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
「九黎之君號曰蚩尤」。
九黎,居住在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一帶。
九黎以蚩尤為首領。黎民就是華夏人。
九黎是古東亞最大的農耕民族,是漢族的祖宗。
上古的三皇傳說皆從九黎出。
2) 涿鹿之戰
蚩尤被黃帝所殺,身首異處,百姓建了兩個高七丈的土冢紀念他。
涿鹿之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 黃帝征服九黎。
黃帝在涿鹿之戰之前, 還沒來過古中國(九黎地區)。
黃帝對蚩尤的征服,是以猛獸為圖騰的中亞草原民族對以牛為圖騰的華夏農耕民族的征服 。
黃帝的以「熊、羆、貔、貅、貙、 虎, 雕、鶡、鷹、鳶」 為圖騰的草原各民族,草原民族均以猛獸為圖騰。
黃帝本部圖騰為熊,號稱有熊氏。
《史記》記載黃帝「逐水草而居」, 「遷徙往來無常處」。
中國考古學的開創者之一徐旭生: 黃帝氏族在周棄以前大約還滯留於游牧階段。
郭沫若: 「那些以黃帝為想象祖先的北方氏族部落,原來也是戎人和狄人。」
黃帝是阿爾泰民族, 歐亞之間大草原上的黃白過渡, 黃白混血民族。
歷史學家余太山認為,源於黃帝的各部族, 可能都帶有原始印歐人血統。
3) 黃帝叫公孫軒轅。
黃帝的父親少典祁昆。
少典是阿爾泰語英明的音譯。
祁昆是阿爾泰語火石的音譯。
黃帝的母親有嶠附寶。
附寶是阿爾泰語琥珀的音譯。
黃帝的正妃西陵嫘祖。
西陵是阿爾泰語水晶的音譯。
黃帝的弓叫「烏號」, 烏號是阿爾泰語弓箭的音譯。
五帝之顓頊,黃帝的孫子,《顓頊歷》。
焉逢攝提格
端蒙單閼
游非執徐
疆梧大荒落
徒維敦祥
祝犁協洽
商橫涒灘
昭陽作鄂
這都是阿爾泰語。
4) 夏商周王室都是黃帝後代, 都是異族人統治華夏人。
5) 夏朝
考古學證明夏朝統治階級是阿爾泰人。
夏人群Y染色體是N系,是中亞草原民族的類型。
漢族Y染色體是O型。
歷史記載「夏桀無道,湯放之嗚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
夏桀的兒子娶了父親的所有小老婆, 是阿爾泰民族妻其後母的習俗。
周王室認為自己是夏朝的直系後代。
6)商朝
考古學證明商朝統治階級是阿爾泰人。
已發掘的商朝統治階級的8具遺骸是中亞阿爾泰人 。
商王族是C系。
商朝被統治階級的遺骸是華夏人 , 東亞人種。
商朝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是兩個不同民族。
7)周朝
周朝是黃帝後代。
周朝是阿爾泰人入侵天朝建立的。
阿爾泰人是中亞人。
華夏是東亞人種。
周人墓群遺骨檢測。
周王室的Y染色體是N系, 中亞民族,阿爾泰人種。
鮮卑人也是N系,和周王室3800年前來自同一人群。
鮮卑就是花木蘭那個民族,《木蘭辭》:可汗大點兵。
周人祭祖時對時間的稱呼。1叫困敦. 2叫赤奮若, 3叫攝提格, 以下叫: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屈原說自己的生日是攝提(格)貞於孟陬。
《史記•曆書》中的天文名詞, 如焉逢攝提格, 端蒙攝提格等等。焉逢攝提格即甲寅年。端蒙攝提格即乙寅年。
《資治通鑒》每卷開頭的紀年法。例如, 起屠維赤奮若,盡旃蒙大荒落。
即本文起於的年份是屠維赤奮若, 終結的年份是旃蒙大荒落。
文天祥一首詩為《歲祝犁單閼,月赤奮若,日焉逢涒灘》
即年份是祝犁單閼, 月份是赤奮若, 日期是焉逢涒灘。
毛澤東說: 微子最壞,是個漢奸,到周朝請兵。紂王對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通外國。
魯迅說:周的武王,以征伐之名入中國, 加以和殷似乎連民族也不同,用現代的話來說,即可是侵略。
史書記載周王用輕呂砍紂王的屍體。輕呂即阿爾泰語劍的音譯。
宋景公稱為頭曼, 阿爾泰語首領的音譯。
周天子的王旗叫罕旗。汗(大汗)和罕, 漢譯是一樣的。
後來的蒙古帝國致教皇的信。由波斯文, 突厥文, 蒙古文, 阿拉伯文寫成,
全文無一字提及中國。 漢譯: 「成吉思汗和合罕(窩闊台汗)奉長生天(上天)之命。……」
秦國最大的官叫大良造,是阿爾泰語。
商鞅: 「秦戎狄之教。」
漢語中有大量阿爾泰語成份。
祁連山, 祁連是阿爾泰語神聖的音譯。
哈爾濱,是阿爾泰語光榮的音譯。
諸葛, 是阿爾泰語東方的音譯。
嗚呼, 是阿爾泰語死了 uhu的音譯。.
8)鮮卑人遺骸和周王室遺骸檢測, 3800年前來自同一人群。
鮮卑就是花木蘭那個民族,《木蘭辭》:可汗大點兵。
南北朝時, 北齊太祖對鮮卑人說漢人是你們的奴僕, 「漢民是汝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