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立平只不過是一個更加隱蔽的胡叼盤
——隨筆·五千一百八十八
在一顯眼的去處,見到趙曉的〈也談「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
反正無所事事,便打開來,卻竟然見到「最近,我讀到清華孫立平老師的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據說是里根的一句話:「如果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
美國怎麼樣,與我無關;然,「善良」與「偉大」不是對等關係,卻是顯而易見的,應該連傻子都清楚這一點。
怎麼?孫立平是傻子嗎?應該不是吧?如果是,清華大學為何收留他?還聘他當什麼教授、博士生導師,莫非清華大學也瘋掉了?
當然,清華大學不會瘋,孫立平也不是傻子,而是一個更加隱蔽的胡叼盤。
說孫立平是一個更加隱蔽的胡叼盤,是因為——胡叼盤習慣觸碰敏感問題,且胡攪蠻纏;而孫立平則喜歡抓人們未知或不太清楚的,進行先入為主的顛倒黑白的誘導。
如,「如果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他孫立平,難道不知道「善良」與「偉大」不是對等關係嗎?不至於吧?而如果知道二者不是對等關係,「如果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原本就不成立,那,他處心積慮地引用,究竟是何目的呢?
先入為主,誘導人們向相反方向去努力。其實,「孫立平」的出現,玩的就是這麼一手。孫立平在網上出現之初,就讓人放風——說,孫立平是誰誰誰的博士生論文的導師。一時間,無論孫立平說啥,大家都看高一眼。如果孫立平真是誰誰誰的博士生論文的導師,也罷;可,過了好幾年,孫立平又說他不是誰誰誰的博士生論文的導師了。不是?那你為何不早幾年更正?這不是存心等大家拿你當盤菜了才更正嗎?
這是不是孫立平在運用先入為主的手法、顛倒黑白地建立自己的人設?而這,是不是與「如果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也算異曲同工?
我為何這麼清楚孫立平呢?因為,他孫立平參與了團伙封殺我顧曉軍的行動。於我自己的事,我就不學祥林嫂了,僅在本文附了趙曉文之後,再附篇〈由孫立平學術詐騙想到的〉(附這篇,完全因順手;如果不被遺失,用「顧曉軍 孫立平」搜索,當至少能找到小几十篇我過去論證孫立平的各種文章)。
總之,孫立平不是啥牛哄哄的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等(一個退休人員,不再上課,還算什麼教授、博士生導師呢),他孫立平、只不過是一個更加隱蔽的胡叼盤。僅此而已。
顧曉軍 2025-3-15
【附一】也談「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
最近,我讀到清華孫立平老師的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據說是里根的一句話:「如果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
我自己也曾引用過這句話,卻從未仔細考證它的出處。
一番檢索后才發現,這句話既沒有確鑿出現在里根的正式講話或文稿里,也常被說成出自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但同樣無法在原著中找到對應段落。實際上,最早頻繁出現的英文版本是「America is great because she is good; if America ever ceases to be good, she will cease to be great.」 這是個被廣泛「誤傳」但又頗能激發思考的表述。
儘管來源存疑,這句話背後的觀點卻讓人無法忽視:「善良」(good)的確是「偉大」(great)的前提和基礎。
在管理學界,吉姆·柯林斯曾著有《從優秀到卓越(From Good to Great)》,強調只有先達成「優秀(好)」,才能進一步邁向「卓越(偉大)」。
不過,這裡所說的「善良」不僅是管理層面的「優秀」,還帶有西方基督教傳統中更深的屬靈含義。
聖經中,耶穌曾說:「良善的只有一位」(太19:17),指出真善來自上帝(God is good),人本身皆是罪人,無法真正自給自足地「保持善良」。
也因此,可想而知,包括里根在內的美國的基督徒會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他們真實的意思其實是:若美國要真正「善良」,就離不開對上帝的敬畏與對絕對真善的追尋,也就是其清教徒精神與道德信仰的根基。
總有人將美國比喻為「山巔之城」(Shining City on a Hill),正體現出這種宗教-道德理想。總有人強調美國是「燈塔國」,其實離開了基督的真光,談何燈塔?
換言之,即便「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是誤傳,這番呼籲與里根或托克維爾等思想家常常強調的主題依然契合:一旦美國拋棄了信仰基礎、遠離了上帝與絕對真善,她必然喪失了「善良」這一立國的靈魂,進而失去「偉大」的根基。
在里根的諸多演說中,他也屢次提及若美國忘記自己是「一國在上帝之下」(One Nation Under God),就會走向沉淪。這意思,和孫老師引用的「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並無本質不同。
這一道理同樣可放到當下美國社會的多元環境中去審視:如果僅憑「政治正確」或「身份政治」等來定義善惡,而缺乏對絕對真善的敬畏,那麼美國最終難免迷失,導致「善良」日益流失,「偉大」也就無從談起。
美國左右兩派掐得厲害,但緊張與焦慮恰恰源於對「美國向何處去」的共同不安:左派擔心社會正義的喪失,右派則憂慮離棄上帝與傳統道德后的墮落與分裂。看似南轅北轍,實則都在呼喚「真善」的回歸。
進一步聯想到大洋此岸的中國:我們要的「偉大」如果只是「器物」層面的「硬實力」,或者只有徒具形式的「制度」,而沒有同等深度的「善良」和「靈魂」,就只剩下外在的空殼而已。一個社會若不去堅守或重建精神信仰和道德根基,就無法真正鞏固人性中的良善,只會陷入盲目的狂熱與暴戾。經濟數據再耀眼,制度包裝再漂亮,精神層面孱弱,也難稱「真正的偉大」。
因此,「美國不再善良,美國也就不再偉大」,其核心所指,乃是一份真切而深刻的提醒:美國若不能保守基督信仰,守住善良的源頭,美國將不可能善良,也就難以延續其偉大。
同理,中國若不在靈魂與道德上紮根,建造「善良」的生命,也難以通向真正的「偉大」。
善良——或說對「至善」的追尋——才是任何民族實現真正崛起的基石,也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趙曉
【附二】由孫立平學術詐騙想到的
——隨筆·四千三百三十一
相信讀過我的〈班農被捕,孫立平有何感想?〉和〈班農孫立平都是詐騙,後者為何不抓?〉兩篇文章的人,都不會否認孫立平的學術詐騙行為。
由此,我想到——其實,孫立平是在破壞一個舊的秩序,而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秩序。
所謂「破壞一個舊的秩序」,是指——孫立平以他的認知,認為是誰「提出來的」、就是誰提出來的,無需證明。而所謂「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則更是由他說了算。
孫立平的這種學術詐騙的行徑,無疑是錯誤的。然而,回顧人類及人類社會的歷史,不也如孫立平學術詐騙一樣嗎?
人類社會要前進,就只有打破舊世界、創造新世界。而「打破舊世界」,就是搞亂原有的是非標準與原有的社會秩序;「創造新世界」,自然是創造新的是非標準與新的社會秩序。大家想,是否是這樣?
如此說來,是不是孫立平就沒有錯了呢?不是。因為,破壞舊是非標準與舊社會秩序和建立新是非標準與新社會秩序,這其中都有一個立場的問題。也就是說,為誰、是為大多數人還是為少數人的的問題。如果是為大多數人而打破舊是非標準、砸爛舊社會秩序,如否定王權的資產階級革命,那就是讓社會得到發展、大多數人受益。這樣的,就是進步的了。
解決了立場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來衡量孫立平的學術詐騙究竟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了。
孫立平的〈世界上在發生什麼——四個有意思的提法〉的基本句式是「這是某某提出來的」,沒有任何的證明過程。且,他的四句話、即他所說的「四個有意思的提法」全都一模一樣;而這四句話、即「四個有意思的提法」,都是在分拆我的「平民主義民主」思想的精華。所不同的,只是分別饋贈的人有所不同。
而被分別饋贈的人雖有所不同,但又有共同點,那就是——都像班農一樣——已獲取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如教授等。
這樣,就顯現出孫立平學術詐騙的反動性了——因為,他是在掠奪民間學者的學術思想成果、而強行分贈給社會之上層學者,其與否定王權、發動資產階級革命、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孫立平的「破壞一個舊的秩序」、「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秩序」,是種反動——是破壞社會原有的合理秩序。而如果允許這種「破壞一個舊的秩序」、並建立起一個更糟的秩序之行為存在,社會就一定會倒退。
別的,就不多說。
顧曉軍 2020-8-22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