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中國核心信息的被掠奪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9-6-30 05: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憂天|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作者:誰是誰非任評說
 
*************************
 
各種掠奪信息的手段

A、我們的送貨上門

我們記得一個流傳得非常廣的故事,說日本為了分析中國在東北大慶是否發現了大油田,油田儲量有多少,仔細地分析了我們《紅旗》雜誌上的報道,對於鐵人王進喜的照片上樓梯扶手的粗細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運算,從而得到了中國油田的真實信息,這樣的故事當時我們是把它當作中國的信息情報的流失的反面教材的!
 
但是我們現在的情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就還是按照上面的故事再演繹一下,現在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中國在西方的誘餌下,自己主動的把所有的數據交給了西方世界,這樣還不夠,人家要問你:你的數據真實嗎?這時中國人就拿出了《紅旗》雜誌的照片,根據照片上扶手的粗細自己列出算式仔細運算后告訴對方,我們是有證據證明這些數據是真實的。現在中國的海外投資、招商引資等等就是陷入這樣核心信息流失的境地。下面各節我們將仔細地分析一下具體的情況。
 
B、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

中國的海外上市不僅僅是中國的一般企業,中國的戰略核心企業也加入了海外上市之旅,這些核心企業的海外上市,尤其是所有的壟斷行業的核心企業的海外上市,將導致關係國家命脈的行業的整體信息被外國掌握。
 
我們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無一例外的在海外上市,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上市,使得國外掌握了中國整個石油業的信息。
 
我們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四大電信企業都是海外上市公司,這幾大電信企業海外上市使得國際上對於中國的整個電信業的信息也披露無疑。
 
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已經在海外上市,農業銀行正在積極地爭取上市,很多中小銀行也是海外上市銀行,這些銀行尤其是幾大國有銀行海外上市,使世界對於中國的金融信息完全掌控。
 
在交通領域,中國遠洋、中海發展、招商局等等也是海外上市的公司,中國的國航、東航也在上市之列,中國的航空、航運公司海外上市,境外對於中國的交通運輸信息也是全部的泄漏。
 
中國的門戶網際網路幾乎全部是海外上市,他們的上市還有意的規避了中國的法律,因為中國的網際網路領域限制外資持股,他們是以離岸技術公司的身份在海外上市,然後通過技術公司與國內的同名同商標的網路公司簽署技術服務和商標域名使用授權,通過「奴隸」協議的方式把利潤轉移到海外,而境內外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相同的。所以我們的網際網路信息實際上是對外透明的,海外的技術公司好像只是技術,但是他們要就其服務的網路公司進行信息挖掘,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中國的電信、金融、石油、航空航運、網路等等最重要的行業,應當保密的,現在在上市的過程中不但要告訴他們企業的全部信息,還要自己提供證據證明所說的是真的。上節所演繹的故事就是這樣的發生了。
 
我們的海外上市,不僅僅是上市公告的那些信息,也不是每年年報的信息,這裡有他們能夠取得非公開信息的渠道。對於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全球的主要企業都讓他們輔導上市,我們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結果就是全部的信息被他們掌握,中國的核心信息流失。在輔導的過程和上市的過程中,你必須給他們真實的信息他們才可以輔導你,同時他們以要當你保薦人的責任問題,一定要求你對於你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性的證明,而只要海外上市了,每年的年報的審計也是境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在審計的時候所有審計師關心的財務數據你也要給他們證明,包括你的各種交易、採購、銷售、生產成本等等數據,都在境外事務所的審計師的審計範圍,這就是你必須給人家你的核心信息,還要給人家證據自己證明你的信息的真實,中國主要行業的大多數核心企業進行了海外的上市工作,那麼這些企業給他們提供的信息就再次產生更大的利益,對方就可以匯總這些信息繪製出你整個行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藍圖,國家的核心信息就流失了。
 
C、中國的風投活動

我們的境外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活動是風風火火,他們給出的天價融資讓所有的中國創業者趨之若鶩,風投公司成為了他們的上帝,一切的信息都向風投公司公開。
 
而風險投資不僅僅需要了解企業的情況,還要了解企業所處的市場、企業創業者的人脈,想要獲得投資的企業都把這些信息儘可能的告訴VC,同時把經營的智慧和思路告訴他們。VC會接觸所有行業內想要融資的企業,而中國行業內資金奇缺,都有此需求,導致信息制高點被VC佔據。想要創業找風險投資公司融資的人都是中國的精英,掌握所在行業的核心信息資源,他們的信息全部被少數壟斷的國際風險投資公司套取,中國的各行各業的核心信息就全部被風險投資公司所掌握。
然後得到風投公司投資的創業者就如同彩票中獎了一樣,只有極少數的創業者可以得到風投的青睞,同時這些幸運兒被包裝成為天才,因為在資本市場上資產的價值、市場的價值、技術的價值都可以評估,而天才是不能評估的無價的東西,可以任意發揮人的想象,最具備在資本市場炒作的價值。
 
而這些天才們的想法,更多的是來自於風投們從其他創業者那裡套取的創業思路,然後讓他們的「天才」們去執行,你是無法以保密協議約束他們的,因為你可以想到的想法他們的「天才」理所當然的能夠「想到」。VC可以以大家不能想象的高估值去投資一個公司的背後,是他們了解了全行業,還可以利用全行業的智慧和思路,這些思路就是他們從全行業想要他們投資的企業向他們諮詢和融資談判時套取的。
 
所以以本人從事多年的投資融資的工作經驗,告訴未來的創業者:如果你自己的企業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業門檻,找風險投資是給他們白白提供思路;如果風險投資已經投資了類似的企業,更要小心自己的融資行為會向你的競爭對手泄密!創業者應當記住你只是一個烏鴉,你嘴裡的乳酪就是你的想法和你所掌握的行業信息,而風投們都是在這個行業裡面混了多少年的狐狸,他們會唱著讚歌讓你開口,但是一旦你開口了,他們得到你乳酪后,就會離你而去,你是得不到融資的。很多融資的傳奇只能當作故事聽!而創業的起始需要的是天使投資,這樣的投資是要靠天使眷顧的。
 
D、中國的招商引資

中國的對外的招商引資長期以來是非常艱巨的政治任務,各個地方政府也經常以招商金額作為官員政績的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而我們的招商引資的背後,就是我們的中方企業的核心信息被外方套取。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外方套取我們的企業和市場的信息的手段是廣泛的參股多個企業,似乎每一個企業所佔比例都不大,但是每個企業的核心信息都被佔有,同時外方還自營著與我們的合資企業有重大競爭關係的業務。我們的國家審批機構一般是形同虛設的,因為對於外方的合資要求是被當作重大的政績的,哪裡可能有否決的想法?另外一點就是我們的法律意識裡面對於外方得同業禁止也沒有更多的規定,我們的《公司法》最多是對於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的同業禁止,即限制董事、經理、監事,卻不限制委派這些人員的股東,造成了實際的對於企業經營信息的危害。
 
現在外資進入我們的核心企業,我們希望的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有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把它當作戰略合作者引入的,把它當作老師給供養起來,對於他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得他們本來佔有不多的股份,取得的公司的信息和對於企業決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持股!而國際上通常的做法是限制同業投資進入董事會的,就如我們的平安投資富通,身為第一大股東也沒有董事席位,如果有平安也不會遭受那樣大的損失。
 
而外資要套取我們的行業核心信息,甚至用不著實際的進行合資、投資,只要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企業提出投資的意向,我們就從企業到政府官員就對於這個外商馬首是瞻了,要什麼給什麼,外商只要提出一個想法,就可以逐個地把中國整個行業中上規模的企業給洽談一個遍,而中國的企業還特別有惡性競爭、同行揭短的傳統,在中國企業的互相揭發中,把所有的行業秘密都抖給了外商,最後外商對於中國行業的了解,比我們的政府和任何業內的一家企業都要多很多。
 
E、保險公司的外資滲透

中國的保險業被外資滲透非常嚴重的地方,除了我們的幾大保險公司的海外上市以外,更有三大保險公司之一的中國平安被外資控股,而海外保險公司投資境內與國內公司的合資,也成立了大量的合資保險公司,整個行業可以說是對於國際金融資本透明了。
 
我們前面已經提出了海外上市等等各種方式,這些方式中是包括保險公司的,但是本節特意將保險公司的情況單列出來進行分析,其關鍵就是保險公司掌握了一個國家更加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經常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核心信息之一。
 
保險公司為了確定其賠付的比例和保費的收取,必須進行嚴格準確地精算,而這些精算所依據的資料就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和人口信息,其中壽險是人口、財險是經濟,所以保險公司就掌握了中國人口、社會等等幾乎全部的信息,保險公司在其精算中挖掘了中國人口和經濟的全部核心信息,因為保險公司的保戶情況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等於是對於中國信息的統計抽樣,而且這樣的抽樣沒有水分,誰也不能作假。
 
通過對於保險公司的各種數據的分析,可以對於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進行全面的分析,控制了保險公司的核心信息,這個國家就透明了,所以保險公司對於外國的限制在西方會更進一步,從中國平安投資富通的投資,就可以看出這樣的取向,首先是不讓平安進入董事會,對於一個公司的最大股東沒有董事席位,你在中國能夠想象嗎?其後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不惜違反法律的辦事方式處理富通公司,這在司法獨立的西方社會是極其罕見的,不到非常情況絕對不會採取的。
 
具體的做法是這三國政府採取繞過股東會的權力,安排法國巴黎銀行將以57.3億歐元收購富通保險比利時業務100%的股權;安排荷蘭政府以168億歐元收購富通銀行荷蘭控股公司,包括富通集團此前收購的荷蘭銀行業務及富通集團荷蘭保險業務;此後解體為一家資產僅含國際保險業務、結構化信用資產組合部分股權及現金的保險公司具有核心信息價值的業務就被全部轉移了,平安再怎樣的主張,也就是賠償損失的事情,損失是好用錢來計算的,是簡單的問題,而核心信息的價值是無價的,不好計算的事情。如果不是這樣操作,在破產程序中平安作為最大股東將有巨大的權利,因為在破產程序中是最大股東主持股東會與債權人大會進行談判,如果平安追加投資還債,就可以取得公司的所有權,而且在破產程序中股東的還債額是可以談判減免和緩繳的。三國政府的違法操作,代價是巨大的,比利時政府集體辭職了,對於這些西方政客事前不可能不知道,明知故犯的背後一定是有更大的利益才可以,所以在此大家可以看到歐洲各國對於其國家的核心信息的重視。
 
F、國際諮詢和國際融資

中國企業找海外戰略諮詢,並且造成了中國對於外國專家的迷信,似乎不論什麼情況,都要進行國際諮詢,但是你向他人諮詢的時候,首先就要把自己的情況如實地告訴對方,你的信息就對於他們完全透明了,他們在為你服務的同時,也會利用你的信息給別人服務,你向他們諮詢時他們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哪裡來的,光自己研究就與大學里的書生沒有區別了,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也是從其他企業的諮詢時套取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的諮詢商也是壟斷的,還為行業內其他企業服務。就如麥肯錫服務於達能,也服務於樂百氏和娃哈哈,但是達能要收購樂百氏和娃哈哈。而海外的這些機構給你做諮詢不能挖掘你的有用的信息,他們是不做的,就如麥肯錫,不是你有錢他就為你服務的,一定要你的企業夠級別才可以,因為這樣的企業作諮詢可以得到的不僅僅是諮詢費,更多的是對於這個行業的信息,麥肯錫就是通過這樣的積累成為信息霸主的。這樣的燒香燒出來了鬼的事情很難公開,當事人只有苦果自咽了,這是天知地知鬼知我知的事情,你沒有證據的。
 
中國政府對外有很多的BOT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是集中在市政、道路、電力等等方面,而這些項目的融資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披露給外方的,我們還有大量的項目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在這些申請過程中也是要透露大量國家信息的,現在中國的這些海外融資,卻沒有進行必要的保密審查。
 
暗虧比明虧更加可怕

我們本文開頭提到了中國在本次危機中的各種各樣的巨額損失,但是中國的損失就只是這些嗎?那些損失全部是中國的直接損失,對於信息戰的失敗與貨幣戰爭的不同之處在於信息之爭的損失更多的是暗中的損失,是間接的損失,這些損失是中國沒有得到的利益或者帳面上不反映的損失,而這些損失是驚人的。下面我們再以金融業海外融資和海外上市的實況為例說明這樣的損失在哪裡:
 
1. 中國工商銀行: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
 
2.中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
 
3.興業銀行:2006年,香港恆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后,股價達到24元多,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00多億。
 
4.深圳發展銀行: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16元多,投資增殖5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
 
5.華夏銀行: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0元多,凈賺一倍以上。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銀行,實際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中國交通銀行:滙豐銀行(滙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凈賺1300多億港幣。
 
8.浦東發展銀行: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並且協議規定日後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23元,花旗凈賺40多億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將賺取40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幣)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約3.72元,凈賺約30億。
 
10.廣東發展銀行: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係,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並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託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範疇。
 
11.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另外,2005年掛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宣布,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將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或控制。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滙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滙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億人民幣投資平安;平安集團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381.04億元。2007年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幣,A股5500億人民幣。
 
13.新華人壽:新華人壽即將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但實際上,目前新華人壽的實際控制者是東方集團,由於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別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這些交易絕大部分交易在2006年完成,再加上已經完成合資等待上市的幾十家地方銀行,未來顯示出來的損失將更為驚人,上述低價轉讓到07年外資已經凈賺超過1萬億人民幣,現在經過世界的金融危機,世界的金融股下跌超過70%,中國的股市也腰斬,但是這些投資以目前的市價進行計算利潤仍然在6000億元以上,外資這樣短期內大範圍套取如此暴利,不是正常的投資所能夠取得,其賺取的額外利益就是中國的暗虧。
 
暗虧不僅僅是損失的金融巨大損失不易察覺,更主要的是這些暗虧是各種腐敗的溫床,對於中國的監管機制,公開的虧損是很容易被監督的,各類的內鬼也不敢公開的進行,而這樣不在賬面上反映的損失,才是內鬼們可以操作的地方。
 
西方對華信息戰已經全面開動

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西方早就採取了各種手段限制中國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並且把他提到國家安全的高度,美國的FBI早已經全面的介入了經濟領域的信息之爭。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無論是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美英情報部門一直都沒有放棄「中國間諜論」的立場。美國專業新聞網站「審核者」(Examiner)2月28日轉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提交給全美警長聯合會的一份戰略報告說,美英情報部門都認為,中國海外商業機構的間諜活動目前是他們提防的重點。
 
報道稱,英國軍情五處的反間諜部門目前對中國商業間諜在英國境內的行動「非常憂慮」,但英國情報部門的專家也不確定「具體形勢已經蔓延到何種程度」。軍情五處稱,大約有15個外國情報部門正在英國活動,其中俄羅斯與中國嫌疑最大。
 
FBI的報告稱,美國與英國抱有同樣的憂慮。儘管FBI懷疑俄羅斯、朝鮮、伊朗等多個國家的間諜都在美國「各取所需」,但他們最擔心的還是在美國境內的2600多家中資公司。美國情報部門也稱,目前的形勢對於美國來說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時刻」,因為美國面對的不僅有傳統的軍方間諜,還有以非政府組織為掩護的新型間諜。美方認為,這些間諜搜羅的情報不再僅限於國防信息,而是延伸到國家能源、經濟發展等方方面面。
 
FBI計劃利用手中權力,要求對國家戒嚴法以及情報偵測規章給予適時調整,並獲取中央情報部門的支持。FBI稱,將利用周邊聯合力量,對在美國的外資企業和其資產運作進行調查,限制被懷疑人的行動。對於涉及美國國家資產、科技信息或是工業計劃等內容的案件,FBI有權進行主導性調查。
 
我們要注意到的是,西方的情報機構所保護的他們的企業利益,這些企業基本上是私人的,而中國即使是國有企業,如果不是有特別地位的國企,也無法指望有中國的情報部門進行保護。
 
在美國的嚴查下,中國的留學等等人員回國就動不動的被懷疑成為美國的間諜,而且現在這裡美國從來不按照他們的無罪推定和疑罪從無的司法標準進行處理,而是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來迫害中國的歸國人員,著名的「李文和」案就這樣發生了。
 
2006年12月18日,華人再次因「商業間諜」的罪名坐在美國法庭的被告席上。這位名叫孟曉東(音)的42歲加拿大籍華人被指控犯有36項罪行,其中包括「密謀罪、商業間諜罪、違反武器出口法罪、偷竊商業機密罪及跨國和跨州轉移盜竊財物罪」等多項重要罪名。不過美國政府的起訴書並未指控孟曉東存在出售上述商業機密的事實。不管結果如何,此案是1996年美國《商業間諜法》通過以來,第三次司法當局對涉嫌牽涉到外國政府的「商業間諜」活動的人士正式提起訴訟,反映出美方密切關注矽谷在內的從事高科技行業的華人行蹤。
 
美國對於中國的行為,我們更應當進行反思,同時我們在外交對等原則上,對於西方這樣的對華政策,我們也應當有相應的政策進行對應,中國的情報機構是不能袖手旁觀的,尤其是西方對於中國民營經濟的掠奪,更加需要政府情報部門的力量加以保護。
 
控制中國核心信息是遏制中國發展的根本

中國的快速崛起讓世界震驚,但是在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背後,改變了世界的資源分配方式,給西方世界造成巨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遏制中國的發展也是西方世界的一個主題,西方的極右翼勢力的反華叫囂很強烈,雖然西方的很多國家表現出對於中國的友好,但是出於該國的利益這樣的友好也是政治家的策略而已,中國對於自己的崛起所面臨的挑戰應當由充分的認識。
 
遏制中國的根本是在於破壞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也就是讓中國永遠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不能進入產業高端。就如我們前面說提到的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推品牌,三流企業搞技術,末流企業在生產,我們要進入標準和品牌的領域,最根本的就是要擁有這個產業的核心信息,掌握這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否則你永遠是一個打工者的角色,等你發展了,想要提高工資了,老闆就會再找一個比你更加便宜的工人來頂替你,中國目前所遭遇的東南亞的製造業的成本競爭的背景就是這樣的,我們所需要的是仿效日本從當年的加工者向高端發展,想一下當年日本是如何重視一個國家的信息戰略的,就可以看到世界的端倪。
 
在當今世界發展成為全球一體化的年代,金融制高點和貨幣戰爭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主流的年代,關乎國家命運的信息情報就更加重要,西方勢力利用貨幣金融手段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在這樣看似如魯迅所說的費厄潑賴的國際金融市場,實際上進行的是完全不對等的戰爭,這個不對等就是體現在信息的不對稱和信息霸權之上,讓你的錯誤判斷自己把自己的資源和財富在規則下流失給西方世界,無論西方的主流公開的是什麼論調,他們危機前把世界的資源和大宗商品炒作到天價,背後就是在算計中國,因為中國是新興的經濟體,增加的資源需求在中國,西方世界早就有長期協議和參股等等使得資源的價格變化影響不大。而在危機后把資源價格打入地獄,背後算計的是俄羅斯,因為加入國際市場的新增供給多半出自俄羅斯,利用資源的高價讓俄羅斯擔保借入巨額外債,資源的價格暴跌的背後是逼債和低價購買俄羅斯的資源產權,而暴跌對於有長期協議的西方社會,還是影響不大!所以不要說中國的套期保值要是不進行就好了,你不進行套期保值那麼他的價格就不會下來,價格的持續暴漲你一樣虧損,就是等你什麼時候套期了,他什麼時候套死你,核心信息在人家手裡,他們是看著你手裡的牌出牌的人,你是無法與之抗爭的,信息不如人才是根本。
 
而西方遏制中國的發展,就是遏制中國在世界最高端的信息實力,我們的金融實力已經是具備的,我們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趨勢中,誰也不能再說中國沒有錢,但是你信息不靈,有錢就是輸錢的份,國家又如何發展?所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就是在核心信息上制約中國,讓中國的信息不靈,不斷的決策失誤,不斷的虧損,我們若今後還是處於信息弱勢,如何談崛起?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pcw 2009-6-30 07:42
難得的好文.
回復 yuxin_9605 2009-6-30 08:22
很深刻!
回復 yulinw 2009-6-30 12:08
有理有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7: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