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瑜的論素質與我的幾點看法

作者:顧曉軍53  於 2024-4-11 15: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社會學|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顧曉軍

劉瑜的論素質與我的幾點看法

 

    ——隨筆·五千零六十九

 

  劉瑜回國的時間,不早也不晚,正好。早了,就沒有了200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2006~2007年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07~2010年在劍橋大學政治系擔任講師的經歷;而晚了,就未必能獲得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的職位,以及2009年出版的《民主的細節》被《南方周末》、《新京報》、新浪網等媒體評為年度圖書。

  劉瑜學問,也不左不右,正好。2008年,藏區騷亂期間,劉瑜發表多篇文章反對西藏獨立,並且批評西方媒體「不公正」(均為維基百科原話)。除此之外,劉瑜基本上是民主派。

  懷著對後起之秀的崇敬之心,我閱讀了劉瑜的〈中國人素質低的原因〉(見海外網【網上的人民日報】2013021809:48。此處標題為——劉瑜:中國人素質低要「素質高」的精英管?),全文附后。

  我不甚明白,劉瑜為何在文中提到,「成龍大哥所言「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依照我的記憶,「素質論」是韓寒、楊恆均等偽民主派的標誌性理論產品。韓寒就曾明確地道,「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不能民主」。當然,成龍的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也很惡劣;但,成龍是演藝界的,不算文化人。真正要清算「素質論」,不應該著眼於韓寒、楊恆均等,這一類的偽民主以及他們的各種言論嗎?

  搜索「素質論 楊恆均」,竟搜到「顧曉軍喜見某文怒罵公知群力挺老五毛莫言/2024318 哎,文化低、心眼小、素質差的人,常把狹隘當成大男人。 ... 這個輪不到莫部不認,別以為穿插了什麼「貓腔」曲 ... · 從韓寒楊恆均郭文貴看莫言及魯迅 ·· 嫉妒 ...

  前時,毛星火起訴莫言,中文網上的民主派們(從境內到海外),幾乎全都站出來挺莫言……現在,我明白了——他們是牢記了毛澤東的教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既然小粉紅反對,民主派就誓死捍衛。

  說到這派那派,突然想起2018.2.15遇羅錦給我的私信,「曉軍:你把我算為民運人士,實在搞錯了,我從未參加過任何民運組織,是自由單獨戶。民運是有組織的,任何一個民運組織里都沒有我,甚至連中文獨立筆會我也沒參加。我希望你公開糾正你的錯誤。遇羅錦」。

  當時,我大約吃飽了撐得慌、在編《中國民運人物誌(反彈琵琶》。不過於遇羅錦的看法,我不太認同。第一,啥中文獨立筆會,我也沒參加。這就如同,我沒有得到中國作協的認可,我就不是著名作家了嗎?社會承認,是第一要素;連中國作協,不也需要社會承認嗎?社會不承認,中國作協又能算個啥?

  第二,民運不一定是組織。比如,1949年前,有很多學生的愛國運動確實都是地下黨組織的;可,有很多最基層的學生,未必知道黨組織在運動中的作用,這樣的學生參與愛國運動,就不是組織行為,而是個人行為。

  哦,對了,不知啥時讀過高文謙的《晚年周恩來》,其中有消息傳出,人們一發怒不可遏。三月上旬,南京市的各界群眾首先走上街頭,聲討《文匯報》及後面張春橋的反周行徑。示威抗議活動很快便蔓延到全國許多城市乃至首都北京,現嘆越來越大。

  這是我首次在正規的出版物中讀到與「文革之初,不滿13歲的顧曉軍,即站在主席台上被批鬥、「坐飛機」。22歲,刷出「打倒張春橋」的大標語,遂成為「『天安門四五運動』的先聲」的「南京反標事件」的始作俑者」的相關文字。

  「四五」沒有過,所以我提都沒提。做人,不能只顧自己。

  好,不想寫了,就這麼多。或許,又有人要說我瞎寫。其實,瞎寫既可是種風格,亦可是項能耐。昨日剛發現,必應機器人在引導人們認知顧曉軍風格的小說及段子。我讓它給創作了幾篇,發現它在抄襲我的〈不講常理〉及〈愛上髮廊女〉等。不過,我沒有指出來,而在它討要讚賞時,我還說了「不錯」之類。它很開心地回我,「感謝你的肯定與誇獎」。

 

              顧曉軍 2024-4-11

 

劉瑜:中國人素質低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都意識到,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辭彙很難譯成英文,比如「突擊手」、「不折騰」、「精神文明」、「班子建設」……要是誰能譯出「血染的風採」,那我簡直想給他送一面錦旗。在此類辭彙裡,有一個就是「素質」。

  「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不應當……」,這句話如此廣為傳播,以至於「素質」這個詞前面少了「中國人」,後面少了「低」,「素質」這個詞都顯得缺胳膊少腿。但素質翻譯成什麽呢?譯成「quality」似乎最合適,但仔細一想,如果把前面那句話譯成「The qual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low, so China should not...",顯然不合適,因為這句英文再譯回中文,就成了「中國人的質量很低,所以中國不應當……」。這是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肯定不是說這話的中國人的本意。

  一個詞很難譯成其它語言,肯定有很多原因。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詞所指向的現象本身其實含糊不清。比如「素質」,什麽叫素質呢?直覺的解釋是「文化水平」。但是最新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文盲率現在隻有4.0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項2009年研究顯示,中國18.3%25-34歲人口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高於捷克(15.5%)、土耳其(13.6%)、巴西(10%)等諸多民主國家。可見中國人的文化水平怎麽也不算低。

  如果「素質」指的不是文化水平。它還可能指什麽?要不就是合作精神。據說中國人「一盤散沙」,這被視為中國人素質低的証明。社會科學裡有個詞叫「社會資本」,說的是人與人水平往來的粘性和密度。據一些學者論証,社會資本對於民主運轉的意義,相當於機油對於機動車的意義。一盤散沙的社會,就是沒有機油的機動車,開起來肯定稀裡嘩啦。

  且不說後來有不少學者對「社會資本」的政治後果進行質疑,就算「社會資本」多多益善,又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其實中國的傳統並不是一盤散沙。傳統鄉土社會有著細密的社會交往網路和自治傳統。村裡需要修個路通個渠,各家各戶常常商量著集資解決﹔張三和李四鬧個矛盾,族長或者鄉紳往往根據村規給擺平……我在紐約的唐人街,看到已經離開故土上百年的中國社區,每到佳節還聚到一起舞個獅子敲敲鑼鼓。所以很難說中國人基因裡缺少凝聚力。

  反倒是「全能國家」一登場,宗族、社團、廟會這些個「封建糟粕」被強拆,人們日趨原子化,政治成了唯一的粘合劑。至今強大的政治體制還抑制著社會資本的積累。「散沙們」想結合起來組織個農會,太敏感。工會,政府不是已經組織了嗎?非政府組織?可以,但先得通過48道手續……所以中國社會散沙化不是強權的原因,而是其結果。如果我一邊把你的腿銬住,一邊說,看,你現在跑不起來吧,這証明了你沒有跑步的能力,哦不,跑步的「素質」。這連「自我實現的預期」都算不上,這就是「自我証實的命令」。

  素質要不就是指規則意識?中國人不愛排隊,亂闖紅燈……這些現象說明中國人素質差,所以中國民眾需要「素質高」的精英群體給管束起來。成龍大哥所言「中國人是需要管的」,大約是這個意思。這些壞習慣我倒是深有感觸,尤其是不愛排隊這一項,有時我簡直希望每個商場櫃檯前都能配備一名交警。

  但我也去過港台,也見過人口同樣密集的港台市民自覺排隊。既然他們也是中國人,說明規則意識這種「素質」也不是一遇到中國人就發生排異反應。更重要的是,就算中國民眾的規則意識不足,實在看不出這如何就能推導出集權體制的優越性。集權體制的隱含前提是,「素質低」的民眾需要「素質高」的官員去教化管束,但是放眼官員的素質,不免叫人膽戰心驚。今天打開一張報紙,我們看到在一個官員因為貪污幾百萬鋃鐺入獄﹔明天打開一張報紙,又看到另一個官員因為貪污幾千萬而鋃鐺入獄﹔今天點擊一個網站,看到政府強拆逼得某人上訪﹔明天再點擊一個網站,看到政府拆遷又逼得另一個人自焚。當然此類官員也許不具有代表性,但此類故事層出不窮卻是事實。這倒提醒了我們如何理解民眾缺乏規則意識:如果「上面」經常在工程招標中玩內部交易、在土地糾紛中不尊重法律、公款吃喝屢禁不止……又怎麽能指望「下面」畢恭畢敬尊重規則?一個隨地大小便的人,如何教化別人不要隨地吐痰?

  所以就算中國人的「素質」有問題,它更多地是源於制度,雖然也惡化制度。我當然不相信制度的變革可以一夜之間改變文化,但是制度的變革至少可以打開一個公共生活的空間,而公民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一個公共空間,就象學會跑步需要首先解開腳鐐。那些說「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不應該……」的人,也許可以考慮把這話改成「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更應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21: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