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徐渭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8-7-10 0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而|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徐渭


中國古代佯狂的藝術家不少,可真正如荷蘭的梵高那樣發瘋,生時寂寞,死後並為後人頂禮膜拜的大家實在不多——徐渭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物。

徐渭:[明]字文長,號青藤、天池,山陰人。他在詩文、書法、戲曲、繪畫上均有獨特造詣,在水墨大寫意花卉方面創造性的貢獻尤為突出。他反對繪畫上因襲前人的「鳥學人言」的做法,主張「新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他的畫具有走筆如飛,潑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色,引起後世許多大家心悅誠服的讚歎。《雜花圖卷》是他傳世的佳作,體現了他用筆峭拔勁挺多變與用墨灑脫自如的藝術風格。

 

簡介

徐渭(1521~1593年)明代傑出書畫家、文學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自幼聰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參加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和反對權奸嚴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謂「落魄人間」。最後入獄七、八年。獲釋后,貧病交加,以賣詩、文、畫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學畫,繼承梁楷減筆和林良、沈周等寫意花卉的畫法,故擅長畫水墨花卉,用筆放縱,畫殘菊敗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別有風致。兼繪山水,縱橫不拘繩墨,畫人物亦生動,其筆法更趨奔放、簡練,干筆、濕筆、破筆兼用,風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畫派」。他自己尤以書法自重。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袁宏道等稱讚他的書法「筆意奔放」,「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畫的《黃甲圖》,峭拔勁挺,生動地表現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氣氛。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經歷

徐渭(1521~1593) ,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天池漁隱、青藤老人、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天資聰穎,二十歲考取山陰秀才,然而後來連應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終身不得志於功名,「不得志與有司」。青年時還充滿積極用世的進取精神,「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孜孜於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並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胡宗憲看中,於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閩總督幕僚軍師,徐渭對當時軍事、政治和經濟事務多有籌劃,並參與過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 他在詩文中熱情地歌頌了抗倭愛國的英雄,曾為胡宗憲草《獻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極大賞識。本以為能施展抱負,但後來 胡宗憲被彈劾為嚴嵩同黨,被逮自殺,徐渭深受刺激,一度發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殺,竟然先後九次自殺,自殺方式聽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擊破頭顱,「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又曾「以利錐錐入兩耳,深入寸許,竟不得死」。還懷疑其繼室張氏不貞,居然殺死張氏,因之下獄,度過七年牢獄生活。 後為好友張元忭(明翰林修撰)營救出獄。出獄后已53歲,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四處遊歷,開始著書立說,寫詩作畫。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窮困交加。 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只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的境遇中結束了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凄凄慘慘。命運的困蹇更激發了他的抑鬱之氣,加上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放浪麴櫱,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內心的情感,悲劇的一生造就了藝術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當官的來求畫,連一個字也難以得到。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 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小時候非常聰明,二十歲考上秀才,但是後來一直沒有再升職。青年時的他充滿積極的進取精神,希望能治理國家,對當時軍事、政治和經濟事務很有想法,曾參與過中國東南沿海抵抗倭寇的鬥爭。他在詩文中熱情地歌頌愛國英雄,曾為胡宗憲編寫《獻白鹿表》,得到明代皇帝的很大賞識。但後來因為某些政治牽連,他的精神深受刺激,蓄意自殺九次,自殺的方式令人吃驚。晚年的他命運更加困窘,畫畫成為釋放自己內心情感的唯一方式,悲劇的一生造就了藝術的奇才。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藉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他的寫意花卉,用筆狂放,筆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不簡單的追求物象外表形式,獨創水墨寫意畫新風,與陳道復並稱"青藤、白陽",對後來的影響很大。他的才能還表現在戲曲的創作中,他編寫的雜劇《四聲猿》在戲曲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死後二十年,"公安派"領袖人物袁宏道到處搜尋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宣揚徐渭。袁宏道還寫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可以說他是徐渭第一個知音,後來喜歡徐渭畫的人很多,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鄭板橋等,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他的詩文書畫處處瀰漫著一股鬱勃的不平之氣和蒼茫之感。 徐渭的書法與沉悶的明代前期書壇對比顯得格外突出。徐渭處於祝允明之後,他和祝允明一樣學書的路子毫無例外是屬於二王一脈,他傾慕王羲之的人品書藝,作為同鄉人,他對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給他的影響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書米南宮墨跡》一跋中激動地說:「閱米南宮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辟之朔漠萬馬,驊騮獨見。」沒有廣泛的研習,是不會作出「瀟散爽逸」的恰切評述,可見他對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很難為常人能接受,筆墨恣肆,滿紙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自負,他自己認為「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又曾在《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這也難怪,「知者」又有幾許?

史載他「醉后專撿敗筆處擬試桐美人,以筆染兩頰,丰姿絕代。轉覺世間胭粉如垢塵,不及他妙筆生花。」他的作品不拘於物象,能抓住其神氣,用禿筆鋪張,勢如急風驟雨,縱橫脾睨。他的大寫意潑墨之勢,繼陳道復以後,更加狂縱,筆簡意濃,形象生動,影響深遠。開啟了明清以來水墨寫意法的新途徑。清代朱耷、原濟、揚州八怪中李(善)、李方膺都受其影響。數百年來勢頭未衰。在作品中,徐渭經常題詩題句,借題發揮,抒寫對世事的憤懣,所表現的思想政治傾向多比較激烈。如他題《螃蟹圖》云:「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這正是對權貴的憎恨與輕蔑。徐渭亦工書法,行書效仿米氏,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這足以說明徐渭繪畫對後人影響之深。

徐渭死後二十年,「公安派」領袖人物袁宏道偶於友人陶望齡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詩文稿,「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但在燈下讀了幾篇,不禁拍案叫絕,驚問此人是今人?還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齡一起徹夜閱之,「讀復叫,叫復讀」,以致把童僕驚醒。而後袁宏道不遺餘力地搜羅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揚徐渭,認為徐渭詩文「一掃近代蕪穢之氣」,認為徐渭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又雲「不論書法論書神,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書林藻鑒》)。袁宏道還寫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可以說他是徐渭第一個知音者,而後來追隨者不計其數,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當「青藤門下牛馬走」的鄭板橋等,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這足以說明徐渭對後人影響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

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文長傳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雲。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事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麴櫱,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咨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者也,間以其餘,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於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錄,今未至。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於時,抱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傑,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梅客生嘗寄余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於詩。」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徐文長傳 譯文

 徐渭,表字文長,在山陰縣做生員時,聲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學官時,很賞識他的才華,認為他是國家的傑出人才。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到他的名聲后,把他當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長每次參見胡公,身著葛布長衫,頭戴黑頭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后十分高興。當時胡公統率著好幾個防區的軍隊,威鎮東南地區。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總是跪下回話,爬著行走,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一生員的身份卻表現得對胡公很高傲,談論者都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一樣的人物。恰逢胡公獵獲一頭白鹿,以為祥瑞奉獻給皇上,囑託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興。胡公因此更加賞識文長,所有疏奏、簿計都交他辦理。文長對自己才智謀略很自負,好出奇計,談論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來,天下事沒有一件令人滿意的。然而,他終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負的時運。

  文長既然在官場上不得志,於是以飲酒來放縱自己,盡情縱情山水。他遊歷了山東(齊魯)、河北(燕趙),又飽覽了塞外大漠的風光。他把見到的山巒壁立、海浪奔騰、胡沙滿天和雷霆震天,風雨交鳴和樹木倒伏,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華熱鬧,以及奇人異士、魚鳥,一切能使人震驚、驚恐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都一一寫進詩中。他胸中有奮發而不可磨滅的氣概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所以他寫的詩有時像是發怒,有時又像是嬉笑,有時如山洪奔流於峽谷,發出轟雷般的濤聲,有時如春芽破土,充滿蓬勃的生機。有時他的詩像寡婦深夜哭泣,有時像遊子被寒風驚醒。雖然這些詩作的體裁格律時有不高明之處,但是卻匠心獨運,有王侯的氣魄,不是那種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詩作敢於企及的。徐文長的文章有真知灼見,氣勢沉著而法度精嚴,不因守成規而壓抑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也不因漫無節制地放縱議論以致傷害文章的嚴謹理路,是屬於韓愈、曾鞏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長素來不迎合時興的調子,對當時的所謂文壇領袖,他一概加以憤怒的抨擊,所以他的名聲也只局限在家鄉浙江一帶,這實在令人為之悲哀!

  文長喜好書法,筆意奔放有如他的詩,在蒼勁豪邁中又湧現出一種嫵媚的姿態,正像歐陽公所謂的美人遲暮另具一種韻味的說法。有時,他又把剩餘的精力另外傾注在創作花鳥畫,畫得都美妙飄逸而有情趣。

  後來,文長因疑忌誤殺他的繼室妻子而下獄定死罪,張元汴太史極力營救,他方得出獄。晚年的徐文長對世道愈加憤恨不平,故作瘋癲也更加厲害了。達官名士登門拜訪,他時常會拒絕不見。他又經常帶著錢到酒店,招呼下人仆隸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頭砍擊自己的頭顱,血流滿面,頭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聲。他還曾用尖利的錐子錐入自己雙耳一寸多深,卻竟然沒有死。周望說文長的詩文到晚年愈加奇異,但沒有刻本行世,詩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舉同年,我曾委託他們抄錄文長的詩文,至今沒有得到。我所見到的,只有《徐文長集》、《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可是徐文長終於因為不合於時,不得伸展抱負,帶著對世道的憤恨而死去了。

我認為:徐文長先生一直命途多艱,坎坷不斷,致使他激憤成狂疾。狂病的不斷發作,又導致他被投入監獄,從古至今文人的牢騷怨憤和遭受到的困難苦痛,再沒有能超過徐文長先生的了。但雖然如此,胡公是曠世豪傑,世宗是英明帝王賞識他。徐文長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禮遇,這說明胡公認識到了他的價值。奏表送上以後,世宗很高興,這表明皇帝是知道他的價值的。文長先生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顯貴而已。文長先生詩文的崛起,一掃近代文壇龐雜卑陋的習氣,百世之後,自會有公正的定論,又怎麼能說他生不逢時呢?

  梅客生曾經寫信給我說:徐文長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這個怪人更要怪,而他作為一個奇人又比他的奇詩更要奇。我則認為徐文長沒有一處地方不怪異奇特。正因為沒有一處不怪異奇特,這就是註定他一生命運沒有一處不艱難的原因。真令人悲哀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9: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