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俺整個煽情的,來個灌水的。
倍可親,對我來說並不陌生。2004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姑娘在網上畫了一個圈。她圈住的地方,就是倍可親。我在一個不起眼的小網站,尋著她帖子的連接,輕鬆找到了這裡。
2004年3月15日,是我在倍可親的註冊日期。當時,我對情回中國社區的第一印象是,這裡的帖子含金量都比較高,很多文章都為我提供了實用信息。
因為當年計劃回國,我盯上了「活在美國」版里的「購買機票信息大全」。隨後,我毛遂自薦,當上了這個版的斑竹。那段時間,我剛下崗回家當全職媽媽,心裡總覺得有話說。於是,我自己和自己嘮叨,並開始擺弄文字玩兒。
不久,倍可親的管理團隊決定開一個海外原創版。2004年的4月中旬,名為「貝殼原創「的原創版開張了。「貝殼」取自「倍可」的諧音,也有一種在沙灘上用貝殼寫字之意。網路是無邊無際的海,我們就是在沙灘上寫字的孩子。
再後來,我的「官」越做越大,先是海外信息區總斑竹,后是倍可親原創編輯。就在我興緻勃勃在沙灘上寫字的時候,孩子爹發話了:「鍋上的肉燒糊了,孩子該換尿布了。」。在網上,為人民服務的感覺雖好,但孩子和家庭我也不能忽視。於是,我與倍可親依依惜別,在網上做了一名「無官一身輕」的良民。
對我來說,寫字如吸毒。一旦陷入其中,實在無法自拔。離開倍可親后,我在國內一大網站開了博客。我當了回網上海歸,寫了幾十萬字的隨筆。
國內網站應了毛主席的那句最高指示。「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就是我對國內網站的總體認識。
我就像鄉下人進城一樣,在國內網站看呆了。隨著我博客的發展和讀者的大量湧進,我意識到我已經沒有自由述說的機會了。尤其是那些「中國製造」的磚頭和板磚,砸得我暈頭轉向。我時而會有雞同鴨講的困惑。
對我來說,寫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傾訴,也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當我不能隨心所欲像孩子一樣在沙灘上寫字時,我漸漸地有了逃避的念頭。在那裡,我除了發文章,和讀者幾乎沒有任何交流。那是一種自閉般的逃避,酸甜苦辣,盡在心底。
這時,倍可親的一位老友找到了我。嘿,這裡新開了俱樂部,你要不要過來看看。就這樣,我又回到了這裡。
進城一趟后再重返故鄉,我漸漸地找到了當年自由自在的感覺。
當年,在倍可親的社區里,流行這樣的一句話:情回中國一家人,相親相愛倍可親。有的網友還把這裡比作精神天堂,用一首宗教歌曲「認識你真好」來表達對倍可親的喜愛。
寫到這,我想起了那英的歌「山不轉水轉」。不管怎麼轉,有緣人終將在一起。
沒有憋死的牛
只有愚死的漢
蜘蛛吐絲畫它自己圓
那太陽掏洞也要織它那條線
沒有流不出的水
沒有搬不動的山
沒有鑽不出的窟隆
沒有結不成的緣
那小曲好唱 唱好了那也難
再長的路程 也能繞過那道彎
但願和你在一起,我不再孤單。
10-10-08 10:39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