更美一些

 

河兩邊的房子上有各式各樣的壁畫,大的小的,正經的,幽默的,無厘頭的,不一而足,有時間沿著河邊溜達挺有意思,酒吧里喝杯酒,聽聽音樂,悠閑自得

 

斷臂殘牆也是一種裝飾

 

馬六甲的起源:

百度百科:馬六甲王朝

馬六甲的建立者是拜里迷蘇拉,一位在1396年為了對付敵人麻偌巴歇帝國而離開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巨港)王子。按照流行的傳說,拜里迷蘇拉打獵時在一棵樹下休息,他的一條狗將一隻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絕境。為了自衛,鼠鹿反身背水一戰將獵狗踢入河裡。拜里迷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決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個帝國。他就問他的隨從說「這顆樹叫什麼名字?」隨從說道 「 陛下,這棵樹叫馬六甲樹(Pokok Melaka)」 ,從此拜里米蘇拉決定以在下面休息的這棵樹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馬六甲"。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第二國產車舊車標也有隻鼠鹿。

拜里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並改名"Iskandar 沙蘇丹"(但按照明史書的記載,拜里米蘇拉在1414年去世,他的兒子繼承王位)。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里迷蘇拉統治時期,中國帝國和商人的船隊,中國人的居留地在中國山鄰近地區--馬六甲風水(占卜)最好的地方。蘇丹沙死於1424年,由其子Sri Maharaja繼位。不幸,馬六甲的繁榮引來了暹羅的入侵。1446年到1456年,首領Tun Perak試圖抵擋。馬六甲這時發展和中國的關係,是抵擋暹羅攻擊的一項戰略決策。

由於它的戰略位置,馬六甲成為鄭和壯觀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為了加強聯繫,漢麗寶公主帶500名隨從到達馬六甲,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統治從1456年到1477年)。她的隨從嫁給當地人,主要住在Bukit China(中國山)。

活躍的貿易導致Peranakan人的擴張,擴散到該地區其他重要居留地。

被殖民時期

1511年8月24日,馬六甲被葡萄牙在阿方索·德·阿爾布開克擊敗印度后征服,並成為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擴張的戰略基地。馬六甲最後一位蘇丹Mahmud 沙往內地避難,在陸地和海洋打打停停的襲擊葡萄牙人,讓葡萄牙人吃盡了苦頭。最後在1526年,一支由Pedro Mascarenhaas率領的強大的葡萄牙艦隊,摧毀了蘇丹的基地,蘇丹和全家渡過 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的Kampar,兩年以後死在那裡。

耶穌會 傳教士 方濟各·沙勿略於1545年、 1546年和1549年在馬六甲停留了幾個月。1641年,荷蘭人擊敗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得到柔佛蘇丹的幫助.

1511-1641 葡萄牙人佔領

1641-1824 荷蘭人佔領

1824-1957 英國人佔領

馬六甲加入馬來西亞,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13州屬之一。

馬六甲地理位置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

馬六甲氣候特徵

熱帶雨林氣候

馬六甲人口民族

馬來人: 50%;

華裔: 40%;

印度裔: 為數相當大的少數民族,包括稱為遮地(Chitty)的族群;

其他: 娘惹族(早期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的後代,也被稱為土生華人),少許葡萄牙後裔和當地人民通婚的後代族群。這些歐亞混血兒仍然使用稱為Kristang的古葡萄牙語。

主要城市為馬六甲市、亞羅牙也縣市(Alor Gajah),馬日丹那(Masjid Tanah),野新(Jasin),萬里望(Merlimau),普羅斯邦(Pulau Sebang)及愛極樂(Ayer Keroh)。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華人中基本為福建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


 

俺們沿河走到這裡就過橋到基督教堂和市政廳那邊去 - 老城的中心!

 

上圖的橋是建於1908年的Chan Koon Cheng 曾混清橋。曾混清是馬來西亞華人富商,有名的橡膠種植園主。這是橋頭的碑文。

 

百度百科:聖方濟各·沙勿略堂的石雕方濟各·沙勿略堂: 這座哥特式教堂由法國的Paderi Fabre神父建造於1849年,紀念16世紀來到東南亞的天主教傳教士,「東方使徒」方濟各·沙勿略。


過了橋離河邊不遠處的聖方濟各沙勿略教堂,Church of St. Francis Xavier

 

從曾混清橋看馬六甲河

 

維多利亞城堡遺址。原來是葡萄牙人十六世紀修建的聖多明戈城堡,是馬六甲老城牆的一部分,到了十七世紀中荷蘭人趕跑了葡萄牙人,擴建加固了城堡,此段城堡被改名為維多利亞城堡。老城牆后被英國人搗毀。

 

老城區的紅房子

 

華人開的鐘錶店

 

古董鋪子

 

malaysia youth museum,馬來西亞青年博物館,建築是原荷蘭人行政區的辦公樓

 

馬六甲的中心廣場,基督教堂,馬六甲藝術博物館,老市政廳,鐘樓都在這個廣場周圍

 

廣場上的鐘樓,貌似是原建築的一部分,而實際上是個名叫Tan Beng Swee的華人家族1886年捐建的,包括附近的那座橋。鐘樓上的鐘於1982年換成了日本精工,由於對日本侵略時期暴行記憶猶新此舉的引起當地老人們的強烈不滿

 

百度百科: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馬六甲市,結集古迹、文化、休閑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雞場街原義取自於閩南語「街場街」,意在形容其為繁忙的街道,而閩南語的「街場」與「雞場」同音,因此漸漸將它演變稱為雞場街。另外,由於馬六甲州曾被荷蘭殖民統治,致使雞場街也被名為Jonker Walk,主要意指荷蘭貴族街。

雞場街如今打造成為著名繁華的文化旅遊景點,因由早在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著名外交使節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並且六次駐節馬六甲時,在此就地設立「官廠」,也讓以雞場街為主幹的二十多條周邊街巷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然而,雞場街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向沒落,許多當地居民遷移新區,造成老街城區人去樓空,失去原有的繁華景象。當時,馬六甲州政府意識到危機,並在2000年提出成立雞場街文化坊之倡議,同時委任以馬六甲州資深行政議員拿督威拉顏文龍太平局紳博士為首的工委會,領導開展雞場街的發展建設工作。


從廣場這邊過橋就正對中國城雞場街jonker street,俺個人感覺除了一些老屋很西式,又裝點了中式的文字和圖案,比較有特色,街上的餐廳和商鋪則都是旅遊的行貨了,沒啥看頭。人多天熱,俺們也沒怎麼轉就出去吃飯了。

 

古城雞粒飯,還是連鎖店,到了也沒鬧明白這雞粒飯是神馬

 

福建會館,貌似這邊的華人大多都是福建那邊過來的

 

周邊的其它街道就不怎麼熱鬧了

 


到處牆上的天官賜福

 

摘自窮游:三多廟除了逾300年歷史的青雲亭,第二古老的廟宇就是逾2個世紀的三多廟,俗稱大伯公廟。三多廟的含義是「多福多壽多子」,該廟創立於 1795 年,坐落在打鐵街,至今香火鼎盛,三多廟門口的對聯「三元掄景運,多福蔭同仁」是當年清朝駐新加坡大使、嘉應州一代詩宗黃遵憲的手筆。廟裡許多器具都是在中國滿清皇朝光緒17年運抵該廟,建廟大堂的橫樑,至今尚清楚地刻著光緒18年的字樣。


會館廟宇也很有福建那邊的風格,房檐上的裝飾都是彩色的。這個是三多廟。

 

媽祖宮,好像福建人台灣人都拜這個,保出海平安的,呵呵。。。

 

 

街道

 

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ringgit,簡稱馬幣,聽著有些怪怪地!到河邊吃了飯喝了個酒休整一下。

 

又回到雞場街入口這邊,大牌子上寫著鄭和下西洋613年紀念

 

從橋上俯瞰馬六甲河

 

這個牌子後面就是聖保羅山,牌子上寫著歡迎-歷史悠久的馬六甲市

 

河邊的馬六甲港,又是葡萄牙人開頭,荷蘭人接管,後來英國人來了把城牆砸的只剩了幾段

 

牌子上標著荷蘭牆,葡萄牙牆,看著都差不多

 

用的材料都是附近海島上采來的這種石頭,很特別

 

 

河對岸,中國城

 

路標

 

從市政廳邊上去聖保羅山,牆上有些石碑紀念英國的殖民功臣

 

 

從這裡上去,這是荷蘭市政廳的一部分,後面現在改成了博物館

 


老式救火車

 

通往山下的路,周邊都是原來殖民時期的建築,總督官邸,辦公樓啥的,現在很多改成各種博物館了

 

市政廳後面的鄭和文物紀念廊

 

俺們路過時已經關門了。周邊還有馬六甲郵票博物館,穆斯林博物館,等等,俺們都沒進去。

 

這個大概是那個總督官邸,現在也是個博物館

 


百度百科:在聖保羅山的山頂上有一座聖保羅教堂,是葡萄牙總督阿伯於1511年建立的,是歐洲人在東南亞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幾經戰亂被毀,但教堂前全身潔白的聖芳濟百雕像,雖歷盡滄桑,面目仍然清晰可見。

 

這個跟澳門的大三巴差不多的意思,沒大三巴宏偉

 

 

從聖保羅山上俯瞰

 

聖保羅教堂

 

 

裡面有很多石碑

 

 

 

 

 

 

 

古樹

 

往牌子那邊通往荷蘭人的墓地,俺們沒過去

 


回望聖保羅教堂遺址

 

荷蘭人的墓地

 

百度百科:法摩沙城堡(葡萄牙人建的城堡)

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荷蘭從1641年到1795年統治馬六甲,但對將其發展成貿易中心不感興趣,作為治理中心的重要性被印尼巴達維亞(雅加達)取代。

馬六甲依照1824年英荷條約割讓給英國以換取蘇門答臘島上的Benkoelen。從1826年到1946年馬六甲先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 統治,後來是直轄殖民地。和新加坡和檳城一起組成 海峽殖民地。在直轄殖民地取消后,馬六甲和檳城成為馬來亞聯邦(後來的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俺們的司機說喜歡歷史的話檳城那邊也是這個樣子,那邊的華人更多,比例達到五成。下圖就是法摩沙城堡遺跡了

 

下山

 

這是山下重建的原15世紀的馬六甲蘇丹王宮。重建的就沒啥可看的了。

 

維基百科: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以後,為了防止馬六甲王朝的殘餘勢力反攻,葡萄牙殖民統帥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聖保羅山下建成這座號稱「東南亞最大和最堅固的堡壘」,以保護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貿易。據說在建造之時所有的石塊都采自爪哇海底的隕石,並以葡萄牙保護神的名字命名為法摩沙堡。城牆厚達10米,牆內設有城樓和炮台。

1641年,荷蘭人攻打馬六甲,在圍城戰爭中曾經重創這座堡壘。俟1641年荷蘭佔領馬六甲后,於1670年將它修補擴建,並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名字簡寫「VOC」刻在城門上。

拿破崙戰爭爆發后,法國攻擊英國的同盟國荷蘭,荷蘭將海外殖民地交給英國管理。1808年,英國士兵害怕歸還馬六甲后,荷蘭人會利用堡壘對付自己,便想趁機拆毀堡壘。由於斯坦福·萊佛士爵士(開埠新加坡的功臣)和明托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拆除計劃。但由於干涉太晚,英國士兵仍將堡壘炸毀得只剩下現在的古城門。

1977年5月12日,當地政府第168/1976的古物保護法令將城門列為歷史遺跡及受保護建築物。2003年,剩餘的城牆牆基被發現,也列為古迹進行保護。


 


馬來西亞獨立紀念宮,馬來西亞獨立就是在這裡宣布的,現在是個博物館。

 


法摩沙堡遺址

 

門上的雕刻

 

廣場附近的老殖民政府建築現在是各式博物館

 

 

獨立紀念宮

 

馬來和伊斯蘭世界博物館the malay and Islamic world museum

 

馬六甲郵票博物館

 

 

公園,裡面還有老式飛機和火車展出

 


公園裡巨大的古樹

 

本地車牌

 

溜達著來到了河邊的海事博物館,這艘船是仿製的葡萄牙海之花號,在印度洋上橫行了九年後於1511年回航歐洲時沉沒,報應!

 

警察局

 

河邊的港口,曾經的國際大港!

 


俺們坐上了小遊艇,沿著馬六甲河走一圈

 

 

 

曾混清橋

 

沿岸兩邊開發的不錯,酒吧餐廳商店,鱗次櫛比

 

這個樓外牆畫的很立體

 

 

到了新城這邊還有一座仿威尼斯里亞托橋

 

 

圖左像天橋一樣的結構是馬六甲的輕軌嘗試,花了巨資建成運營后一年多就停運了,然後就成了個道具!

 

河裡時常可以看見這種蜥蜴,挺大個兒的

 

返程時已經華燈初上了,很美!

 

 

 

 

下了船去雞場街找吃的,路過市政廳廣場,耶穌教堂,鐘樓,這會兒人就不多了,感覺大宗遊客都是從吉隆坡來一日游的

 

 

雞場街夜景。俺們在一家華人餐館吃了本地所謂娘惹飯,跟中餐區別不大。所謂娘惹是指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產生的這麼一個混合族群。馬來華人信穆斯林的不多,但是娘惹了就得皈依穆斯林了,因為伊斯蘭是只進不出,上了船你就得祖祖輩輩穆斯林了,呵呵。。。第一天圓滿結束。馬六甲還是很有意思的。


 

馬來西亞歷史簡介 - 摘譯自維基百科

 

四萬年前馬拉西亞這地方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了。一世紀的時候印度和中國的商人就來過這地方,到了二、三世紀這些商人就建起了港口和聚居點。印度人和中國人對本地文化的影響很大,馬來半島的土著接受了印度教和佛教。二世紀從馬來半島北面興起的狼牙脩langkasuka王國(關於該國最早的文字記錄來自中國梁代的《梁書》)大約15世紀就散架了,還有些其他王國穿插期間。伊斯蘭教14世紀開始在馬來人中傳播開了。15世紀初新加坡王國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1344-1414年)開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1511年葡萄牙人來了征服了馬六甲,之後1641年荷蘭人轟走了葡萄牙人。1786年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來了,從吉打蘇丹王朝租借了檳島,1819年入手新加坡,1824年與荷蘭人協議(當然是荷蘭人打輸了)接管了馬六甲。之後英國人在此巧取豪奪,到了20世紀英國人成立了馬來聯邦,直接間接地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在英國統治時期鼓勵引進印度和中國勞工,這就是馬來西亞華裔和印裔很多的原因。二戰時日軍侵佔了馬來亞,砂拉越,婆羅洲和新加坡,為時三年。戰後英國1946年把整個地區整合成一個馬來聯邦(新加坡除外),結果遭到了馬來人的強烈反對,解體后被1948年成立的馬來亞聯邦取代。新政體恢復了馬來人的自治,但還是英國的保護國(還是英國人說了算)。這段時間裡馬來亞共產黨帶領中國人造反派開始了游擊戰,企圖趕走英國人。為了剿滅共產黨馬來亞緊急狀態從1948延續到1960年。1957年馬來亞成為英聯邦的一個獨立成員,之後的計劃是成立一個由馬來亞,婆羅洲,砂拉越,新加坡組成的聯邦。由於印尼和砂拉越反對黨的反對,此聯邦計劃直到1963年才得以實施。聯邦之後加重了與印尼的摩擦,共產黨繼續不消停,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聯邦,種族衝突加劇。種族衝突釀成了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大選后華人和馬拉人的衝突,以華人損失了150-600人為終結),主要是馬來人和土著對政治權利和財富分配處於劣勢不滿。隨後政府推出了有爭議的新經濟政策偏向增加馬來人和土著的經濟實力。80年代馬哈蒂爾大力發展經濟和推進城市化,馬來西亞的經濟從農業為基礎逐漸轉向製造業和工業。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幾乎造成了馬幣崩潰,股市和房市也是一瀉千里!

 

概況,政府和政治

馬來西亞人口約三千二百萬;68.8%馬來人/土著,23.2%華人,7.0%印度人,1%閑雜;61.3%伊斯蘭,19.8%佛教,9.2%基督教,6.3%印度教,1.3%中國民間教派。面積約331平方公里,馬來語是官方語言,英語是官方認可的語言。gdp近九千九百億美元,人均三萬美元,世界排名41位(中國71位)。馬來西亞有13個聯邦國和三個聯邦領地。11個半島國家中的9個還保留著王室。馬來西亞是聯邦憲法選舉君主制,東南亞唯一的聯邦國家。憲法允許宗教自由但是承人伊斯蘭教是國教。馬國政體基本是威斯敏斯特議會制的模式,英國殖民地的遺產。國家元首是也被稱作國王,現在的國王在1994年憲法修改後已經變成了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了, 沒有實權了。他這個國王不是世襲制,而是任期五年,國王的選舉是由那九個王室進行,國王也是從他們九個中產生。總理是政府首腦,政府職能分聯邦和聯邦國兩層,各司其職。聯邦國內也有各級地方政府。馬國的法律也是由英格蘭法律衍生出來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8-7-26 20:27
連馬航都敢坐,厲害!
回復 BANGZI 2018-7-26 22:26
fanlaifuqu: 連馬航都敢坐,厲害!
呵呵,這個是馬來西亞亞航airasia,不是馬航malaysia airlines。不過人家馬航也一直在努力地飛著,有段時間票價便宜很多,現在連票價都不便宜了。
回復 法道濟 2018-7-26 23:20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比印尼強一些,以你好像更牲一些,純粹的穆斯林!
回復 BANGZI 2018-7-26 23:40
法道濟: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比印尼強一些,以你好像更牲一些,純粹的穆斯林!
馬來西亞這邊的穆斯林貌似不那麼激進,還算能包容異教徒。俺們用的三個司機都說華人很少信伊斯蘭的。可能跟不是宗教體制有關係。如果實行宗教法立國異教徒就日子難過了。印尼那邊貌似人比較野蠻。
回復 94111 2018-7-27 03:53
馬來人被殖民了這麼久,沒信奉基督教,反而信了伊斯蘭了。
回復 BANGZI 2018-7-27 04:45
94111: 馬來人被殖民了這麼久,沒信奉基督教,反而信了伊斯蘭了。
馬來西亞在西方人到來之前已經被穆斯林化了,西方人來了之後雖然比較強勢但是本土的各個穆斯林王國一直存在,所以宗教文化上並沒有被摧毀。獨立的馬來西亞是原來各土著王國的一個聯邦,仍然是馬來人居多,大多數還是穆斯林。兩個最大的大少數民族,華人/印度人,則是佛教道教/印度教為主。
回復 fanlaifuqu 2018-7-27 08:43
曾在紐約接待三位馬來西亞學生,20多歲,都很開明,與美國學生無異。當然,英語都一流!
回復 BANGZI 2018-7-27 21:48
fanlaifuqu: 曾在紐約接待三位馬來西亞學生,20多歲,都很開明,與美國學生無異。當然,英語都一流!
華人還是馬來人?貌似那邊受教育好的英文都還行,普通老百姓還是差點事兒。
回復 fanlaifuqu 2018-7-27 22:23
BANGZI: 華人還是馬來人?貌似那邊受教育好的英文都還行,普通老百姓還是差點事兒。
華人!
回復 BANGZI 2018-7-27 22:46
fanlaifuqu: 華人!
華人比較重視教育。而且馬來這邊華人的華文學校挺多,所以貌似都會說普通話。
回復 94111 2018-7-28 02:07
BANGZI: 馬來西亞在西方人到來之前已經被穆斯林化了,西方人來了之後雖然比較強勢但是本土的各個穆斯林王國一直存在,所以宗教文化上並沒有被摧毀。獨立的馬來西亞是原來
孤陋寡聞啊,不知道這段歷史,謝謝了
回復 BANGZI 2018-7-28 04:06
94111: 孤陋寡聞啊,不知道這段歷史,謝謝了
別啊,俺也是現學現賣的!臨去之前上網粗略看了一下。
回復 xqw63 2018-7-31 03:14
到處是中文啊
回復 BANGZI 2018-7-31 20:22
xqw63: 到處是中文啊
可不是嘛!華人佔到40%!那邊養老不錯,房子啥的都便宜。
回復 xqw63 2018-8-1 05:37
BANGZI: 可不是嘛!華人佔到40%!那邊養老不錯,房子啥的都便宜。
沒有朋友啊,老了怕寂寞
回復 BANGZI 2018-8-1 06:01
xqw63: 沒有朋友啊,老了怕寂寞
自備幾個不就行了!
回復 xqw63 2018-8-1 21:29
BANGZI: 自備幾個不就行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BANGZI最受歡迎的博文
  1.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8:摩洛哥(2)梅爾祖卡 -「撒哈拉」 [2021/04]
  2.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6/7:摩洛哥(1)馬拉喀什,艾提本哈杜 [2021/04]
  3.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9:摩洛哥(3)沙漠日出 + 菲斯古城 [2021/04]
  4.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5:馬爾他(2)首都瓦萊塔 [2021/04]
  5.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0:摩洛哥(4)菲斯 瓦盧比利斯 卡薩布蘭卡 [2021/05]
  6.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4:馬爾他(1) 姆迪納古城 馬薩施洛克漁村 史前石廟 [2021/04]
  7.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1:摩洛哥(5)卡薩布蘭卡 (完) [2021/05]
  8. 照片回顧 2009/11 義大利 day 9:威尼斯 公交船環島游 [2021/03]
  9.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2:突尼西亞城(1)新城+老城 [2021/04]
  10.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3:突尼西亞城(2)迦太基遺址+藍色小鎮 [2021/04]
  11. 山西陝西 9。革命聖地 延安 [2015/10]
  12. 2016/9 紹興二日游 1。咸亨酒店 書聖故里 [2016/09]
  13. 酒經沙場 - 旅途中的酒照片 [2015/09]
  14. 2018/8 印度六日:D3 瓦拉納西/恆河晨浴/神廟 (后附印度史學習筆記) [2018/09]
  15. 8天越洋回家過年小記 [2017/02]
  16. 2017/9/3 上海多倫路名人街、千愛里、1933老場坊 [2017/09]
  17. 1。澳大利亞 - 墨爾本 [2015/08]
  18. 2017/12 普吉 D1 芭東海灘 海鮮市場 [2018/01]
  19. 2017/12 普吉 D2 海灘餐館 海豚表演 [2018/01]
  20. 2015/5/3 D4 約旦 瓦迪拉姆沙漠 [2017/1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2: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