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看過了太多人生,來聊聊命運

作者:FaceReader  於 2024-6-2 05: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胡思亂想|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最近看到很多國內跳樓的事件,既讓我覺得悲涼,又感到命運的無聲。我也看過了很多人的人生,有很多是我國內的朋友,有些曾經鼎盛一時,如今債務累累;有些一直默默無聞,至今平平淡淡;也有些人,從出生到現在,就一直在對抗命運的不公;也有些人,擁有別人眼中的金湯匙,但他自己卻絲毫沒有快樂可言!

  就讓我們聊聊命運吧!

  我很贊同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的開篇中所講的話:

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命運的體驗:苦難重重。

  縱然像很多成功人士,比如巴菲特、芒格、馬雲等,也難免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苦難重重。巴菲特的苦難,在於遇到芒格前的一段時間,深陷投資困境;芒格的苦難,在於一個極其重視婚姻和家庭的人,曾痛失長子,婚姻破裂;馬雲的苦難,在於如日中天,當大展宏圖之時,卻只能向隅而泣。

  但對很多人來說,苦難並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對命運變化的無能為力!

  斯科特·派克在寫了第一本《少有人走的路》之後,陸續又寫了好幾本同系列的書,可惜我還沒來得及拜讀。不知道他有沒有提到這一點,對自我人生掌控感的缺失,才是很多人對命運最恐懼之處!

  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人最終活出了他12歲時想成為的樣子,甚至也沒有人最終活出他24歲時想成為的樣子!

  就像《比海更深》中的主人公良多在敲詐那個中學生時的那段對話:

中學生:「我可不想成為像你這樣的大人!」

良多:」你覺得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很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

《比海更深》片段
《比海更深》片段

  人生就是這樣,在偶爾的時候受控,但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失控。每段失控的時間裡,我們都像是單腳站在平衡木上,儘力不讓自己從上面掉下來。

  良多就是那個一不小心掉下來的人!一部分是其性格使然,抱怨人生,沉迷賭博;另一部分也可能是運氣使然,他年輕時也曾一度成名,憑藉一部小說獲得文學獎,但並沒有機會接續人生的輝煌。

《比海更深》-良多
《比海更深》-良多

  良多的前半段人生,頗有些像李安。

  李安從紐約大學畢業時,憑藉畢業作品《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名震一時。但卻並未能幫他踏上高光人生的階梯,而是待業在家,失業6年。期間他也曾寫過好幾個劇本,但卻並未受到親睞。直到1991年,因前一年獲獎的劇本《推手》才獲得拍片邀約。自此,他才有機會一展才華。

李安-拍片
李安-拍片

  6年的時間,有幾個還能站在平衡木上,又有多少人會從上面掉下來呢?

  良多的抱怨,也許是用盡努力后的不甘!這是任何心懷抱負的人,都會有的情緒吧!

  縱然像蘇軾這樣尚能一展身手的人,也只能慨嘆: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蘇軾《贈劉景文》

  李白卻只能佯裝自己毫不在乎,來尋求安慰: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而普通人,有時候即使用盡心力,也只能在糊口和做自己之間勉強掙扎,就像電影《美錯》(Biutiful)中的烏西巴爾。

《美錯》烏西巴爾
《美錯》烏西巴爾

  作為一個通靈師,他用自己最大的善良,一面告慰死亡的人,一面寬解活著的人。他不收那些太窮的人的錢,也儘力善待那些偷渡來的黑工,還用自己的錢貼補他們的生活。他用全部的能力,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但即使如此,他依然要掙扎面對精神失常的前妻,獨自撫養兩個孩子,並且在他為生活苦苦掙扎之時,卻獲知自己身患絕症的消息。

  這就是很多普通人的命運!

  他們的生命中幾乎不存在:完美,或者,平淡,這兩個選項;他們的生命中只有這兩個選項:悲慘,或者,稍微悲慘。

  我知道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非常慘烈!因為我的數個疫情前身家萬貫的朋友,如今都債務累累了,而且未來也不見得能有翻身之日!而普通人的情況則可能更為惡劣!只不過,正在被命運錘擊的只是那5%而已!

  但是在上,卻夜夜笙歌: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杜牧《阿房宮賦》

  上之冷漠,助長了爪牙們的張牙舞爪,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處處可見!

  在下,則無人過問,餓殍遍野: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面對這樣的命運,也許大多數人只能掙扎;想必大多數人掙扎得太煎熬,只得縱身一躍!可悲的是,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就真如鴻毛一樣,甚或連鴻毛都不如!

  我們尚且都知道「鴻毛」這詞語,而那些逝去的人,宛若東漢末年的那3000多萬人,隋末至初唐的那3400多萬人,安史之亂時的那3500多萬人,宋末元初的那7000多萬人,元末明初的那6300多萬人,明末清初的那6400多萬人,三年飢荒期間的那4000多萬人!這些在終朝亂世所亡之人,甚至連這數字的零頭都算不進去!

  如果人生註定要在悲劇中掙扎,我只想懇請那些已無資格談論「苟且,及詩和遠方」的人,瀟洒一次,要為了理想的人生奮力一搏!最不濟,也讓我們記住,你曾經活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4-6-2 05:57
在生死邊緣掙扎的人,直到身心疲憊以及活著更恐懼,進入 depression 帶來的負反饋階段,自我超越的能力有限。如果感覺周邊是歧視輕視不在乎,得不到半點溫暖,幫助和希望,就更容易一了百了,甚至帶著憤怒而去?
回復 successful 2024-6-2 16:08
人生就是個夢, 有榮華富貴, 有饑寒交迫; 有高等教育, 有文盲白痴...... 人生百態  應有盡有. 歸根結底 是光著身子來, 還是光著身子去, 尊榮的 卑賤的 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 只有最終的結局是公平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3: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