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8 29 南泥灣 南泥灣 2014/08/29
壺口出來俺們就奔著 延安 去了,途中路過南泥灣,決定停下來看看。同學說可看得不多,但是有到此一游的意義。
南泥灣( 延安 旅遊名勝景點)
南泥灣,位於 陝西 省 西安 ——黃帝陵—— 延安 ——南泥灣—— 黃河 壺口瀑布 —— 西安 旅遊環線上,是 延安 旅遊名勝景點之一。
百年前,這裡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裡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 延安 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墾荒背景
墾荒南泥灣,是一個悲壯又令人產生革命浪漫情懷從而振奮的故事。
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並調集軍隊包圍陝甘寧邊區,實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當時,邊區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僅有140萬群眾,要擔負起幾萬幹部、戰士和學生的吃穿用,實在是一件難事。正如毛澤東說的那樣「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面對日益困難的經濟形勢,毛澤東在 延安 發動了大生產運動:他率先垂範,在楊家嶺的辦公樓下親手開闢了一片荒地,種上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朱德背著籮筐到處拾糞積肥;周恩來迅速成了紡線能手。
1940年,朱德總司令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指示精神親赴南泥灣踏勘調查,決定在此屯墾自給。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量的物質財富。1942年,生產自給率達到61.55%;1943年,生產自給率達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開荒種地26.1萬畝,收穫糧食3.7萬石,養豬5624頭,上繳公糧1萬石,達到了「耕一餘一」。廣大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 陝北 好 江南 。
1943年2月, 西北 局高幹會議上,毛澤東親自為該旅4位領導幹部題詞,給王震題詞「有創造精神」,並嘉獎了三五九旅全體將士,命名為「發展經濟先鋒」。同年3月, 延安 文藝界勞軍團和魯藝秧歌隊80多人赴南泥灣勞軍,蕭三、艾青、田方等致慰問詞。賀敬之作詞,馬可譜曲的歌舞《挑花藍》唱道:「 陝北 的好 江南 ,鮮花開滿山,開滿(呀)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 江南 ,又戰鬥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從此膾炙人口的名歌南泥灣誕生,后經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唱,唱遍了大 江南 北,唱得家喻戶曉,都知道 陝北 還有個好 江南 --南泥灣。
就這麼一小塊地方,感受一下,好像還有個展覽館。俺們木有進去。不知道有沒有錯過了啥。
這個雲彩像是龍頭嗎?吉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