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耿飈將軍,一代奇才 - 孔慶東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9-9-13 06: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文|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

耿飈將軍,一代奇才

——紀念耿飈將軍百年誕辰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我來談一點個人的淺見,我發言的題目叫做《耿飈將軍,一代奇才》。我本人的專業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我研究文學的方法是把文學和歷史放在一起研究。我認為如果歷史研究得不夠深入,文學研究起來也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在這樣的學術觀念之下,我比較關注現代革命史、現代戰爭史。在這個過程中,我很自然地發現了耿飈將軍,他在我們解放軍當中是非常耀眼的明星。但是他又不同於其他的元帥將軍,我把他定位為一個革命史上的「奇才」。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雄傑輩出。從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從孔孟老莊,到毛劉周朱;從諸葛亮趙子龍,到李四光華羅庚,這個民族就是依靠綿綿不絕的英豪和奇才,帶領著勤勞聰慧的人民,建立了人類最燦爛的文明。雖然在千百年的風風雨雨中,也有過挫折甚至是非常大的失敗,但是中華民族總能夠絕處逢生,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這其中的奧秘,除了需要深入研討探究的我們的文明模式之外,跟我們這片土地上成長出一代又一代頂天立地的奇才,是分不開的。我們並不是贊成英雄史觀,我們應該提倡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但我們所說的人民,並不是一盤散沙各行其是的分散的個體,而是能夠孕育、能夠識別並能夠擁戴自己的英雄人物的人民。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紀念、不知道崇敬的民族,就是更加可悲的。

正是在這樣的信念基礎上,我們今天來紀念耿飈將軍的百年誕辰。社會上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以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打倒反動派,建立新中國,只是靠著勇猛頑強,只是靠著草民的擁護,甚至只是靠著對手的錯誤。這樣的歷史觀是天真幼稚的,並且也是不符合史實的。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了這種觀念指導下所塑造的共產黨形象。這種作品是歌頌中國共產黨、歌頌革命史的,但是他們以為共產黨就是一群不要命的土包子。中國共產黨能夠得天下,信仰的堅定、路線的正確、將士的勇毅、人民的擁護,固然都是必須的,但是還有一點,就是中共擁有一大批時代的精英。共產黨早期是「北大教授黨」,不是依靠黑社會東拼西湊起家的。早期的共產黨,那是中國最有學問的一批人。到了30年代、40年代,中國有出息的有學問的人,有幾個不嚮往延安?共產黨的中央委員和其他黨的中央委員分別在幹什麼?共產黨的士兵每天在幹什麼?——在識字,在唱歌,在學文化,而其他黨的士兵每天在幹什麼?——在燒殺搶劫,吃喝嫖賭。誰有文化不是一目了然嗎?而在大量的文藝作品中,這些情況沒有得到充分的如實的反映。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精英人士,走進了共產黨的隊伍或者是共產黨同路人的隊伍。耿飈將軍就是這支隊伍中傑出的一員。

耿飈將軍生涯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點,是他身懷高級武功,肉搏格鬥技藝超群,一柄馬刀就可以出入於千軍萬馬之中,他當了師參謀長還能夠率眾拼刺刀。我剛剛參加了一個武林大會,青城、峨眉、崆峒、崑崙、少林、武當等天下掌門人都去了。我笑問其中的一些朋友,你們可以向耿飈挑戰嗎?真正的單打獨鬥的功夫如何?在上有飛機轟炸,下有機槍掃射的戰場上,你們能夠殺敵多少而平安身退?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就會看出,即使在使用冷兵器的古代,耿飈也必然是一員五虎上將,是長坂坡上殺個七進七出的趙子龍。

其次,耿飈將軍不僅僅是一員身先士卒的猛將,不僅僅是「耿猛子」,他還是善於排兵布陣的軍師。他指揮的戰鬥,講究科學,講究藝術,在武器裝備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敵我傷亡比可以達到幾十比一。他猛而不莽,智勇雙全。長征途中一路血戰,單憑猛衝猛打,是不可能獲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耿飈作為前衛團的團長,實際上就是整個中央紅軍的刀鋒,一路上搶湘江、盤赤水、跨金沙、飛大渡,占婁山關、奪臘子口,處處都顯示出耿飈將軍的過人膽識和智慧。幾十年的軍旅風雲,充分證明了他是運籌帷幄的高級將才。

軍事才幹之外,耿飈將軍又是新中國外交戰線的開拓者和一代功勛。他打仗是虎虎生威,搞外交則是溫文爾雅。溫中有威,威中有溫,這種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魅力,在耿飈這樣的共產黨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真正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是從骨子裡具備了仁義禮智信精神的共產黨,而不是其他的政治集團。

今天是和平時代,人們喜歡講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的生活情趣,這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我們即使從這個平實的角度來看,耿飈將軍的人生,也是值得羨慕的、全面實現個人價值的一生。他武功高超,軍事才能傑出,外交上堪稱大師,搞行政、搞特工,搞宣傳,都出色當行。他興趣廣泛,藝多不壓身。常年堅持寫日記,晚年寫的回憶錄,水平很高。他自學了全套的攝影技術,從拍照到沖洗都是自己一個人干。他自學了架橋技術,長征路上的許多橋都是他指揮架的,架好了以後通過千軍萬馬都不會塌,絕不是今天橋樑學博士們架起來的那種豆腐渣。他會做飯,會紡線,會挖礦,會種地,會打獵,會捕魚,會開車修車,還會修理電器……而且樣樣精通,這樣的人不是奇才嗎?這種的奇才,放到任何時代,都是值得謳歌、值得研究的對象。在西方,一定有人為他寫書,在古代,一定會在《史記》、《漢書》里單獨佔一個「列傳」。更何況這樣的奇才產生於災難深重的現代中國,產生於奇才輩出的共產黨內,這就更值得謳歌、更值得研究。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僅僅要從尊敬一個革命老前輩的視角來紀念耿飈將軍,更重要的,是追往思今,想想耿飈將軍能夠做到的,我們是否也能做到;那個時代能夠產生的,這個時代是否也能產生。我們希望今天和今後,我們的民族產生出更多的耿飈式的英才。這樣的英才多了,群星閃耀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為期不遠了。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09-9-13 10:59
sf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