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的核心團隊是一支非常精幹的團隊,但團隊也有非常明顯的短板,用人的單一,權力的平衡,關鍵職位缺任等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上期簡單剖析了哪吒汽車和威馬汽車的核心團隊,這期我們會先簡談一下行業戰略,再剖析理想汽車的核心團隊。
一、行業戰略淺談
Permalink
很多新創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目標都是成為下一個Tesla,儘管他們也知道這世界上不會再有第二個Tesla,但還是意圖以這個虛幻的目標來激勵眾人。
我們先看看為什麼不會有第二個Tesla。
首先,Tesla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大多數人甚至根本沒聽過電動汽車,很多人甚至當眾科幻故事來理解。它成為了這個領域的NO.1,具有強烈的首一效應,人們對它的品牌意象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The Only 和 The First。
其次,Tesla成立於2003年,至今已近18年。18年的技術積累和品牌打造非這些新興公司可以追趕的,再加上馬斯克鋼鐵俠的人設,其Technology,Adventure,Fashion,Sophistication,Pioneer的人設完美繼承給了Tesla。Tesla的品牌意象就如同蘋果在手機行業的定位一樣,短期內無可撼動。
那剩下的這些公司還怎麼辦呢?那就是填補剩餘的品牌意象空間,剩下的汽車品牌市場空間還有安全舒適、紮實可靠,經濟耐用和富貴優越等,誰能將自己打造成符合大眾需求的市場品牌,誰就會有一席之地。
不過在傳統汽車市場,老牌巨頭們牢牢佔據著這些品牌空間,對於他們而言,遷移自己的品牌空間相對比較容易些,不過他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能會給用戶們留下落後的意象,而這就很可能會成為他們淘汰的因素,像當年的Nokia一樣。
上期分析中哪吒汽車的市場意象是打造「人民的汽車」,這是一個完全脫離實際的可憐幻想。「人民」這個詞早已失去了它的號召力,人們迫切渴求的是關注其個人,而不是虛偽的「人民」。這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定位,又給哪吒汽車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理想汽車
Permalink
下面我們就簡單剖析理想汽車的團隊。
理想汽車核心團隊包括董事長兼CEO李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CTO王凱,聯合創始人兼CFO李鐵及總工程師馬東輝。
1. 董事長兼CEO 李想
照片Permalink
李想作為成功的創業者,身上的標籤並沒有完全表現其實際的成就,根本原因在於李想是一個默默做事,不善表達,對美名也沒有強烈渴求的人。李想在做事時更喜歡埋頭苦幹,所以大多實幹的人也都會因為他的這一點而追隨他。我幾乎沒有發現他團隊有善於粉飾,追求完美外在形象的人。這也導致其團隊在兩個方面有明顯短板,一是善於利用外部資源的人,二是善於塑造公司高大上形象的人。李想的行為模式和另外一個人很像【照片】,
二人做事的方式基本都是主要靠自己埋頭苦幹,不善於利用外部資源,這也是後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一樣,都極度需要外部資源協調。目前李想最應該做的,聘用一位既能和他們實幹的團隊相容,又善於利用外部資源的CEO。李想可以學谷歌拉里·佩奇,先任職董事長,依靠埃里克·施密特這樣的人才補足短板,這對於汽車行業的初創公司非常重要。等到公司到一定規模,擁有各種資源后,再調整重新做回CEO,則既能補足短板,又能踐行實幹。
2.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沈亞楠
照片Permalink
沈亞楠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管理者,能從他身上看出既有情懷,又對事物擁有深刻的認知;既能洞察人性,又能秉持正直。他不但擁有落地執行的能力,也擁有很高的人格魅力。但略讓人擔憂的一點是,李想和沈亞楠的權力平衡問題。李想並不鑽營權斗,所以對權力的掌控力略弱。所以很可能,李想一邊任命沈亞楠做事,一邊心懷防備,這也會令沈亞楠在行事中會略有掣肘。因為兩人風格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沈亞楠是一個優秀的權力掌控者,也很勝任CEO的職位,同時又能任用不同類型的人才,而李想善於任用的人纔則略為單一。如果想要平衡權力又能讓沈亞楠獲得充分的行動權,則李想一定要建立擁有足夠掌控力的董事會,並且獲得董事會的支持。此二人是否能處理好權力分配的關係,是理想汽車是否能更進一步的關鍵。
3. 聯合創始人兼CFO 李鐵
照片Permalink
李鐵不苟言笑,我搜到的幾張照片中李鐵都是這樣的表情。他是一位擁有審視者天賦的人,擁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他對人的判斷力也極強,是財務管理方面少有的擁有伯樂天賦的人。李鐵做事幾乎不會受他自己原則之外的事情影響,也很難依靠感情或者賄賂去收買他,他只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而能如此堅守自己的領域,也證明他對自己的領域非常精通,擁有很好的掌控力。李鐵做事很少主動出擊,他是一個良好的守御者。但李鐵並不是完全拒絕改變,他在接受認可的人的建議時,會比較容易接受做出改變。對於公司來說,他所控制的部門幾乎不可能發生大的變革,而小的調整是可行的。
4. 總工程師 馬東輝
照片Permalink
馬東輝是管理層中實幹性最強,功底也最為紮實的一位。馬東輝是非常合適的工程團隊領導者,一方面其紮實且擔當的個性,另一方面其也擁有一定人格魅力,能領導相對比較單純可靠的工程團隊。他身上也擁有剛剛去世的袁老一樣的實幹特質。
5. CTO 王凱
照片Permalink
這張照片攝於「第三屆全球汽車技術發展領袖峰會」上,這是非常適合王凱的場合。相對於技術領域,王凱更擅長處理不同的人際關係。他是理想汽車引進的少有的善於裝飾表面的人才。王凱非常聰明,很善於將工作中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也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他很會把握他人喜好。不過好在一點,他同樣具有實幹的特質,只是往往能將70分作品中能表現出90分的那部分展示於人而已。另外,他也擁有相對正直的品格,不是完全鑽營的類型。具體王凱是否完全勝任CTO還需待考量,因為成熟企業中無需太多的獨特想法和開創能力,但是創業企業則完全不同,需要在市場中勝出則必須能用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收益,往往需要獨特的創新來獲得這種收益。但我認為這可能並不是他擅長的。
三、小註:
Permalink
也許是照片修飾的關係,在另外一組照片Photo中的四人性格與上面展現的照片中的四人性格略有差別。四人照中,李想更有野心,也更有權力欲,同時因為其自身始終擁有些不自信或者不安全感,他的權力欲也都幾乎來源於對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在權力對他有威脅的地方,他會表現出壓抑的敵意;沈亞楠則不像上面展示的照片中那樣對權力擁有很高的掌控力,如果這樣,則其更加適合COO而非CEO,如此則理想汽車的管理可能會有長期隱患;李鐵比單人照顯得更加守固,他所掌控的財務部門的變化和革新則要更加困難,對公司的發展潛力則會有更大影響;馬東輝則顯得更加實幹,但領導力上則顯得略弱一些。
四、總結
Permalink
理想汽車的核心團隊是一支非常精幹的團隊,但團隊也有非常明顯的短板,用人類型單一,權力平衡不足,資源型人才偏弱等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雖然公司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在公司未獲盈利之前遠遠不到放鬆的時候。上市有時並非終點,往往只是起點,而我見過的很多公司都把上市作為了終點,往往上市后就開始降低對招聘的要求,失去創業時的情懷,最終逐漸淪為平庸且循規蹈矩的公司,裡面充斥著混飯吃的人員。希望李想不辜負他的理想,能成就一家充滿理想的企業。
理想汽車的核心人員任用情況評分:

下一期我將剖析蔚來汽車的核心團隊,李斌和李想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目前李斌所創立的蔚來汽車已經遙遙領先其他新進者,究竟是什麼樣的團隊得以成就最優秀的成績?而這支團隊是否也有缺陷呢?下期為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