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邁阿密坐船回來后,俺們巴爾迪摩的親戚叫俺們過去過春節。在家裡閑著也是閑著,婆娘的預產期是五月份,所以動換動換也好。這就去了。天天就是吃啊喝啊的,大冬天也沒啥別的事兒干!估計最高興俺們去的是親戚家附近的那家賣酒的小店,liquor store,那邊跟俺們這邊一樣,烈酒必須到專賣店去買。一周的時間消耗了四瓶龍舌蘭,高度比利時啤酒十四瓶750ml,普通啤酒一箱,還有少許紅酒和清酒。主力是俺和兩個後生。在回家的航班上俺自己有些過意不去了,遂定下了每年一月份滴酒不沾的國策,一直保持至今。可當時木有考慮到俺自己的誕辰日恰巧也在一月,害得這幾年俺辦公室生日請客只能看別人開懷!
巴爾的摩
編輯 鎖定
巴爾的摩(Baltimore,巴爾的摩市,也譯作巴的摩爾市),美國
馬里蘭州最大城市,美國大西洋沿岸重要海港城市。
巴爾的摩位於切薩皮克灣頂端的西側,離美國首都華盛頓僅有60多公里,港區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從這裡經過海灣出海到遼闊的大西洋還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於港口附近自然條件優越,切薩皮克灣又寬廣,航道很深,萬噸級遠洋輪可直接駛入巴爾的摩港區。這個港口屬於馬里蘭州,向來是美國五大湖區、中央盆地與大西洋上聯繫的一個重要出海口。
巴爾的摩市被
巴爾的摩縣環繞,但是不屬於巴爾的摩縣,是馬里蘭州唯一的一個
獨立市。面積92.1sqmi (238.5km^2)。陸地80.8sqmi (209.3km^2),水域11.3sqmi (29.2kmkm^2)。人口78.3萬 (1980),黑人約佔55%。大市區包括周圍6縣,面積5763平方公里,人口217.4萬 (1980)。
歷史編輯
巴爾的摩市的早期發展同海運和製糖業密切相關。
1814年,在1812年戰爭期間
英國軍隊在火燒華盛頓之後分兵海陸兩路進攻巴爾的摩。9月12日英國軍隊和美國民兵在巴爾的摩西南的
北角發生交火。英國指揮官Ross將軍被擊斃。英國海軍在對守衛巴爾的摩內港的FortMcHenry進行了通宵炮擊后沒有能夠趕走守衛FortMcHenry的
美國軍隊。隨後英國軍隊放棄了對巴爾的摩的進攻。美國人FrancisScottKey目睹了
英國海軍對FortMcHenry的炮擊后寫下了後來稱為
美國國歌的《TheStar-SpangledBanner》。 1851年,巴爾的摩市脫離巴爾的摩縣,成為獨立市。
1861年,一隊美國士兵在巴爾的摩轉火車的時候遭到親南方的巴爾的摩市民圍攻,士兵向市民開槍,導致巴爾的摩暴亂。巴爾的摩暴亂的直接結果是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州鐵腕鎮壓。巴爾的摩被宣布進入軍管狀態,巴爾的摩市長和警察局長被捕,
馬里蘭州議會多名議員被捕。在整個
美國內戰期間馬里蘭州被置於
美國聯邦政府的直接管理。德拉瓦州則被置為北方軍事佔領狀態。
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在了解到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地區的鎮壓后宣布脫離美國北方政府加入南方政府。
1904年2月7日,巴爾的摩市發生大火,整個城市幾乎被燒毀。從
哥倫比亞特區,費城,紐約等地趕來的消防隊由於消防水龍頭的接頭不一樣而面對大火無能為力。這件事件導致了國家標準與技術院 (NIST)的誕生。
1980年,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建成。同年在巴爾的摩內港地區海建成了一系列的的商業觀光區。巴爾的摩內港逐漸從工業區和居民區轉變成為觀光旅遊區。
2003年,颶風依莎貝爾導致的潮水淹沒了巴爾的摩內港地區。
高大上牛排館
老燈塔
經濟編輯
進出口貿易在
城市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年收入40億美元,有17萬從業人員。港灣內潮差小、航道深、入冬季不凍,有現代化的
碼頭以及裝卸和倉庫設施,又處於美國東北部經濟發達區內,航運十分繁忙。海輪南經切薩皮克灣或北穿特拉華-切薩皮克運河出入
港區,年達6000多艘;貨物年吞吐量5004萬噸 (1980),居全國第八位,以礦石、煤炭、石油產品、食糖、鋼鐵、穀物、木材等為大宗。3 條鐵路線、多條州際公路以及60年代建成的環城高速公路均通達港區,構成城市對外聯繫的陸路交通網。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位於城南。工業發展以進口原料為基礎,多分佈於運輸便利的港區附近和市區東部,鋼鐵、造船和有色冶金(以煉銅為主)為三大
工業部門,斯帕羅斯角的鋼鐵工業向負盛名;其次是化學、
軍火、電子、食品和服裝等工業。
城區環繞著帕塔普斯科河口灣展開。商業區位於西部,聚集各種商場、旅館、飯店,以及政府機關和文化設施。商業區以東原是街道狹窄、建築陳舊擁擠的
老城區,通過近20多年來的重建和改造,出現了以辦公大樓為主,包括各種商業、交通、娛樂設施和公寓住宅的綜合性建築群
查爾斯中心城區。北部是高級住宅區,多公園和綠地;東部與港區毗鄰地為
低收入家庭住宅區。規模巨大的港區全面整治規劃正在實施中。
優良的港口必須具備優良有運輸和通訊條件。在1827年,這裡就鋪設了美國第一條鐵路——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成為通往中西部的大門。當年的火車站芒特克萊爾車站已改為鐵路博物館,以志紀念。1844年,此地和華盛頓之間的線路設置完畢,5月24日,巴爾的摩收到了摩爾斯 (1791年至1872) 發出的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迹!」(Whathathgodwrought!)。現在有3條鐵路線、多條州際公路以及60年代建成的環城高速公路均通達港區。從高速公路乘車接近港區時,從很遠處就能望見那一座座高大的
裝卸橋,一排排整齊的
集裝箱,一堆堆小山似的散貨,黑的是煤炭,紅的是鐵砂,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城南有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便捷的交通有力地促進了港城的發展。
海岸警衛的船
老電廠改成的商業區,硬石搖滾餐廳,barnes noble 書店的廣告牌
此海灣就是名叫切薩皮克灣,這艘船同名
巴爾的摩世貿中心
上到邊上的小高坡登高遠望一下
底下看見個博物館某樣的建築,樓上搞了很多奇特的裝飾
這個玩意兒一直在轉
一隻巨手從牆上伸出
巨大的鳥窩
老城區裡面。東部的城市比西部有文化的多。看著跟歐洲似的。sevens teackle wallis的雕像,此君是本地名人,十七世紀的律師和政治家
華盛頓紀念碑
喬治匹巴蒂,英國商人慈善家,在本地建有匹巴蒂協會和巴爾的摩圖書館
華盛頓紀念碑
francis scott key 美國國歌作者
帶著一肚子酒精回家去了。巴爾的摩機場BWI
丹佛機場,一排鏟雪車剎是壯觀
進還是不進呢?糾結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