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以我血薦軒轅(社團推薦) —採訪手記

作者:sujie_alex  於 2008-2-22 23: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文|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忘了從哪裡摘的了,觀者見諒...

  事先就知道,要完成對歷史人物蘇本善的採訪任務,不是件順暢的事情,因為人都會有個先入為主的毛病。早幾天從網上點擊「蘇本善」三字時,我獲得的信息竟然多是這位己故老人的負面消息:「敵酋壓境,時任象山縣縣長的蘇本善棄廣大百姓於不顧,倉皇逃去…」此類信息不啻佐證蘇本善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就是一個罪人。在採訪中,我帶著上述疑惑與省參事室的肖處長攀談起來。肖處長是個精幹而健談的中年人,他似乎早就預料到這個問題,他拉出一摞歷史擋案,頗具意味地告訴我:很多歷史疑案的解密是需要時間的。這些資料,你可以借去先看看,有什麼問題再聯繫。
  己經是午夜了。心裡想著白天採訪的情景,老是睡不著,索性披衣而起,倚在沙發上認真地閱讀起這摞沉甸甸的歷史資料。此刻,我的眼前彷彿瀰漫著當年浙東抗日戰場上的煙雲,耳鼓頻頻傳來中日兩軍對壘時的喊殺聲。我的整個身心己經沉入到破解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式的歷史之謎去了,我要追問這個歷史的謎底,因為我始終難以忘懷蘇本善老人的兒子孝元那種企盼的眼神:用歷史還蘇本善老人一個清白。
  (一)
  蘇本善生於一九0七年十一月二日,字德隆。湘潭人。早年讀過私塾,做過童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在北伐中,歷任排長、副連長、副營長。1930年後,任江西萍鄉代理警察局長,南京軍事交通研究院第四隊隊附,上校參議兼宣傳科科長。抗日戰爭時期,任象山縣縣長,定象地區保安總隊長,紹興地區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浙江保安部隊第三縱隊中將司令。
  1940年8月,俞濟時將軍就任浙東海防總指揮。此時日軍大本營出於戰略上對大陸東南的封鎖,以數倍於中國軍隊的兵力對閩粵浙進行了大規模入侵。即使俞總指揮有心回天,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700公裏海岸,四個主要港口,俞將軍只有5個師可以使用。俞將軍只能沿襲自衛軍時代的布署,將海岸分為四個守備區,但是在兵力分配上則有捉襟見肘之勢。北面的紹興守備區多次遭杭州方面日軍掠奪性攻擊,中國軍隊常是顧此失彼。此時的海岸防線已是千瘡百孔:山東,河北的一潰千里將整個直魯海域拱手讓人;日軍為配合其華北,華中兩軍的主力決戰,在海防線上先後攻佔了連雲港與杭州;國軍大洋海軍的菁華號在江陰自沉,單以陸軍無力守衛海岸,所以整條海岸線在防守態勢上先有了失守的心理準備。在浙東會戰展開前夕,俞濟時將軍幾乎陷入了絕望,他回憶道:「表面上當能保持七百餘公裏海疆一時之安定,而實際上東沿海稍有狀況即將束手乏策。此期間余終日膽戰心驚,寢食難安也」。而在此期間,蘇本善指揮其自兼司令的海上游擊縱隊,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浙東沿海地區,採用騷擾的戰術從戰略上拖住敵酋,以延緩日軍對我內地的攻擊。敵傾巢來犯時,蘇即大踏步後撤;敵旁鶩他顧時,蘇即密集主力對敵進行騷擾打擊。有次日軍大規模進擊象山縣,情況萬分危急。蘇本善手中兵力僅有一個大隊,且裝備極差。此時如率隊與敵酋硬拼,勢必如以卵擊石。蘇電告浙東防衛指揮部,接上峰命令后即快速脫離戰場。不幸的是,日軍攻陷象山後,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據說此次象山被殺青壯年數百,燒毀房屋數百餘間。日軍竄到金塘掃蕩,將大豐鄉周銀安家剛剛造好的21間新房全部燒毀。同年清明節后,在岱山全島,日軍對凡響過游擊隊槍聲的村莊都實行燒光政策。如在板井潭、何家嶴、大船跳等村莊都放起了熊熊大火。當時正值春耕,男女勞動力都在田間生產,家裡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老人、小孩被活活燒死。這次燒毀民間380餘間,造成何家嶴、田灣、上船跳、板井潭等村140多個家庭,500多個貧民無家可歸,無糧充饑,無衣可穿。如板井潭村80戶人家被焚燒的當夜,男女老少300餘人都餓著肚子露宿在湖中廟內外,加上來訪的親友,共有600多人,哭聲震天,十分凄慘。面對上述慘景,當時兼任象山縣長的蘇本善曾被歷史鐵口所斷言:「消極抗戰,倉皇而逃…」,似乎難辭其咎,百口莫辯。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不失時機地佐證了蘇本善的清白。
  (二)
  半月後的一天,蘇本善獲悉日軍一個聯隊正在象山附近村莊搶糧。蘇即果斷集結部隊,在地方民防團的配合下,將這個聯隊團團包圍,力圖快速決戰將其殲滅。當時的戰況空前慘烈:由於日軍裝備好,作戰素養高,蘇本善軍雖將日軍團團圍住,但敵不慌不亂,火力異常猛烈,蘇軍急切難下。當時如果時間久拖,恐被敵增援反圍。緊急情況下,蘇親自督戰並派出一支敢死隊,乘黑鑽入村中。經過反覆衝殺,終於將敵擊潰。此次殲滅敵人一個聯隊,而也給蘇本善部下留下九十多座墳塋。鑒於蘇本善對維持浙海局面有較大的戰略意義,此次戰役曾被當時軍政部嘉獎。
  蘇本善的部隊是由水警與收撫的海匪組成。說起蘇本善收撫海盜的故事,當時成了浙東民眾酒後茶餘的熱門談資。一段時間來,浙東沿海頻繁發生多起搶劫過往船隻的事件,即便是航海客輪也難逃此劫。后查明,一位周姓東北悍匪流落至此,嘯聚十餘人干起了這殺人劫船的勾當。當地漁民因懼怕海匪襲擊很少出海打漁,頻頻哀告當局。因海匪殺人越貨之事發生得多了,當局也曾派出水警沿海岸線搜巡並幾次與匪船接火。但因海匪多是本地人,熟悉海域情況,流動靈活,常使水警疲於奔命,無功而返。此事令當局雖大光其火卻也無可奈何。以後,當局決定正式委派蘇本善接手此事,組織警力聚殲海匪。最初,蘇本善著人化裝成漁民,用幾天時間到所轄海域內進行了詳盡的偵察后,確定了「以智取不可力敵」的作戰方案。一天,蘇獲悉一條海匪船靠港購置給養的情報,立即調集三條水警艦將匪船圍定。圍定后,蘇下令不得開火。海匪首周某正在此船上,他十分焦急地倚著船窗窺視著附近水域警船的動靜。他感到奇怪的是當局在明顯發現了自己的情況下,竟然沒有採取行動。看情形,只要當局開火,自己老命在劫難逃。雙方對峙至傍晚時分,手下送來一個包裹並向周某報告:有條水警船靠近,拋過來一包東西,然後仍馳回防區。周某急切地將布包打開后發現包內有四聽豬肉罐頭,另有一封信。信是蘇本善寫的:

周兄台親鑒:
  時值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兄台理應與同胞同仇敵愾,殺敵報國;驅逐倭寇,復我東北,以慰我中華民眾也。何故為區區小財,殺我鄉親,劫我同胞,壞我一方抗戰之大好局面?兄台此舉與認賊作父,助紂為虐何異?此時吾取兄台首級如探囊取物耳,然則留爾一命,赴疆場與敵酋相搏,兄台幸甚,民族幸甚,唯望兄台三思。
                          蘇本善
  周某讀信后,羞愧交加,沉思不語。待抬眼向窗外看時,三艘水警船正一齊鳴笛,列隊讓開一條水路,讓海匪發動船機鼠竄而去。
  不幾天,周某派人送信來,向蘇本善誠懇表示「願納門下」。從此,周某七條武裝機帆船統統被周本善收編,而周某則成了蘇本善指揮下水警部隊中的一員殺敵悍將。此是后話不題。
  另有一事是蘇老在事發很多年後講給兒孫輩聽的一段趣事。
  寧波戰役結束之後,日軍第5師團在寧波進行了一種長期堅守的戰略態勢。日軍佔領寧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這個「浙江財閥的發祥地」編入南京偽政府的管轄,以求徹底封鎖這個浙東最重要的出海口。而日軍也順帶攻佔奉化縣。日軍戰史的陳述饒富趣味:中國派遣軍之所以下令佔領寧波西面的寒村溪口,其原因乃為該地有蔣委員長太夫人的墓域,擬利用作為對戰事決勝乃至誘降蔣的一著棋。
  而蔣介石早已窺破日軍這一圖謀,情急之下急電俞濟時,令其親赴敵巢妥善處理此事。俞濟時經多方周旋後進入奉化地區。雖日酋上峰已下令不得傷害俞,但俞孤身在奉化蔣的故居被日酋圍困戲謔,苦不堪言。蘇本善接上峰命令僅帶一個連的兵力,星夜急馳深入虎穴接應俞濟時。據說,當久困敵營受盡折磨的俞濟時與蘇本善相見時,竟顧不得總指揮身份與蘇本善相擁抱頭痛哭,涕淚雙流。
                 
  (三)
  據《普陀縣誌》等記載:一九三九年,日本海軍退役將領村上獨潭(有一說村上系天皇女婿),率日特數名化裝和尚,潛入普陀山普濟寺建立情報中心,發展日特和親日分子八人,一九四0年十一月,定海縣國民兵團第四大隊副大隊長繆凱運、李思鏡奉縣長蘇本善命,化裝成香客至普陀山,擒獲村上獨潭,繳獲情報器械,云云。
  事情原委應追溯至上半年:時任定海地區保安總隊長兼定海縣長的蘇本善,一日便裝巡視至普陀山,在當地漁家落腳了解情況,見幾個漁家婆提著滿盛祭祀品的籃子正欲出門。蘇本善笑著對她們說:也好,等二天我也去還個願,讓菩薩保佑保佑這裡老百姓的平安。一位提籃子的中年女子回應道:「是很靈驗呢,來了幾個外來和尚,早幾天伢的病吃了他們化的水,眼見得就好了一半。」這話一經說出不打緊,即刻讓蘇本善心裡打了個頓。早幾天浙東防衛部情報處發現本地區有日偽間諜頻繁活動的蹤跡,通知各部嚴密防範。偏偏這裡就發現了幾個「外來和尚」,這該不是說書人的巧罷?蘇本善稍作思忖,一揮手即將四大隊副大隊長繆凱運叫上前來,命令他帶一位助手尾隨那幾位漁家婆去普陀山寺廟內看個究竟。
  二天後,一身香客打扮的繆凱運帶著助手李思鏡趕回駐地,向蘇本善報告了他們的所見所聞。原來,繆、李上山進入寺廟內,看到幾個和尚合手念經,寺內香火旺盛,香客往來不斷,秩序井然,情況並無異樣。當繆獨自偷偷迂迴到後堂,在廚房裡瞅見一樣不尋常之物:煮飯的金屬鍋。本地煮飯或用木桶蒸飯,而用生鐵鑄成的敞鍋悶飯。此物端的不尋常。正當他心生疑惑欲繼續觀察情況時,突聞一聲斷喝:干…什麼的。聲音生澀且兇狠不太像出家人。繆訕訕而退,心裡卻有了底。對繆、李提供的情況,蘇本善經過分析后,立即將普陀寺廟的異常情況用電波向上峰發出請示…
  當日,淅東防衛部情報處來了二個人,在他們的指揮下,蘇本善親率一個大隊將普陀寺廟圍住,將八位假和尚悉數擒獲。
  經審問,這些假「和尚」果然就是日本特務,而且其中還有一條日特機關的「大魚」,他叫村上獨譚。當年在普陀山寺廟抓捕日本特務的事情被當時的報紙炒得沸沸揚揚,可說是極大地鼓舞了浙東一帶民眾抗戰的士氣。
  (四)
  蘇本善親歷的另一件震驚海內外的里斯本丸號沉船事件在此不能不提。行文至此,我企盼這一件被歷史沉埋久遠的史料,能夠給有關史學研究機構以非常有益的幫助。二O0二年前後關於里斯本丸號沉船事件六十周年紀念的文章在各種媒體己進行過如火如荼的系列報導。當年廣大舟山東極漁民在當年特定歷史條件下,冒死救護抗日英軍和僑民的重大歷史事實。至今回憶起來仍然令人感慨不已,是一種地球人類不分國籍,沒有國界的人性關懷的盛會,至今還讓當年二戰時在中國作過戰的英籍老戰士及其後輩感動不已。
  故事發生在公元1942年9月底,日軍將東南亞廣大地區佔領后劫掠來的許多珍貴財物和俘虜的英國官兵及商人約2000多人,裝押在日軍掌握的「里斯本丸」號客貨輪上,欲駛往日本。10月2日上午。當該輪行駛到中國浙江舟山東極海域時,突然被水雷擊中。頃刻間,船艙迅速進水,情況萬分危險。英俘大部分被關押在該船大艙中,日軍不但不放他們出來逃生,反將大艙艙門緊閉,經過眾多英俘全力撞擊,總算打開一門得以逃生。此時,搶逃場面十分悲慘。當時,許多英俘跳入海中即被當場淹死,活著的均抱著各種浮物拚命游向青浜島和廟子湖等近島,另有大批英軍和僑民家屬及孩子均來不及逃生,而隨「里斯本丸」日輪沉入海底(這段實情由英美煙草公司駐香港煙廠總監伊文思當年親口所述)。

  當「里斯本丸」出事時,青浜島上有許多人親眼目睹著該貨輪沉沒大海那驚險的一幕。當他們發現沉船海面上漂起許多浮物時,就不由自主地紛紛將小舢舨船划往出事海域,到了近處才看清楚,除了從沉沒大貨輪上漂來的大批木頭、布包外,海面上、浮木上均掙扎著大批活著的金髮外國人,他們有些是穿著救生衣、有些是半裸體的,還有的身上有龍或花紋的紋身。來救援的人雖不清楚是那國遇難者,但救人於危難之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東極漁民不顧安危,紛紛自發地,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搶救遇難的大批外國倖存者的救援中去。
  這一消息迅速地傳到了時任定象地區行政長官蘇本善的耳中。蘇除電告上峰外立即率員趕赴現場,組織軍隊及當地民眾對海難者進行施救。在眾多的倖存者被施救者救上島的時候,青浜島漁民唐如良發現,有三位與眾不同的光腳倖存者,他們是由其他光腳倖存者攙扶著上島的,其中幾位倖存者用不太流利的港式漢語在回答話語。大家方才知道:這三位被眾人攙扶的人是他們遇難者中有特殊身份的領導者。當即,蘇本善讓當地漁民唐如良將這三位有特殊身份的倖存者安排到自己家裡住下。
  正當定象游擊指揮部抗敵自衛大隊(蘇本善所轄部隊)在與外界緊急聯繫救護外國盟軍之時,日軍五艘軍艦已包圍了東極諸島,並在下午分多路開始對青浜和廟子湖兩島有目標地進行了大清剿。走筆至此,我對英軍戰俘官兵們在身陷危難中所表現的那種偉大而高尚的人道情懷充滿了敬意:也許是不希望讓島上百姓為自己再罹災難,或者是為了保護三位特殊身份者免於暴露,這些已經隱藏於寺廟和漁民家中的戰俘們在聽到同伴的吹哨聲后,均毅然放棄生路出來排隊集合,甘願再次被日軍押上了軍艦。而被漁民藏在青浜島南田灣小灣洞的三位特殊身份者則倖免被捕。由唐如良的妻子王姣雲等人給藏在小灣洞的三位外國人天天送水送飯,但救援者仍然十分擔心,萬一讓日軍知道了怎麼辦?因為,當時日軍的巡邏炮艇每天都在舟山群島各大小島嶼之間巡邏盤查,情況萬分危險。
  經蘇本善等人的緊急商量,決定由四大隊繆凱運副大隊長全權處理此事。受命后,繆凱運馬上帶著貼身警衛蘆瑞元等四、五個衛兵,由沈品生和吳其生兩人領路,冒著日軍巡邏艇的盤查危險,連夜駛船趕到青浜島小灣洞,拜會了三位外國人。繆粗通英語能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經他與三位外國人的交流,這才知道三位外國人都是英國抗日盟軍,其中一位叫伊文思的正生病發燒,但很會說話(當時是英美煙草公司駐香港煙廠總監)。另兩位不大說話的是英國駐香港總督衙門的高級職員和英國皇家海軍印度特遣艦隊的中尉,他倆的姓名分別叫詹姆斯頓和法倫斯。繆覺得事關重大,應儘快設法將這三位英軍盟友迅速送往大陸。為此,他當機立斷指示沈品生等人對此事作了周密的布置和保護的措施。一邊派蘆瑞元帶衛兵速去請醫生到葫蘆島來,同時迅速派人報告守備區主任蘇本善和定象抗日游擊第四大隊王繼能大隊長。
  至後半夜,繆在眾人的幫助下,完成了轉移和護送三位英軍盟友。然後蘇本善派專人護送到浙江省政府(抗戰)所在地雲和縣,轉抵「國都」重慶英國駐華領事館。由於三位英國人在重慶廣播電台披露了日軍的不人道行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公憤和聲討,從而使其他三百八十一位「里斯本丸」倖存者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得以生還英倫三島與親人團聚。
  (五)
  抗戰初期,蘇本善「駐節」定象地區時,發現那裡的民眾由於生活十分艱苦,窮苦人家很少送兒女讀書。經過一番調查,蘇決定在定象地區創建一所中學。在他親自督促下,定象地區有了第一所中學—臨時聯合中學。為確保該校的資金到位,蘇本善自兼校長。這所中學的創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該地區的人民提高國民思想素質和加強文化知識傳播方面,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的。難怪當年的第一屆畢業生,解放后曾在中央某大報任政治部工作的梁某至今還在不無感慨地說:我生在海墩村,長在湯嶴村,14歲在當時象山的「最高學府」—丹山中心小學畢業;抗戰初期在定象臨時聯中初中畢業,為第一屆畢業生,學校不僅不要學費,飯都是白吃的。真要感謝蘇本善先生親自批示,資助我讀了鄞縣縣立臨時中學的高中,最後又得以讀上大學,畢了業。我才有今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尤其是敵後各抗日根據地人民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浙江人民也是一樣,定海淪陷后的6年中,被日寇殺害的居民上千人,被其焚毀的房屋數千間。共產黨人在堅持敵後抗戰,開闢游擊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浴血奮戰,英勇獻身,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歌;國民黨定海地區政府也堅持了抗戰的旗幟,蘇本善所領導的國民兵團(后改為定象保安總隊一支隊)所屬的幾個大隊,也在舟山、六橫、岱山等地與日軍進行過多次生死激戰,堅持了近五年時間艱苦卓絕的游擊戰,有時還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大」部隊並肩戰鬥過。浙江的抗戰,是全國人民進行全面抗戰的一部分;浙江抗戰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奮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偉大勝利。

  (六)
  一九四六年,蔣介石重開內戰。蘇本善在經歷了民族一場浩劫之後,深感人民休生養息之必要,深為中國又將蹈入萬劫不復的戰火煙雲而憂慮,也痛感國民黨官場爾虞我詐的黑暗。這年,他辭去軍政方面的職務,回到自己的故鄉—湘潭,與人合資創辦民族工業,並且擔任董事長。經與中共外圍組織接觸,一九四八年蘇本善經地下黨成員許松圃介紹加入民革湖南地下組織。從此,蘇本善積極投身民主和平解放運動,在嚮往光明的道路上朝前迅奔。同年,與中共中央調查部取得聯繫,承擔了情報和策反兩項重要工作。由於蘇本善不顧個人安危,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曾受到中共中央調查部的嘉獎。
  一九四九年三月,湖南面臨和平解放的前夕,鑒於當時湖南政局「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尚處朦朧階段,形勢詭譎多變。當時主政湖南的程潛有意將與桂系著名頭目黃紹肱關係不錯的蘇本善調到湖南,以便鉗制桂系頭目白崇禧。而白也在竭力拉蘇讓他監視程潛。經過中共湖南地下黨的同意后,蘇本善任華中長官公署視察員兼湖南省財政廳長。這期間,蘇本善積極參加湖南和平起義工作,特別是暗地裡保護了很多中共地下黨員的安全。白崇禧從長沙撤退時,要求蘇本善為其負擔巨額軍餉,企圖席捲湖南金庫南逃,均被他巧妙拒絕。他玩笑式地回復白:我手上沒有一個子了,你硬要的話,長沙我還有二棟房子。面對昔日的「老朋友」的調侃,白崇禧對他也莫可奈何。
  湖南和平解放了。鑒於蘇本善對湖南和平解放運動的傑出貢獻,他陸續被任命為湖南軍政委員會顧問、參議、湖南省政府參事、民革長沙市委副主委、湖南省委顧問、湖南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第四屆湖南湖南省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常委。
  (七)
  蘇本善老人已於一九九六年故去了。在回眸老人一生軍旅的生涯,為維護民族的尊嚴常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回顧老人解放后曾受到不公正待遇身系囹圄的十幾年,似乎在解讀一部苦難頻現的民族史詩。面對這些浩如煙海的歷史斷片,我不禁停筆沉思,心裡倍覺沉重。老人在舊中國沉浮掙扎四十餘年,以自己正直嚴謹的情操抵禦著不良分子的侵入,以自己對民族和人民的摯愛,在血與火的民族戰爭中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即便沉冤數十年,他生前仍然保持著對人生的樂觀,仍然剛正不阿敢出錚言,仍然為祖國的統一和國家經濟發展在辛勞地奔走,仍然孜孜不倦地嚴格要求兒女們好好做人…
  在蘇本善老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兒女們為懷念父親,將他生前用過的書桌、物什保持著原樣。看到書桌上方湖南某著名書法家為他寫的幾個遒勁的大字,我突然明白了,蘇本善老人一生為之奮鬥的精神源泉正凝聚於魯迅的那句詩中:我以我血薦軒轅。
  2005年4月18日初稿於白沙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