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天主(上帝)跪下嗎?
起初,在中國長大的大多數的我們都是無神論者,沒有出生在一個天主教教友的家庭,不信天主,沒有敬拜過神,沒有跪過,有的卻是無神論者決不下跪的「決心」和「勇氣」。父母對我也沒有過跪祭祖先的要求,所以,在信天主之前,我從來沒有在任何場合下過跪。不但不信神時沒有下過跪,即使後來作為新教基督徒時,與其他新教基督徒一樣,在教堂里我也沒有對上帝(天主)下過跪。想想還是好笑,這種不跪的姿勢一直保持到走進天主教教堂之初。
新教的教派為數眾多,絕大多數教會在主日崇拜沒有信徒跪拜上帝(天主)的禮儀環節,所以新教徒中極少人有在公開場合向天主跪拜的習慣。當然,新教徒在家裡獨自禱告(祈禱)時,一部分信徒也會選擇跪下來向上帝(天主)禱告,因為畢竟聖經有一些關於跪著祈禱或跪拜神的經文。在家裡跪下來獨自祈禱,我也有過。但,在教堂這樣的公開場合跪拜天主,對絕大多數新教徒來說,仍然是難以「放下身段」的,甚至非常難為情的,因為大家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所以,初進天主堂參加彌撒時,我也是跪不下去的。記得最初一位修女對我說: 「不想跪就不跪,你就坐著吧,慢慢來,但我們跪拜的不是人,不是受造的偶像,而是天主。」
她的和顏悅色果真讓我感覺不到需要下跪的壓力,何況我還不是天主教徒,不需要跪,但是她的話語卻在我心裡迴響,餘音繞梁,至少繞了三、四周。繞到最後,我就開始在心裡問自己:
「如果你信耶穌、愛耶穌、愛天主,如果你敬畏天主,心裡是這樣想,嘴裡也敢這樣說,那麼,雙膝跪下去就這麼難嗎?」
再後來,因為每次參加彌撒時,那位修女都陪伴在我身邊,教我彌撒的程序,幫我翻開該讀的經文、該唱的聖詠,所以幾周以後的一次彌撒,我就自然而然地像眾教友一樣跪下去了。然後我就發現,這跪與不跪之間,確實是有天壤之別的。在教堂里彌撒時坐著或站著的時候,其實我覺得很正常,也感覺不到自己的傲氣,但是當我確確實實屈膝跪下去的時候,我才能切實體會到自己對天主的順服和降服。跪拜就是,自己在下降,天主卻在心中升起;你謙卑了自己,卻同時舉揚了上主我們的天主。當然,這樣說並不準確,因為天主用不著任何人舉揚祂,祂永遠位於穹蒼之上,祂的寶座永遠在高天。只是當我們在祂面前站著時,站立的不是我們的雙腿雙腳,而是我們自高自傲的心。但是當我們虔心跪下去離地更近的時候,我們的心會更加向上仰望、渴慕天主。故而,對天主心悅誠服的跪拜,一個下降的姿勢,不但能從肉體上抑制我們的驕傲,而且還能從靈魂上提升我們飛向天主!現在我非常願意在天主堂坦然、莊重地跪拜天主了,向上的心也離天主越來越近了!
跪拜天主以後,我想,耶穌用愛滿全了法律,天主愛我們,我們也願意愛祂、虔誠地敬拜祂,服從祂的誡命。因此,虔心地跪拜天主,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是理所應當的。對天主的敬拜並不是口裡說說就好,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看著別人跪下去容易,自己跪下去卻難。可是一旦我們決心跪在天主前宣稱祂為君王了,我們自己從裡到外也就成為基督內新造的人了。
新教只強調「因信稱義」,天主教還強調用好行為見證信仰、活出基督。心裡想的、口裡說的,歸根到底都比做出來、行出來容易得多啊!我們說我們敬拜上帝(天主),那麼我們願意為祂屈膝跪拜嗎?如果連這入門的第一步我們都做不到,何談敬拜、崇拜、順服、服從上帝(天主)呢?心裡敬拜耶穌,口裡宣揚耶穌,還應該將信仰付諸行動,這也是天主教信仰與新教理解的信仰的顯著區別之一。
基督徒們,如果你們愛主,請先跪下去,然後再站起來行善吧。對我來說,見證信仰先得從跪下去開始。先用實際行動順服、敬拜主,做好第一步。為主屈膝,是我在成義路上的起點。
附1:
若一5:3 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
瑪22:36-38 「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 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 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
羅14:11 因為經上記載說: 「我指著我自己起誓──上主的誓語:眾膝都要向我跪拜,眾舌都要讚頌天主。」
瑪23:12 梵谷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伯前5:6 為此,你們該屈服在天主大能的手下,這樣在適當的時候,他必舉揚你們;
雅2:14-26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罷!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也許有人說:你有信德,我卻有行為;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借我的行為,叫你看我的信德。你信只有一個天主嗎!你信得對,連魔鬼也信,且怕得打顫。虛浮的人啊!你願意知道信德沒有行為是無用的嗎?我們的祖宗亞巴郎,把他的兒子依撒格獻在祭壇上,不是由於行為而成為義人的嗎?你看,他的信德是和他的行為合作,並且這信德由於行為才得以成全,這就應驗了經上所說的:」亞巴郎相信了天主,因而這事為他便算是正義,「
得被稱為」天主的朋友。「 你們看,人成義是由於行為,不僅是由於信德。接待使者,從別的路上將他們放走的辣哈布妓女,不也是同樣因行為而成義的嗎?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默20:12-13 我又看見死過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就展開了;還有另一本書,即生命冊也展開了,死過的人都按那案卷上所記錄的,照他們的行為受了審判。海洋把其中的死者交出,死亡和陰府都把其中的死者交出,人人都按照自己的行為受了審判。
附2:彌撒
彌撒亦稱感恩祭,是聖教會祭獻天主的大禮。彌撒是拉丁語missa的音譯,意思是「聚會,聚集」,古代教會舉行感恩祭,禮儀結束時,都要向參禮者說: 「Ite,Missaest!」意思是: 「你們去吧,散會了!」這樣久而久之, 「彌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稱。彌撒聖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禮,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在祭壇上經由祝聖而成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是天主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
彌撒來源於《聖經新約》的最後的晚餐。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受難前夕的晚餐中,分別拿起麥麵餅和葡萄酒,感謝祝福了,把餅、酒變成自己的聖體、聖血,交給門徒們吃、喝,並命令門徒們這樣做,來紀念他;晚餐后,耶穌即被交付,受苦受難,在加爾瓦略山上被釘十字架而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建立了聖體聖事,舉行了第一台感恩祭。而他的晚餐祭獻和他在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離的。他把餅和酒分別祝聖為他的聖體和聖血,表示他受難死亡。完全傾流了自己的寶血。從祭獻的本質來看,最後晚餐的祭獻和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獻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離的。
教會舉行彌撒,便是按照耶穌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獻,間接地重演了他在加爾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難聖死的大祭。
彌撒是聖教會最重要,舉行得最多的禮儀。其目的是借著耶穌的聖體、聖血,祭獻天主,向天主表示欽崇、感恩、祈求和贖罪。教會的主要信仰活動都圍繞著彌撒而進行。彌撒是天主教信友禮儀生活的主體與中心,也是高峰。
在大公會議中,明確指出:
「借著餅與酒的被祝聖,餅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我主基督身體的實體;酒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祂寶血的實體。這種轉變,天主教會恰當地、正確地稱之為餅酒的實體轉變。」這轉變稱為變質說,使整個基督、體血、靈魂和神性,真正地包含在共融聖事中。
天主教教堂進堂須知指出,凡進、出教堂或聖堂的兄弟姊妹,應向救主耶穌基督聖體行單膝下跪或雙膝下跪或深鞠躬禮,表示對復活的主耶穌基督的信仰見證。單膝跪代表尊敬的含義,行此禮時,先要站直,屈右膝至與地面接觸跪下,左膝要很自然地屈膝,以保持身體平衡,背部要直。當在聖壇行單膝跪的時候,主禮人(神父)可以把雙手按在壇上,如此可以幫助保持平衡,看來較為優美。
雙膝下跪是對聖體(blessed
sacrament)行禮,如果祭台方向上有聖體櫃才要如此行禮,聖體櫃裡面放的是祝聖后的聖餅,視為基督之聖體,一般天主教信徒會這樣,表示對基督身體的尊敬。
(寫於20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