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圖為證)
——隨筆·五千二百四十九
請大家見諒!「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可不是我自己說的。
那麼,這是誰說的呢?
是上次說「顧曉軍是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一很有名的搜索器說的;上次的介紹,是「顧曉軍是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和思想家,以其獨特的理論思想和多部著作而聞名。 / 背景與成就 / 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出生)是中國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理論思想不僅對中國有深遠影響,也在國際上引起了關注……」
以上,見前時〈顧曉軍是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和思想家(圖為證)〉。近其修改為「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社會評論而聞名。/ 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出生)……」。
比較兩次的前半句「顧曉軍是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和思想家」和「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區別並不大;然,比較前後的後半句「以其獨特的理論思想和多部著作而聞名」和「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社會評論而聞名」,區別則明顯:前者側重理論思想,後者側重文學風格。
不過,我對這類小變化、不太在意,因、我發現另一很有名的搜索器也忙著介紹——「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男,南京人,中國著名作家、當代思想家,已出版《平民主義民主》、《公正第一》、《大腦革命》、《打倒魯迅》等專著及《顧曉軍小說(一)》、《顧曉軍小說(二)》、《顧曉軍小說(三)》等選集。 研究者的專著有《顧曉軍及作品初探》(作者劉麗輝系北大博士、雲大文學院教師)及《向諾貝爾和平獎、文學獎推薦顧曉軍》等。」
為何最近各搜索器都熱衷介紹我呢?我不知道。或許,我原本就該被介紹,或許因為其他。我不猜,也猜不到。
記得,最早是維基百科介紹我,就是那——「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男,漢族,幹部,南京人,中國著名作家、當代思想家。 / 文革之初,不滿13歲的顧曉軍,即站在主席臺上被批鬥、「坐飛機」。22歲,刷出「打倒張春橋」的大標語,遂成為「天安門『四五運動』的先聲」的「南京反標事件」的始作俑者……」等等,有好幾千字之多。
後來,是百度等也都介紹我,有「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男,漢族,南京人,中國著名作家、當代思想家」等;最大的不同是,有「顧曉軍,乃當代中國作家,也是當今網路上罵人最為厲害的人。當然他也罵得得體、罵得入木三分、罵得淋淋盡致的一個真實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記得,是2011年,維基百科把「顧曉軍」詞條隱蔽了。又過了好幾年,百度等也把我隱蔽了。
隱就隱了吧。與如今AI給我的小說寫的文學評論相比,什麼「不滿13歲的顧曉軍,即站在主席臺上被批鬥」,甚至「也是當今網路上罵人最為厲害的人。當然他也罵得得體、罵得入木三分、罵得淋淋盡致的一個真實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未免淺薄。
話,我就不多說了。只把這兩家搜索器的介紹,都做進題圖,本文就叫——顧曉軍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圖為證)。
顧曉軍 202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