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時代的輓歌——數碼風潮終結柯達百年傳奇

作者:trunkzhao  於 2012-2-1 10: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1評論

數碼風潮終結柯達百年傳奇
 新華網 ( 2012-01-13 12:11:36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柯達用自己潛心鑽研的技術,為人們烹制出一場科技盛宴,最終卻發現餐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發自紐約 2012年,對被破產傳聞折磨得焦頭爛額的柯達公司來說,也許真不是好年頭。剛剛過去的1月3日,柯達在新年第一個交易日,便再次遭受沉重打擊。
    因其股票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天跌破1美元紅線,公司已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警告:如果股價在今後6個月內仍不見起色,將被迫從紐交所退市。
    從昔日「藍籌中的藍籌」到如今面臨被「驅逐」的悲慘命運,人們不禁唏噓,那個曾陪伴無數人成長的「黃色巨人」可能真的快要倒下了。

曾經的光輝歲月

    柯達最近的困境始於去年9月底《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稱柯達聘請了在破產及資產重組方面享有盛名的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進行業務諮詢。
    此報道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柯達即將破產的消息傳遍華爾街,投資者爭相拋售手中的柯達股票,導致公司股價當天暴跌近54%,首次跌破1美元,約3億美元的市值幾小時內蒸發殆盡。
    新年伊始,《華爾街日報》的另外一篇文章,再次將投資者對柯達僅存的希望徹底打碎。報道稱,如果柯達出售部分數碼專利的最後努力,仍以失敗告終,公司可能最快在本月底或2月初提出破產保護申請。為此,柯達已經開始與潛在貸款人進行協商,做好準備,讓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維持運營。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一旦柯達尋求破產保護,公司將在法庭監督下出售約1100項專利。
    雖然柯達公司在創出每股37美分的歷史低點后,宣布部門重組、加快轉型,但是這一切似乎怎麼看都有些亡羊補牢的味道。難免讓人扼腕嘆息,作為美國的產業象徵之一,柯達承載著太多的榮耀與夢想,以至於無法不讓人懷念。
    當1877年最初的照相設備剛剛問世時,攝影還是件相當複雜且神秘的事情。但是在19世紀80年代,懷揣著「讓照相變得像用鉛筆寫字那麼簡單」的願景,柯達公司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發明了第一卷伊士曼膠捲,取代了笨重的玻璃感光板。
    膠捲時代,柯達佔據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攝影的代名詞。「你按下按鈕,我負責其他。」在柯達的第一個戶外廣告上,一隻手高舉著柯達相機,旁邊是伊士曼自信的如是承諾。1888年,伊士曼發明了歷史上第一台小型相機,並模仿快門的「喀噠」聲為其起名為「柯達」,從此改變了攝影的方式,一舉獲得成功。
    隨著時間流逝,柯達走進20世紀,推出僅售1美元的小巧「布朗尼」相機,其使用的膠捲也僅有15美分,照相機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之後幾代美國人的攝影入門相機。
    1981年,柯達公司的銷售額一舉衝破100億美元,成為業界無可匹敵的翹楚。

盛極而衰

    然而,就在柯達沉浸在其膠捲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中,流連忘返時,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向新的時代。
    在上世紀90年代,數碼相機走進千家萬戶后,便在隨後短短數年間,迅速侵蝕傳統膠捲相機的絕大部分市場。與此同時,移動存儲設備的不斷擴容、電子相冊等新型顯示介質開始出現,使得照片突破相紙的限制,各種社交網路的興起,讓照片分享變得愈加便捷。這一切,給傳統的攝影產品製造商,造成巨大衝擊。作為這一行業的領頭羊,柯達首當其衝。
    由於膠捲銷售的日益萎縮,柯達傳統影像部門2003年的銷售利潤從2000年的143億美元銳減至41.8億美元,跌幅高達71%。
    不僅如此,隨著競爭對手數字攝影技術不斷進步,柯達在全球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即使在本土的美國,2007年,柯達數碼相機份額下滑至9.6%,排名市場第四;2009年份額下滑至7%,排名跌落至第七。
    從2005年開始,柯達幾乎年年虧損。為節約經營成本,柯達不得不一次次裁員瘦身。時至今日,柯達公司的全球員工人數已經從鼎盛時期的14.5萬銳減到將近1.9萬。
    去年柯達被《財富》雜誌選為「美國500強公司十大爛股」。據紐交所統計,從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達股價跌幅為93.7%,令人咂舌。
    有人將柯達今天的衰落,歸咎於其在膠捲業務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常說「窮則思變」,在歷史的變革中,成功者為光環所累,的確容易缺乏改革創新的動力和勇氣。
    畢竟轉型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事實上,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世界上絕大多數照片仍採用膠片感光技術拍攝,美國傳統膠捲市場的銷售增長速度曾高達14%。佔據市場統治地位的膠片、隨處可見的照片沖印店,不僅為柯達持續帶來豐厚利潤,而且早已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作為這一領域毫無爭議的霸主,柯達不敢貿然大舉轉型至前景尚不明朗的數碼市場,保守地希望在傳統膠片和數碼領域齊頭並進。

轉型之痛

    實際上,柯達已經算是數碼領域的先行者,早在1975年,柯達就率先發明了第一台數碼相機。然而,數碼產品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柯達的預料。在對手們紛紛拋棄傳統膠片業務,大舉轉向數碼市場時,柯達還在猶豫不決。
    2000年底,膠捲需求開始停滯。兩年後,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僅僅約為25%,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柯達彩印店在中國的數量達到8000多家,這個數字是肯德基的10倍,麥當勞的18倍!這些店鋪在不能提供足夠利潤的情況下,正在成為柯達戰略轉型的包袱。
    同樣,儘管當時柯達在美國數碼相機市場的銷售額,僅次於索尼,位居第二,但這一成績卻是以每賣一台相機虧損60美元為代價換來的。
    為了加快跟上數碼時代的步伐,柯達隨後進行了兩次重大戰略轉型。
    2003年,柯達正式宣布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將業務重心全面向數碼、醫療影像以及噴墨印表機等傾斜,毅然決然更換了公司已經使用了30多年的「黃盒子」和「K」標誌,以彰顯公司擁抱數碼時代的決心;2007年,柯達公司實施第二次戰略重組,全球裁員2.8萬人。雖然2007年成功扭虧為盈。然而,不幸的是,柯達還在轉型中痛苦掙扎時,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使得市場需求極具萎縮,扼殺了柯達短暫的復甦勢頭。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柯達在其轉型過程中因為作風保守、缺乏戰略性前瞻,已經錯過最為珍貴的歷史機遇。而後柯達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經不足以挽回公司走向衰落的命運,而且柯達所選擇的新商業模式也很難奏效。
    於是,柯達用自己潛心鑽研的技術,為人們烹制出一場科技盛宴,最終卻發現餐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

也許並不是偶然

    縱觀柯達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在80%的時間中一直是領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後面。
    有人預言,柯達盛極而衰的歷史,將成為商學院中研究企業戰略失敗的經典案例,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其實柯達淪落到今天,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時代的車輪不會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跟上,註定會被無情地拋在時代後面。當攝影技術從「膠捲時代」大踏步進入「數字時代」時,柯達表現出猶豫、躊躇、遲鈍,而對手卻已開始狂奔。直到蘋果這些高端智能手機登上舞台時,柯達早已脆弱得不堪一擊。
    其次,創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將創新技術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也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柯達擁有一系列高價值的數字技術專利,在2008年到2011年間,柯達靠出售部分專利許可權和打專利官司,收入19億美元,十足是個專利巨人。但儘管柯達是數碼相機技術的鼻祖,並在過去的10年間陸續推出創新數字技術產品,但卻始終沒有尋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
    這讓人不禁想起同樣來自羅切斯特城的著名科技公司施樂。施樂發明了第一個計算機滑鼠、第一個乙太網、第一個個人電腦圖形介面運行系統、第一台激光印表機……然而,除了印表機,施樂在其他源於這些發明的業務中,從未成為強者。
    此外,所謂「相關產業」並非真的那麼「相關」,並非可以輕而易舉地觸類旁通,而貿然進入全新領域更多時候並不是個好主意。上世紀80年代,為彌補膠捲業務的迅速萎縮,柯達擴張進入化工、浴室清潔用品以及醫療檢驗設備等多個領域,結果證明完全是在燒錢。
    從某種程度上講,柯達的衰落也許是時代的必然,人們為柯達傷感,不僅因為它為攝影行業帶來巨大變革,更在於這家百年公司曾如此之深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柯達時刻」這一特有名詞會隨著柯達公司的破產而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中,但毋庸置疑,又會有新的科技企業繼續用人們無法預想的技術,改變著我們這個世界。
    柯達公司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在77歲時不堪疾病纏身,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留下的遺言中寫道:「我的使命已經完成,還等什麼呢?」也許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他親手締造的柯達。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4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2-1 10:24
當年曾與柯達CEO同機鄰座,相談甚歡。
回復 oneweek 2012-2-1 10:41
this post is well organized.
回復 trunkzhao 2012-2-1 11:14
fanlaifuqu: 當年曾與柯達CEO同機鄰座,相談甚歡。
How many years ago?
回復 trunkzhao 2012-2-1 11:15
oneweek: this post is well organized.
So you mean the posts before were not?
回復 oneweek 2012-2-1 11:21
trunkzhao: So you mean the posts before were not?
some were.
回復 fanlaifuqu 2012-2-1 11:22
trunkzhao: How many years ago?
maybe 15-18.
回復 Lawler 2012-2-1 11:33
不勝唏噓
回復 Giada 2012-2-1 13:51
聽著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很不幸是事實。
回復 nierdaye 2012-2-17 17:47
非常的令人感慨和惋惜。不過,科技大潮滾滾,沒有公司能夠倖免。創新+市場,這個才是能夠兩條腿走路。看看國內的海量山寨,海量的供應鏈的最低層的工廠,真的敞開競爭,如何生存?

另外,我記得保定還有一個膠捲廠,現在如何了?

還有幾個人記得中國的陝西咸陽的中國彩色顯象管生產基地?希望我們的各級地方政府能夠學習和總結經驗。
回復 牛妞妞 2012-2-17 21:45
可惜啊!
回復 trunkzhao 2012-2-17 22:25
牛妞妞: 可惜啊!
真的很可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