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活著——中國企業一切問題的根源

作者:FaceReader  於 2023-10-7 04: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胡思亂想|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如果說有哪個詞能概括中國企業的命運,毫無疑問,那就是——「活著」。

一、中國人的稅負Permalink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宏觀稅負為36.1%。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任何兩個中國人之間發生3塊錢的交易,就有1塊多的錢是被政府拿走的。不知道這錢比起黑社會的保護費是高還是低呢?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2021年,中國不包含國企和事業單位的財政總收入為397,478億元,其中包含,全國稅收收入172,731億元,社保基金總收入68,205億元,醫保基金總收入28,710億元,預算內非稅收入29,808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8,024億元。2021年中國的GDP總額為1,149,237億元。此項佔比為34.6%。

  此外,中國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755,544億元,利潤總額451,65億元。按照國企利潤所得計算,佔GDP比率為3.9%。但事實上中國的國企壟斷了國內所有的基礎生產資料,包括水、電、石油、通信、交通、金融、土地等幾乎所有領域,所有國有企業都因其壟斷地位而擁有定價權(儘管這權力由政府控制)。

  理論來講,國企的壟斷性收入都可記為財政收入,因為這是政府所有,政府管理,又擁有絕對壟斷權,所以擁有定價權。而且這些國企是完全聽從政府的要求來運作的,其營收都是可以由政府間接支配的。而國企的營業收入佔GDP的比率高達65.7%。這麼來看,世界銀行的宏觀稅負肯定是低估了的!

  如此數據來看,中國人的稅負壓力是極其高的。

  福布斯2009年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中國高居第二名,略低於排名第一的法國。這項指數後來停止發布了,估計全球反對的政府過多,頗為可惜。

2009福布斯稅負痛苦指數
2009福布斯稅負痛苦指數

  不過,這麼多年以來,中國的稅負只有可能增加,不可能減少,因為從2009至2021年中國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10.5%,財政總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1.9%。財政總收入增速每年比GDP高接近1.5%。十幾年下來,不知道中國人的稅負痛苦指數是不是已經超過法國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民」這隻鵝,毛已經快拔完了!這也導致,政府現在只能通過罰沒等粗暴手段增加收入,也就爆出近日「承德碼農翻牆工作,全部收入所得105萬被沒收」的新聞。

  因為中國人民是沒有選票的,所以政府收割的鐮刀只會越揮舞,越有力;而中國人,也只能最後剩下韭菜根苦苦掙扎,現在更是要擔心「鐮刀變鋤頭」,連根挖了!

  這就是中國人民目前的狀態,只剩韭菜根,只能苦苦掙扎地「活著」。

  而這也是中國所有企業的狀態,一種苦苦掙扎地「活著」的狀態。

二、中國企業的「活著」Permalink

  「活著」的企業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1. 生存第一:經營普遍處於灰色地帶或者違法邊緣;
  2. 目光短淺:蜉蝣之命,怎期來年?朝生暮死,但盡其樂;
  3. 管理粗放:難以建立科學管理體系,企業上下專業不足;
  4. 先進技術薄弱:創新很足,但都用來省錢了。
1、生存第一Permalink

  中國的企業(這裡就不算外企了,外企應該算作外國的企業吧!),只有四種命運:

第一種,小企業:Permalink

  基本上是靠「偷稅漏稅」省出來的錢,不這麼做,老闆們一年的利潤所得還不如打工掙得多

  所以,冒著風險「偷稅漏稅」就只能是小企業主們唯一的選擇!

  之前在國內我倒是見過不少還算賺了點錢的小老闆們,但基本上五險一金沒有按照要求交的,為什麼呢?因為比例太高了!中國普通上班族的五險一金繳納額很多已經接近到手薪資的1倍,有些甚至高達1.2倍!這個比例在全球也無出其二了吧!

  但是這麼高的繳納額,員工感受並不強烈,因為絕大部分都是公司承擔的,員工的承擔比例大部分只在10%左右。

  所以,小企業主們,在成本方面都只能「絞盡腦汁」。

第二種,中型企業:Permalink

  基本上是靠和投資人合謀,謀求上市后套現發家,因為企業的經營幾乎沒有什麼利潤。

  公司只有將所有的盈利全部投入到規模的增長中,才能拼得上市的機會。所以,中型企業都是瘋狂生長。而這種瘋狂,也包括吹起的泡泡和虛假的數據,「瑞幸咖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那如果老闆不打算上市呢,那這樣的企業要靠更多的「偷稅漏稅」才能倖存。這樣的企業一般也撐不了多久,老闆要麼尋求保護傘,要麼只能萎縮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規模。就像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能倖存下來的哺乳動物一樣,個頭小才夠靈活,才能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生存。

第三種,上市企業:Permalink

  基本上是靠騙股民的錢生存。中國境內的上市公司利潤率都極低,絕大多數企業的分紅比例都比較低。中國2022年A股上市企業的平均股息率只有1.9%,這個數字在全球20個主要證券市場中排名倒數第三。如果單獨以民營企業來看,2022年的平均股息率只有0.9%。而A股2022年的平均股息率較2021年大幅增長了35.7%,2021年僅為1.4%。可見2021年民營企業的平均股息率會更低,則表示2021年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更加不堪。

  因此,大多數企業只能靠絞盡腦汁製造「利好消息」,才能吸引股民投資,以獲取成本低廉的現金流。

  很多企業的大股東們賺錢,也基本不靠分紅,靠的是做莊製造股價波動套利。

  如果對中國企業近些年的行為有研究就會發現,中國所有的大企業都做金融借貸業務了。為什麼呢?因為主業幾乎沒有賺錢的!縱使恆大和碧桂園這樣房地產牛市中的巨無霸,其利潤很可能大多數都是負債前置所致,他們只是借了未來的錢,當作現在的利潤。

第四種,「官二代和私生子們」:Permalink

  這是一群什麼企業呢?央企和地方國企,以及依附於權力生存的企業。這些企業是用壟斷型的資源,用最低廉的資金成本餵養著的,大都無需過多考慮生存問題,考慮的主要是政治和忠誠。

  不過,這「第四種企業」的狀態,也是活著,只是他們活著的關鍵並不是錢,而是政治。

  綜上而言,可見,中國的企業大都處於生存第一的狀態,因為生存環境太過艱難,所以大多數企業沒有精力考慮其他問題。

  所以,中國的企業道德底線低,管理粗放,技術落後,抄襲嚴重!所有的問題都在一點,在中國做企業,活下去真的很難!就像蠻荒世界中的倖存人類,獸性比人性更有助於生存!

2、目光短淺Permalink

  因為只能「活著」,所以很自然的,中國企業表現得非常「目光短淺」,常見的行為表現為:

第一、短期利潤至上Permalink

  大多數企業都將短期利潤作為經營決策最主要的依據。絕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沒有長期發展的目標,都是眼下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疫情期間的口罩、試劑盒,即使很多企業在相關領域完全沒有經營基礎,但因為短期利潤可觀,很多企業大舉投入。就像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哪裡有食物,就飛到哪裡。

  這也表現在中國曾大面積爆雷的P2P行業中,我看了很多這個領域的創始人,絕大多數都曾是非常失敗的創業者。這些人在P2P領域中的短暫崛起也並非是經營能力提升,而是偶然成為風口的那頭豬,但風停之後,最後摔下來之時,都非常慘烈。

  「賺快錢!」已經成為中國很多企業隱性的戰略目標,雖然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將這一條作為企業價值觀列出,但不管哪個企業都按照這個標準行事。所以,很多企業經常改變戰略,而非長期堅持目標。

  這是為什麼呢?

  「人無恆產,則無恆心。」中國的企業,咽喉都被掐在政府手中,誰又有心長期經營呢?並且中國社會環境多變,自從1911年清政府滅亡以來,幾乎10年一次360度大轉向:

  • 1937年抗戰爆發
  •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
  • 1957年大躍進
  • 1966年文革爆發
  • 1977年文革結束
  • 1989年天安門事件
  •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
  • 2012年胡錦濤政府卸任,新文革開始
  • 2019年新冠爆發。

  這種情況下,企業選擇短期利益為上才是最佳策略。個別堅守長期戰略經營的,大都是以國外市場為主的企業。

第二、漠視社會和環境責任Permalink

  對社會和環境的投入,很多時候不能產生直接回報,而是長期的隱性回報。比如,社會環境改善,民眾的信心更強,工作的投入度更高,也更願意消費。環境改善,民眾健康提升,社會的整體醫療成本就會下降,就能有更多資源投入到其他領域中。

  但在中國的環境下,對企業來說,對社會和環境責任的長期投入沒有任何利益。

  一個家只有自己做主時,才會願意長期投入。如果房子是租的,租約也很短,房東擁有任意毀約的權力,你會在家中置辦高價值的傢具嗎?你會花大錢裝修嗎?

  更何況,房東自己都對房子漠不關心。比如,2023年中國北方的洪水,政府毫無作為!涿州政府甚至趕走外地救援隊。這種情況下,企業有必要做那個比皇帝還急的太監嗎?所以,洪水之後絕大多數捐款的企業都是被逼捐的,一部分是政府逼迫,一部分是民粹的民眾逼迫。

  因此,企業很少長期關注社會和環境責任。短期做做樣子可以,但長期關注,沒有哪個企業願意。

3、管理粗放Permalink

  中國企業的管理粗放體現在四個層面:

第一、老闆Permalink

  中國很多企業的老闆,管理主要依靠經驗和直覺,隨意性極高,非常多變,極少重視科學的方法。既不願投入時間進行專業性的提升,也不建立輔助性的專業顧問團隊。

  原因可能是很多老闆都追求短期利益。

  而短期賺錢的機會,對老闆們而言只需要兩種能力:銷售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對老闆而言,沒有必要追求管理能力的提升,大多數情況下,建立關係和人脈,尋求短期賺錢機會,是更加緊迫和必要的選擇。

  因此很多老闆,都是很好的銷售和業務人員,但管理和經營能力卻是最大的短板。企業也往往局限於比較小的,但也能賺些錢的規模,但卻很難成長。

第二、文化Permalink

  中國的企業,其文化之劣,各有千秋,最顯著的我舉三方面的例子:

  • 對員工的吝嗇和壓榨:很多企業,會將壓榨員工的方式用到極致,我見過企業在員工正式入職前,設有培訓期、實習期、試用期,中間還加個兼職期,只有通過試用期后,才會發放正常工資,其他時期都是按照試用期工資發放的。這種文化不止表現在入職階段,方方面面都體現出經營者的絞盡腦汁。
  • 只有工作沒有事業:雖然很多老闆經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把工作當事業」,但老闆講出這話的意思是,「你要全心全力地付出」。但真正把一件事當事業,並非僅僅只需要員工付出就行,更需要幫助員工在其工作領域獲得足夠的成長,需要足夠的培訓,需要職業引導和長期規劃。但後者是完全沒有的。
  • 鼓勵惡性競爭:有些企業追求公司內部的競爭,且唯業績論,因此企業中業績最優秀的人往往是最沒有道德的人,用盡手段,佔據最優資源,壓榨下屬,卻被公司視為榜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惡性文化,比如:

  • 「九九六」:加班無上限
  • 短視:只看重短期利益
  • 吃拿卡要:將腐敗行為視作合理報酬
  • 員工就是員工:對員工缺乏透明和信任
  • 漠視員工:不關心員工福祉

  好的企業,文化都是相通的,比如早期的Google,Facebook,Netflex;而中國當下的企業中,管理水平最高的企業都在互聯網,雖然很多企業「九九六」,但最好的企業文化也都在互聯網。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在於三點:

  • 互聯網行業曾經有一段較長的不在政府管控的時期,也是最容易脫離政府掌控的資源的領域,比如互聯網企業不需要土地,不需要安全生產,不需要大量的銀行貸款,因此,政府的手就很難伸向互聯網企業。
  • 互聯網企業成長於中國最開放的時期。中國最早的一批互聯網企業,網易、新浪分別成立於1997年和1998年,騰訊和阿里分別成立於1998年和1999年。2001年中國加入WTO,恰好是中國最開放時期之始。
  • 民間金融借風而起,各類風投、私募公司大量成立,並且湧入互聯網領域。不但帶來了充足的資金,同時也引入了很多最頂尖的人才。而優秀的人才,對優秀的文化有需求。

  以上三點原因,造就中國繁榮的互聯網行業。因此,除了私募、風投和部分諮詢公司因特殊原因略受潤澤之外,其他很多行業幾乎就是文化的鹽鹼地。

  目前而言,互聯網行業仍然是政府的手最不容易觸及的領域,但政府管控的手段卻已經大超從前,如今網路已經沒有自由,互聯網企業也在凋零。

  如此趨勢之下,更多的中國企業會發展出劣性的文化表現,這正是因為企業只能「活著」。「活著」,就難求成長;「活著」就離文明越來越遠。

第三、制度Permalink

  絕大多數中國的企業只有兩種制度:「沒有制度」和「官僚制度」。

  一家企業如果擁有良好的制度,應該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 遵循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
  • 擁有較高的員工滿意度;
  • 保持靈活性,並且擁有不斷自我優化的機制;
  • 能賦予企業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可以來源於成本控制、人才體系或者產品創新;
  • 保障企業的法律合規性。

  但中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幾乎都可以稱為沒有制度,因為絕大多數制度都是老闆或者部門負責人的突發奇想。

  而我接觸過的很多國內的大型企業,甚至是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上市企業,其制度都體現出一種濃濃的「官僚氛圍」。這些企業的制度大多數只保障三點:

  • 企業的合規性,以不違反法律為先;
  • 最大程度減小企業的運行風險,即使犧牲其他很多有利企業發展的因素也在所不惜;
  • 保障領導者的權力。

  因此,中國的企業,極少能體現出Google、Netflex那樣的魅力。其制度,要麼讓人不堪忍受,要麼讓人無所適從。

第四、員工Permalink

  員工最明顯的表現在於專業性的缺乏:管理者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員工缺乏專業的工作技能和素養。

  這和國內的外企及部分互聯網企業中,全面多樣的培訓體系差距巨大。原因主要是企業不願意在培訓上投入,因此行業內專業的培訓機構很難成長。因此,這些企業的員工就很難得到專業的訓練。

  員工的工作技能一半源於老員工的言傳身教,一半源於自己的失敗教訓。

  而管理者獲得的培訓就更少!因為培訓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成本高昂。根據我之前在國內的工作經驗大致估算,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每年的培訓預算在50~100萬之間,要維持5~10年,才能真正培養出一位專業的管理者。這樣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其管理技能才是成熟和完善的。

  但大多數企業很難承擔如此高昂的培訓成本,因此很多管理者都是靠自己的悟性在成長。甚至有很多人是靠微信公眾號來成長的,因為很多管理者甚至都幾乎不讀書!

  因此,這樣的管理者就特別容易做出錯誤決策,而其中的員工也經常使用毫無優化的方式工作,造成企業高昂的運行成本。

4、先進技術薄弱Permalink

  中國的先進技術極其薄弱,從「國產高鐵」和「國產飛機」被扒下外衣后,很多人就已經開始看到中國技術的真正面目了。而華為的隕落,也正是一次現實的案例演示。當其他國家禁止中國使用其先進技術后,中國看似強大的工業和生產力,看似強大的企業,都會轟然崩塌。

  其核心原因在於兩點:

  • 一是先進技術的投入極高,企業不願承擔:因為房子不是自己的,花大錢裝修就完全得不償失;而且很多企業也沒有如此規模的資金投入相關研發。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晶元、高鐵、大飛機的研發投入,幾乎都是政府行為。
  • 二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太薄弱:中國的技術剽竊行為都無法用「橫行」來描述了,只能用一個詞「猖獗」!剽竊的人,毫不畏懼,也無廉恥!甚至有剽竊者大放厥詞,「我就是偷了,怎麼了?有種你告我!」猖獗如此,也正是因為中國知識產權的維權太過困難,一是司法不獨立,受政府操縱,二是即使勝訴,賠償金額很多時候也少的可憐,有些情況下,甚至不夠打官司的錢。

  如此情況,企業願意投資高新技術,那就是天方夜譚!大多數企業,都投資短平快的應用技術!有些聲稱投資高新技術的企業,一方面是為了騙政府的錢,另一方面是為了騙投資人的錢。

三、一切的原因:利潤微薄Permalink

  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4682家,2021年總營收64.97萬億元,凈利潤總額為5.30萬億元,凈利率為8.16%。而這其中,金融行業企業的凈利潤總額為2.35萬億,在全行業的佔比為44.3%;而金融行業在A股的企業僅有128家,企業數量在A股的佔比為2.7%。

  2021年A股扣除金融企業后的平均凈利潤率為5.4%,而美股企業的非金融企業凈利潤率為9%~14%,幾乎為A股企業凈利潤率的2~3倍。

  而凈利潤前十的企業,全是金融和壟斷國企。

2021年A股凈利潤前十企業
2021年A股凈利潤前十企業

  可想而知,如果除去這些壟斷國企和金融企業,中國上市公司中的民營企業的利潤情況如何?

  而A股代表了中國最好的企業們,但它們卻只佔中國4800多萬企業的萬分之一不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利潤率達6.2%。

1、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Permalink

  什麼叫「規模以上工業」呢?

  是指年營收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

  工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定義是什麼呢?

  是指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就是指年營收在2000萬~4億人民幣之間,從業人員在1000人以下的企業。這些都是是中小企業中最好的企業。

2、那什麼叫營業收入利潤率呢?Permalink

  即「(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而「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計算得出。這代表了企業通過生產經營獲得利潤的能力。

  相比凈利潤而言,營業利潤沒有扣除企業所得稅。中國企業的企業所得稅一般為25%,所以凈利潤一般為75%×營業利潤。所以中國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平均凈利潤率為4.65%。相較之下,2023年8月份中國銀行的兩年期美元定存利率為4.25%。

  以這兩年中國經濟的惡化速度,今年中國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平均凈利潤率大概率不如兩年期美元的定存利率。如此來看,現在對中國的中小企業老闆們而言,關掉工廠,定存美金都比經營企業划算,因為企業的經營有很大風險,很多時候還需要絞盡腦汁才能有這樣的收益率。

  而以如此低的利潤,如何能支撐企業的發展?對員工又豈能不苛刻吝嗇?又怎會有錢投資高新技術?又怎會不弄虛作假?

四、最終的根源:無人看管的鐮刀Permalink

  為什麼中國企業的利潤率這麼低呢?

  原因只有一個:政府收割的鐮刀無人看管!

  中國企業的身上有三座大山:

  • 不受保護的產權
  • 沒有監督的政權
  • 掐住咽喉的國企
1、不受保護的產權Permalink

  整個中國政府仍然處於「清政府」的狀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政府所有的作為就是,只要我想,我就能做!活脫脫一個為所欲為的土匪!

  因此在中國,最先需要做的,就是憲政!

  如果沒有憲政,政府不會樹立法制觀念。

  政府沒有法制觀念,人權就沒有保障。

  在人權無保障的時候,產權就是一種虛妄。

  因為人可以隨便抓,隨便殺,你的財產又算得了什麼呢?

2、沒有監督的政權Permalink

  政府的任何預算都應該被監督!預算從何產生?花在哪裡?是否按照預算進行?

  民主政府中,政府的財稅權都由議會進行監督。而且,政府所有的收稅都要立法。

  而中國,這是一項不被監督的權力!

  政府的納稅,是想怎麼收,就怎麼收!都是政府說了算的,畢竟人大隻是個橡皮圖章,人民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除了中央政府規定的稅權之外,地方政府擁有無限制的執法權,可以任意罰沒。

  因此,各種苛捐雜稅,任意攤派,就無休止、無底線的施加於企業。

3、掐住咽喉的國企Permalink

  前面提到過中國的壟斷國企,控制了中國幾乎全部最基礎的生產資源,石油、天然氣、電力、水力、鐵路、路路、糧食、土地、通信、銀行、證券等等。中國的企業,甚至包括中國人,所有必不可少的資源,都被壟斷性地控制在國企手中,因此這些國企擁有定價權。看看兩桶油和國外的油價就知道了!

  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生產成本不受市場調節,而是受國企的經營情況調節。因為他們盈利不夠時,可以漲價來湊!所有這些成本就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居高不下。

  這其中有些是直接成本,比如電力漲價、石油漲價;而有些則是間接成本,比如居民的水電油糧房,價格高居不下,居民基本的生活成本就高昂,就需要更高的工資,企業就必須支付更高的工資雇傭員工;但同時,銷售價格卻難以提升,因為居民生活成本高昂,沒錢消費!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非壟斷性國企利用政府補貼和其他特權進行不正當競爭。比如某體制內學校要採購一批教學用具,而同時有一家國企來競爭,這家國企擁有遠低於民營企業的銀行低息貸款,政府的無償土地資源,而且很有可能,國企領導跟教育局領導經常「互通友誼」。這種情況下,國企即使不壟斷,也擁有極其不公的競爭優勢。

  這些壟斷的,和不壟斷的國企,都掐在中國民營企業的咽喉上,這種情況下,對民營企業而言,就只能使盡渾身解數去生存。

  有如此三座大山,中國企業怎會有高利潤呢?

  這就是中國企業的現狀,而中國企業的現狀,也影響著中國人的現狀!

  為什麼中國人活得這麼辛苦,卻收入低廉?因為中國企業的盈利微薄,沒能力給中國人提供更高薪水的工資。

  為什麼中國人找一個好工作這麼難?因為中國的好企業太少,大多數企業只能維持「活著」的狀態,也只能吝嗇而刻薄!

  因此,中國企業的命運與中國人的命運如出一轍,都在辛苦地活著。「活著」,就是「窮山惡水」,就會「出刁民」!就會有那麼多讓人嗤之以鼻的企業和老闆們!

  全文完!

  簡單說明一下文中採用的數據源,基本都來自於中國政府官方渠道,或者採集自政府官網,或者採集自統計局官網。文中採用了2021年的數據。雖然2022年的數據已經發布,但是因為2022年有很多黑天鵝事件,比如政府的大規模留抵退稅,以及上海封城等,所以2022年數據的參考性較低,故採用了2021年的數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8: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