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並歡迎新華社演民主假戲
張三一言
[一]、我對新華社文章的基本態度
2007年11月11日新華社刊發了《中共十七大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布局》一文。因為訪問(記要和評論)的是本文是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和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而不是鄧力群和張維迎類;就形格勢禁所限,所作評也可算是中規中矩了。
還有:
增量比停滯好,比減量更好;
談民主不談民主好,比談反民主更好;
壓力下的偽善比壓力下的真惡好,因為偽善到底就和真善差別不大了;
被民主潮流裹脅向前挪步比反潮流而動好;
黨內出現意見分歧比鐵板一塊好;
演民主假戲比行專制真事好,因為可以假戲真做。
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為就事論事,新華社文的取態是積極的;對此文我持基本肯定態度。
[二]、不能混淆的大是大非
我雖然基本肯定新華社這篇文章,但是面對大是大非問題則不可含糊,不可混淆。新華社此文把「社會主義民主」和我們共識中的普世價值的民主混為一談;且有意用他們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取代我們的民主。這是必須認真區別開來的──共產黨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即憲法規定共產黨一黨壟斷政治權力的「民主」(「黨主」);是權力在黨,權由黨授的「民主」(「黨主」)。我們普世認同的民主是主權在民,權由民授的民主,而且是必須經過自由選舉程序授權才能作準的民主。
[三]、對俞可平的肯定
問題在於,在本文中,被視為黨內民主派的俞可平認同了「社會主義民主」之說,實際上也把共產黨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我們普世認同的民主混為一體。所以有必要談談俞可平。
有人因此否定俞可平的民主,說他有幫助共產黨欺騙麻醉人民之嫌。我認為這個評論是有一定理由的,但不是絕對,也不是事實的全部。
我是這樣理解的。我認為俞可平不可能分不清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民主」和他心目中的民主是本質不同,甚至相反的東西。他之所以不在此時此地加以區分清楚,是基於形格勢禁和策略需要。若俞可平把問題黑白分明地劃清界線,結果大多會失去了體制內地位和影響力,大概根普通的民間異議分子沒有什麼不同了。為了生存和保持力量,含糊是必要的。保持了地位和影響力,就可以用糊裡糊塗的態度假戲真演,假言真行。弄假成真──所謂和平演變,其中內容之一指的就是這樣的事理。所以,我對所有體制內的人利用黨的語言和概念灌入新內容,把它「異化」掉,做出新東西來,都表示諒解、理解和支持。
但是,怎麼消除其欺騙性作用?
我想,在今天網路時代,是能夠做到既支持其積極面又消除其消極面的。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在支持的同時不缺少地,繼續地揭露共產黨欺騙意圖和分清不同的概念。這樣人們就可以明白:俞可平等人正在做的是正面積極但同時又是有缺陷的事;概不抹煞正面積極事物,達到支持的目的,又不受消極負面東西毒害。
[四]、分析新新華社的幾個誤導點
誤導點一。《新華社》:「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將如何深化?」
導正──共產中國過去二三十年來和現在都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只有行政改革;沒有民主改革,只有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反民主改革。
誤導點二。《新華社》:「中國民主政治:將遵循增量民主之路」
導正──不要誤解為曾經或現在「走民主增量」之路 只是有可能被迫走民主增量之路,也可能走民主定量不變之路,更可能走民主減量之路。
誤導點三。《新華社》:「他(俞可平)認為…「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民主的重視和推進民主政治的決心。」」周天勇說:「人民民主將進一步擴大」「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成路徑」
導正──必須重複說明,這不是我們近百年來,到今天民運維權追求的與世界接軌的普世民主,而是黨獨霸政治權力的「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即黨主。
誤導點四。《新華社》:「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 、「增加人民「表達權」的內容」 、「村務公開」 …
導正──把施政操作的改變(行政改革偷換為「政治改革」)。
誤導點五。《新華社》:「將基層民主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
導正──不知道試驗了多少十年了,還停留在「村代表選舉」、「村民委員會」的非政權組織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層面。如果相信和等待他們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姑且相信一下他們的民主』)」,只好一萬年不久,不爭朝夕了。
誤導點六。《新華社》:「這是一個強烈和清晰的信號,表明了黨中央領導集體對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高度重視。」
導正──慣性謊言,信者上當。
[五]、疑問
俞可平認為,中國的政治發展「不可能發生整體的突變性改革」。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必要討論,但是斷定「不可能發生」則是武斷;是主觀願望取代客觀現實。東歐變天、菲律賓人民力量前一刻人們不但不會想到民主 「發生整體的突變性改革」,連「某些領域將不時會有一些突破性的發展」也不會想像到。我們看社會發展既不能「前無例證」就斷定「今無可能」,也不能「史有前例」就認定「今必如是」。哥爾巴喬夫前沒有哥爾巴喬夫、天鵝絨革命前沒有天鵝絨革命、顏色革命前沒有顏色革命…這是常識;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應想到社會發展是「不斷創造前所未有事例」的。來一個「中國式民主突變」完全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
[六]、不要存不切實際的幻想
由於出現了被人們稱為黨內民主派的俞可平等一批人,就因為如此,有人不切實際產生寄希望於黨內出現哥爾巴喬夫的幻想。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黨內民主派」只是民主力量的組成部分而已,而且就目前來看他們不是民主運動的主力。主力應該是民間民眾;民運今天要做的不是找新救世主,而是立足自救!營建和壯大獨立自主的民間反抗力量,是民主的中心任務。我們還要認識到和體制內有民主意願之士合作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2007/11/14
中共十七大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布局:
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071111/100879_1.shtml
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071111/100879.shtml
--------------------------
原載《議報》第330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