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山西陝西 5。太原晉祠

作者:BANGZI  於 2015-10-8 2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6評論

關鍵詞:太原, 山西, 晉祠

2014 08 28 太原 晉祠

08/28/2014 太原 晉祠 平遙 古城

  早上起來后就悠閑的去了晉祠。好傢夥,一看這又不認得了。原來就是一個不很大的地界現在周邊圍起了一個大公園。而且修舊如舊跟原配的一樣。

要不是以前來過,這周邊的 新建 築就能混過原裝的了。

進了大門兒裡面是這樣

百度百科



晉祠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 山西 太原市 西南懸瓮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是集 中國 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2014年3月7日,李克強參加 山西 代表團審議談到改善民生時,現場吟誦多年前在晉祠看到的對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人共樂千秋節;樂不可無,樂不可極,樂事還同萬眾心。[1]

  1由來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因
  唐叔虞
  為他的努力,所以是該地風調雨順。
  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 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 山西 簡稱「晉」的由來,如今的 山西太原市 也因為在晉水之北,水之北謂陽,於是當時便叫「晉陽」。

  「晉祠」並非「晉王祠」的簡稱。新 中國 建立后,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遊玩。他游完一圈后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 中國 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

來到原裝的部分,還是有不少老物件的。

2歷史

  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
  晉祠正門的匾額
  王滅商之後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於唐,叔虞死後,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後人在懸瓮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
  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

  唐貞觀二十年(646
  晉祠正門
  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
  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 興國 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 大興 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之後,祠區建築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

 3建築格局編輯

  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親,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親邑姜。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 文昌 宮起,有東嶽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 朝陽 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 江南 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

  選址

  晉祠的選址和環境是非常講究的。自古而今,大自然不單單是人類生活物質的源泉,也是人類心智交流的對象,是人們精神的象徵。「智者樂水、仁者 樂山 」,此話賦予 自然比擬人化的道德屬性,並使自然之美帶上了約定俗成的文化內涵。這種傳統建築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在晉祠表現得尤為突出。自然本身就是人類最初祠祀的主要對象之一,除一般的地形、朝向、 日照 、防風、防洪、排水、交通等條件外,用山之峻峭,以壯其勢;用水之波濤,以秀其姿,並進而增強其神秘氣氛。故山神近山,水神近水,利用優勢的自然條件,依山傍水,背風向陽,居高而築,也就成了古代建築的鮮明特色。

  依山作勢:高山猶如通天之路,能出風雲,導雨水,潤大地,長萬物,育人類。所以人類與山有著自然的緣分。一方面是人對賴以生存的山林環境的熱愛,另一方面是人對高山深谷、洪水猛獸的畏懼,故人們視之為神靈。《禮記·祭法》云:「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日神。」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的言論中,也出現了吟頌山水,景仰山水,借山比君子之德,借水喻仁人之美的山水觀念。

  晉祠被選擇了晉 陽城 西南的懸瓮山麓,背負懸山,面 臨汾 水,依山就勢,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層設置,在山間高地上充分地向外借景,依地勢的顯露,山勢的起伏,構成壯麗巍峨的景觀。山坡上的建築處於視覺注意力集中的焦點,其整體趨勢與山體內在的向上的趨勢相呼應,獲得了優美的天際廓線。

  憑水添姿:在人類的生活中恐怕再沒有比水與人的關係更加密切的了。在古代,人們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傳說,並根據自己的喜好、想象來塑造其形象,利用人們對水的崇拜來增強其信仰,結 合水 的形態,運用波光倒影和水質水聲、烘托意境,取得理想的效果。也許是由於水的純潔、永恆、神聖的原始觀念,無論東方或西方在宗教和紀念性建筑前,常設一方池水或一灣流水,來作為神俗之間的勾通。

  晉祠是以泉渠水系構景的佳例。水母樓建於晉水源頭「難老泉」之上,並附會「柳氏坐瓮」的美麗傳說。泉水從其座下湧出,樓前一八角攢尖泉亭,再下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水中不系事。中部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排列於主軸線上,后以歡喜嶺上望川亭作為終止符。南部台駘廟、公輸子祠、三聖祠、同 樂亭 ,北部苗裔堂、 朝陽 洞、唐叔虞祠、關帝廟、東嶽廟、 文昌 宮環周布置。這些建築群或依山、或臨水、自成小院,亭橋殿閣、水榭樓台穿插其間,渠水在建築之間蜿蜒曲折,叮咚作響,與建築交織在一起,沿渠組成一組組美麗的風景,給莊嚴肅穆的祠廟平添了幾分靈氣與動感。

  因高借遠:由於古人崇拜天而形成的傳統觀念的影響,高給人以接近天的神秘想象力,同時高也是表達雄偉形象的方法之一。在山川自然之中,祠宇因地制宜,「度 高平 遠近之差,開自然峰巒之勢。」依地形及景觀的輪廊特徵,巧為輔高設,將建築對自然的適應與景觀中優美的輪廊相統一,「因其高而愈高之,豎閣磊峰與峻坡之上;因其卑而愈卑之,穿塘鑿井於下濕之區。」由於建築手段在表達紀念性、象徵性上,不像其它藝術手段那樣可以具體描繪,所以往往用崇高、偉大等概念來表達,祠宇選擇於高坡之上,以增強其崇高,便是這樣的道理,從工程方面來講,挖填的土方量也近於平衡,是最為經濟的,而祠廟中又具備了深遠豐富的層次,以至能近觀咫尺於目下,遠視千里於眼前。

形成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與自然同處於一種既隔絕對立又渾然
  對越坊
  一體的矛盾狀態,又因其文明的低下而無法窺探自然界的奧秘。便常以自己的思維去比附周圍的世界,於是只能簡單地把物看成是有靈的,與自己相關的生命體。對於原始人類來說自然不僅有生命,而且是巨大而神秘的,對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和魅力,「精神在物質重量下感到壓抑,而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點。」於是自然崇拜便產生了。當人們把動植物中個別的崇拜對象當做本族的祖先或與本族祖先有血緣關係或本族生活有根本的關聯成了其保護神的時候,又以想象重構這一崇拜對象,併當作本族的名稱標誌時,就出現了圖騰崇拜。隨著農耕方式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自然崇拜逐漸被歸納為天地崇拜。人們用美妙的傳說創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諸神並賦於他們超人的能力和形象。又承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現了祖先信仰。「祖先崇拜是從人們重視父系傳宗接代開始的,陶祖和石祖的出現標誌著圖騰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興起。敬神尊祖也就進而成為古代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觀念。
  晉祠是奉祀晉國首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宇,曾名唐叔虞祠、晉王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說:「《山海經》曰:『懸瓮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溯,後人踵其遺迹,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羈遊宦子,莫不尋梁集契,用相娛慰,於晉川之中最為勝處。

  高歡、高洋父子,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定晉陽為別都,並在天保年間在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北齊後主高偉, 崇信 佛教,於天保五年(569年)曾下詔把晉祠改名為大崇皇帝。

  隋末, 太原 留守李淵與其子李世民起兵 太原 ,建立了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廿年(646年)故地重遊,親撰《晉祠之銘並序》大碑一通。

  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1023——1031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重建了魚沼飛梁,祠區布局,大為改觀。元佑、紹聖年間,由善男信女募集資金,鑄靠造鐵人,築蓮花台以壯威儀。金大定八年,更在飛梁大東,增建獻殿,專為聖母子貢獻祭品。明萬曆年間,在獻殿前增建對越坊和鐘鼓樓。接著又在會仙橋的東面,重修了華麗的水鏡台供演戲之用。

  又由於晉祠是晉水的源頭,人們又把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視為生命之源的水及水母、水神也是和叔虞、聖母一起來祭祀,並在晉水源頭 建水 母樓、難老泉亭。於是晉祠又成了人們舉行地雩祭的重要場所。

  民間的鬼神信仰主要來源於萬物有靈論。 秦漢時好神仙、尚方術之風興盛,人們對前代神祇作了一番整理,建立了祭禮制度,並設置了大量的神祇,將多神崇拜的方式固定下來,吸引了許多民間信仰擴充了祭祀的範圍,增加了祭祀的對象,豐富了祭祀的儀式。幾乎無神不有祠,無神不致祭。於是乎晉祠以祖先、山川崇拜為主,儒、釋、道及民間諸神為輔的完善的祭祀場所逐漸形成。晉祠也就成了從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到土地神、關帝老爺至文曲星君、英雄俠女等群「仙」會聚的地方,它們無不互棄己見,各居晉祠一隅,共享人間香火。


布局
  一般的祠廟數量眾多,多為小龕和單獨小築,利用環境根據不同的條件因地制宜、靈活布局,遍佈於鄉村之間。大型的祠廟空間布局常用主次分明,中軸對稱;縱深發展,線形布置;曲徑通幽,欲揚先抑;繁而不亂,氣勢恢宏;向心布局,橫向排列等形式,而晉祠的布局則兼而有之,集眾所長與一身,分行了一個更為豐富合理的空間。
  組織序列,引人入勝:出古城南行,時逢夏秋之季,但見麥浪翻滾,稻菽千頃,時有微風拂面,一派 江南 景色,「未入蓮花園,先聞水面香」。路邊荷塘之中有一古剎,是創建於北齊的崇福寺(俗稱北大寺),為晉祠外八景之一的「大寺荷風」。再向西折,鳴溪夾路,流水潺潺,放眼望去,遠入山巒延綿無際。過觀音堂,穿仙翁閣,山麓間一片密林,樹梢上露出塔尖,隱約可見許多殿宇,附近是村莊廬舍,前行便是晉祠山門。這樣由遠及近,從半掩到迎面的轉換,層層殿現,層層烘托,借天然的地勢及河水景色,反覆強調了其神聖,刻意創造了一種使人崇敬的隸穆之感,增強了對人的吸引力。北宋歐陽修詩曰:「古城南出十裡間,鳴渠夾路河潺潺。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地靈草木得余潤,鬱郁古柏含蒼煙」。

  寬闊、開敞的場院:進入祠門,有一戲台, 台東 部為樂樓,西部為三面開敞的戲台,面向聖母大殿,四周開闊,可容萬人聚集。其實早原始人砌築祭壇、豎起具有象徵意義的圖騰柱時,建築空間就從一定的自然空間中劃分了出來,有了人的屬性。

  由豎向之物形成的空間,不象線、面那樣有圍合區或平面界線,然而,它卻給人以巨大的內聚力強烈的吸引力,有了一定的區域。就像人們通常喜歡聚集在旗杆、路燈、 大樹 下一樣,它的確蘊涵著實用功能目的(原始部落的巫術禮儀,就在這裡舉行)。因祭祀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這種開闊的場所,雖經開敞到圍合的演變,卻一直在祠廟建築中繼承下來,形成了大容量的場院。這樣由線和面圍合成的空間,具有穩定性、聚合性,從而為人們觀看戲曲、舉行慶典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在祠廟中有這樣一個露天卻圍合的良好空間,從功能上講,起到了一個融合、過渡區域的作用。殿宇、戲樓的「外」構成了院落的「內」場院的「內」,彼此從屬又互為依託,創造出一種微妙的內外互含的關係。

  通透、過渡的獻殿:晉祠聖母殿的獻殿,建於金大定八年(1068年),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殿中前後設門,余築堅厚檻牆,上安叉子,狀如涼亭,格外通透寬敞。在聖母殿與獻殿的魚沼泉上架十字形飛梁,既有四通功用,也增加了靈透感與層次感。聖母殿前廊木雕盤龍倒影於池沼碧水之中,活靈活現。獻殿是舉行獻禮、陳設祭品的所在,為開敞或半開敞的空間,有較好的通透性,又增加了空間層次,在舉行祭典時,透過渺渺的煙霧,更有一種超凡脫俗、虛幻飄渺之感。

  幽暗、封閉的寢殿:寢殿是祠廟中敬神祭祖的神聖場所,設於主軸線的後部,由於古人事死如生的觀念,便仿照前朝後寢的形式來建造。聖母殿採用重檐歇山頂,平面廣七間,深六間,殿身五間,周匝副階,前廊深兩間,異常寬敞,殿內無柱,內置神龕,中塑聖母,四周侍從42尊,僅前部設直欞窗復加柱廊。殿內的光照環境充分考慮了自然條件,殿內幽暗,前廊光線透過柱廊,斗拱愈顯柔和,殿頂瓦壟密密排列,明暗相間,陰陽交錯,殿前魚沼波光粼粼,形成了富於韻律的光影效果。通過自然光,透、折、控、濾等手法,利用人們的心理效應,創造了忽明忽暗、朦朧彷彿、高深莫測的感覺,使人敬意倍增。

  這樣,通過層層遞進,主次、大小、遠近、虛實、動靜、明暗的對比突出了主體空間,給人以變化豐富的感受,增強了其意境的表現力。晉祠建造者在組織空間序列時,綜合運用了各種手法,著意處理各個空間的連接和過渡,從內部、外部組成一個連綿不斷的有機整體,天空、山巒、流水、林木、瓦屋、殿宇交疊顯示,時隱時現,晉祠那莊重、隸穆、神聖的氣氛也愈加強烈。

  水鏡台

  水鏡台規模壯觀,台上東部為重檐歇山頂,演戲時用為後幕,台上西部為卷棚歇山頂,面向聖母殿,三面開敞,演戲時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為擴音之用。在民間無論哪種酬神還願的祭祀活動,總少不了表演各類舞樂,以娛神兼娛人,歷代皆然。由於古代人民生活困苦,終年辛勞,僅得一飽,閑暇有限,為了調劑生活,每每借祭祀的機會鼓舞歡慶。這種民間的迎神賽社的祭祀儀式,具有公開性、禮儀性和娛樂性的特徵〈 淮南 子·精神訓〉載:「今天窮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為樂矣。」〈 東京 夢華錄〉栽北宋汴京城外神保觀神誕時的盛況:「廿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為繁盛。廟在萬勝門外一里許,敕賜神保觀。廿三日……於殿前露台上設樂棚,教坊,鈞容直作樂,更互雜劇舞旋……廿四日諸司及諸行百姓獻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台之上。」宋元時期戲曲勃興,為適應迎神賽社時的演出需要,在露台、 樂亭 的基礎上分前場后幕,單面開敞的戲台。場地也由四周圍觀,進而形成有固定方向的戲場,並在各祠廟中普遍出現了。
  娛神娛人的心理一迎神賽社的儀式一露台、戲台、戲場。

  廟會也是隨慶典祀獻,迎神賽社而產生的具有綜合功能的大型公共性活動。也促使祠廟中要有大容量的場院。有的還形成了商業、集會、宗教、社交等綜合功能的廟前廣場或廟前街。

  人們在祭祀時懷著既依賴又恐懼的矛盾心理,在迎神賽社中如神兼娛人,在朝山進香時又兼郊遊、踏青的意味。這就使祠廟建築在布局上、形制上呈現出特有的宗教與世俗共存的雙重性。因祀神活動中的主體是人數眾多的鄉民,就必然反映出其公共性,又因其祠禮目的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又必詹呈現出世俗性。表現在建築形式上是棲神獻禮的寢殿、祭壇、獻亭為核心;娛神、娛人的樂樓,戲台相映襯;大容量的活動空間場院為過渡,突出開章的牌坊、照壁、門樓以及長長的香道為序幕的有機完整的空間序列。

功能

  祠廟建築是以精神為原動力而創造出來的。精神功能指人們的心理功能,它包括審美、認知、崇拜三個方面。祭祀是祠廟建築最初的主要功能。《祭示篇》云:「凡祭祀之義有二,一日報功,二日修先。報功以勉力,修先以崇恩,力勉恩崇功立化通聖王之務也。」對自然神的祭祀出於報功的心理,對祖先的祭祀就是修先報恩了。而民間百姓則主要出於禳災祈願的現實需要和對自然力的恐懼依賴的矛盾心理。古代人謝神和祈禱儀式是極形象而富於浪漫想象力的。《樂雅·釋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祭山曰技懸;祭川浮沉;祭星曰布;祭風曰磔。」就根據所祀對象的不同採用了各不相同的象徵手法。《禮記·祭法》鄭玄注說:「廟之言貌也,宗廟者先祖之尊貌也。」最早的「先祖之尊貌」可能就是標誌生殖崇拜的 靈石 ,宗廟之主「石」。《說文》云:「石,宗廟主也。周禮有郊宗石室;一日大石,約在漢代又演為木主,也就是後代的祖宗牌位。應祭祀功能的需求,祠祀的建築也就產生了。並隨居住、宮殿等營造技術的發展,祠祀建築也由野外的墳、壇、石進入了有頂的廟宇,又因祭祀儀式的分工專門化和古代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又演變為寢殿、獻殿或香亭的組合群體。

  禳災祈願的心理——祠祀方式——墳、壇、祜、廟宇。

  晉祠一組祠祀建築可謂把祭祀功能發揮到了極至,過會仙橋西行,為古蓮花台,台為方形,四隅各鑄一鐵人護祠、鎮水,以壯威儀。穿對越坊便是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組成的核心群體。

  獻殿、殿身三間,歇山頂、四周無牆,當心間前後辟門,其餘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上安叉子,形如一座涼亭,靈巧而豪放。敬神時,燃一炷香,那五穀之氣,便會使人置身於雲霧漫漫,青煙繚繞的神秘氯圍之中,從而使人的心靈不由自主地產生某種微妙的變化,上達於天,天人妙合。

  魚沼飛梁在聖母殿與獻殿之間,古人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沼中多魚,故曰:「魚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橋,「架虛為橋,若飛也。」故曰:「飛梁」。東西橋面寬闊,為通往聖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橋面,下斜如鳥之兩翼,翩翩欲飛;邊綴勾欄,憑欄賞景,益增詩情畫意。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說:「此式 石柱 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進而考其功能更似一四通之祭壇。雩祀
  魚沼飛梁
  是民間的大事,故春旱求雨,必先擇吉日,即壬辰一類屬水的日子,然後在城東築八尺見方的四通之壇,獻生魚八條,玄酒、脯肉一類以祭。在甲、乙日做一條八丈長的大青龍,置放中央,做七條四丈長的小青龍,面向東方,相隔八尺陳列車員。令兒童八人、田嗇夫八人齋戒三日,青衣立於龍旁。儀式開始,鼓樂喧天,兒童與田嗇瘋狂起舞,然後由一近迷狂狀態的伶牙俐齒的巫祝,口念祭詞,手舞足啃以請雨……。不管形式如何變化,蒼龍始終是我們民族文化一個至今不衰的母題。從「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卦辭到靈星祭雩祭,從默默無聲的神秘卦象到震耳欲聾的祭禮鼓聲,哪個不圍繞這個母題?這母題具有神奇的生命力,它沒有終止於漢代的祭祀,反而在民間穩固地生要發芽、開花結果,演成至今不衰的民俗文化形式、龍舞龍燈、龍戲珠……在當年雩祭的青龍舞,早已種下龍舞龍燈與大型龍舞的原型因子;那手舞足蹈的僮子就是後來的手執波珠的領舞者,那強悍的男嗇夫就是後來的舞龍人。

4建築景觀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1023—1032年)。聖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 大方 ,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樑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 汾河 邊,只見 汾河 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 汾河 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祠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急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 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卧龍周柏」。難老泉,俗稱「 南海 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唐槐、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 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瓮上,束髮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且將桶底做成尖底,使柳女無法休息,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並告她馬鞭放在瓮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瓮。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瓮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瓮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瓮。

  晉祠南部名奉聖寺,相傳這裡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聖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聖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鬱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乾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農曆三月廿一日,奉聖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裡喊著: 「膏藥靈應、能治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葯。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於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概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5博物館
  位於 太原市 西南25公里懸瓮山下晉祠鎮,依託著名風景名勝晉祠園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隸屬於 太原市 文物局。1952年成立 山西 晉祠古迹保養所,1990年更為現名。晉祠創建年代不詳,最早見於《水經注》,是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晉祠以古建築、雕塑、名泉、古木著稱於世,祠內風景秀麗,建築宏偉,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點綴于山光水色之間,古木蔥鬱,詩情畫意。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01538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開闢有傅山紀念館、董壽平美術館、晉溪書院、翰香館等。

  晉祠博物館[2] 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5000餘件,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繡、書畫、碑刻、古籍善本等。1997年9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應 日本 國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請,晉祠博物館提供展品50件/套在 日本 大阪 、滋賀等地舉辦了「傅山書畫展」。近年來,該館相繼出版了《晉祠碑碣》、《華嚴經石刻》、《 太原 文物》、《翰香館法書》、《 中國 晉祠》、《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宋代)彩塑》等圖書資料。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藝術特徵編輯

  晉祠是人們創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它有著明確的紀念意義、很好的實用功能、高超的科技手段、濃厚的審美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環境氣氛:建築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環境之一,無論是小小的居室,深深的廊院,還是曲折的園林,神秘的祠廟,只要人們在裡面活動,就不能不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發生相應的審美反映。晉祠巧妙地利用了遠山近水和植物等自然條件,合理地安排了建築空間關係和建築群與環境關係,使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你看,出晉 陽城 南行,入蓮花國,由崇福寺折向西行,眼望懸 殊瓮晴嵐,耳聞泉水叮咚,穿城堡、四陌、祠門、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魚沼飛梁到聖母大殿,有明確的起始,陪襯主體和結尾構成一個有節奏的系列。層層深入而漸至高潮,從而產生一種連鎖的、強烈的審美感受。西方19世紀的藝術家把建築稱為「凝固的音樂」,除了形容建築和音樂一樣有著明確的韻律以外,也說明完美的建築序列有如一曲完美的樂章,表現為一種和諧的旋律。即使從中摘出一個單體建築,也有著自己的序列。柱廊的排列,斗拱的組合,瓦壟的明暗相間,空間的穿插、色調的配置, 都安 置得合理妥貼,又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而正是由於它的序列特徵和人們流動式的觀賞進程,又使得其空間藝術向時間藝術轉化。這種時空關係的轉化,大大深化了它的美學內容,豐富了它的藝術形象。它們是統一的,連貫的,均衡的,既符合形式美的法則,又構成特定的意境,喚起了人們豐富的聯想,把人們的情感帶進幽雅、崇高神秘的境界。

晉祠三絕

  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鬱。

  二是聖母殿內宋代的彩塑。

  三絕中最後一絕是難老泉。[3]

  晉祠侍女

  在聖母殿內尚存的43尊彩繪塑像中,除聖母像兩側的小像是後來增補的外,其餘都是宋初原塑。在大殿正中幔帳內的聖母,頭戴鳳冠,面部靜謐慈祥,雙腿盤坐在木製的方座上,一隻手放在胸前,一隻手放在腿上,手指隱在袖內,身上穿著的蟒袍沿著膝蓋垂向座位下邊,整個塑像形態顯得穩定而端莊。

  這些侍女各自都有比較鮮明的個性,並顯示出不同的氣質風韻。有的像是在招呼微笑,有的似乎在竊竊私語,彩塑侍女個個塑造得,面目清秀,圓潤俏麗,從容自若。從這些彩塑侍女身旁幾乎能感到她們的呼吸和脈搏的跳動,彷彿聽到年輕侍女們的娓娓低語,表達了宋代青年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從而,也體現了宋代雕塑注重對人物心理刻畫的藝術特點。[3]

獅子 大會

今天好像是周末,遊人挺多的, 熙熙攘攘,俺就不淡定了,看的不太仔細了。躲在角落裡瞎拍幾張

晉祠出來后俺們下一站是喬家大院和 平遙 古城。結果在喬家大院吃了午飯到門口一看那個人群和攤販就頓時沒了興趣。連到此一游斗沒照直奔 平遙 去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5-10-9 01:22
好。
回復 BANGZI 2015-10-9 01:35
meistersinger: 好。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10-9 02:17
真有氣派。
回復 BANGZI 2015-10-9 03:56
秋收冬藏: 真有氣派。
晉祠裡面還是有真傢伙。要是能找個人不多的時候去就更好了。
回復 亦云 2015-10-12 19:08
對已經傾斜的那兩顆古樹有印象
回復 BANGZI 2015-10-12 21:51
亦云: 對已經傾斜的那兩顆古樹有印象
那兩棵樹應該是院子里的元老。裡面古樹挺多,有幾棵已經死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BANGZI最受歡迎的博文
  1.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8:摩洛哥(2)梅爾祖卡 -「撒哈拉」 [2021/04]
  2.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6/7:摩洛哥(1)馬拉喀什,艾提本哈杜 [2021/04]
  3.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9:摩洛哥(3)沙漠日出 + 菲斯古城 [2021/04]
  4.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5:馬爾他(2)首都瓦萊塔 [2021/04]
  5.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0:摩洛哥(4)菲斯 瓦盧比利斯 卡薩布蘭卡 [2021/05]
  6.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11:摩洛哥(5)卡薩布蘭卡 (完) [2021/05]
  7.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4:馬爾他(1) 姆迪納古城 馬薩施洛克漁村 史前石廟 [2021/04]
  8. 照片回顧 2009/11 義大利 day 9:威尼斯 公交船環島游 [2021/03]
  9.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2:突尼西亞城(1)新城+老城 [2021/04]
  10. 照片回顧 2019/10 法突馬摩 DAY 3:突尼西亞城(2)迦太基遺址+藍色小鎮 [2021/04]
  11. 山西陝西 9。革命聖地 延安 [2015/10]
  12. 2016/9 紹興二日游 1。咸亨酒店 書聖故里 [2016/09]
  13. 酒經沙場 - 旅途中的酒照片 [2015/09]
  14. 2018/8 印度六日:D3 瓦拉納西/恆河晨浴/神廟 (后附印度史學習筆記) [2018/09]
  15. 8天越洋回家過年小記 [2017/02]
  16. 2017/9/3 上海多倫路名人街、千愛里、1933老場坊 [2017/09]
  17. 1。澳大利亞 - 墨爾本 [2015/08]
  18. 2017/12 普吉 D1 芭東海灘 海鮮市場 [2018/01]
  19. 2017/12 普吉 D2 海灘餐館 海豚表演 [2018/01]
  20. 2015/5/3 D4 約旦 瓦迪拉姆沙漠 [2017/1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