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孫子兵法》釋讀:六、《虛實篇》

作者:FaceReader  於 2022-3-23 21: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典解讀|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謀攻篇》的很多內容會顛覆我們的傳統認知,我們通常誇一個將軍厲害的時候,會用「百戰百勝」,比如衛青、岳飛。但是《孫子兵法》卻並不覺得「百戰百勝」最好,為什麼呢?那麼讓我們接下來具體看看。

  今天我們來介紹《孫子兵法》第六篇《虛實篇》。

  《虛實篇》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在具體介紹之前,我們還是先看幾個案例。上期中,我們介紹了被大西庇阿打敗了的漢尼拔。但是漢尼拔也絕對不是泛泛之輩,他被譽為戰略之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古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皇帝。羅馬人一直認為漢尼拔是他們最大的威脅之一,在迦太基被滅國后,漢尼拔流亡到塞琉古帝國,羅馬打敗了塞琉古並要求引渡漢尼拔。漢尼拔又被迫逃到比提尼亞王國。羅馬還是不放心,繼續追討。漢尼拔被迫於公元前183年服毒自盡。

  我們來看看漢尼拔在進攻羅馬的幾場戰役是怎麼打出虛實的,怎麼讓羅馬人「進而不可御」,怎麼讓羅馬人「不得不與我戰」。

  先來看看漢尼拔的進軍路線:

漢尼拔進軍路線

  漢尼拔首先翻過阿爾卑斯山,接連打了三仗:提基努斯河會戰、特雷比亞河戰役和特拉西美諾湖戰役。羅馬人猝不及防,三場戰役都慘敗。羅馬人被打的不敢應戰,被迫推舉費邊為獨裁官,進行游擊戰來消耗漢尼拔的戰力。這時候漢尼拔希望求戰,因為他的補給都在北邊的高盧和西邊的西班牙,但是羅馬人不戰,怎麼辦呢?於是漢尼拔就找准了坎尼這個羅馬的糧倉,佔領坎尼后,漢尼拔不缺糧食,就在羅馬本土站穩了腳跟,並且切斷了羅馬的重要補給點。羅馬人害怕了,被迫召集了史無前例的八個羅馬軍團應戰,多達86000人。漢尼拔的軍隊則僅僅只有44000人左右。雙方最終在坎尼展開決戰。

  下面就上演了「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的一幕。羅馬人的布陣,步兵在中央排成三排,騎兵於兩翼。漢尼拔的布陣,最中間是5千戰力最差的高盧新兵,配以8千西班牙重裝步兵,最能打的1萬2千名非洲重裝步兵列於兩邊,兩翼也是騎兵。戰爭初始,最中間的羅馬步兵佔有優勢,於是不斷推進,而兩側的步兵卻被非洲重裝步兵壓制。而漢尼 拔的騎兵也佔有優勢,不久便把羅馬騎兵打散了。此時,騎兵返回包抄,羅馬人徹底被包了餃子。之後在騎兵的衝擊之下羅馬人被分割包圍,陷入了死地。此一役,羅馬人損失了約8萬軍隊,現任執政官保盧斯和兩位前任執政官、二十九位軍團將校、八十位羅馬元老陣亡。羅馬在任的執政官總共就兩位,在任軍團將校總共四十八位,元老院成員總共不到三百人。

  大家能理解為什麼羅馬人那麼畏懼漢尼拔了吧!

  下面我們就開始《虛實篇》的正文,看看孫子是怎麼講的。

第一段原文:Permalink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孫子說:

  凡是先到達戰地候敵者能整頓休養,後到達戰地而匆忙應戰者必勞頓不堪。

  所以善於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能讓敵人主動前往目標地點的,是利益引誘的結果;能讓敵人無法去往目標地點的,是以危害拒之的結果。因此敵人安閑力沛能使之精疲力竭,敵人糧草豐足能使之糧盡草乏,敵人安守自固能使之舉軍而動。

第二段原文:Permalink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出兵,用兵於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進軍千里而不疲頓的,是因為行於無人備守的地域。

  攻擊而必定能奪取的,是因為攻取的是敵人疏於防守的地方。

  防守而必定能牢不可破的,是因為防守的是敵人一定會攻打的地方。

  所以,善於進攻者,敵人不知道該防守哪裡;善於防守者,敵人不知道該進攻哪裡。真微妙,真微妙啊,微妙到敵人不能發現一點形跡;真神秘,真神秘啊,神秘到敵人不能聽到一絲聲息。因此,才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者。

  我方進攻而敵人不能抵禦,是因為攻擊了敵人防守空虛的地方;我方撤退而敵人無法追擊,是因為行動的迅速使敵人無法追趕。因此,我方如果想要交戰,敵人即使高壘深溝卻也不得不與我方交戰,是因為我方攻擊了敵人必須要救援的地方;我方如果不願意交戰,即使在地上畫個圈來防守,敵人也不能與我方交戰,是因為我方使敵人改變了要進軍的方向。

第三段原文Permalink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因此,能讓敵人暴露其軍形而我方能遁形,則我方就能合兵為一而敵人則必須分兵而戰。我方合兵為一軍,敵人分兵為十處,這樣我方就以十倍兵力對敵一處,則我方兵力多而敵人兵力少。既然我方能以多打少,則我方所對戰的軍隊就會被制服。

  我方與敵軍作戰的地點敵人不能確定,敵人不能確定作戰之地,則其要防禦的地方就多;敵人要防禦的地點多,則我方所對戰的部隊就少。

  因此,敵人重點防禦前方,則後方防禦就薄弱;重點防禦左方,則右方防禦就薄弱;敵人如果處處設防,則處處薄弱。兵力薄弱,是因為要分兵防守;兵力雄厚,是因為能使敵人被迫分兵防禦我方。

  因此,能預料開戰的地點,預料開戰的時間,就可以進軍千里而進行會戰。不能預料開戰的地點,不能預料開戰的時間,則會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軍不能救援后軍,后軍不能救援前軍。更何況遠的相距數十里,而近的也相距有數里之遠的軍隊呢?

  依我分析,越國的兵力雖然多,但對他們的勝利又有什麼幫助呢?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創造的。敵人雖然兵多,卻能使其無法有效參戰。

第四段原文Permalink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因此,籌算敵情就能得知計謀的得失之處,挑動敵人就能得知敵人的活動規律,令敵人示形就能得知敵人的優劣地形,試探進攻就能得知敵人的兵力眾寡之處。

  所以,示形誘敵的極致,就可以不露真跡。我不露真跡,則潛藏再深的間諜也不能窺探,再高明的智謀之士也無法謀算。

  利用不同兵形施展舉措而獲得的勝利展示在眾人面前時,眾人也不能獲知其中奧秘;人們都只知道我獲勝時採取的方法,但卻不知道我具體制勝的原因。所以每次戰勝之法都不會重複,而是根據不同情況變化無窮。

第五段原文Permalink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用兵的規律就像水一樣。

  水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的規律是,避開防禦堅實之處而進攻防禦薄弱之處。水根據地勢高低而決定流向,用兵則根據敵人情況而決定製勝之法。

  所以,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態勢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可以稱得上用兵如神了。正如,五行沒有哪一個固定常勝,四季沒有哪一個永遠存在,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圓有缺一樣。

  下面我們再來看開頭的案例:漢尼拔為什麼能」進而不可御「呢?因為羅馬人沒有想到他會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什麼呢?因為太難了。漢尼拔在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過程中,10萬多軍隊最後只剩下4萬多人,損失了一半多。所以沒人會想到會有這麼一隻大軍翻閱阿爾卑斯山。所以翻過山,漢尼拔面對的就是防禦空虛的羅馬本土,羅馬人只能倉促應戰,所以一敗塗地。羅馬人在進行游擊戰消耗的時候,為什麼最後被迫決戰呢?就是因為漢尼拔選擇攻打坎尼,因為控制了坎尼,漢尼拔攻取的領土就可以鞏固,就能在羅馬本土站穩腳跟,所以羅馬必須決戰,這就是「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而後在坎尼戰役中,又利用戰術包了兩倍於自己軍隊的羅馬人的餃子,被包了餃子的羅馬軍隊,自己人相互踐踏,這就成了」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

  以上就是《虛實篇》的所有內容。《虛實篇》重點介紹「兵勢」中的虛實的概念,核心內容包括五點:

  一是,以「利」、「害」為謀,則可「致人而不致於人」;

  二是,攻其虛,避其實的戰略思想;

  三是,攻者眾,備者寡,則可以多打少;

  四是,「形」與「無形」的兵法思想;

  五是,「兵形象水」,「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虛實篇》就介紹到這裡。孫子提到戰爭中最難的莫過於「軍爭」,為什麼呢?究竟有什麼難的呢?下一期《軍爭篇》中,我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4:49

返回頂部