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的」愛」是什麽?
也許有人會說,世上也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條件的;也有兒女對父母極其孝敬;也有個別夫妻相愛,相濡以沫、執手偕老。但是,類似這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極為少見,不具有普遍性。即便比例佔多數,人的」愛」還是很有侷限性,就是僅限於人之間的」個別關係」;另一方面,人的"愛」基本上是隨著自己的喜好和方式。因為"罪」污染了人的良心,弄瞎了人的"靈眼」,人的"愛」就變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就如,父母可能愛兒女,但父母之間不見得相愛;兒女愛父母,但他們對父親和母親的」愛",其分量會有差異;看似夫妻愛得密不可分,但他們各懷心思,祇有神知道,自己知道,否則就沒有"同床異夢」之說了。
我認識的一位母親,她的女兒兩歲時因為醫療事故成了弱智,現今已經五十多歲,智力程度仍像一個嬰孩。早在二叄十幾年前,很多人勸她把女兒送到特別機構照看,自己不必那麽辛苦。但她執意不肯,擔心別人對女兒照顧不周。現今媽媽已經八十多歲,還是一如既往地照顧女兒。相信很多母親做不到,因為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一年兩年的事,何況政府負擔照顧類似這樣的殘疾人,何必被女兒綁架一生呢?應該説這位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女兒。但是,這位母親跟兒子媳婦的關係卻是一塌煳塗,媳婦多年也都不來看望她。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內布拉斯加」 ,拍於2013年。本影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等六項提名。故事內容很簡單,但寓意非常深刻,主題」立意」清晰、正面。主要講述一對父子倆的故事。
父親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件,説他中了一百萬美元大獎。顯然"獎券」是假的,但父親當真,無論兒子怎樣解釋,父親都不肯懷疑,執意要到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城去領獎。老人看上去已經八十多歲,走路跌跌撞撞的。他居住在蒙大拿州,離內布拉斯加州大約有800多英里的車程。如果兒子不帶他去,父親説寧可走路。兒子無奈只好答應。中間插了一些他們路過家鄉、見到親戚鄰舍以及朋友的故事。這些人以為老人家真的中了百萬大獎,都以不同方式向他索要錢財。一方面看到人間的冷暖,另一方面看到人心的貪戀和敗壞。父親路上病了,兒子藉此瞭解到父親的想法。原來父親一生願望,就是可以有一輛嶄新的小貨車。他希望拿到這一百萬大獎,自己可以買一台小貨車,餘下的錢還可以給兩個兒子留點遺產。兒子聽了很感動,雖然是"幻想」,兒子還是繼續帶他到了"領獎」所在地。當老人確認沒有中獎時,異常失望,精神幾乎崩潰,一直沉默不語。兒子看在眼裡,帶父親回家的路上,停在一家汽車行,把自己的小車兌換了一台八成新的小貨車,車主名字寫的是父親的。他對父親謊稱説,是兌獎機構把他的普通小車升級到小卡車,以補償他們千里迢迢卻未領到獎的損失。
兒子的孝敬方式似乎也不算是什麽"驚人之舉」,但這種對父親固執有著極大耐心的兒女,在世上實為少見。正因如此,作者才寫了這樣一個令人感動的主題,鼓勵兒女在父母年老時,多多體諒他們的處境,忍耐他們的任性,尤其那些一貧如洗、沒有任何財產可以遺留給兒女的父母。
人的"愛」實在既有限也不完全,因為人本身就不完全。然而,神是"愛」的源頭,祂就是"愛」的本體。祂的"愛」是無限量且」全方位」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祇例舉下面幾點:
第一:無條件的愛
1)為人預備生存的條件
神造人之前,為人類預備了生存的條件:造天和地、空氣、海洋、青草、好給人做食物的菜蔬和果樹、太陽、月亮、海裡的魚、空中的飛鳥、地上的昆蟲走獸等,將適合人類生存的一切條件預備好以後,神才開始造人,並賜給人管理地上祂所造的一切。這是神的愛。
2) 把人造在萬物之上
動物和人都是神用泥土所造,但是人的創造遠超過一般受造物,唯有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與動物有本質上的區別。人不但有意志、情感、理性等,神還把永恆放在人的裡面;更重要的不同是,神賜給人"靈」,可以直接與神相交,可以認識神,使人享受與祂同在的美好。這是神的愛。
3).賜給人自由選擇權
神把造亞當夏娃放在伊甸園,享受裡面豐富的菜蔬和果實。但是,神在伊甸園放了一棵不允許他們吃的果樹:分別善惡樹,並告訴亞當:不可以吃,吃的日子必定死。這不是神的愛。第一,神給人自由意志,人有選擇的權利。如果神造一個機器人,那就不是愛。第一,強制地依從,不是愛;第二,如果神放了那棵樹,卻不告訴人吃了的後果如何,也不是愛,不是麽?
4).萬古已先預備救恩
亞當夏娃犯罪后,用樹葉遮擋身體。而神宰殺牲畜,用牲畜的皮給他們做衣服。藉此,神的救恩漸漸顯明。其實,神拯救人類的」藍圖」,在創世已先就有計畫好了的,因為神無所不知,祂早已預知人會犯罪,故預備了救恩。這是神的愛。
」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們的。但如今借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祂已經把死廢去,借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提摩太後書1:9-10)
第二:信實不變的愛
」唯義人因信得生。」(哈巴穀書2:4b)
挪亞時代,地上滿了罪惡,神用洪水滅了地球上的一切,卻拯救了"義人」挪亞和全家,以及方舟裡的動物,以致於人類可以延續,地上的動物可以繼續繁殖。
亞伯拉罕是挪亞叄個兒子中"閃」的後裔。神呼召亞伯拉罕從家鄉出來,藉著他的信心神把天上和地上的祝福都應許給了他及其後裔,將以色列民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歸屬祂的子;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神應許後來所有"以信為本」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屬祂的子民,使今天的基督徒,可以同蒙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福。
第叄:替罪人受死的愛
」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借著她祂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翰一書4:9-10)
主耶穌捨棄天上的榮耀,順從父神的差遣,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世上,為把世人從罪中拯救出來。祂受盡人的羞辱,最後甘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神的大愛,使凡願意認罪悔改、接受祂作救主和生命主的人,都可以靠著神脫離罪的捆綁;主耶穌死後第叄天復活,戰勝了死亡,使凡信祂的人脫離死亡的轄制。
保羅説:」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 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6-8)
第四:忍耐寬恕的愛
當羅馬官府把無罪的主耶穌同兩個真正的罪犯放在一起受刑時,主耶穌沒有求父神滅絕這些鞭打祂、侮辱祂、嘲笑祂的可惡之人,卻對他們賦予極大的寬容,對父神説:」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
第五:不離不棄的愛
」你們為人不要貪愛錢財,要以現在所有的為滿足;因為神親自說過:』我決不撇下你,也不離棄你。』」 (希伯來書13:5)
主耶穌離開世界前,父神因祂的名賜」聖靈」給屬於祂的兒女,幫助他們在世上敬虔度日、過聖潔的生活。這是神的愛。
主耶穌説:」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她,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14:16-17)
第六:引導和管教的愛
神提醒兒女要注重永恆而非暫時,因為人在地上衹是個"客旅」。
a) 如何面對苦難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后書4:16-18)
b) 如何看待錢財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6:19-20)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麽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麽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c)勿為生活憂慮
」.....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麽,喝甚麽,為身體憂慮穿甚麽。生命不勝於飲食麽?身體不勝於衣裳麽?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麽? 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馬太福音6:25-27)
4) 愛人不可虛假
神的"愛」比人的"愛」真實。人説愛某人,有時是嘴巴上說說而已,但是神不是如此。"愛」不是一個"字」,而代表的是一個"行動」。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神是信實的,說到做到,祂恨惡"虛假」,所以,祂要祂的選民也要信實,說到做到,不可以"光說不練」。聖經説:」愛人不可虛假。」(羅馬書12:9a)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16-18)
」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8)
使徒雅各舉了一個實際例子,説:」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麽益處呢?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5-17)
除此之外,聖經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的教導:父母如何養育兒女,兒女如何對待父母,夫妻如何相愛,在教會如何服事,與弟兄姐妹如何相處,如何做守法公民、好員工、好老闆,怎樣與世俗有別,怎樣對付罪等等....。
神的"愛」不但有引導、提醒和警戒,還有管教的愛。祂希望祂的選民過聖潔生活,因為祂是聖潔的。所以,當基督徒犯罪時,祂會管教。
祂説:」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 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麽?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5-11)
第七:醫治傷痛的"愛」
唯有神的"愛」可以醫治人內心的傷痛。當人願意謙卑下來,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從心裡接受耶穌作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他就與"愛」的源頭連接,神的愛便灌注到他的裡面,使他曾有過的"傷痛」得到醫治。不但如此,神的"愛」就從他的裡面流淌出來,可以去愛別人。」我們愛,因為神先愛了我們。」(約翰一書4:19)
在此舉兩個見證。
1)有一個姐妹信主後分享過她的經歷。説她從記事起,父親有外遇,與母親離異,她被判給了母親。衹要母親有不開心,或者她不聽話,母親就會滿口怨氣:
"我為了你,連個電影都不能跟別人一起看。」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以後還不知道你會不會養我呢!」
"你以後長大要記住你媽有多辛苦。」
"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再嫁人了。」
……..
那個姐妹説,她一直在母親的"抱怨」中長大,使得她得了憂鬱症,很想一死了之。但是,又不忍心想到如果母親失去女兒,會一生愧疚。所以,勉強活了下來。她說,其實是神的保守,為了今天拯救她。因為母親的"抱怨」,她心裡祇有一個想法,就是長大掙錢后,用錢來補償母親,在母親年老時,花錢僱人照顧她,但不想守在母親身邊,不想再聽到她的"冤屈」。然而,神的憐憫,醫治了家庭給她帶來的"傷痛」,使她走出多年的"憂鬱」,釋放了數十年"苦毒」帶來的捆綁。她說,現在她的母親年老了,雖然還是牢騷滿腹,老話常談,但是她對母親,甚至父親的"恨」幾乎都消失了,而充滿她的,卻是對母親的"愛憐」,以致於她從心裡願意照顧母親到年老。
姐妹説,這不是她原有的"愛」,是神的"愛」充滿她,使她願意甘心樂意服事母親一輩子。雖然照顧老人非常不容易,她竟然沒有覺得苦,反而從心裡體諒母親的養育她的不易。她祇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母親也能得到天上的"真愛」,從中得到安慰和滿足。
2)曾經還聽過一個弟兄的分享。他講道,因為從小父母去世,使他被送到叔叔家,度過"寄人籬下」十幾年,直到他工作離開那個環境。但是痛苦和羞辱的影子一直纏繞著他,使他酗酒,常常暴怒。結婚後,他仍然如此,下意識把內心的"仇恨」轉嫁到太太身上,使太太受盡了折磨。每次他酒醉回家,一定會把太太暴打一頓。醒酒後,看到太太流淚,滿身烏青,就跪下給太太道歉,求得原諒。
他説,不知什麽時候,看到太太常常躲在屋裡禱告,後來聽說太太去了教會。他心想,也好,太太可以找到訴苦的對象,免得有一天離他而去。他非常害怕失去太太,但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惡行」。太太對此勸他一起去教會,他就是不肯去,認為那個地方都是些老人、婦女、無能之人所去的地方。
他説,直到有一天,教會的牧師來到他家探訪,親自邀請他去教會。那天,牧師像朋友一樣跟他交談,告訴他有一位神愛他,知道他過去的經歷,願意拯救他....。就在那天,他看到自己的"罪」,也看到他無法擺脫"罪」的轄制,所以,他願意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做他的救主,也願意讓耶穌掌管他的一生。
他説,從那以後,每週都跟太太一起去教會,一起參加團契,一起學習聖經。奇妙的是,存在他心裡多年的痛苦不再攪擾他。他的心敞亮起來,不但戒了酒,脾氣也變得柔和起來。每當他跟太太道歉過去對太太實行暴力時,太太都會説一句:自從我信主之後,我就原諒了你,因為我可以理解你小時候所受的苦給你帶來的傷害。這也是我那時常常私下為你禱告的原因,求神拯救你,幫助你從裡面走出來。
他説,他們夫妻能有今天這樣美好的關係,品嚐到在地如在天的美好,實在神的憐憫。否則,他可能也會被抓去坐監,家也一定會分崩離析。
所以,神的"愛」有醫治人痛苦、撫慰人哀傷的功效。
四:你需要神的"愛」嗎?
在聖經裡,神給基督徒立下了一個"愛」的標準: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書13:4-7)
人能做到嗎?當然靠人"苦行克己」不行。然而,祇要有一顆願意聽從神的話、順服聖靈引導的心,儘管做不到」盡善盡美」,但堅持不懈地朝著這」愛的目標」邁進,在世上活出見證榮耀神,就蒙神喜悅。
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包括有些基督徒,誤解神的」愛」,把神的愛"世俗化」,用人有限、自私的頭腦詮釋神的愛:
其一:認為神的"愛」,就是人得到一切所要的。人要什麽,神就給什麽。想想地上的父母會這樣嗎?如果作父母的都不會如此"溺愛」兒女,何況這位有極大智慧的真神,豈會沒有原則地"溺愛」人?
其二:認為神的"愛」,就是祂要保守人一帆風順,沒有苦難。如果失去工作,生意虧本,身體得病,事業低谷,...就沒有神的」愛」。神的」愛」不是要人注重在地上短暫的日子,而是顧念人的靈魂得永生,因為人在世上衹是個客旅、寄居者而已。保羅説:
」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3b-5)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后書1:4)
其叄:認為神的"愛」,就是得永生不必認罪悔改,神會照著人的本相接納。
"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b) 衹要不認罪悔改、接受主耶穌的赦罪之恩,就不可能得救。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
主耶穌説:」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32)
"我就是道理、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其四:認為神的"愛」,就是人衹需要拿到」永生門票」,以後的生活仍然照著舊的"老我」過活:隨從世俗、我行我素....。否則,就不是神的"愛」。
但是不曉得神的"愛」,包含"公義和憐憫」兩個方面。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叄、四代。」(民數記14:18)
所以,神的"愛」不是如此廉價,更不是賜給人在世上看得見的好處。祂的"愛」永恆不變,且無限量,猶如泉水,涌流不止,賜給凡是願意接受祂恩典的人。
親愛的朋友,對基督徒來說,神的」愛」很多都已經寫在聖經裡,而且在生活中隨從可見。如果你對神的」愛」不瞭解,至少可以從祂的兩個"恩典」啟示中可以看到:
1.普遍恩典的啟示
神造宇宙萬物,目的是讓人藉著祂所造的可以認識祂,願意回歸到祂的"愛」裡。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19-20)
所謂"普遍恩典」,是指神所賜的恩典給世上所有的人,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可以享受得到。否則,如果拒絕呼吸神所賜的」免費氧氣」、"免費陽光」、"免費雨露」....,就無法存活,道理就這麽簡單。如果人連存活的機會都沒有,也就失去了認識神的機會。所以,神要藉著祂所創造的萬物,使人可以認識祂,並得以存活。這是神是」愛」。
2. 特殊恩典的啟示
兩千多年前,神的"特殊恩典」已經向世人顯明出來。主耶穌甘願捨棄天上的榮耀、成為人卑微的樣式,生在馬槽裡,來到世上拯救人。這是一個歷史事實:祂替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要把人從罪中拯救出來;祂戰勝死亡、第叄天復活,要使人脫離死亡的轄制。這是神的大愛。
所謂"特殊恩典」,就是神賜的恩典,你不要,就沒有。不同於"普遍恩典」,神不會強迫人接受。這就像有人送給你的一個"禮物」,你不要,就得不到。直觀看上去,似乎是有條件的,其實也是無條件的,因為神的愛沒有要人用"立功行善」來交換,衹是神單方面把"禮物」放在人的面前,等著人自己拿。這是神的」愛」。
神沒有設定複雜的方式讓人認識祂,從古至今都是憑著信心接受,就是,承認自己的」罪」,願意從悖逆神的道路上轉回;相信耶穌代替自己的罪而死;相信祂已經復活,將來也使所有信祂的人復活。」因信稱義」,是神極大的」愛」。
親愛的朋友,你需要神的"愛」嗎?祂是"愛」的源頭,唯有與祂連接,祂的」愛」才會傾注在我們的身上,充滿我們的空虛,醫治我們的靈魂,改變我們的生命,抹去我們的傷痕,....使我們也會有"真愛」的流露、活出"真愛」的見證。
神的」愛」不但賜"聖靈」給屬於祂的子民,與其永遠同在,而且還留下這本啟示祂大愛的"天書」,使凡是信祂的人,活在地上有"標準」可以遵循。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候書3:16)
親愛的朋友,每個人都需要祂的"愛」,切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