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的華人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有哪些困惑?

作者:水影兒  於 2009-3-31 21: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子女教育|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8評論

(本文首發於倍可親網站)

 

陳晚

 

假如我說,美國的華人家長比中國的家長更操心更辛苦,你相信嗎?尤其是美國高中的華人家長,其面臨的困惑和壓力與國內的家長相比毫不遜色,你能理解嗎?

 

美國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國家。這裡所說的自由,並不指紐約街頭無人干預的同性戀或流浪漢。這種自由像無處不在的空氣一樣,它與美國華人的生活休戚相關。自由當道,人就有了選擇的權利。一旦面對選擇,取捨和困惑在所難免。向東還是向西?向左還是向右?一向重視子女教育的美國華人家長們,經常會因美國教育中高度的自由而大傷腦筋。

 

先說美國學校的作息和課外時間吧。美國學校法定的上學時間大約僅7小時,這就意味著每天下午的二點半到三點半,孩子們就可以放學回家了。和中國孩子相比,美國華人子女的課外時間似乎是大把大把的。如何安排好這多如牛毛的課外時間,便成了華人家長面臨的首要問題。

 

按照美國的法律,不足12歲的小學生單獨在家是違法的。因此,雙職工上班的華人家長就得想方設法安排好孩子放學后的分分秒秒。是選用學校的課後交費看護?還是冒險讓孩子獨自回家?是僱用鄰居不會講英文的中國老人,還是自己再想想辦法?除非家裡有全職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哪個美國華人家庭沒經歷過這樣的選擇呢?

 

筆者的幾位華人朋友,為了節省花銷,也為了照顧早早就回家的小學生,不得不狠狠地剝削自己。提前上班,早去早回,成了她們的一大絕活兒。假如她們的工作臨時需要加班加點兒趕進度,為了孩子,她們非得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路兒小跑往家奔不可。可以想象,天長日久,美國老闆會高興嗎?華人家長隨之而來的工作壓力便會可想而知了。

 

與美國小學生相比,美國初中和高中生的情況又有所不同。雖然美國法律允許這些華人孩子獨自在家,但他們課後在家裡會做些什麼呢?上網?聊天兒?玩遊戲?出去和美國孩子閑逛?你想象一下,華人家長一邊為資本家工作,一邊要惦記著家中自由自在的孩子。用手機遙控吧,要是孩子死活不接電話拒不接旨,鞭長莫及便有了具體的說法。

 

在美國,我們可以這麼說,優秀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差別,就差在如何利用課外時間上了。

 

要說美國學生的課外活動,真可謂是五花八門。僅以我手中的兒童活動指南為例,家長要是沒有點兒不怕苦不怕累的淘寶精神,家裡的寶貝兒很可能就會落個拿著金盆討飯吃的下場。從體育到舞蹈,從畫畫到烹調,到底讓孩子主攻什麼,完全靠家長的自由選擇。

 

我聽說有本書叫人生設計在童年,家長何不就是孩子童年的設計師啊。如何為孩子設計童年,家長則需要動用大智慧。僅以體育活動為例,足球,排球,壘球,網球,長曲棍球,體操,游泳,拉拉隊,攀岩石,騎自行車,這麼多活動可供選擇,到底該讓孩子學什麼呢?三歲的孩子如果非要爬岩石,那顯然不現實。可那麼多球類活動,又該挑哪個呢?

 

美國華人家長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除了考慮健體強身的因素,心中難免會敲敲小算盤。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去校隊參加比賽拿名次,為申請大學錦上添花,這是美國華人家長們望子成龍的美好心愿。遺憾的是,美國高中校隊也有僧多粥少現象,尤其是體育為美國孩子的相對強項,華人孩子如果想和美國孩子比試體育,其過程不僅是艱苦卓絕的,有時候也會遭遇美國學校的潛規則。

 

我的一位華人朋友為了讓孩子能擠進排球校隊,她讓孩子從七八歲時起就開始苦練。幾年過去了,這孩子終於成了被書包壓得幾乎直不起腰來的美國高中生,並順利通過測試進了高中排球隊。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這位華人孩子不幸被踢出了校隊,由一個球技不如她的美國孩子來代替。這種純粹的憑主觀判斷而不需分數來評判的選擇,與偏見和歧視誰能分得清楚?中國孩子委屈地哭了,她的母親除了嘆氣與困惑不解,她還能做什麼呢?據說,學校的那位美國體育教練像法官一樣鐵面無私,似乎毫無通融的可能。明知不公平,大人孩子也只好認了。多年前有句相聲台詞,完全可以演繹這個現象: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美國名校偏愛體育健將,這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雖說如此,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學校沒有分數挂帥一說。在美國的初中高中,應付書面考試一般難不倒中國孩子。但老師在打分中有一個課堂討論,則完全是老師主觀判斷的權柄。據我所知,很多華人孩子在課堂討論這項中經常會丟分,華人家長們隨之而來的惋惜與不解便可想而知了。

 

顧名思義,課堂討論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白話能力。怎麼能讓孩子會白話,這是令美國華人家長時常感到困惑的問題。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想讓孩子將來從事像律師那樣的職業,基本的白話能力還是必要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在國內的中小學都沒有過課堂大辯論的經歷。我疑惑,是我的欠缺之處影響了孩子?還是家庭遺傳與民族特性起了作用?這不僅讓我困惑,我也和孩子一樣心有壓力。

 

幾天前,我參加我六歲兒子的家長會時,他的班主任老師善意地提醒我說,你家孩子數學與語文都是班上的尖子,下一步你要多培養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當我和兒子的班主任繼續討論這個話題時,這位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美國老師直言不諱地說,和美國孩子相比,亞洲孩子一般比較安靜。這裡所說的安靜,其實就是不會白話的潛台詞。如何讓孩子敢想敢說?這個問題不知讓多少美國華人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假如我們再深度思考一下,即使是我們華裔成人,在這個異國之邦,我們是否能在職場上真的做到暢所欲言呢?

與小學初中教育相比,美國的高中教育真的讓人談虎色變。每次聚會,華人高中家長們喋喋不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怎麼得A,怎麼修AP,怎麼進名校等等。公平地說,美國的小學和初中教育還是比較合理化人性化的,與中國的同齡孩子相比,美國的小學生和初中生確實沒有那麼大的學業壓力。可一旦到了高中,情況卻大不一樣。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讀不完的書,把高中生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情形令美國華人家長和孩子都措手不及,就好像從悠閑散步突然進入百米衝刺狀態時一樣。家有高中生,父母不安寧。

除此之外,美國高中生的課外活動表現與申請大學直接掛鉤,華人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名校情結,除了功課要出色,課外活動也不能落下。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潛力,用煞費苦心來形容華人父母一點兒都不過份。比如,安排家裡的高中生暑假做雷鋒當義工,幫助孩子選修社區大學的課程,哪樣不需要家長摸著石頭過河與操心指點呢?

無庸諱言,國內的高中生主要是應付學校的功課,而美國華人高中生除了應付學校還要面向社會和父母的安排。換句話說,國內的家長主要把眼睛盯著學校就可以了,而美國的華人家長除了看緊學校,還要放眼周圍兼有更全盤的各種計劃。對比一下,中美華人家長,到底誰累?到底誰操心呢?

等孩子上了大學,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那可不一定。

美國大學的指導方針是寬進嚴出,不管孩子是擠進名校還是混進普通大學,那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美國大學相對自由的選課環境,讓孩子們如魚得水,同時也讓華人家長們找不到北。比如,上了兩年大學后,孩子堅持要換專業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家長是不是頭痛?哪像我們在國內讀大學那會兒,一鍋進去的一鍋熟,好歹大學四年下來都能混個文憑。在美國,情況則大不相同。成績優秀者,孩子可以提前大學畢業。可那些把大學專業當選擇題來對待的華人子弟,他們什麼時候能熬出來,那可就是孩子的造化了。

我有一位熟人的孩子,進了美國某大學后弔兒郎當,功課多門不及格。而這一切,家長卻蒙在鼓裡。原因何在呢?美國大學有個死板的規定,沒有大學生本人同意,家長沒權力向學校索要孩子的成績單。這下完了,一進大學,孩子就可以撒丫子跑了。小崽子們如果想和家長玩兒捉迷藏,當爹當娘的非輸不可。等大學的退學通知駕到時,美國華人家長除了傻眼,連困惑都來不及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美國,這樣的華人孩子雖不多見,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提醒美國華人家長注意。

除了上述的教育問題,美國華人孩子學中文,這又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我們暫不提海外的文化傳承作用,只需看看如今的世界風雲,中國這麼日新月異,美國這麼金融危機,咱不讓孩子學中文能行嗎?可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們,哪能完全理解家長的苦口婆心呢?家長哄著逼著陪著,如果好歹能讓孩子坐在中文學校里,那就是一大勝利呀。

假如你要問,美國的華人家長周末都幹什麼?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從紐約到舊金山,從佛羅里達到西雅圖,大部分的美國華人家長周末都要送孩子去中文學校。這一去,小半天兒就沒了。這下可好了,周末我們大人孩子都為中文事業忙碌著,少了我們華人,美國的咖啡館和酒店能不冷清嘛,紅燈綠燈區哪會有我們華人家長的影子?此外,那些被媒體說爛的話題,諸如美國的未婚少女懷孕,吸毒,兒童的性侵犯問題,身處此邦,我們華人家長哪能不未雨綢繆呢?

大膽設想一下,假如美國的華人孩子不學中文,課外不參加這個班那個班的,不學這個球那個球的,美國學校會幹預你嗎?顯然不會。還有,即使華人孩子八年抗戰才拿下大學文憑,美國大學會對你橫眉冷對嗎?更不會。相反,美國大學照樣對你笑眯眯,依舊對你收費沒商量。

由此可見,美國的相對自由在為華人家長提供寬鬆的教育空間時,也難免讓家長和孩子同時經歷自由碰撞時的陣痛。不知你是否贊同,美國華人家長忙碌與快樂以及隨之相伴的壓力與困惑,這一切,應該都是自由二字的功勞。

的確,美國為華人子女教育提供了太多的自由選擇。如何讓孩子在自由中求穩定得成效,是美國華人家長不得不一直思考的問題。俗話說,一日為母(),終身為仆。不管在美國還是在中國,華人家長都面臨著同樣的育兒問題,經歷著不一樣的困惑。

1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8 個評論)

回復 水影兒 2009-3-31 21:37
潛水歸來,問候各位鄉親們。

本文將於近日發表於國內某報刊。為了答謝各位鄉親們,俺把這篇文章首發在村子里。

這是篇約稿,要求3000字。用有限的字數說透美國華人家長的困惑,只能是蜻蜓點水了。尤其是子女的心理教育問題,我根本就沒有觸及。歡迎各位接著這個話題寫下去。

因為比較忙碌,本人近日無法和各位讀者和原創作者做在線交流,懇請理解和諒解。

祝大家玩兒得開心!
回復 tanghan 2009-3-31 21:39
好文!
總結水影兒此文提出的問題:1是12歲以前看護;2是課外運動選擇;3:怎樣融入"白話"的主流;4高中進大學比如中文補習;5大學后監督.
俺覺著存在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中國家長自己思維有問題,用自己國內那套規範孩子美國的生活.有空細說.
回復 丹奇 2009-3-31 21:50
影兒如何把沙發自己坐了?唐漢坐板凳,俺就坐地下,這麼長,得趴著讀,腳要翹上天去。
回復 sousuo 2009-3-31 21:57
美國人們有這些問題嗎?學中文除外。

美國人就天生能白話,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把血液里的功利影響到孩子?

不會思考,自然不會白話,考試可以背的。
回復 redbud 2009-3-31 22:03
歡迎姐姐回來,幾天沒見,怪想的。

你的文章很長,我也不懂子女教育。我的感受,一個人,尤其一個孩子,他有兩方面的成長機遇,第一個是天生的,第二個是後天的環境。從心理學或者神學的創造論的角度來講,每個人在被造的時候,他的性格、才華等等,已經都有計劃,家長對於這個孩子的培養應當是給予這個孩子合適的環境,發現他的才華,讓他的才華得到充分的滋養。如果一個孩子不適合讀書,而家長卻認為讀書或者精英模式才是優秀,那麼就跟這個孩子天生的才華會衝突。

我覺得要設計一個孩子的童年,不如發現一個孩子的童年。

胡說啊,別打擊了一堆父母。
回復 江上漁夫 2009-3-31 22:32
從心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來說,本文說的有道理。但我覺得國內父母的心理壓力更大。
回復 絳紫湮 2009-3-31 22:36
好歹還有個門檻可以坐,得了 先坐下來再慢慢看~
回復 hr8888hr 2009-3-31 22:40
我覺得所謂的白話文化有兩方面,一是天生的民族性格, 歐洲人美洲人性格上喜歡SHOW OFF, 這可能與他們長期形成的政治(主要是選舉文化)和生存(找工作第一關)環境有關, 亞洲國家的人濟關係相對緊密, 人才往往是通過大家觀察發現的, 社會倫理道德觀要求人們相對內向, 特別是東亞人, 大陸人尤甚.  二是後天教育, 既然他們的政治生態環境要求每個人要懂SALE自己, 課堂上老師就喜歡與學生對話, 還有presentation的專門課程培養和教育"白話". 其實我覺得這種白話文化有利有弊,利的是培養了口才, 弊的是養成口是心非的POLITICIAN的性格.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09-3-31 23:03
很實際的說的.
回復 goodoctor 2009-3-31 23:18
說說孩子的體育, 加州人喜歡網球,這裡高中網球隊里亞裔不少,特別是亞裔女孩子。
所有的體育項目都需要體能,這不是亞裔孩子的強項,但感覺網球相對好些,打網球更需要的是技術,步伐和心理素質(有些象乒乓球),而且是單人項目,成績好壞明擺著的,受歧視的機會少些。據說有的高中還有羽毛球隊,這也可以是亞裔孩子的選擇。
回復 goodoctor 2009-3-31 23:26
說到排球,前一段時間看到的消息,郎平的女兒被南加大全額體育獎學金錄取,她是高中排球隊的絕對主力,相信有一天她會代表美國隊比賽。
回復 zhuqi123 2009-4-1 00:07
頂!
回復 kawas 2009-4-1 00:38
很久沒看見影兒, 對孩子們的期許和愛讓你出現在眾人面前。
回復 fanlaifuqu 2009-4-1 00:51
素來仰慕您的文筆,思路。此文更可為諸多家長提供指導。我也印出來了(自己讀,不會複印販賣)。但我也想提供一個 Alti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way 給大家參考。當然年代與環境的差異,可能行不通。
我的子女可能與你同齡。當他們成長時,我自己正設法解救我自己,當然也為了家庭。沒命的努力,根本無暇管他們,可以說讓他們自生自滅。女兒總算大學畢業,兒子則未能如願。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盡相同。但都很幸福,滿足。也看過一些文章,主張別給壓力,我本人是極力贊成的。不僅小時候,大了也一樣。「常回家看看」是首名歌,電視里也老放廣告:老媽做了一桌菜,女兒來電說今晚不能回家了。。。。。。老媽的失望讓大家心酸。這是另一種壓力。當然子女應該想到,但父母也應該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讓兒女少操心。僅供參考,歡迎拍磚。
回復 marnifan 2009-4-1 01:28
fanlaifuqu: 素來仰慕您的文筆,思路。此文更可為諸多家長提供指導。我也印出來了(自己讀,不會複印販賣)。但我也想提供一個 Alti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way 給大家參考
雙手贊成!!!我的兒女們我們從不給壓力, 老大現在是Brown University的freshman, 修Physics 和 neuroscience double major, 準備上medical school, 老二聰明可是不太愛學習, 成績中等, 喜歡自己拍攝/編輯電影, 他的一部短片在youtube上被我們市裡的電視台的主持人賞識,offer 他一個 paid intern 的position, 每周都上班, 他很驕傲地戴著city employer的badge, 才16歲, 可能會上USC或NYU的film school . 老三聰明學習好, 酷愛法語, 雖然是freshman高中一年級, 法語已修到高中4年的課,她的老師給她安排今年夏天到法國學習..她的志願是到法國上culinary school, 將來開自己的法式餐廳...我們從不告訴他們要學什麼, 做什麼。 最重要的是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 要開開心心的。。
回復 fanlaifuqu 2009-4-1 01:32
marnifan: 雙手贊成!!!我的兒女們我們從不給壓力, 老大現在是Brown University的freshan, 修Physics 和 neuroscience double major, 準備上medical school, 老二聰明可是
握手!握手!
回復 marnifan 2009-4-1 01:37
redbud: 歡迎姐姐回來,幾天沒見,怪想的。

你的文章很長,我也不懂子女教育。我的感受,一個人,尤其一個孩子,他有兩方面的成長機遇,第一個是天生的,第二個是後天的
如果一個孩子不適合讀書,而家長卻認為讀書或者精英模式才是優秀,那麼就跟這個孩子天生的才華會衝突 - 你說得太對了!
回復 marnifan 2009-4-1 01:39
fanlaifuqu: 握手!握手!
剛剛沒寫完按錯了健, 又補充了一些, 您再看看
回復 fanlaifuqu 2009-4-1 01:45
marnifan: 剛剛沒寫完按錯了健, 又補充了一些, 您再看看
看了。做你的孩子很幸運!看來同道還不少redbud也差不離。
回復 homepeace 2009-4-1 01:49
這文章在你以前的日誌里看過,還是頂一下。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5: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