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海歸孫博士應該先治病後就業

作者:水影兒  於 2009-11-20 03: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魂牽故國|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5評論

不久前,自殺身亡的海歸博士塗序新,激起了大眾對國內學術圈的極大關注。塗博士屍骨未寒,這幾天,另外一位海歸博士的尷尬經歷,又在媒體網路曝光。此君名為孫愛武,回國前為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博士后。這位曾經在世界一流實驗室工作過的頂尖學者,海歸后淪落街頭擺攤的經歷,再次引起了大家對海歸博士的關注。

 

筆者在美國漂泊多年,身為一個為油鹽醬醋操心的普通弱女子,我對此事除了長吁短嘆之外,是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的。人輕言微,無濟於事。

 

今天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忽然讓我意識到,我的這種想法不太對。漠視它人的痛苦,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渺小和卑微。於是,我坐在電腦前,任思緒描准這位海歸。

 

這位讀者給我的留言如下:喜歡你幽默風趣的文筆,在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之外,還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最近看了關於歸國博士后孫愛武的報道,深感同情及痛惜。想請您就此問題發表看法。只所以選擇你,一是文筆好;二是訪客多,影響力大;三是你醫學出身,又長期生活國外,對此問題會分析得更透徹。我是一名普通教師,很想幫助那位主人公,但又不知如何著手?

 

這位讀者信中的最後一句,讓我非常感動。怎麼才能幫助這位海歸,是善良人們眼下的良好願望。

 

根據新聞信息,不難看出,孫博士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大問題。一是他的健康狀況,二是他的就業問題。

 

早年我聽說過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至今依然是鐵桿真理。沒有健康的體魄,沒有正常的心理,很難想象,天天抱著藥罐子胡思亂想的人,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孫博士的憂鬱症已經眾所周知。在他的憂鬱症沒有被徹底治療之前,他的一切想法,都包含著一種病態的成分。比如,他拒絕做翻譯,說是大材小用。我們都想想,做翻譯和擺地攤相比,哪個技術含量更高?哪個更接近他的專業和他對職業的期待呢?一個思維正常的人,與其擺地攤,還不如去做翻譯。

 

依我拙見,打開孫博士就業心結的第一步,是儘快治好他的憂鬱症。據資料記載,憂鬱症的全球發病率是11%,中國憂鬱症的發病率是3-5%,中國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鬱症。由此可見,患上憂鬱症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有2600萬人給你作伴,你還怕啥?心理疾病最怕忌病諱醫,崔永元都敢實話實說,咱患病的普通老百姓更應勇敢地步其後塵,接受正規的心理治療。

 

據我了解,孫博士是在美國種下了憂鬱症的病根子。中國人在美國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是回國治療,還是死守美國?對此,筆者認為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為妥。

 

無庸諱言,美國心理醫生和中國病人之間,中間隔著的語言和文化這張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美國醫生能否把中國病人心裡的這張紙捅破,那得靠雙方的努力。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說的就是這回事兒。

 

筆者在美國認識幾位憂鬱症患者,他們的治療過程各具千秋。一位中國高中生,跟隨著離異再嫁美國的母親,在美國折騰幾年後,不幸得了憂鬱症。高考在即,孩子何去何從?經一番掙扎,孩子的父母決定讓他休學一年,回國治療,在生父的照顧下對付憂鬱症。我的一位中國女同事得了憂鬱症並接受美國醫生提供的治療后,她日漸少言寡語,體型變得如身懷六甲。

 

我舉上面這兩個例子,並不是說我們要排斥美國心理醫生。我想表達的是,作為海外遊子,在異鄉身患心理疾病,比在國內被憂鬱症擊中,處境更艱難,窘境更難以抗拒。

 

有一事令我不解。在國內的工作尚沒有著落,孫博士何以托家帶口回國呢?孫博士在美國生活多年,從美國到中國,他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美國的百草園里,或許他還有玩兒蜈蚣逗蟋蟀的雅興。一旦回到國內的三味書屋,除了之乎者也的條條框框,那些哼哼嘰嘰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的上司比比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你讓一個患有憂鬱症的書生精英,和八仙過海的官爺們周旋,確實是難為他了。

 

沒有工作,又是個憂鬱症患者,孫博士的遭遇確實讓人同情。他該如何儘快走出困境,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寫到這,我忽然想起一部名為昨天的電影。這部電影,說的是電影演員賈宏聲的戒毒故事。在賈宏聲因為吸毒喪失工作能力時,把他拉出火坑的,不是領導,不是書記,而是他的父母親人。為了他,他的父母辭了工作從東北來北京落戶,幫助他一步步地走進正常人的世界。依我之見,孫博士眼下最需要的是情感支持和理解。在此之時,孫博士的親朋好友,應該第一個站出來,用親人的大愛和無盡的耐心陪他左右。

 

我不知孫博士是否有宗教信仰。如果人能藉助神力相助,說不定會有驚喜發生。與基督為友,讓上帝掌管明天,放下心裡的重擔,對治療憂鬱症有利無害。如果孫博士是個無神論者,對付憂鬱症,自己的主觀努力是必不可少的。靠親友,只是一時之舉。日日與己相伴的,正是我們自己。

 

已故作家汪曾祺在散文鬧市閑民中,寫了一個現代活莊子的故事。文中的一位北京老人滿足於每天的抻條面,經常帶著笑意抱膝閑看路人。人不一定非要日暮西山時,才學會這位老人的隨意。放下身價,忘了什麼狗屁頂尖精英名校,看淡名利,學會隨遇而安,孫博士定會看到柳暗花明那一天。

 

孫博士在訪談中說了這樣一段話:這半年沒睡過一天好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被人折磨著,被人搔擾著,我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可以想象,這麼長時間睡眠不足的人,各種想法基本上都是混亂的。孫博士,請不要抱怨騷擾您的路人。你目前要做的是,收攤,走人,睡覺,治病。等您調理好一切進入生活正軌后,再談精英和就業。

 

唉!虛名浮利,一切皆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這些人中誰是真正快活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一時遂了願,又有誰就此滿足了呢?

 

上面這段話,是英國小說名利場教給我們的沉重智慧。我把它送給海歸的孫博士,李博士,王博士…..,以及A-Z博士們。歸就歸了,別再擺攤或者尋死。

 

後記:收筆之時,方知孫博士患的是精神病。不管是憂鬱症還是精神病,都屬於心理疾病。本文的觀點因故不變。

 

11/19/09  1125AM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5 個評論)

回復 水影兒 2009-11-20 03:35
謝謝好友們的鼓勵。發貼的時間我有,但在線討論時間不夠。如果我做的不好,望理解。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07
水影兒,孫博士得的不是憂鬱症,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很難治的。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11-20 04:10
homepeace: 水影兒,孫博士得的不是憂鬱症,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很難治的。
國家還是應該 把他用起來才好。 畢竟, 在他的那個 領域, 他還是算很了不起的
回復 redbud 2009-11-20 04:20
homepeace: 水影兒,孫博士得的不是憂鬱症,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很難治的。
被害妄想症很多人都有點啊,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回復 水影兒 2009-11-20 04:32
homepeace: 水影兒,孫博士得的不是憂鬱症,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很難治的。
多謝糾正。

不管是什麼症,反正是心理疾病吧。有時間我會修改一下裡面的數據。但我的觀點不變。
回復 lifeisgood 2009-11-20 04:37
可惜了。昨天聽我老公說了這事。
回復 lifeisgood 2009-11-20 04:41
心理疾病確實需要引起注意了。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49
水影兒: 多謝糾正。

不管是什麼症,反正是心理疾病吧。有時間我會修改一下裡面的數據。但我的觀點不變。
查到些數據: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嚴重的一種,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病因未明,多青壯年發病,隱匿起病,主要影響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並進而影響行為及情感。臨床上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之主要徵兆被認為是基本的思考結構及認知發生碎裂。這種解離現象據信會造成思考形式障礙並導致無法分辨內在及外在的經驗。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會自己表示有幻覺,或者,旁人可以發現他們的表現受幻覺影響。患者也可能表達明顯妄想信念。社交或職業功能退化、一些次要的癥狀、沒有器質性腦病,可以是確立診斷的條件。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精神病,美國六個區的調查資料顯示,其年發病率為0.43‰~0.69‰,15歲以上為0.30‰~1.20‰(Babigian,1975),我國部分地區為0.09‰,根據國際精神分裂症試點調查(IPSS)資料,18個國家的20個中心,歷時20多年調查3000多人的調查報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發病率在0.2‰~0.6‰之間,平均 0.3‰(Shinfuku,1992年)。
精神分裂症到目前為止病因未明,好發於青壯年,多發於16~40歲之間,無器質性改變,為一種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但發作時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且對家庭和社會也有影響,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遷延並呈進行性發展,如早期發現應儘早給予合理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較為樂觀,少數患者由於治療不及時,不合理,拖延了時間,貽誤診斷治療,使病情緩慢進展,甚至失去了治療良機,出現精神衰退,成為精神上的殘廢。上海(1978)對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症進行了出院20年的隨訪,預後有四種:屬於臨床痊癒者25%;顯著好轉水平者33%;精神癥狀仍存在,無自知力 ,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情況差,包括衰退者佔16%,因此應儘早予以診療,以求良效。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52
練精化氣AAA: 國家還是應該 把他用起來才好。 畢竟, 在他的那個 領域, 他還是算很了不起的
知道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A Beatiful in Mind)嗎。
這是根據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Jr.John Forbe Nash)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數學家納什年輕的時候就顯示傑出的數學天賦,但由於患有精神分裂症使他在學術上向高層次進軍的道路上遭受到巨大的阻礙。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愛妻的幫助下及醫生的治療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最終他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52
redbud: 被害妄想症很多人都有點啊,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想起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A Beatiful in Mind)。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11-20 04:53
homepeace: 知道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A Beatiful in Mind)嗎。
這是根據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Jr.John Forbe Nash)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數學家納什年輕的時候就顯
是壓, 給他免費治療,給他科研環境, 估計是會出點成果的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55
練精化氣AAA: 是壓, 給他免費治療,給他科研環境, 估計是會出點成果的
還少不了他老婆的支持幫助。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11-20 04:56
homepeace: 還少不了他老婆的支持幫助。
我覺得,博士人群出風子的概率要大於一般人群哈
回復 lifeisgood 2009-11-20 04:56
練精化氣AAA: 是壓, 給他免費治療,給他科研環境, 估計是會出點成果的
誰管阿?這年頭。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11-20 04:57
lifeisgood: 誰管阿?這年頭。
科學院吧, 我以為的話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4:58
練精化氣AAA: 我覺得,博士人群出風子的概率要大於一般人群哈
天才和白痴是一線之隔。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11-20 04:59
homepeace: 天才和白痴是一線之隔。
天才白痴夢   傷兒常常做這種夢
回復 lifeisgood 2009-11-20 05:02
練精化氣AAA: 科學院吧, 我以為的話
現在也不行了把。看病管不起
回復 lifeisgood 2009-11-20 05:06
homepeace: 天才和白痴是一線之隔。
還是笨點好。
回復 homepeace 2009-11-20 05:09
lifeisgood: 還是笨點好。
還是正常人好。太天才就不正常啦!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7: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