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高盛「養豬」:外資「偷襲」中國農業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8-8-4 13: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憂天|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高盛「養豬」:外資「偷襲」中國農業
 
 
 
作者:屈麗麗  原載:中國經營報


 
  
 
「高盛近期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餘家專業養豬廠。」
記者獲得這條信息後進而發現,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PE滲透的不僅是中國養殖業的整條產業鏈,更涉及中國農業上下游各個領域。
在多哈小型部長會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業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業相關產業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值得關注。
「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羅傑斯如是說。


投行養豬?


「高盛現在正在按照區域來大規模地收購養豬廠。」一位消息人士說,高盛的資本之手正在向中國農業產業鏈的更深處推進。
新希望集團副總裁王航同樣觀察到這一現象。「近兩年來,我國的生豬產業正在從『千家萬戶養殖』、『後院養殖』向專業戶養殖與合作社養殖演變。」王航告訴記者,目前,專業戶養殖與合作社養殖已經迅速佔到了全國養殖量的40%,並在以加速度推進。「到明年,規模養殖會超過50% ,這為國際資本的併購進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高盛日前在湖南和福建等地全資併購過來的養豬廠並未自己進行經營,一般都是轉手給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為敏感的價格部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事實上,在中國「養豬」的投行並不止高盛一家。據記者了解,德意志銀行同樣正在大規模布局國內的養殖業。
2007年中,德意志銀行面向全球發行了「德銀DWS環球神農基金」,「該基金起購點在1萬美元以上,將投資定位於以農產品為主的食物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不同企業,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向中國,可見中國農業市場存在的巨大機會。」與德銀中國過從甚密的姜華告訴記者。
姜華,上海宏博集團有限公司首席資本運營官,此時正在與德意志銀行洽談該廠的股權融資事宜。「他們很看好養殖行業,而且投資的要求很是迫切。」姜華說。
據記者了解,姜華所在的公司共有15萬頭豬,在國內已經算是大型的養殖企業,尤其在養豬企業不多的上海更是名列前茅。在他們把融資需求拋向市場后,短時間之內就收到了市場上近百家PE的意向。「其中,德意志銀行出價頗高,其他優勢也更明顯。」姜華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進行深度的洽談。
「初步談成的是德意志銀行注資6000萬美元,獲取養豬廠30%的股份。融資的同時,進一步謀求企業的海外上市。不過,現在因為協議的某些條款及回購風險等問題,作為民營企業家的負責人還沒有在意向書上簽字。」姜華說,這也讓德意志銀行擔心,日後對其他同類企業的收購價會一路水漲船高。
據了解,近年來在天津發展勢頭很猛的農業產業集團寶迪也在進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團也參與其中,計劃注資金額同樣達到6000萬美元。
寶迪集團的計劃是在全國建立十大肉食品工業園,與雨潤、雙匯三分天下。德意志銀行如果注資成功,就可以大舉進入中國大宗肉食品消費市場。

從豬欄伸出的產業鏈條

儘管王航認為高盛此舉更像技術性的操作而非處心積慮的產業布局,但有著資深國際投資經驗的辜勤華博士還是提醒說,「國內大的投行如中金、建銀等可能都不屑於做這樣的事情,國際資本在投資方面更加現實,更懂得通過資本與產業的結合獲得超值利潤。」
「一是國內市場龐大,還可以供給國際市場,銷售不成問題;二是中國擁有世界幾乎最低的勞動成本,豬肉的生產成本容易控制;三是價格上漲空間最大,便於包裝上市,獲取投資題材;四是如果控制該行業,則可以獲取持久的超額利潤。」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說。
「尤其是中國處於該行業的企業普遍比較小,實力比較弱,國外資本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能很快介入,不多的資金就能控制終端市場,這是機會所在。」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的張海森博士說,中國的生豬養殖及屠宰加工業備受國際資本的青睞並不奇怪。」
「由於生豬養殖及加工業集中度不高,即使大規模或大範圍的收購也輕易不會構成壟斷。」業內人士就曾指出,中國前三大肉類加工企業佔全國的總市場份額僅為3.7%,典型的如高盛對雙匯的收購及雨潤進行參股,也不會形成壟斷。但是,生豬養殖及消費的區域性,卻足以使其局部地區獲得價格上的控制力或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關係全球經濟命脈的幾大行業領域,如能源、金融、礦產、電訊等,中國對資金的進入尤其是外資的進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並高度關注產業安全問題,唯獨農業,中國仍然保持著較大的開放態度,很多在該行業的併購對外資基本上沒有任何門檻限制。」在辜勤華看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以及農業問題對於全球經濟的利益攸關,中國的農業及食品產業鏈正在為國際資本創造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
而國內對農業相關產業的各類補貼以及財政扶助措施同樣可以惠及進入這一領域的國際資本。
在辜勤華看來,國際資本的機會還並不止於此。這些國際資本可以一手控制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價格,同時可以一手控制中國的生豬養殖企業,從中直接獲取利潤。
「大豆、玉米、豆粕等是農業飼料的主要來源,其價格直接決定著生豬養殖的成本及豬肉的價格。而且今年上半年大豆價格創出新高,全球大豆儲量則創新低的報道,進一步暗示著生豬養殖面臨巨大的獲利機會。」辜勤華說。
而據記者了解,由於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兩房危機」的影響,7月份,美國大宗商品價格高台跳水,相應的投資額高達1500億美元的指數基金開始撤離。中國正在成為資金新的逐利場所。
「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德意志銀行是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混業經營的銀行,比摩根、高盛這些專做投行的機構有著更強大的資金實力。他們的目標是參股各種類型的大型農業企業,向中國農業的上游、中游、下游分頭滲透,養豬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姜華說,區別於高盛的全資收購,德意志銀行做的是戰略投資,企業上市或被併購后就會套利退出。」
「在中國,單獨的養殖風險很大,養殖業不是越大越好,而必須根據地區的情況採用適度規模的養殖方式。投資人要進入此行業,需要有相關的產業鏈作為依託。」王航說,這樣就能解釋,為何外資投行會涉足養殖業上下游產業鏈。
的確,高盛在有了雙匯和雨潤的肉類加工企業以及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后,向上游收購養殖廠已無後顧之憂。加上對原材料期貨市場一定的把控力度,產業鏈的依託可謂完整,所以它敢於全資收購。在姜華看來,德意志銀行同樣在整個農業產業鏈方面進行拓展,其戰略投資的靈活性使得他們可以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

資本圖謀:農業盛宴退出容易

「目前外資基金投資策略出現變化,日趨理性,爭做天使投資家,投資重心向前期項目和受宏觀經濟影響小的行業轉移。」在資深私募股權融資法律專家李磊看來,生豬及其所在的農業鏈條毫無疑問是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的行業。「 如果存在較為長期持久的利潤,進入還來不及,何必急著退出?」
李磊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私募股權資本(PE)進入一個企業之後,典型的退出途徑有兩種:一是上市,二是併購。企業成功上市,往往意味著股權的超值溢價,也標誌著私募股權資本又一個成功項目的誕生,有助於打響PE的品牌。而併購,則意味著更少的成本,更短的操作時間,更恰當的時機,有時也是更隱秘的操作。
如德意志銀行對一些農業企業的介入,就是希望幫助企業實現海外上市的目標。而高盛則是全資收購養豬廠,其目標可能是要控制某個基礎產業鏈,與傳統PE的操作手法有很大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其並不急於退出。
李磊告訴記者,即使到了需要退出的時候,可能仍存第三種路徑:如金蟬脫殼等。
典型的金蟬脫殼的方式就是將生豬在養殖廠直接進行交割,當然,這有賴於中國最終推出的生豬期貨的相關規定。據記者了解,2007年開始,「生豬期貨」已經開始提上我國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的推出日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與消費國,「生豬期貨」的推出將可以避免生豬價格的大幅波動,並加劇行業內的規模經營和行業間的縱向整合。
「市場不好時,資本可能會突然抽離,需要說明的是,國際資本控制農業產業鏈,並不一定是在國內賺錢,很有可能是通過對產業鏈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在海外獲得相應的收益,如原材料的收益,或出口產品的收益等。」李磊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2: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