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摘]鄭小民:市場經濟與奶牛賣奶

作者:sujie_alex  於 2011-4-8 23: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文|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江蘇一普通民工 鄭小民
***************************
奶牛有個特點﹐就是如果牠一天正常能產一百斤奶﹐那麼當你把這一百斤奶擠出來后﹐第二天牠還能產一百斤。可是如果今天你只擠50斤出來﹐那麼明天你還是只能擠一百斤出來﹐而不是150斤﹐這是因為牠的奶包的容積是有限的。所以牠這個特點可以總結為﹕在產奶能力的範圍內﹐產奶量完全受擠奶量的制約﹐與擠奶量相等。
 
假設兩頭奶牛和60隻猴子生活在一起﹐奶牛產奶給猴子喝﹐猴子拔草給奶牛吃。再假設一頭奶牛一天需要吃二百斤草﹐能產一百斤奶﹐那麼兩頭奶牛一天就需要四百斤草﹐能產二百斤奶﹔60隻猴子一天需要喝二百斤奶﹐能拔四百斤草﹐那麼這兩頭奶牛和這60隻猴子就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牠們的生產沒有相對過剩﹐也沒有不足﹐供需平衡。牠們之間是共同勞動﹐共同消費﹐各取所需﹐誰都不剝削誰﹐誰都不掠奪誰﹐僅僅是分工不同﹐產品不同﹐牠們之間是「共生」關係。為了防備飢荒﹐牠們還建設了倉庫﹐把有時候剩餘的產品儲存起來。如果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牠們的經濟形式屬於公有制﹐屬於產品經濟﹐也就是計劃經濟。
 
有一天﹐從天堂上下來一位經濟學家給動物們上課。這個經濟學家說﹕「你們搞公有制是錯誤的﹐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應該搞私有制﹐讓有能力的富裕﹐讓沒有能力的貧窮﹐這樣才能激發出來積極性﹐經濟才能發展。」奶牛聽了課之後感覺到自己吃虧了﹐牠要把牠的奶變為商品﹐讓猴子拿草來交換。牠們的要價是四斤草換一斤牛奶(商品之間互相交換的數量比例就是價格。這個比例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但是在這裡為了研究的方便與全面﹐你可以任意假設﹐就是一斤草換二斤奶也行﹐反正它們之間得有一個交換比例﹐才能交換)。這樣猴子們就拚命去拔草﹐一天下來﹐只拔了五百斤﹐就只換到了125斤奶﹐顯然吃不飽。而奶牛們呢﹐甲奶牛因為廣告做得好﹐或者牠的奶的質量確實好﹐所以牠的奶全部賣光﹐收穫四百斤草。牠吃了二百斤草后﹐還剩餘了二百斤。牠望望那一小堆草﹐興奮地想﹕明天這一小堆草又會增加二百斤﹐以後每天都會增加二百斤﹐哈哈﹐不久就會成一座山﹐我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了。可是乙奶牛就慘了﹐牠的奶只賣掉25斤﹐只換來一百斤草﹐不夠吃的﹐產奶量也下降了。
 
下面我們從奶牛和猴子的整體來分析結果。猴子的勞動量雖然比原來增大了很多﹐產草量也多了25%﹐但是牠們的生活反而下降。而多產的這些草對牠們這個整體是無用的﹐猴子不吃它﹐甲奶牛也不吃它﹐只是聚集起來讓甲奶牛看著高興。甲奶牛的財富增加了﹐但是奶的總產量卻下降了37.5%﹐牠們雖然還有75斤的生產能力﹐但是因為猴子買不起﹐所以牠們這75斤的生產能力就浪費了。所以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無用的生產能力增加﹐有用的生產能力下降。
 
經濟分析家野豬興高采烈地報導﹕「實行新體制后﹐動物們的勞動積極性顯著提高﹐今年青草的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5%﹐GDP增加100%。」
 
受奶牛的啟發﹐猴子內部強壯的也認為自己吃虧了﹐就鬧著分開單幹。結果強壯的猴子每天可拔20多斤草﹐能換六七斤奶﹐自己吃不了就用來洗澡﹐說可以美容﹔而老弱的猴子一天累死就只能拔五六斤﹐只能換一二斤奶﹐哪裡夠吃的﹐餓得半死。一個有理智的猴子看不過去﹐就勸強壯的猴子不要單幹﹐回歸集體。牠說﹕「你們也有老弱的時候﹐現在你們強壯﹐生產得多﹐實行集體制度似乎吃虧了﹐可是等你們老弱的時候﹐你們就會從集體那裡找補回去的。從長遠看﹐你們並不吃虧﹐反而一輩子都能生活得很好﹐而且我們每一個都能生活得很好﹐都不用為自己的養老擔心。」然而﹐強壯的猴子們都聽不進去﹐反而嘲笑這個猴子不懂經濟學。
 
這邊猴子有餓得半死的﹐而那邊乙奶牛的奶子漲得跟燈籠似的﹐直埋怨需求不足﹐把剩餘的奶往河裡擠。富裕的猴子則高興得說﹕「現在真好﹐牛奶供應真充足﹐要多少有多少﹗哪像以前吃大鍋飯的時候﹐定量﹐60個猴子總共只有125斤﹐吃都吃不飽﹐別說洗澡了。」
 
後來﹐乙奶牛為了能競爭過甲奶牛﹐就把價格降低﹐而甲奶牛也跟著降低﹐乙奶牛失敗﹐最終餓死﹐只剩甲奶牛了。奶的總產量也就只有一百斤了﹐多數猴子們的生活也就更差了。競爭和壟斷是相生相滅的。看到甲奶牛發了大財﹐將來還會有奶牛出來﹐與甲奶牛競爭﹐可是情況還會和上面的一樣﹐不是有一些奶牛很慘﹐就是有一些猴子很慘。
 
弼馬瘟孫悟空一次偶然下界遊玩﹐看到他的子孫很多都餓得奄奄一息﹐大吃一驚﹐慌忙向玉帝稟報。玉帝不信﹐邊剔著牙邊說﹕「野豬不是說GDP增加100%了嗎﹐猴子的生活應該比過去好﹐怎麼還有挨餓的﹖」派千里眼一望﹐果真是實。玉帝就說﹕「各位愛卿有什麼妙法﹖」大學士太白金星出班奏道﹕「慣例﹐每隻猴子每年都要向御馬園交一百斤青草的稅﹐我看免了這稅就完全解決了。但是免了稅後﹐馬又不能不吃草﹐我看這草就全部由甲奶牛出﹐甲奶牛最富。這不僅稅沒有減少﹐而且還能減小貧富差距呢。」眾神仙連稱妙妙妙。太上老君冷笑著說﹕「杯水車薪啊。一百斤青草能換25斤牛奶﹐這25斤牛奶分到365天里去﹐一天就是六錢八分四厘九毫﹐按西秤就是34.25克﹐也就是兩小口﹐那餓得半死的猴子一天多吃這麼點牛奶就能飽﹖再說﹐給奶牛加了稅﹐奶牛也不是傻冒﹐牠勢必要給牛奶加價﹐結果猴子的生活會比免稅前還要糟糕﹐大學士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常識都不懂﹖」玉帝白了他一眼﹐譏諷他說﹕「你有什麼好法子就說出來吧。」太上老君把手一袖﹐說﹕「吾知吾不言。」
 
哎﹐原來多好的世界﹐硬被那位天堂上下來的經濟學家給破壞了。一步錯﹐步步錯﹐後面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錯誤的基礎上打補丁﹐儘管補丁摞補丁﹐也仍然不能恢復到原來美好的樣子。
 
市場經濟同奶牛賣奶的本質和現象都一樣。市場經濟里﹐產品的產量既受生產能力的制約﹐也受銷售量的制約。在生產能力內﹐消費者購買多少﹐企業就能生產多少。如果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那麼產品的產量也要跟著下降。因為商品交換﹐富人聚集了大量的財富﹐這就產生許多窮人。窮人的購買力很小﹐這就使窮人需要的那些產品的產量受到限制﹐這部分生產力也就發展很慢﹐或者大量閑置﹐甚至萎縮。這就造成了一邊是窮人急需消費品﹐一邊是生產力發展很慢甚至閑置的矛盾局面。而富人呢﹐他們的財富中的大部分對他們的生活是沒有一點用處的﹐例如比爾‧蓋茨有幾千億美圓的身家﹐他自己能花多少呢﹐他那麼多房子自己能住幾間呢﹐只是讓他看著興奮﹐但是他們還要拚命的聚斂﹐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聚斂財富是動物和人的本性。他們要聚斂財富﹐那麼社會就要加班加點為他們生產﹐無用的生產能力增大﹐無用的東西﹐例如遊艇﹑別墅﹑轎車﹑景觀﹑高鐵﹐也增加到很多﹐直到相對過剩。然而窮人需要的東西﹐因為窮人沒有錢買也會出現相對過剩﹐致使產生經濟危機﹐而且致使有用的生產能力提不起來﹐有用財富的產量也提不起來﹐就造成了窮人想好也好不起來的局面。市場經濟表面看起來是熱鬧的﹐是繁榮的﹐可是無用工太多﹐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極慢的﹐最底層人的生活幾千年都沒有多大改變﹐住的還是幾千年前就出現的茅草屋﹐穿的還是破衣爛衫﹐有病還是等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4 15: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