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井底望天:TPP和反制措施

作者:sujie_alex  於 2011-12-1 14: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憂天|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作者:井底望天
++++++++++++++++
 
 
本來不想在這上面花太多功夫的,但是無奈看了中國的一些所謂專家們,尤其是人民大學的那幾位在英文媒體上面的傳達信息,覺得有必要在這裡清晰一下。希望中國相關的專家們下次研究問題的時候,視野放寬一點。

1.奧巴馬和希拉里倡導的美國新亞洲世紀,背景是什麼?

從個人和黨派的角度來講,當然和現在的美國經濟形勢和馬上要進行的總統選舉有關。奧巴馬的國內支持度大概是35%左右,當然要比美國國會的國內支持度9%好不少,但是從歷史數據來看,也是比較差了。

不過跳出個人和黨派角度來講,美國經濟確實面臨一個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很容易解決。

我以前說過美國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要25年左右。這種說法,引發了不少人的驚詫。但是最近王岐山老哥關於世界經濟可能面臨長期衰退,是很中肯的看法,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必須要做好最壞局面的備案。

美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問題,是多方面的。這裡就進行一點簡單的再論述(因為我的很多觀點說過不少遍了)。

第一個是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空心化。這個和技術進步有關,也和全球化的競爭環境有關。總而言之,美國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因為中間就業機會的消失,導致失業人口增加倒是小事。不過因為沒有工作機會,影響的是一代人的未來,這樣對社會的衝擊,是長期的。比如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們沒有工作,影響社會流動性,然後無法結婚生子,甚至導致5-10年的專業喪失,那麼對美國社會的深遠影響,是很要命的。

第二個是教育和科技。美國在小學和中學這個層面上的教育,總體來說是失敗的。最簡單地說,是無法提供美國僅有的一些行業,比如說高科技等等所需要的後備人才。這個導致了美國的高端技術人才不得不依賴於從世界其他國家去收割,而隨著美國經濟的疲軟,這種收割能力和機會都會大幅度縮減。而這種情況,會導致美國的科技地位從全世界領先上面消失。

大家都記得,英國曾經是工業革命的領先者,在蒸汽機和紡織機等等技術上一直領先。但是到了後來,德國的科技能力,比如說量子力學等等,都變成了世界的領先,由此導致了英國力量相對於德國力量的衰落。看今天,大概沒有人覺得德國比英國差吧。

而一個國家最關鍵的核心,在於科技能力,那麼美國科技能力的衰落導致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衰退,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個是經濟增長模式。美國以前的經濟增長模式靠的是信用擴張的消費帶動。這個要求的是美國的雙赤字支撐,靠的是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來填補空缺。而信用的大部分基礎,在於土地和上面的各類房地產估價。所以你看到大批經濟學家們,一直在談論房地產的重要性,就知道原因了。但是如果美國的房地產估價得以大規模攀升(比如大規模升值的人民幣在美國狂購房地產,就像1980年代日元的行為),也只是緩解了信用擴張的困難,並無法解決美國赤字驅動的問題。

第四個是生活模式。我前面說過,美國的汽車文化是美國現存生活模式的主要血管,而作為血液的石油價格,如果在面臨經濟蕭條的時候,還是100美元一桶,那麼這種生活模式的成本可想而知。

當然在我寫《大國遊戲》的時候,我也說過,如果油價高企不下的話,依賴海運作為主要工具的國際貿易,也會因為成本高昂,而導致全球化貿易向地區貿易轉換的趨勢。

那就是說,歐洲、亞洲和美洲為主要架構的三大經濟圈,將出現圈內內部經濟貿易趨於更加活躍,而跨區域貿易會相對消減的現象。

從這個角度來講,某些低端製造業產業,會尋找本地經濟圈的適當部分作為生產基地。比如說,北美的生產基地,應該是在美國的南部和中部一帶,墨西哥的部分地區,加勒比海的一些小國,以及南美洲的北部等等地方。如果你看到關於一些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工廠開始迴流,不要奇怪,就是我說的這種變化。

那麼對歐洲圈來講的話,我個人覺得愛爾蘭也許還行,但不認為南歐國家,可以承擔這種生產基地的任務。畢竟工人素質非常重要。

也許在阿拉伯半島,比如說沙特這樣,可以吸納一些外來勞工,比如說埃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等,又因為地大人少,不會對當地人口帶來太大的衝擊,是一個好一點的選擇。

當然,由於美國和歐洲本身的經濟問題,整個自己本地大圈的經濟貿易關係,可能活躍程度,都無法達到2008年以前的規模。

而目前看來,能夠繼續以一定規模增長的地區,大概就是亞洲經濟圈了。所以美國希望能夠在這裡分到一大塊,是自然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搞經濟轉型,要做到奧巴馬提倡的5年出口翻番,是有一定難度的。

因為美國出口佔世界出口貿易的大餅,大概是10%。要翻番,如果整個世界貿易大餅不能翻番的話,你奧巴馬只能把別人的餅份額,扒拉到自己的碗裡面。

而且美國的長途出口,相對於東亞圈的臨近國家的自己內部出口,也是有成本劣勢的,除非石油價格下來。或者美國的出口產品,以軟為主(金融保險等等),那又達不到振興製造業和減輕失業的目的。

而美國的擴大出口的首要市場,肯定是中國莫屬了。不管美國政客如何高喊要和中國貿易戰,都是些空話而已。
那麼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的談判結果又是差強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老想著空手套白狼,需要中國的幫助,又不肯出讓相對的利益。比如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還有對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各種非貿易壁壘,尤其是國會的國家安全壁壘,都不肯放鬆,只想讓中國單方面讓出實利,美國就大聲吆喝。

而中美兩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由於溝通出錯,變成的無端對抗,有破壞了合作的互信。結果就是,美國政府裡面的聰明人,聽取了中國外交界的聰明人的意見,以為只要美國拿起地緣遊戲的牌子,給中國施加強大的壓力,就可以成功地導致中國政府在經濟利益上的回讓。

從這裡可以解讀,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攪和,在澳大利亞的駐軍,和在緬甸的新動作。

其實這些都是在看中國的反應,如果中國覺得溫度太高,要對美國妥協,那麼TPP,隨時就是坑兒子,就成了美國老爹,去踢屁屁,踢那些東南亞乾兒子們的屁屁。

為啥這樣呢?因為美國看中的那部分中國內需市場的大餅份額,也是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大幹兒子,和其他東南亞小乾兒子們夢想吃的同一塊大餅。

美國領導的TPP,不是以美國市場為依託,然後令整個東南亞和東亞製造業產業鏈為此而整合的一套機制。美國領導的TPP,是美國作為一個貿易出口競爭者,和大家一起咬牙競爭的出口俱樂部。
而俱樂部的目標,都是中國的市場,美國如果能自己獨吃,還要帶群狼羔子分肉?
 

2.
 
前面說了一句,美國政府裡面的聰明人和中國外交界的聰明人,大概給了大家太多的聯想,這裡就多說幾句。

其實大家想要知道我對南海的看法,可以回去看我的《新年展望》裡面,專門對這個問題有過比較深入的闡述。

至於沒有看過的讀者,這裡就大概憑記憶,大致歸納一下。

我的看法,就是中國在南海的利益,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經濟(能源),一個是地緣戰略。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講,中國是必須堅持對南海的主權,要保證對這個地區的絕對控制。這個是沒有什麼可以商量的。

但是考慮到中國的軍力並不是用來威懾東南亞的鄰國,因此這種地緣戰略上的堅持,對這些國家並不是太大的顧慮。

而在經濟考慮上,就必須把南海的能源,和整個東盟和中國的市場整合放在一起。如果只是為了100%的堅持,而導致這個市場整合的失敗,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對中國和東盟各國,都是雙輸。

因此中國在南海的基本立場,一定是要以和平協商和雙贏的辦法,來解決大家的分歧,而不是簡單的訴諸於實力來解決問題。

但是在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之後,美國在困境中向中國提出幫忙的要求。我一直的建議,就是忙是可以幫,但是要互惠互利。中國可以買美國的國債,可以多進口美國的商品來降低貿易順差,或者增加美國的工作就業機會。那麼中國也要求美國取消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因為畢竟中國的產業升級,對美國出口有好處,而且中國升級后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是歐洲一些國家,又不是美國。

在這個時候,中國的戰略界,包括軍界,卻犯了一個錯誤,就是過多地表露,或者說表達了對傳統海權戰略的高度熱情。這個就對本來就是海權論發明者的老家美國的戰略人士,感受到了中國戰略界和軍界,對南海的認知,頗為類似於美國當年對加勒比海的熱情。

那麼中國的外交界人士,這個時候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個,就是放棄了在商言商的立場,在幫助美國的問題上,加入了地緣利益的要求。這種要求,是非常非常幼稚的。因為很簡單,任何國際地緣利益,不是靠經濟手段達到的,而是靠實力尤其軍事實力,實打實地打出來的。這種幼稚的想法,就是告訴美國人,如果你要中國在經濟上幫你,那麼你得在地緣利益上幫我。

這個想法,讓美國人覺得,我幹嘛要在地緣利益上讓渡好處,來換取經濟上的回報。我為啥不在你地緣利益上搞搞渾水,挑起衝突,然後我再用這個找出的牌,空手來套你的白狼?

第二個,就是有人開始傻乎乎地向美國宣稱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這個就讓美國找到了他們認為的一大突破口。

為啥是這樣?很簡單,核心利益是啥?核心利益,就是你不能放棄的利益,是你決心不惜任何代價,都要達到的利益。

比如說,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因為有人要搞台灣獨立,要把台灣從中國的領土裡給扒拉出去,那麼你就等著一場不計代價的戰爭,哪怕最後把所有的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都給你扔過去。
但是你不光要有決絕的決心,也要有實施的手段。美國之所以在台灣問題上越來越小心,是因為人家時不時都要做兵旗推演,發現台灣一開打,後果很嚴重。

那麼相對於南海,中國現在有沒有打破所有罈罈罐罐的決心,和可以實施相應的手段?兩方面都沒有。既然沒有,那麼高調幹嘛?想學希拉里,以為聲音大,咋呼幾句,就可以成事了?

這就是中國在外交上,被美國打了一個反擊戰的主要原因。

那麼美國之所以從奧巴馬上台之後,先是希望合作互動,到製造地緣熱點,來謀求經濟好處,是因為哥本哈根上的中美雙方的敗筆。

其實哥本哈根會議是歐洲人抬出來敲打中美兩國,希望能夠主導未來的國際經濟格局。而以當時的形式判斷,美國國內的阻力大大超過中國,只要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一翻盤,那麼奧巴馬的對外承諾,肯定玩完。因此當時中國的基本方針,應該是拖著美國一起,敷衍歐洲。

因為中國要搞新能源的心態是真的,但是又不想被歐洲人步步緊逼。那麼跟著美國一起,就是美國做,中國就跟著做。然後美國自己泡湯了,你就別怪中國也沒法幹了。

可是後來會議開成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彆扭,還有低級別的中方官員,指著奧巴馬罵這樣的情況出現。這個過節,後來讓奧巴馬用台灣軍售和接見達賴,作為報復手段。

當然出現這些小錯誤和誤判,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畢竟中國的外交基本路線需要更改思維,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需要更多時間磨合,只要方向正確,那麼有些小毛病,下次改進一點就行了。畢竟中國這100來年落後慣了,再次強大起來,肯定有人不習慣,慢慢人家也就習慣了,是不是?

主要就是中國自己的思路要清晰一點。我很久以前,就比較反感那種「和平崛起」的提法。

因為你「崛起」,就意味著改變現有的國際次序,會讓習慣了現在次序的一些國家,會有不確定感和疑惑。另外一個就是「和平」,似乎你只有和平一條路可以選擇,如果人家決定寧肯戰爭,也不允許你「崛起」,是不是你就不「崛起」了?或者是不是為了讓人家相信你是和平的,就要求你多讓渡些經濟利益來讓人家接受你啊?

後來有人提出了「偉大復興」,倒是有點靠譜了。

就是中國以前是做老大的,在做老大的時候,大家日子也是過得不錯,有很多年和平日子過的。倒是因為老大在1800年開始衰落了,海盜們沒人壓制了,倒是大家變成人家歐洲人的殖民地了。

所以周邊國家,是有歷史經驗作為參考,而無需擔憂中國的復興的。當然中國的最佳選擇是按照雙贏的經濟發展,以中國的復興,來拖動整個亞洲都可以過好日子的大復興。但是要是有人以武力威脅來針對這種復興,那對不起,老子也選擇武力復興。

美國的中國學者們研究中國歷史,據說發現中國的領導人們通常願意避免衝突。所以一旦外面人虛張聲勢,喊打喊殺,於是中國的領導人們就願意選擇妥協,嫁個公主,送到絲綢,就息事寧人了。

只不過這種想法,到了1950年代的時候,就碰了大釘子,給打了個鼻青臉腫。那個時候的領導人都是毛澤東和周恩來那號的主,豈是你虛張聲勢可以嚇倒的。後來就是周恩來不當外交部長了,換上了的也是血里來,火里去的陳毅,當然不是現在這些文質彬彬的白臉書生們。

所以看到這次奧巴馬亞洲示威之後,西方媒體各種得意洋洋的自我吹噓,告誡中國的相關人士,別當一回事。西方媒體大概沒有注意到希拉里和菲律賓總統會面之後,其車隊被人家菲律賓抗議者潑了紅油漆。大概也沒有人注意到美韓協定,還在韓國國會看到了催淚彈飛舞,當然經典的韓國農民和警察的大群架。

基本上,就是美國在亞洲拉起一幫小嘍羅,擺出一副要給中國難受的架勢,而同時又希望悄悄地和中國談判,能夠得到一些經濟好處,而且這些好處,還是亞洲的其他小嘍羅們留著口水想得到了。

而中國政府,就不要猴急猴急地忙著和美國接觸,趕快解釋,或者介紹一下中國未來的10萬億蛋糕,美國也會有份啥的。要是吊一弔人家胃口還好,如果是真的去破財消災,那就不要怪人家同樣的遊戲,會年年玩,月月玩,天天玩。

不是又有美國人要用美國欠中國的萬億國債,來賣台灣給大陸?拿中國的領土賣給中國,真會做買賣啊。那中國不如告訴美國,你給我一萬億人民幣,中國把加州賣給美國,很便宜啊。

中國其實要做的,就是告訴美國和周邊國家,中國會繼續給經濟降溫,讓經濟軟著陸。以後的市場大餅,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大,要想吃得上,大家自己競爭吧。

同時東南亞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重要,其他地方,比如說西亞和南亞,也該好好開拓經濟貿易了。
 
 
3.
前面談到就算中國的一些部門在南海問題上,犯了說得多的毛病,而不是立足於少說多做,但這也不是大問題。

而真正對中國利益會有比較大的損害,其實是美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開始建立軍事基地。

因為從中國周邊的邊界,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投放力最薄弱的地方,其實就是南海。可以說這裡是中國軍力攻守都最吃力的地方。

而美國在達爾文基地的駐軍到南海的距離,和中國海南島到南海的距離,差不多一樣。因此美國覺得這個海域,是美國可以展開軍事攻防最有力,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地域。

因此當東南亞各國希望在中國和美國的對抗中獲得兩邊下注好處的時候,這些國家可以接受美軍的訪問和共同演習,但是不接受美軍的駐軍,因為畢竟不希望徹底和中國鬧翻,那就是自己找霉頭了。

可是澳大利亞不同。因為這裡的人,和東南亞大多數不同,不光不是黃種人,而且還因為當年英國人扔到澳大利亞去屠殺當地土著的人,不是什麼善類,都是些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的罪犯。因此相比於從英國去美國或者加拿大的白人移民,這些人是沒啥道德底線的。而澳大利亞就是由這麼一小幫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

所以從前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比斯里,到前總理陸克文,都是強烈表示會和美國一起同中國開戰。而現在的總理吉拉德,開啟了和中國開戰的前線部署。
要是考慮一下,中國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澳大利亞現在的好日子,還全是靠中國需求拉動,這幫白人光頭黨的做法,別說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糊塗,連其原來的宗主國英國人,包括老一輩的澳大利亞政客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麼澳大利亞這麼做,有沒有考慮到會受到中國的反制,澳大利亞自己覺得其本錢在哪裡?
不是說嘴巴上有罵戰的國家,就不做生意。比如說,美國進口的委內瑞拉石油還不少呢。但是委內瑞拉會嚷嚷如果你美國打我,我就和你拼到底,或者叫誰誰老大過來幫手。你沒有聽到委內瑞拉說,我要和誰誰一起準備和你美國開戰,現在就把軍事基地搞起來。
要是這樣,我敢保證人家美國馬上就一滴油都不從你這裡來了。
澳大利亞引以為依賴的,就是中國必須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和錳礦石。
所以一旦中國要拿澳大利亞開刀,就意味著必須有兩件事情發生。一個是中國自身的鋼鐵業行業整合。另一個就是中國需要發現替代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來源。
其實在主要的鐵礦石儲藏大國,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都是中國可以依賴的來源。當然因為全球的富礦都是在南半球,這些地方的礦石品位沒法和澳大利亞的比,但是加上更多依賴於巴西和南非,以及非洲的一些礦石,也是可以擺脫對澳大利亞資源的依賴。
比如說幾內亞的三個新鐵礦,在5年之內產量就可能超過澳大利亞的BHP。
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講,有沒有可能找到替代中國的出口市場呢?
其中一個可能,就是美國開始對頁岩油的大規模開採,也許會帶動美國鋼鐵業的需求。從而為澳大利亞提供出口地。
前一陣看了一個數據,是比較權威的國際石油組織發布的預測,在2015年歐洲將會成為世界石油的最大進口地區,而2020年中國會取得歐洲。在這同時,美國對海外石油的依賴會大幅度下降。
我自己的判斷是,美國如果大規模開採頁岩油,可能會在10年導致美國國內石油開採量增加25%。當然如果共和黨人上台,那麼開放對阿拉斯加和沿海地區的石油開採,美國是有可能增加開採量到30-35%。再加上加拿大沙油的擴大規模,考慮到美國的石油用量已經到頭,汽車節油效率越來越高,還是有可能到達石油來源美洲自給自足的。
這個時候的美國,在搞亂中東上,顧忌就要小多了。而歐洲,最主要是中國,就要比較頭疼了。
中國要想自保,那就是盡量將能源依賴從油到電轉換。畢竟要搞核能,哈薩克到中國北疆,鈾礦不少。最不濟,中國的煤炭大把。倒那份上,誰還顧得上清潔不清潔。
而且中海油在美國的入股,也應該搞到點技術,可以在中國開採頁岩油吧。
 
 
4.
 
美國這一次發動的亞太攻勢,主要是兩方面的。一個是軍事同盟和合作性質,一個就是TPP代表的經濟合作。
攻勢發動的總號角,是希拉里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文章,而其高潮,就是奧巴馬在澳大利亞達爾文發布關於駐軍的消息。
然後奧巴馬就是等著在印尼的巴厘島開會的時候,會見溫家寶總理,以此觀察中國政府的反應。從雙方會面是由中國方面提出來看,美國現在是頗為自得,認為自己佔了上風。
當然因為中國政府面臨2012年的換屆,因此正式的官方回應,應該是還沒有定案的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而在這一段時間,中國政府自身內部的政策辯論,也應該達到一個高潮。
其實看一看整個中國輿論的討論,可以了解不同想法的思維。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不了解歷史的發展給我們這些後人的經驗,也不好好分析未來的前景預案,那麼現在的政策,不管是硬還是軟,都摸不著真正的脈搏。
之所以這個系列,主要著眼點是在TPP,是因為我個人認為,美國要想維持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霸權地位,是有相當的難度的。
美國的獨霸亞洲海權,是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奠定的,畢竟美國海軍和陸戰隊差不多是打垮日本帝國的主導力量。但是隨後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得美國在亞洲的陸上霸權受到打擊,不過海上霸權仍然維持。
而隨著中國的全方位實力的增加,尤其是軍隊現代化的大規模實行,在不對稱戰略的指導下,中國的戰術和武器系統,以二炮為基礎,專門增強了限制美國海軍自由行動,增加美國在亞洲軍事干預成本的反介入戰略,使得美國的海上霸權遇到了難以為繼的局面。
如果美軍的自由行動不能保證,那麼美國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安保條約,就變成了廢紙,那麼人家就不太樂意交口惠而實不至的保護費。
那麼要保持這種軍事控制局面,面對解放軍的不斷現代化,美國就必須大力投入在軍事技術開發上面的資金,以保持可以繼續維持一到二代武器領先的優勢。而這種資金要求,在美國國內問題重重,財政赤字面臨削減的情況下,就是說國會超級委員會失敗而導致1萬億美元的自動國防預算削減的大背景下,如何維持這種軍事控制局面,是需要美國人民在民生上做出重大犧牲。
要大炮,還是要黃油。
當然最好的意圖,就是反正解放軍的打擊能力已經覆蓋第一島鏈,並對第二島鏈的關鍵點關島形成威脅,那還不如美國的主要基地退遠一點到達爾文,然後讓島鏈的國家們自己也一起上,走上前台和中國對抗。
而達爾文基地的主要意圖,不光是針對南海,還因為這裡進印度洋比較容易。因此這個基地的到位,自然會作為主要的支持,使得美國可以進行緬甸的政治經濟外交攻略。
其實美國一直尋找可以敲打中國的手段。因為雙方經濟關係過於密切,任何對付中國的動作,必然導致國際經濟的崩潰。比如美國現在通過的制裁伊朗法案,本來其中關鍵是制裁伊朗中央銀行,就是誰和伊朗中央銀行有貿易往來,就不能和美國做生意。這樣的話,所有中國的大銀行(還有日本的大銀行),和美國的經濟聯繫必須砍斷。
如果這一招一出,你可以想象第二天紐約的股市會跌到幾位數。
那麼美國一直想找的法子,就是一個不對稱的手段,可以導致中國經濟受到打擊,而又不會導致全球經濟跟著崩盤。有些人就認為,在印度洋上面針對中國的能源通道,做點小動作,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本來關於中國和美國在亞洲的實力消長,一種看法,就是認為現在的世界處於當時英國和美國的地位交換的情景。因此美國逐漸消退,中國來填補實力空白,是相當於當年英國霸權交給美國的和平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如何獲得相應的利益補償,從而不折騰的讓出位置來,是權力轉換的關鍵。
另一種看法,就是美國完全不願意麵對衰落的事實,而希望用仍然佔優勢的軍事實力,不惜戰爭來阻遏這個局面。這樣的情形,就是當年德國和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兩敗俱傷的局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結果就是中國無法崛起,美國必然衰落,歐洲和俄羅斯坐收漁利。
而最有可能的局面,就是美國不肯讓出在亞洲的老大位置,但又不願意用軍事衝突解決問題,但有沒有完全的實力主導局面。這種情況就需要美國和中國在亞洲達成一個協議,就是中美在合作之中分享地位。
如果按照以前的次序,就是美國100對中國0。那麼要是中國可以成功把美國趕出亞洲,就是美國0對中國100。美國宣稱你別想趕我走,我還要當老大。結果你又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局面,那麼就會是90對10,80對20,一直到50對50,平分秋色。
等到中國實力上來了,自然局面就要倒過來,從50比50,最終到90比10。
而在這個時候,東南亞國家的態度如何,他們願意把支持放到那一邊,就對這種博弈的結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也是我反對在南海利益上,喊「核心利益」的高調姿態的主要原因。因為這種喊法,是把這些國家推到支持美國的一邊。
本來在1990年代,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已經比較反感了,並且菲律賓還把美軍從蘇比克軍事基地給趕走了。但是隨著亞洲金融危機把東南亞國家們給收拾了之後,大家就更加熱衷於和快速發展的中國拉關係。這個時候,唯一哭著喊著要美國爸爸回來的,是新加坡的李光耀。
考慮到中國在軍事實力上需要更多的時間發展,在深海開採石油技術上,也是最近才慢慢到位。而且最主要是考慮到伊朗的核危機會在3-5年的時間段里,逼迫美國不得不攤牌。那麼中國正式提出南海核心利益和開始強硬動作,應該考慮在這個時間段。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200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後,需要一定的時間,好好發展大湄公河構架,那麼以寮國、泰國和柬埔寨,並且外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邊穩定緬甸,那邊搞好汶萊,這樣中國在南海有所動作的唯一反應激烈國家,只有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三國。
這樣的局面出現,才有利於中國在南海海域的動作。在這之前,先忙於勘探,搞清楚下面有多少東東。偶爾出動海上城管,搞到西方石油公司無法和越南、菲律賓開採就行了。
就算不用城管,俺們漁民不是經常打撈人家的探測器嘛。
不過亡羊補牢,也不是太晚。只要習近平老哥在訪美的時候,絕不鬆口。中國這邊加緊出巴基斯坦,加緊大湄公河經濟合作,爭取在東盟中間拉出一條裂縫出來,等美國在中東大動作,中國就在南海動作。這才是近期要用的法子。
 
 
5.
如果看中國今天的輿情,你就知道讀史是多麼的重要。
看著一幫子人們整天嚷嚷要踏平這裡,要掃清那裡,可以想象一下,當年德國崛起的時候,在排斥了老丞相俾斯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手下的一幫少壯派人馬那種飲馬大西洋的氣派。
在中國今天軍力還比較薄弱的時候,就這麼張揚,可以想象一下,未來中國軍力大爆發的時候,是不是有人的鼻子可以升到天上去。
記得看到一個香港的笑話,是說香港的股票經紀的鼻孔,是按照恆生指數的高低來看的。如果股票高,鼻孔就開在天上,如果股票崩盤,鼻孔就在人家的鞋底下面。
看一下老祖宗孫子的教誨,頭一句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今天的人們,得好好沉下心來,不要那麼浮躁。
解放軍現在開始成立戰略部,最起碼是開始全軍統籌主要的戰略問題。解放軍自從建國以來,一直都是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一個就是從單純的陸軍,發展成高度集成,集合陸軍、海軍、空軍,加上戰略導彈部隊、網路部隊、特種部隊等等,以及未來的太空部隊,為一體的多兵種立體系統。
另一個就是從建國以後,經歷了幾十年的裁減人數,提高武器系統的軍隊現代化過程。
在中國基本上可以保衛陸上領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護中國的海上領土、太空領土,和其他的非領土國家利益,自然要求解放軍必須進行轉變。而對中國本身國土的十大軍區規劃,慢慢也要被以戰區為目標的規劃取代。比如說,以後的軍區可能還是叫蘭州軍區,但是戰區規模可能就必須包括中亞。那麼現在看來,基本上以後就會有中南(印度洋)、南海、東海(涵蓋台灣)和東北亞等區分了。
當然光有解放軍內部整合是不夠的。必須有國家安全委員會那樣的協調組織,然後還有政府其他各部分的分工,那麼在對外策略上,就會不同的手段,由不同部門主導。可能有國防部牽頭進行軍事打擊,或者財政部(外貿部)進行經濟制裁之類,或者情報部門和特種部隊的實施小手術等等,都必須協調。
現在美國在亞洲的布局,主要在兩個看點。一個是經濟布局,要看TPP如何踢日本的屁股。現在日本的主要輿情,支持者看TPP好像諾亞的方舟,上不去就完蛋了。反對者看TPP好像美國的新黑色艦隊,是用來更好的殖民日本。
如果TPP不能把日本包括進去的話,就沒有啥子分量。如果把日本加進去的話,就要考慮到美國船長和日本大副的分贓問題,畢竟大家經濟沒有互補性,兩位領導掐起來,結果如何,相當大看頭。而日本民間輿論基本上認為,現在的日本政府,大概賣國的能力是大大的,保護自己利益的能力是小小的。
中國當年加入WTO的時候,是花了高昂的代價,才拿到入場券的。現在美國的玩法,就是俺不滿意你的出價,現在要開一個更高級的俱樂部,讓你花很大的血汗錢來買門票。

其實就是美國自己要拋開現在的食堂,另開一桌子。
那麼中國的應對,也是有三個。一個就是巴巴地看人家另開一桌,死皮賴臉要去湊數,人家就猛抬價格,斬你沒商量。
另一個就是吃著現在的一桌,靜觀待變。
最後一個就是用自己的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圈,和東南亞10+1這兩台桌子,自己也開新餐館。
其實就是相當於美國不許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那麼中國只好自己搞天宮,然後看著國際空間站慢慢衰落。
當然這樣做法的不好處,就是讓東北亞的那兩個,和東南亞的幾個小丑,以為自己是皇帝公主不愁嫁,繼續推高要價。
我提出的到其他地區搞搞新意思,其實就是解決這種問題的對價。在東北亞,可以看看開發一些大圖們江,在東南亞可以看看開發大湄公河,這樣的話,慢慢讓這些地區的內部也開始出現親疏有別,那麼以後還價就比較爽一點了。
但是開拓西部,就牽扯到美國的亞洲動作第二個熱點,那就是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
美巴關係因為美國空襲巴基斯坦邊防哨所,導致28位巴基斯坦士兵喪命,而引發了全面的危機。美國的阿富汗通道被卡死,而北邊的通道依賴俄羅斯,又因為敘利亞問題、美國反導系統針對俄羅斯問題,和現在開始惡化的科索沃問題,會形成非常微妙的局面。
如果美國兩邊通道都不可靠,那麼撤軍阿富汗就成為定局。這個時候,阿富汗南部和東部形成的權力真空,需要中國和巴基斯坦填補,北面和西面的權力真空,需要俄羅斯和伊朗填補。
其實巴基斯坦的反擊措施,並不在於攻擊美軍,或者趕走美國在巴基斯坦的無人機基地,而是在於杯葛馬上要在德國召開的阿富汗未來大會。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的參與,阿富汗的未來規劃,就是一個零。
我曾經提議過,中國可以考慮在巴基斯坦建設商品糧基地,把巴基斯坦作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可以考慮到一個海外基地。一旦美軍被趕出去,這樣的規劃,就應該出台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同往錫安 2011-12-4 15:47
沒看~但願以後能有時間靜下來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