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水影兒  於 2009-2-22 0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美國看台|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8評論

 

 

博主註:本文為陳晚(水影兒)原創,發表於中國移動「育兒天地」手機報周末版(2/21/09)。歡迎網路轉載並請保留作者姓名,謝絕平媒用稿。

 

在我出國前,國內流行一種說法。大家普遍認為,美國父母不怎麼管孩子。我還聽說,美國孩子到了18歲以後會獨立出門,完全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當時我就想,大人孩子誰都不管誰,這該多自在啊。經過我在美國十多年的移民生活,這種說法不僅被我的所見所聞與親身經歷完全顛覆,我還學到了以前在國內聞所未聞的美國父母的獨特育兒法。

 

美國父母管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孩子到了18歲,要和父母脫離得乾乾淨淨嗎?答案卻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聖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學的美國女孩。這個女孩為家中獨生女,父母都有體面的工作。為了照顧愛女上學,這對夫婦不僅辭了工賣了房,還把家乾脆搬到了哈佛大學附近並在波士頓重新就業。瞧吧,兒行千里母擔憂,上了大學的美國孩子依然是父母掌中的寶貝兒。

 

 

在中國,我們主張孩子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美國,類似的標準也同樣存在。實際上,能夠做到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的中美兒童,可謂是上帝的寵兒,更是名校中的幸運兒。不過,能擠進哈佛耶魯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孩子畢竟是少數,舉目四顧,還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學的孩子,難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嗎?

 

在美國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國人就是那些美國父母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美國父母對我心靈觸動的最大之處是,他們教育孩子一般會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對孩子採取量體裁衣的方法。

 

無論是誰,只要一談教育,特別容易走進條條框框的說教。基於此因,我以幾個真實的故事來簡單直接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泰勒和克拉是兩位可愛的美國女孩兒。遺憾的是,她們兩人分別患有語言和視物障礙。雖然醫生的治療緩解了她們各自的癥狀,但無論如何,她們都無法恢復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說話發音不清,克拉閱讀特別困難。在學業上,不管怎麼追趕,她們也趕不上同齡的健康人。放棄她們的教育嗎?這不可能。那可怎麼禰補呢?我想,她們的父母肯定相信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結果呢,泰勒在四歲時被扔進了游泳池,克拉在六歲時被送進了體操館。經過她們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這兩位女孩現在分別變成了游泳和體操健將。記得有人說過,不管是誰,至少有一樣應該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雖然語言和閱讀不盡人意,但她們卻做到了在體育方面出色。美國全民熱愛體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白蘭蒂是個早產兒,長得又瘦又小,她的母親又是個單身媽媽。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總是令人擔憂。雖然美國全民熱愛體育,但如果想讓白蘭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樣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實在是難為這位弱不禁風的小女孩兒了。在白蘭蒂五歲時,她的媽媽開始為她設計未來,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蘭蒂課後的主要功課。每次,當白蘭蒂就讀的學校有舞台劇上演時,在台上蹦蹦跳跳的,總會有白蘭蒂活潑的身影。也許是舞台表演的經歷,增加了白蘭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後,她開始競選學生會主席並榮獲競選勝利。最近,白蘭蒂代表美國中學生,帶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歐洲巡迴演出了一圈。白蘭蒂出色的才藝和領導才能,肯定會為她幾年後申請大學時添上亮麗的一筆。

 

也許你會問,除了體育和音樂,美國父母就不抓孩子學習嗎?當然抓啦,美國父母也有分數挂帥的思想。而且,他們一旦抓起來,他們的那股認真和執著,令我咋舌。尼娜是位美國護士,也許是職業習慣,她每天進進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尼娜堅信,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如私立學校。於是,她先把自己的雙胞胎女兒送進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又幫助寶貝兒子擠進了競爭極其激烈的培養神童的學校。當我向她討教育兒秘訣時,她為我列出了一個長長的書單。閱讀與辭彙的寫作書,數學和科學習題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叢書出色,她講的條條是道。我想,以抓學習為主的中國父母們,也不過如此吧。

 

從上面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美國父母並不完全以抓學習為主。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是他們典型的育兒經。此外,無論是對孩子的體育,音樂,學業訓練,美國父母比我們中國父母更愛鼓勵孩子。Good job, good try, you are great, 類似鼓勵孩子的話,常常會從美國父母的嘴中脫口而出。和美國父母相比,我們中國父母對孩子普遍要求相對嚴格。以我本人為例,我對自己孩子的鼓勵常常做的很不夠。美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樂觀鼓勵法,值得我們借鑒。

 

與中國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國父母與中國父母不同的獨特的教育裝備,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的家庭學校(home school),二是美國的主日學(Sunday School).

 

據教育資料稱,美國至少有一百一十萬的孩子,完全脫離公立或私立學校的束縛,只在家裡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筆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學校似乎很有市場。每次去社區圖書館,我幾乎都會看到家庭學校的媽媽和孩子們在那裡上課。有一次,我與一位家庭學校的媽媽交談時,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美國公立和私立學校的課程進展太慢了,她在家裡全職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學業上餵飽,讓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以前我讀過一篇新聞報道說,美國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國孩子考上了大學。我想,這和家庭學校的快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關。美國的家庭學校,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家庭作坊。美國教育部門有專門為家庭學校設置的教學大綱,家庭學校的孩子們不僅有自己的團體,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雖然家庭學校的利與弊並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但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材,美國父母有選擇家庭學校的權力和可能性。

 

美國是個宗教國家,據統計大約有80%左右的美國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個城市,美國學生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誦這篇國旗宣言:我宣誓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國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國家不可分割,民眾自由平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從這篇誓詞中,我們看到了「上帝」這兩個字。上帝,在美國孩子們的眼中並不陌生。不管他們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能欣然接受國旗宣言中「上帝庇護美國」這個說法。以前,筆者在我的拙文「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中提過,教堂是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之一。美國的教堂遍布各個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達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國那些虔誠的基督徒去教堂時,總會帶上他們成長期的孩子們。當大人們在做禮拜時,孩子們則參加為他們準備的主日學。在日積月累的熏陶中,通過那些深淺不一的聖經故事,主日學的老師們在向孩子們傳遞著愛人如己的道理。身為父母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無私要有愛心。在美國,主日學就是美國孩子們愛心教育的大課堂。即使是在我們華人教會,孩子們也有在聖誕節為窮人捐獻聖誕禮物,為非洲難民絕食30小時籌備捐款,為美國無家可歸者送衣送飯等慈善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家庭學校很具美國特色,但它並不是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國孩子還是會去公立或者私立學校求學。至於主日學對孩子們心靈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不過,據筆者所知,至少在美國的華人教會中流行一種說法,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有愛心,也比較懂事。

 

瞧瞧,無論是中國父母還是美國父母,孩子們的教育真讓人費心傷腦筋啊。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大人對世界的認知決定了我們最終要把孩子往哪條路上領。父母責任大,孩子要翻身。如何協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供需關係,實在是為人父母者一生要做的功課。這門功課簡單又深奧,多年來,一直有大量的書籍和文章在探討這個問題。

 

最近,楊瀾的育兒經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贊同。「在楊瀾看來,作為一名母親,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語文、數學知識老師可以教會,但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嫉妒,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都需要母親去教他」。

 

我結識的這些美國父母量體裁衣的育兒法,對我頗有啟發。孩子能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固然好,但假如孩子不是那塊料,這也不是世界的盡頭。東方不亮西方亮,學習不好,體育跟上;體育不好,音樂表演跟上。只要孩子有一樣出色,這孩子就有了出色的潛力,也就有了自信的資本。自信的孩子,就會在父母的引導下慢慢學會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楊瀾所提倡的那種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就有了生長的根基。

 

作家吳祖光在「風雪夜歸人」中提到,人類該有兩種力量,一是智力,二是體力,拙於彼者優於此。依次推理,幫助孩子發掘潛力,不一定非要孩子在一棵樹上弔死,才是明智之舉。美國父母做到了,我們中國父母能做到嗎?

特別鳴謝:

審稿人:海外作家陳九詩人

終稿編輯:趙明主編

1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8 個評論)

回復 inor12 2009-2-22 01:18
"美國父母量體裁衣...東方不亮西方亮..."

高見.  育兒心經.
回復 衛靈 2009-2-22 01:34
中國也有三遷的孟母,為了孩子,中國父母可以做最大的犧牲。看看周圍的華裔家庭,業餘時間不都給了孩子:送去畫畫,跳舞,彈琴,踢球, 等等, 等等。。。 已經為孩子做的太多了。
每個家長需要想一想的是:我的孩子需要什麼?
喜歡這種引人思索的文章。讀後要想一想。
回復 Dust 2009-2-22 01:56
深深同感,我也寫過類似的短文。 我認為中美父母最大的不同在於:
美國的父母是根據孩子的特點特長來幫助孩子成長(量體裁衣的育兒法),而中國的父母是根據自己的願望來塑造孩子(望子成龍的育兒法)
美國的父母是為孩子能做成了孩子想要做的事而高興,而中國的父母只是為孩子完成了父母想做的事而高興
中國父母死要面子是一大障礙!
回復 你十三大爺他爹 2009-2-22 02:12
贊一個,也替我兒子攢一個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3:16
inor12: "美國父母量體裁衣...東方不亮西方亮..." 高見.  育兒心經.
主編為本文的題詞是:你的慧眼對孩子很重要。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3:17
衛靈: 中國也有三遷的孟母,為了孩子,中國父母可以做最大的犧牲。看看周圍的華裔家庭,業餘時間不都給了孩子:送去畫畫,跳舞,彈琴,踢球, 等等, 等等。。。 已
談美國教育,美國老師最有發言權了。這是我和國內報社的合作項目,還有很多系列文章要寫。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3:18
Dust: 深深同感,我也寫過類似的短文。 我認為中美父母最大的不同在於: 美國的父母是根據孩子的特點特長來幫助孩子成長(量體裁衣的育兒法),而中國的父母是根
(量體裁衣的育兒法),(望子成龍的育兒法)

精華思想,使勁贊一個!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3:18
你十三大爺他爹: 贊一個,也替我兒子攢一個
謝謝。

你的ID很有輩分呀。
回復 lankexu 2009-2-22 04:19
好文章,令人深思。其實,家長在發掘孩子潛能的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潛能。這是一個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我自己對此深有體會。
回復 遙祝 2009-2-22 06:05
好令人感動的一篇文章,讀後令人回味無窮,這篇文章對父母們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建議父母親們都抽點時間來讀讀這篇文章。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6:22
lankexu: 好文章,令人深思。其實,家長在發掘孩子潛能的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潛能。這是一個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我自己對此深有體會。
謝謝共鳴~~

漂亮姐姐最近好多了吧,一直在關注你。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6:24
遙祝: 好令人感動的一篇文章,讀後令人回味無窮,這篇文章對父母們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建議父母親們都抽點時間來讀讀這篇文章。
謝謝燕子的鼓勵。啥時一定會去光臨你的酒吧:)
回復 遙祝 2009-2-22 06:29
水影兒: 謝謝燕子的鼓勵。啥時一定會去光臨你的酒吧:)
真對不起,剛才誤把你和陳晚當兩個人了,還發了「今天的心情」呢,暈!!!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06:42
遙祝: 真對不起,剛才誤把你和陳晚當兩個人了,還發了「今天的心情」呢,暈!!!
謝謝燕子的提醒,我把俺的兩個筆名都加上了。
回復 拉lala 2009-2-22 07:20
文章很有見識,是一篇不錯的論文。恕我未經允許,把它轉發到國內教育界的領導和教育工作者。
回復 hysonchen 2009-2-22 09:06
Jessica Long在北京殘奧會上,打破100自由泳、400米自由泳和200米個人混合泳的世界紀錄並獲得金牌,她還贏得100米蝶泳金牌,100米仰泳銀牌和100米蛙泳銅牌。她是出生俄國西伯利亞的殘疾嬰兒,1993年,一對美國夫婦到那裡的孤兒院收養了她。並帶她到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生活。她成為出色的殘疾人游泳健將。
回復 野木耳 2009-2-22 09:46
好文章,突出特點,健全人格,應該是努力的目標.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12:02
拉lala: 文章很有見識,是一篇不錯的論文。恕我未經允許,把它轉發到國內教育界的領導和教育工作者。
謝謝啊,別忘了把俺的筆名加上就行~~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12:03
hysonchen: Jessica Long在北京殘奧會上,打破100自由泳、400米自由泳和200米個人混合泳的世界紀錄並獲得金牌,她還贏得100米蝶泳金牌,100米仰泳銀牌和100米蛙泳銅牌。她
真是個鼓舞人心的例子。謝謝陳旭。你乾脆還個實名制算了:)
回復 水影兒 2009-2-22 12:04
野木耳: 好文章,突出特點,健全人格,應該是努力的目標.
健全人格,太重要了。這兩天在回味你說的「死去活來」,你用的太恰當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1: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