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的旨意」與「自然法則」
——哲學筆記·五千零三十五
從這一篇起,我的這類文章,就叫「哲學筆記」了。而叫「哲學筆記」,自然是有我的想法。
梳理下前兩篇文章〈人類社會認知標準的多重與選擇〉和〈哲學與社會認知標準的多重性及融合性〉:從「社會認知標準」,到揭示出「多重性」;從多重性,闡述——不能越俎代庖,沒有權力替他人思考、替他人選擇、替他人做決定。從多重性,再闡述——哲學、社會認知標準的多重性決定:在多重性存在並確立的範疇內,矛盾體彼此在一定時間內是共生關係;因是共生關係,所以像鄰居樣、誰也消滅不了誰。不僅彼此消滅不了,甚至相互還存在某種融合性。如是,當以「顧曉軍主義哲學」的「化繁為簡」、「立體思維」等思想武器對待、處理之。
因此,多重性範疇內的矛盾體之間,當淡化紛爭;因,這可謂春秋無義戰。
如果這些,通過發現、闡述、論證,以及今後的爭論、傳授、宣講等,讓「多重性」與共生關係及融合性等大白於天下,而使各種範疇內的矛盾體彼此減少紛爭,那意義何止是重大?
當然,爭論、傳授、宣講等,幾乎是浩瀚的系統工程;然,人類也在進化——在法治健全的地方,仇殺越來越少……這也當是事實。更何況,人類已在不知不覺中淡化階級,如今、誰還會因為自己太窮、而要想方設法地去刺殺馬雲呢?
如此,發現「多重性」的重大意義是成立的。這樣,另一問題就來了——古往今來,思者、聖賢多多,為何誰也沒有發現如此重大問題,偏等我顧曉軍來發現「多重性」,從而淡化矛盾體內的紛爭呢?
誰也回答不了了吧?那麼,我們來試想一下,在遠古、巫師們會怎麼說?巫師大概會說,這是神的旨意。在中國,三皇五帝許也會說,這是天意。
神的旨意,也好;天意,也罷。古人們還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善於把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統統推給「神」。
當然,也有不願推給神的。比如,《周易》就是千方百計地尋找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自然,《周易》只是種推測,並不能真正、實際回答問題。
而相反,從古到今的巫師們(含相當於巫師的人)用「神」搪塞的問題,倒被歲月的變遷、時代的進步慢慢地漸次解決。也包括我在哲學範疇內找到「多重性」,並試圖用矛盾體內的共生關係、來淡化對立面的紛爭。
就我而言,相當煩裝神弄鬼。我不可能、也絕不會說,是受神的旨意、來淡化人世間的矛盾;相反,我更願把「多重性」的發現與內在的共生關係及共融性等,說成是「自然法則」。
這種「自然法則」,在各類學科中都有。且,是昨天的人沒看清,今天的人就看清了;或,昨天的人沒看清,今天的人也沒看清,但、並不等於明天的人還看不清。
「自然法則」,如同「神的旨意」樣,主宰著我們昨天、今天還看不懂或看不見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種更長遠的、更宏大的規律。
而相信這樣的潛在的、長遠的、宏大的自然法則的存在,不說可以減少紛爭,也至少可以讓人對紛爭漸而淡然。
比如,如果普京相信「自然法則」,且懂得「多重性」及共生關係,會怎樣?
以色列還擊哈馬斯是沒有問題的。然,如果以色列懂得「多重性」等,還會發誓消滅哈馬斯?
當然,存在有存在的道理。「自然法則」,不是要抹殺現實的某種存在,而是更新對已有的存在的態度,讓能不撕裂的就不要撕裂。
「自然法則」,包括人類所面對的所有的態度;自然,也含科技等。我不懂病毒、不知近些年的某些狀況,是不是一種必然——在為地球卸載、某種意義為它減輕負荷。誰又能說不是?
另,在某處,我見到個標題〈人工智慧2024成為可能危及人類的機器〉(其實我一直以為,無論是發明人工智慧、或擔心人工智慧危及人類,第一個做成的、或第一個指出的,都是智者。而後,就屬於芸芸眾生了;再后往,就不好恭維了)。如果再煞有介事預測點啥,就真不方便說了。
按「自然法則」的邏輯,人工智慧永遠無法主宰人類;一旦有這種可能,「自然法則」的力量、必然會顯現出來,且會將人工智慧(無論哪一種的)打回到原地去。
這,就是「自然法則」(信神的人,或盡可叫「神的旨意」)。
(機器人不通神吧?所以,主宰不了人類。)
顧曉軍 20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