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台時間: 2008/9/9 05:18 標題: 熱帖:西方媒體為何正在失去中國年輕一代的信任?
十多年前,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去學校做了一次講座。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英國代表又例常地說中國推廣民主不夠等;中國代表回應說,貴國倒是在非洲推廣了百餘年民主,現在是什麼樣子?…於是,英國代表不說話了。會畢,英國代表大概還不服輸,對中國代表說,你的講話很有邏輯!中國代表回應說,你的英語很有水平!英國代表又不說話了。
這只是西方國家推廣其價值觀的一個縮影。方式多種多樣,硬的軟的一齊上。硬實力,如美英在中東推廣民主,推廣來推廣去,現在成了一個爛泥坑;軟實力,歐美媒體利用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只要認為不是「西式民主」的國家,大概是很難見到說其好的。中國好像總是成為西方媒體的目標,這也難怪,因為中國的民主就是與西方不同,而且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說自己的東西好,最省事的辦法莫過於說對方不好,這對西方媒體來說是拿手好戲,望著天空都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稍遠一點的如香港回歸時《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香港之死》,近的如今年聖火傳遞時對幾個衝擊聖火者的狂熱放大,還有現在的張丹紅停職事件……
當西方的遊客如果不來中國,當中國的留學生如果沒有到歐美,那大概佔有國際話語權的西方媒體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因為你沒有親眼看到只能聽他們的。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越來越多的西方遊客到中國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到國外去。
據統計,中國大陸從1949年至1978年的幾十年中,有出國經歷的人約28萬,平均每年出國者不到1萬,而僅僅2007年就有4000萬中國人出國,同時有5600萬外國人來到中國。
來到中國的西方遊客困惑,中國完全不是如他們國家所報道的那樣;出去的中國留學生也困惑,在西方報道中怎麼少見中國的好。為什麼?
佔有國際話語權的西方媒體認為,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凸現西方價值觀的優越,可是,他們錯了。見過真實中國的人都認為他們被西方大媒愚弄了,於是西媒的虛偽促成了越來越多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國人的覺醒,並轉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如聖火傳遞期間,在美洲、澳洲、歐洲,上萬人的護衛聖火和熱愛祖國的遊行是很容易組織起來的。現在,奧運成功舉辦,即使連大多數歐美媒體說好,這是客觀的,因為來的西方遊客親眼看到的太多而且電視大多是直播。但這種客觀很難得,奧運會後,一些西媒的老毛病又犯了。
一些西媒可能也在迷惑不解,為什麼以前的報道說什麼是什麼,少見來自中國的抗議,現在怎麼一說不好就有這麼多抗議的聲音呢?
因為西媒還在帶著慣常的傲慢的眼神看中國,因為西方媒體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正在失去中國!正在失去中國年輕一代對西方的崇拜和信任。中國政府帶領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實現了驚人的經濟增長,大批民眾在這輪經濟增長中得到了實惠,而出國留學或者旅遊的多是過去三十年經濟增長中迅速成長起來的中產階層和知識精英。在國內感覺都好好的,在西媒的嘴裡都是問題,這不是偽善的說謊是什麼?
德國之聲的中文記者張丹紅就因為客觀地報道中國多了一些,於是被解職,這樣的事例還不在少數。9月2日,BBC發表了一篇題為「西方媒體應當如何面對改革中的中國」的文章,主要內容是說西方媒體的宣傳報道是否客觀公正的問題。一個在西方生活過多年的國人看完之後給BBC下了戰書,並一語點破了西媒所謂推廣民主價值的真實意圖。
中國人想最終實現的,是通過民主化達到人民富裕和國家強盛。西方媒體卻像是為了民主而民主,哪管民主自由之後,中國會成為什麼樣。
中國的民主,是優先保證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而西方媒體卻是在想像中,不切實際地推廣自己的民主,推廣之後一個國家成什麼樣子,天知?如美國到伊拉克推廣民主,實在推廣不下去了,一走了之後,民主與否和美國和什麼關係嗎?過去英法到非洲推廣民主,以至於非洲成了第三世界中的第三世界,民主和英法有關係嗎?
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故事片中早就說過。雙重標準地推廣反而把自己的虛偽暴露在越來越見多識廣的國人和世人面前,這大概是西媒所沒有想到的。如果要與時俱進的話,看來這種壞毛病得改改了,既然是媒體,真實還是第一位的。就像日前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華人記者被停職時所表示的傳媒應遵守基本規則:媒體應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來進行報道。說起來容易,那些西方媒體做到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