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瑞士攻略:1。歷史小知識

作者:BANGZI  於 2018-2-22 0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

年過完了又該操心今年去哪兒玩兒了!俺本來雄心勃勃地要去摩洛哥,都已經在看摩洛哥歷史了。結果這第一發就是打不中。那個婆娘不知看了個神馬肥皂劇說是瑞士可美了。俺不願意去當然有俺的小九九,俺去過了。孩紙的春假是3/26那一周,去哪兒的機票都不便宜,基本都是一千五朝上。每周都看幾次,終於等來了機會兒,倫敦往返九百多刀拉!這個基本點定下來后活動範圍基本就是英國愛爾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奧地利這麼幾個地方方便了走動了。俺一開始打算時倫敦多佛渡海加萊敦刻爾克布魯日根特安特衛普聖錫爾韋斯特卡佩勒再經加萊渡海會倫敦。可是領導一眼就識破了俺的陽謀,主戰場在比法邊境的啤酒區,弗蘭德斯地區。所以這個計劃自然是不太理想。第二考慮是倫敦愛丁堡大巴/輪渡去貝爾法斯特看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然後愛爾蘭兜一圈兒從都柏林回倫敦, 這個想法受到了領導的認真考慮,最後還是被否決了。領導的意思是去瑞士難道你看不出來嗎!好在倫敦飛瑞士不算貴,每人不到二百刀拉,那,那,那就去唄!

 

轉自維基百科:

瑞士聯邦(正式稱呼採用拉丁語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國家代號是「CH」)通稱瑞士,為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恩是聯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列支敦斯登

瑞士屬內陸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積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占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佈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雇傭兵制度,後來才改采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發源地且為許多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區成員國,但並非歐盟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納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語區、法語區及義大利語區,而後加入了羅曼什語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聯邦主義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早期歷史

瑞士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可追溯至15萬年前,最早的農耕聚落遺跡於蓋赫林根發現,該聚落存在於西元前5,300年。

瑞士最早的文化聚落屬哈爾施塔特文化拉坦諾文化的一部份。拉坦諾文化約於西元前450年,即鐵器時代時發展及興盛,也有可能受希臘文明伊特拉斯坎文明影響。赫爾維蒂人為最重要的凱爾特人民族部落。於西元前58年,赫爾維蒂人向大西洋遷徙過程中,在比布拉克特受尤利烏斯·凱撒的軍隊攔截,因此赫爾維蒂人退回瑞士。西元前15年,提庇留及其弟弟德魯蘇斯奧古斯都之命征服阿爾卑斯山地區,並併入羅馬帝國。赫爾維蒂人的活動範圍最初併入羅馬帝國的比利時高盧,之後划入上日耳曼尼亞,今日瑞士東部地區則隸屬於拉埃提亞

中世紀前期約4世紀起,今日瑞士西部地區為勃艮第王國的領土,阿勒曼尼人於5世紀定居於瑞士高原,至8世紀進一步延伸至阿爾卑斯山河谷,阿勒曼尼人的居住地即為阿勒曼尼亞;因此,今日瑞士於當時分為勃艮地及阿勒曼尼兩部分。法蘭克王國克洛維一世於504年在曲爾皮希征服阿勒曼尼人後,阿勒曼尼亞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份,而後勃艮第也為法蘭克王國征服。查理大帝在位期間擴大法蘭克王國版圖,但至843年其孫子簽署了《凡爾登條約》,將王國一分為三,直到約11世紀為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后再度合而為一。

瑞士高原於1200年時由薩伏依柴林根基堡哈布斯堡家族王朝所控制,部分地區,如烏里施維茨下瓦爾登等在內的「森林州」獲神聖羅馬帝國予以自治特許狀,森林州為神聖羅馬帝國中自主性最高的居民,而該特許狀為森林州獲取自由的法律基礎。基堡王朝于于1264年覆亡后,魯道夫一世(1273年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其勢力延伸至瑞士高原東部。

舊瑞士邦聯

舊瑞士邦聯為阿爾卑斯山中部的河谷社群的結盟,邦聯用以維護共同貿易利益及確保重要山區貿易和平。烏里、施維茨及下瓦爾登於1291年簽署的《永久同盟誓約》被認為是邦聯建立的最初文件,然而,在其數十年前可能存在類似同盟至1353年,最初的三森林州已與格拉魯斯州楚格州盧塞恩蘇黎世伯爾尼等州結盟,邦聯擴張后,權力及財富皆有所增加,此後至15世紀末期才有新州加入聯邦。邦聯在森巴赫戰役奈弗爾斯戰役中對哈布斯堡作戰勝利,至1460年已控制侏羅山脈至阿爾卑斯山間的大部分地區。而後於1470年代以瑞士傭兵協助打敗勃艮第公國大膽的查理。瑞士於1499年在斯瓦比亞戰爭戰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各州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默許的自治權,神聖羅馬帝國幾乎被迫承認瑞士獨立自主。

瑞士邦聯在戰爭中取得輝煌戰果,因而其善戰名聲聞名於歐洲。邦聯的領土擴張僅於馬里尼亞諾戰役遭受挫敗,也終結了瑞士歷史上的英勇時代,邦聯自此放棄以武力擴張領土。慈運理在瑞士北部州成功進行宗教改革,但卻引發各州間的宗教衝突,並於1529年級1531年爆發兩次卡佩爾戰爭(Wars of Kappel)。於1648年歐洲各國簽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瑞士為一獨立國家並確認其為中立國。

三十年戰爭結束后,由於經濟困難、貴族壟斷政權且濫用特權,而於1653年爆發農民起義。至18世紀,天主教新教各州的衝突仍然存在,於1656年及1712年分別發生兩次維梅爾根戰爭(Battles of Villmergen),第一次天主教各州戰勝,第二次則由新教各州戰勝,伯恩及蘇黎世兩州的政治影響力則與其經濟實力相符。

 


 


 

舊瑞士邦聯

舊瑞士邦聯為阿爾卑斯山中部的河谷社群的結盟,邦聯用以維護共同貿易利益及確保重要山區貿易和平。烏里、施維茨及下瓦爾登於1291年簽署的《永久同盟誓約》被認為是邦聯建立的最初文件,然而,在其數十年前可能存在類似同盟至1353年,最初的三森林州已與格拉魯斯州楚格州盧塞恩蘇黎世伯爾尼等州結盟,邦聯擴張后,權力及財富皆有所增加,此後至15世紀末期才有新州加入聯邦。邦聯在森巴赫戰役奈弗爾斯戰役中對哈布斯堡作戰勝利,至1460年已控制侏羅山脈至阿爾卑斯山間的大部分地區。而後於1470年代以瑞士傭兵協助打敗勃艮第公國大膽的查理。瑞士於1499年在斯瓦比亞戰爭戰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各州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默許的自治權,神聖羅馬帝國幾乎被迫承認瑞士獨立自主。

瑞士邦聯在戰爭中取得輝煌戰果,因而其善戰名聲聞名於歐洲。邦聯的領土擴張僅於馬里尼亞諾戰役遭受挫敗,也終結了瑞士歷史上的英勇時代,邦聯自此放棄以武力擴張領土。慈運理在瑞士北部州成功進行宗教改革,但卻引發各州間的宗教衝突,並於1529年級1531年爆發兩次卡佩爾戰爭(Wars of Kappel)。於1648年歐洲各國簽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瑞士為一獨立國家並確認其為中立國。

三十年戰爭結束后,由於經濟困難、貴族壟斷政權且濫用特權,而於1653年爆發農民起義。至18世紀,天主教新教各州的衝突仍然存在,於1656年及1712年分別發生兩次維梅爾根戰爭(Battles of Villmergen),第一次天主教各州戰勝,第二次則由新教各州戰勝,伯恩及蘇黎世兩州的政治影響力則與其經濟實力相符。

拿破崙時期

法國政府征服瑞士並起草統一的憲法,並將政府體制改為中央集權,原屬瑞士邦聯的米盧斯瓦爾特林納則分別被划入法國及奇薩爾皮尼共和國。法國佔領期間,瑞士改名為赫爾維蒂共和國,但此外來勢力所建立的共和國與瑞士各州高度獨立的傳統相違背。在此期間,瑞士僅是法國的附庸國。法國軍隊鎮壓與當地人民反抗引發如下瓦爾登州的「恐怖日」暴動。

在俄羅斯及奧地利對法國發動的戰爭中,瑞士人拒絕以赫爾維蒂共和國的名義為法國軍隊作戰。赫爾維蒂共和國的新政府中主張國家中央集權的中央集權派及恢復舊邦聯體制的聯邦派也有所紛爭,拿破崙於1803年招集雙方在巴黎進行調解,各黨派無異議通過《調停法案》(Acte de médiation),恢復各州自治及邦聯體制。

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瑞士重獲獨立,並確認為永久中立國。但瑞士軍隊直至1860年加埃塔包圍戰(Siege of Gaeta)后才終止協助外國政府作戰。瓦萊州納沙泰爾州日內瓦州先後於1815年加入聯邦,瑞士的領土從1815年起即未再變更。

聯邦國家

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對瑞士各州由寡頭貴族所支配的政治體制具有明顯的衝擊,演變成激進與保守州的對立。瑞士於1839年爆發蘇黎世保守派叛亂(Züriputsch),部分保守天主教州於1845年結盟為「分離同盟」,於1847年與聯邦軍爆發分離同盟戰爭(Sonderbundskrieg),戰爭持續不到1個月,死亡人數不超過100人,且大多是受到友軍誤傷。分離同盟戰爭與歐洲各國發生的動亂類似,但對瑞士社會及心理層面皆有重大影響。

在1848年歐洲各地發生革命及騷動時,瑞士起草以聯邦體製為架構的新憲法,該憲法大多參考美國憲法;新憲法賦予聯邦政府較大權力,各州政府則保留處理地方事務的許可權。激進自由州傾向以各州人口比例推派代表的單一議會,而傳統保守州欲維持舊體制,經協商后,國會分為上議院聯邦院,由各州選出2名代表,半州則為1名;以及下議院國民院,共200名代表,依各州人口數量比例選出代表。修改憲法須經全民公投複決。

瑞士於1805年代引進統一的度量衡體制,並於1850年以瑞士法郎統一貨幣。瑞士憲法得以公民投票為全部或部分修改,因此每次修改憲法不僅修改舊有憲法,亦得起草新憲法。由於人口增加及工業革命后社會經濟的變革,反對勢力以改革為訴求,進而於1874年實施新的聯邦憲法,該次憲法修改引進聯邦層次的任意性複決公投(Facultative referendum),並確立聯邦政府處理交通、國防、公共衛生及立法事項。1891年修憲后,公民得直接提出憲法法修正案並通過。


 


 現代歷史

瑞士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皆未受戰火波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革命者列寧於1914年至1917年間留居於瑞士。戰爭間發生格林-霍夫曼事件的政治醜聞也使瑞士的中立性受到質疑。瑞士在免除參與國際聯盟軍隊的條件下,於1920年經公民投票后加入國際聯盟,其總部設於日內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擬定詳盡的入侵瑞士計畫,但瑞士並未遭受侵略。瑞士在戰爭期間以武力嚇阻、對德國讓步等策略延遲了德國的侵略,因而瑞士得以保持獨立。亨利·吉桑(Henri Guisan)於戰爭期間發布總動員令,瑞士戰略也由防禦邊界上固定地點以保護經濟核心地帶轉為長期有組織的消耗戰,並撤退至阿爾卑斯山區,依據堅固且存有物資的「內堡」(Reduit)防守吉桑將軍於1940年7月5日發表「防禦內堡計畫」,表示「地形有高山作為屏障,提供抗敵無比的可能性」。瑞士也是同盟國及軸心國雙方進行間諜行動及談判重鎮。

同盟國軸心國雙方皆於戰時封鎖與瑞士間的貿易。受德國侵略的可能性及與其他國家貿易的影響,瑞士對納粹德國的經濟合作及展延還款期限受也隨之變動。瑞士經維希法國的重要鐵路路線於1942年中斷。在戰爭期間,瑞士收容超過30萬名難民,總部設於日內瓦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於衝突中相當重要。嚴格的移民及難民收容政策,以及與納粹德國間的財政關係,使瑞士中立政策受質疑。

瑞士空軍與同盟國及軸心國作戰,於1940年5、6月間擊落11架德國空軍戰機。超過100架盟軍轟炸機及機組人員於戰爭期間受拘留。在1944至1945年間,盟軍轟炸機曾誤炸瑞士部分地區,包括沙夫豪森巴塞爾蘇黎世

瑞士政府於戰後曾提供援助及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的資金,隨著歐洲市場於戰後復甦,瑞士企業亦從中獲益。

瑞士婦女自1959年起才擁有在州層級選舉中投票的權利,而在聯邦層級選舉中投票的權利則是從1971年開始向婦女開放,內阿彭策爾州為婦女最晚獲得選舉權的州,自1990年婦女才有投票權。婦女在獲得聯邦層級選舉權后,女性在政治上重要性也有所提升,第一位女性瑞士聯邦委員會委員伊麗莎白·寇波任職于于1984至1989年;露特·德萊富斯於1999年成為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統。

瑞士於1963年加入歐洲委員會。1979年汝拉州伯恩州分出,成為新的一州。瑞士於1999年4月18日對聯邦憲法進行了全面的修改。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一系列醜聞迫使瑞士銀行業進行改革。1995年,瑞士的銀行在猶太團體的壓力下聲明他們發現了存於1945年以前舊賬戶中數以百萬元計的「沉睡的存款」(大部分屬於納粹大屠殺的受難者和倖存者)。由於被指坐擁如此財富而從未嘗試尋找其主人,瑞士最大的兩家銀行在1998年同意向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家屬支付12.5億美元的補償金。

瑞士於2002年經全民公決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瑞士乃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創始國,但並非歐洲經濟區的成員國。瑞士於1992年5月提出加入歐洲聯盟的提案,但於同年12月加入歐洲經濟區的提案由瑞士公民公投否決后無進一步行動。瑞士同時是第一個以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加入歐洲經濟區的國家;而後瑞士又對歐盟相關議題進行了數次全民公決,但由於意見不一,加入歐盟的提案凍結,現時實行了部份歐盟的標準,例如歐盟和瑞士之間各國人口可自由互相進出。

政治

1848年通過的瑞士聯邦憲法為現今瑞士施行聯邦制的法律基礎。現行瑞士憲法由公民於1999年投票通過,於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瑞士憲法禁止在瑞士實行死刑。瑞士聯邦政府採行三權分立體制,分別為兩院制議會、瑞士聯邦委員會瑞士最高法院

瑞士議會由聯邦院及國民院組成,分別為46席的聯邦院,由各州選舉出代表;以及200席的國民院(下議院),由各州人口比例採行比例代表制選出。兩院任期皆為4年。當兩院進行聯席會議時,則成為聯邦議會。公民得以公民投票否決議會通過的法案、行使提案權、修改聯邦憲法等。

瑞士聯邦委員會為瑞士最高行政機關,全體委員為國家元首,7名委員由聯邦議會選舉產生,同時聯邦議會也對委員會進行行政監督。瑞士聯邦主席由每年的聯邦議會選出,任期為一年,傳統上由聯邦委員會成員輪流擔任,主席負責主持委員會會議及擔任瑞士對外的國家代表,聯邦主席只是「同僚中的第一人」,並沒有特殊的權力,仍為所屬部會的首長。

瑞士自1959年起即由4個主要政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委員會中的席次大致對應於議會中的政黨比例,各主要政黨於1959年在協商基礎上提出「奇妙配方」,後於1959年至2003年間的席次分別為瑞士社會民主黨2席、瑞士自由民主黨2席、瑞士人民黨1席及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黨為2席;在2003年聯邦委員會選舉后,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黨減為1席,瑞士人民黨增為2席。

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審理不服州或聯邦法院判決而上訴之案件,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任期為6年,由聯邦議會選舉產生。

瑞士實施世界少有的直接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權利相對其他民主國家大上許多。公民對重大國事與地方事宜擁有表決、創製與否決權,可以成立請願,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萬名瑞士國籍者可以修改憲法,也可以修改國家外交政策。


 


 

直接民主
瑞士實施世界少有的直接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權利相對其他民主國家大上許多。公民對重大國事與地方事宜擁有表決、創製與否決權,可以成立請願,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萬名瑞士國籍者可以修改憲法,也可以修改國家外交政策。

瑞士的政治結構分為社群區、州及聯邦三個層次。1848年的憲法確立直接民主制度,在聯邦層級公民得對憲法為一部或全部的創製或修改進行公民投票,並得否決議會作成之決議或提出新法案。

若於100天內有5萬名公民連署,能夠發起對議會所通過的法律或政令為通過或否決的公民投票,而若有8個州也可共同發起該公民投票,此類公民投票采簡單多數決定結果。若有10萬名公民在18個月內連署修憲提案,則能將該修憲提案提交全國投票。議會可以針對修憲提案提出相反的提案,供選民表達其偏好以避免兩個提案皆為通過。憲法修正案投票須取得全國選民及州數量雙重多數支持才能通過

行政區劃

瑞士各州享有憲法上永久地位,相較於其他國家,瑞士各州的獨立性及自治性較高,各州在聯邦憲法下地位平等,並有各自的憲法、議會、政府及法院。瑞士各州在人口數量及面積存在較大差異,人口最多的蘇黎世州有1,253,500人,人口最少的內阿彭策爾州僅15,000人;面積最大及最小的州分別為格勞賓登州(7,105平方公里)及巴塞爾城市州(37平方公里),州下轄的市鎮有2,596個。瑞士境內有兩個內飛地布辛根坎波內,分屬德國及義大利領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的福拉爾貝格州為謀求獨立,曾於1919年5月11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加入瑞士聯邦,超過80%的公民表示支持,但因奧地利政府協約國和瑞士非德語區居民反對而作罷。

外交及國際機構

瑞士傳統上自1515年結束領土擴張后,即鮮少參與需負擔軍事、政治或直接經濟行動的結盟。瑞士的中立政策於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為各國承認。瑞士至2002年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也是第一個以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國的國家。瑞士與大多數國家間有外交關係,歷史上也曾為其他國家調停。瑞士並非歐洲聯盟的會員國,而瑞士公民自1990年代起數次公民投票皆未通過加入歐洲聯盟的提案。

由於政治中立,許多國際組織將辦事處設於瑞士。瑞士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日內瓦公約的發源地,於2006年起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理事國。日內瓦萬國宮為聯合國僅次於紐約總部的第二大樞紐;瑞士為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及總部所在地。

除了聯合國歐洲總部外,瑞士還設有其他聯合國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難民署(UNHCR)等,另有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約200個國際組織[69]。每年於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聚集全球商界及政界重要人士討論包括衛生保健及環境等重要議題。

此外,瑞士也是許多體育組織所在地,如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尼永歐洲足球協會聯盟、蘇黎世的國際足球聯合會國際冰球聯合會埃格勒國際自行車聯盟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軍事

瑞士武裝力量包括陸軍及空軍。瑞士雖然實行「全民皆兵」的普遍義務民兵制,但僅有百分之五為職業軍人,凡年滿20周歲至34周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女性公民也可志願服兵役。由於瑞士為內陸國家,因此未設有海軍,與鄰國交界的湖泊則有軍事巡邏艇。除梵蒂岡瑞士近衛隊外,瑞士禁止國民接受外國軍事雇傭。

服役的瑞士公民可將軍隊裝備及輕武器帶回家中保管,雖部分組織及政黨認為此項規定具有爭議性,但多數瑞士人仍贊同此政策。凡年滿19周歲的男性青年必須到徵兵處報名並體檢,合格者20周歲入伍,約三分之二可通過體檢,不合格者則於替代單位服務。每年約有兩萬人於招募中心進行為期18至21星期的訓練。

瑞士的武裝力量是一個介於民兵正規軍之間的體制。瑞士政府中相當於一般國家國防部的部會稱為「聯邦防衛、公民保護與體育部」。現役常備兵力4.25萬人,戰時48小時動員達35.1萬。

冷戰結束后,瑞士出現限制軍隊甚至完全廢除軍隊的聲浪,廢除軍隊團體發起的公民投票於1989年11月26日進行,但該廢除軍隊提案遭約三分之二的投票者反對。而另一次類似公投於九一一襲擊事件前提出,於該事件後由全民複決,反對比例達7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BANGZI最受歡迎的博文
  1.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8:摩洛哥(2)梅爾祖卡 -「撒哈拉」 [2021/04]
  2.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6/7:摩洛哥(1)馬拉喀什,艾提本哈杜 [2021/04]
  3.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9:摩洛哥(3)沙漠日出 + 菲斯古城 [2021/04]
  4.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5:馬爾他(2)首都瓦萊塔 [2021/04]
  5.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0:摩洛哥(4)菲斯 瓦盧比利斯 卡薩布蘭卡 [2021/05]
  6.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1:摩洛哥(5)卡薩布蘭卡 (完) [2021/05]
  7.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4:馬爾他(1) 姆迪納古城 馬薩施洛克漁村 史前石廟 [2021/04]
  8. 照片回顧 2009/11 義大利 day 9:威尼斯 公交船環島游 [2021/03]
  9.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2:突尼西亞城(1)新城+老城 [2021/04]
  10.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3:突尼西亞城(2)迦太基遺址+藍色小鎮 [2021/04]
  11. 山西陝西 9。革命聖地 延安 [2015/10]
  12. 2016/9 紹興二日游 1。咸亨酒店 書聖故里 [2016/09]
  13. 酒經沙場 - 旅途中的酒照片 [2015/09]
  14. 2018/8 印度六日:D3 瓦拉納西/恆河晨浴/神廟 (后附印度史學習筆記) [2018/09]
  15. 8天越洋回家過年小記 [2017/02]
  16. 2017/9/3 上海多倫路名人街、千愛里、1933老場坊 [2017/09]
  17. 1。澳大利亞 - 墨爾本 [2015/08]
  18. 2017/12 普吉 D1 芭東海灘 海鮮市場 [2018/01]
  19. 2017/12 普吉 D2 海灘餐館 海豚表演 [2018/01]
  20. 2015/5/3 D4 約旦 瓦迪拉姆沙漠 [2017/1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4 11: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